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娇
摘 要:明阳寨,位于八庙镇至高点,山雄石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气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关键词:明阳寨;石刻
南江县八庙镇,从南朝梁至隋朝,一直为县治所在地。明阳寨,位于八庙镇至高点,山雄石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气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红军当年曾在此地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激战。偶然的机会,研究团队来到南江进行红军石刻标语和历史遗迹考察,先后考察了黄花碥红军战役遗址和明阳寨遗址。因为风吹日晒和雨水侵蚀,加之人们生产活动的影响,明阳寨有关红军战役的遗迹已难详证,但遗址上的一副对联仍吸引了我。
石壁上苔色满壁,文字斑驳难识。但经过小心处理,凹陷的字迹因为对比度提高慢慢显露出来。上联:若來堪同豹隱,下联:人將秦避仗此蝸居,横批:桃花源裏人家。
从对联内容看,大致可以了解当时人们因为战乱原因,躲避战祸在此险要处建立了山寨以自保,和流传的说法相对应。山门为两进,后面一道门残留的一块横匾上书“方隅□障”。“方隅”指四方和四隅,“障”指屏障。结合明阳寨四周皆峭壁的险要地势,对比横匾分析,可以佐证说明。
从对联中依稀可以得到这些信息,但关于山寨的历史背景或其成因却很难再直接考证。当地群众对此多为口耳相传,遍寻《南江县志》、村史族谱等,均无相关详细的文字记录,这引起了笔者的研究兴趣。不只是为了满足一时研究的好奇心,也是为了留住一份历史深处的记忆。在解决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中,山寨遗址在历史深处中的侧脸被逐渐揭露。
首先第一个小困难是认字和句读。不认识字,想更深入了解就无从谈起。全联中其他字尚好辨认,但“”“”和当今常用字差别较大。查询《汉典》,得出“宼”为“寇”的异体字,所谓异体字,即为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查询《以观书法字典》,得出对联中的“”字为“宼”的行书字体,“”字为今“越”字的行书字体。因此,大致可以确定,应为现在常用的“寇”“越”二字。
对于句读,古代文言文没有标点,古人读书时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上下文语境进行断句。其下联为:人將秦避仗此蝸居。读到这,大家可以停下来好好想想应该怎么断句。根据直觉的习惯,也许可断为“人将秦,避仗此蜗居”,语意大致对,但对吗?对“秦”则很难解释,难以做语用和语言学的上的考证。尝试对全联进行分析,因为上联语义上断句较为清楚,可断为“若來,堪同豹隱”。根据对联的对仗性,下联可断句为“人將秦避,仗此蝸居”。如此语义则较为清晰。
第二个困难是典故。“秦避”和“豹隐”。秦避,当为出自《桃花源记》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的典故。查询语料库,“避秦”和“秦避”都是“先世避秦时乱”的简化后的表述,自古常用于表示避世隐居或指躲避强暴或战乱。其中“避秦”的用法先于“秦避”,“避秦”最早出现于东汉,在陶渊明之前已经常被使用。而“秦避”的用法则最早见于北宋时期。如北宋李昉《太平御览》:“武陵山中,有秦避世人居之,寻水,号曰桃花源。”自宋朝起,“秦避”用法一直沿用至清。如:清代沈季友《槜李诗系》:“地不为秦避,人将抱杞忧。”到北宋至清朝“避秦”用法渐渐减少,体现出了语言随时间流变的特点。“避秦”和“秦避”属于同素异序词,语素相同而次序相反,多用于在文学作品中,起丰富表达形式的作用。可以确定对联中“秦避”是时人借《桃花源记》的典故来寄托躲避强暴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与横批中“桃花源裏人家”相合。“豹隐”的典故出自汉刘向《列女传·陶答子妻》,记载的是南山有一种黑色的豹子,为了使自己的身上长出花纹,可以在连续七天的雾雨天气里而不吃东西,以躲避天敌。后以“豹隐”比喻隐居蛰伏,当为时人的自比。
第三个困难是确定年代背景和山寨类型。完成了“识文断句”,但通过记载的文字并不足以直接确定遗址的其他信息。为考证明阳寨的年代和历史背景,笔者参考了《四川县志》等相关文史资料和现代学者有关研究论文。据《中国文物地图集·四川分册》记载,四川寨堡修建、补修和重修主要集中在四个时间段,依次为明中期正德年间、明末清初、清中期嘉庆年间及清中后期咸丰同治年间,这四个时间段也是明清四川最为动荡的年代,形成了四川建寨的高峰期。尤其在嘉庆年间爆发了白莲教起义,在朝廷与官府的支持下,这一时期在川东北建寨达到了历史高峰。因此明阳寨建寨时期很可能在以上这四个时间段中。据《南江县志》记载,南江县位于川陕楚三省交界处,白莲教兴起时期,既是白莲教众重点进攻之地,也是当时朝廷进行围堵所用兵之地。因此南江县的山寨很可能和白莲教起义相关。县志所记录在册的山寨,以惠民寨为代表,位于南江县长赤镇惠民村,是白莲教活动时期周边百姓保聚之所。明阳寨位于八庙镇,与惠民寨地理位置上距离非常相近,因此可以推测明阳寨和惠民寨可能都是嘉庆年间受白莲教的影响而建立的山寨。另据《川东北明清寨堡研究》,明清时期寨堡的寨门主要有拱券式与平顶式两种,拱券式主要出现在明朝,而平顶型寨门则大量出现于清代中晚期。明阳寨寨门明显属于平顶型寨门,可推知明阳寨当建立于清代中后期。
对于山寨类型。古时山寨一般分为民寨、官寨及“贼”寨三大类型。贼寨和官寨、民寨寨堡墙石有极大差异。贼寨墙石加工粗糙,一般无錾刻纹路。官寨和民寨加工则较精细,墙石表面往往錾刻细密的斜纹或竖纹。明阳寨寨门上的纹路为竖纹,因此可以排除为贼寨的可能。明阳寨处于山顶位置,地势险要,周边是悬崖绝壁。但总体规模较小。而官修寨堡兼具治所职能,建筑设施往往较为齐全,内部空间亦较大。现场考察明阳寨的面积和地理位置,可以排除官寨的可能,推断明阳寨当属于民寨。
结合考证结果。此寨当为清嘉庆年间,当地百姓为抵御白莲教活动的影响所建立的防御性寨堡。可以想象在那个动乱年代,百姓为躲避战祸栖息于明阳寨上,面对未知的命运,只能借桃花源典故表达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刻于寨门石壁上的对联诉说了他们的遭遇与心愿,历经百年依旧屹立。跨越时间的长河,我们仿佛仍能感受到曾经在此生活的人们的温度,拉近了时空的距离。
这座古寨,不仅体现了古代动乱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见证了革命先辈英勇作战的辉煌历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曾经有多名红军战士在弥漫硝烟中浴血奋战。他们的奋斗换来了我们几百年前就一直期望的和平、期待的“桃花源”。明阳寨的每一寸土地,都铭刻着他们的英勇事迹。时光在不停的往前走,但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像这样的历史文化值得我们共同用心守护和传承。让我们铭记历史,铭记革命先烈的奉献牺牲,一起守护红色古迹,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