陈彦蓉
【摘 要】文章围绕“数学绘本”这一主题,在全科阅读的视角下,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设立跨学科主题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联系的要求,立足培养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学生这一目标,探索以数学绘本阅读为特征的多样化的数学绘本教学模式,促进数学跨学科融合。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 学科融合 数学绘本
近年来,绘本阅读的优势被充分挖掘,绘本阅读的作用也被充分认可,除了市面上引进的国外优秀的绘本作品外,中国绘本界也涌现出许多出色的作品,给予孩子们更多、更广的阅读选择。见识了绘本魅力的数学教师也一直在努力,尝试将绘本带入课堂,希望将绘本的直观性、形象性与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相结合,提高课堂的效率,推动学生快乐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数学绘本教学模式的研究,首先,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其次,数学绘本教学模式正是进行跨学科融合、实现课程综合化的一次探索。
基于此,笔者在四年级上了一节数学绘本课,课程内容是“路程、时间与速度”。以下是本节课的课堂实录以及课后思考。
一、课堂实录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的“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教学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能用数学术语表达这些关系,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我会阅读
利用绘本《比一比,看看谁最快》进行课堂引入,创设情境:婆婆与“我”来比赛,比一比谁比较快。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特别的数学课。这节数学课将从一个故事开始。(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述绘本的故事内容)
【设计意图】一本薄薄的数学绘本,承载着较多的数学知识和教育功能。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绘本阅读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专注力得到有效提高。
2.我会探索
(1)出示鸵鸟和小狗的数据。(根据改编后的绘本内容继续讲述绘本故事)
师:婆婆推着小推车跑不过骑着小狗波奇的“我”,于是婆婆骑上了鸵鸟。鸵鸟说:“我4分钟跑了240米。”小狗说:“我4分钟跑了280米。”比一比,谁跑得快?
师:谁跑得快?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生1:小狗跑得快,因为都是4分钟,280大于240。
师:你能用一句话总结吗?是怎么比较的?
(此时,没有学生举手回答,说明用一句话总结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并引导学生学会总结)
生2:时间相同,可以比较路程,路程多的快。
师:所以,这一环节,小狗胜。
(2)出示鸵鸟和水牛的数据。(根据改编后的绘本内容继续讲述绘本故事)
鸵鸟:我4分钟能跑240米。
水牛:我3分钟能跑240米。
师:谁跑得快?你是怎么想的?你能用一句话总结吗?(有了前面第一环节的铺垫,学生会比较容易总结出结果)
生:路程相同,可以比较时间,用时少的快。
师:所以这一环节,水牛胜。
(3)水牛和小狗进行两两比较。
师:刚刚鸵鸟和小狗比较,小狗胜;鸵鸟和水牛比较,水牛胜。那同学们,水牛和小狗比一比,谁更快呢?请看,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怎么比较呢?
【设计意图】从绘本阅读导入开始,本节课就将绘本阅读与数学知识探究融为一体。在阅读绘本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对故事的内容做了小小的改编,改动了其中的数据,使故事内容更符合本节课数学学习的需要;同时,也让学生一边自主阅读绘本故事,一边探索思考解决数学问题,在轻松愉快的绘本故事阅读氛围中将数学问题轻松解决。
3.我会算一算、画一画
(1)独立思考,完成《学习单》。
(2)小组交流,激活思维。
(3)汇报展示,梳理方法。
【方法一】
生1:水牛3分钟跑了240米,一分钟跑240÷3=80(米),4分钟能跑240+80=320(米),320>240,所以水牛跑得快。
师:他是怎么比较的?
生2:将时间不同、路程不同转化为时间相同、比较路程。
【方法二】
生1:我们小组用计算的方式进行比较。280÷4=70,240÷3=80,80>70,所以水牛跑得快。
师:这个70表示什么含义?
生2:70表示小狗一分钟跑了70米。
师(小结):像这样,小狗平均每分钟跑70米,我们称之为小狗的速度,可以这样写:70米/分钟,读作:七十米每分钟,表示:平均每分钟跑70米。
师:你们能不能从这个计算过程中得出结论,我们是怎么求出速度的?
生3:速度=路程÷时间。
师(总结):所以,时间不同,路程不同,可以比较速度。在生活中,我们也是常用速度来比较快慢的。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在阅读绘本故事的过程中解决了如何比较快慢的问题:时间相同,比路程;路程相同,比时间。再进一步深化问题,当路程、时间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之一。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提问、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构建“生本”课堂模式。
4.我会比一比、说一说
师:“我”和婆婆之间的比较还没有结束呢。我们接着往下看。人猿泰山背着婆婆,2小时走了16千米,它的速度是( );“我”坐着飞船在太空中5秒飞行了约40千米,它的速度是( )。
师:你能分别求出人猿泰山和飞船的速度吗?
5.我会选一选
利用绘本中的速度素材提问。(如图1)
【设计意图】目前的数学教学中更注重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突破重难点,却忽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探究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被局限在单调而封闭的课本与练习环境中。而上面两个环节的设置,虽然本质上都是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但是它是贯穿在绘本阅读故事中的。而绘本,不仅仅是虚构的,它们往往来源于现实。这种独特方式的练习,也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
6.继续讲述绘本故事,用绘本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师:故事还没有结束,我们要不要继续往下看?
生:要!
(教师继续讲述绘本故事)
师:到这里,我们就阅读完这本《比一比,看看谁最快》了。谁来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除了数学知识外,绘本中还涉及各种常识性知识,能让学生开阔眼界;其中蕴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也能让学生启迪心智。本节课最后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今天有什么收获”,正是希望这节数学绘本课,除了是学习数学知识的课堂,也是一把打开学生想象力与感知力的钥匙。这也符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要求: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现小学数学 “教书”向“育人”转变;探索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二、课后反馈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学生非常喜欢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生动、有趣,而且与生活、与身边的事物息息相关。正因如此,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情况、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都有很大的改善。课后反馈表明,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并且从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有了主动探究的意识。
三、结语
教师将绘本阅读融入“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学习,能够在保证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想象力、思维发散能力、从阅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总结能力,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只是学习数学公式、数学计算,而是在有限的课堂中发展学生的无限潜力,使学生获得多方位的能力发展。
绘本阅读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素材和平台,为在课堂上实现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可能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继续尝试从数学绘本阅读的角度设计数学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