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助推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2024-06-16 09:48宋玲
客联 2024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宋玲

摘 要:思政课教师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拥有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有显著优势。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不断增强意识,凝聚课程思政建设共识;注重帮扶,推动跨学科的教学科研合作;完善课程思政发展长效机制,从而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的宗旨核心是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必要之举,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求。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紧密相连,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如何充分利用自身显著优势,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实现“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提高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增强意识,凝聚共识

(一)明晰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之间既有区别差异,又紧密相通相连。高校思政课旨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指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按照大思政、大教育的思路,在“其他各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因时、因地、因材地自然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内容自如融入课程教学,强化价值引领,拓展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在“德育”总体目标方面相一致,都是要实现“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的目标。两者都要遵循课程育人基本规律,要突出育人导向,在课程教学中建立师生互动关系,通过改革创新,实现良性的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目标。思政课教师要清晰认识到思政课程是主阵地、主渠道,课程思政是有效延伸、必要补充,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重视思政课教师的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其他课程教师树立典范,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二)把握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有显著优势。思政课教师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能为其他专业课教师提供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这有助于引导专业课教师学习和理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在讲清知识和技术的同时,教育学生把握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关注国内外形势,厚植家国情怀,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同时,思政课教师拥有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善于将理论和现实相结合,擅长价值挖掘与传播,有助于和专业课教师开展深入交流,协助专业课教师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促进知识和价值、技术与政策的对接,从而使所有课程共同育人。因此,思想课教师要意识到自身优势,准确把握自身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二、注重帮扶,推动跨学科的教学科研合作

(一)思政课教师踊跃参与专业课备课活动

课程思政的定位决定了其离不开思政课教师的参与和引导。思政课教师要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自觉担当,自觉投身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积极召集专业课教师,通过专题式或自由式的集体备课方式,组织大讲堂或者教学研讨会等活动,使专业课教师认识到课程思政重大的责任使命,树立大思政理念,齐上阵齐动手,一盘棋一条心。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使专业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师的引导下,快速了解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协助专业课教师深挖专业课程中独特的历史内涵和行业价值,育人资源和育人逻辑,重构教学大纲,设计好教学内容,提升专业课的课堂文化和思想内涵,构建全面、丰富、深度的课程思政体系,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提升思政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能力

思政课教师要多下“精准”功夫,“做好实化细化工作”,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实践能力,从而带动专业课教师更好地将课程思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政课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具体要求,使自身具有更加坚定的政治信仰、方向与态度,带动、感染和影响其他专业课教师,在政治方向上时刻走在课程思政的前面,为课程思政提供科学的教学内容,奠定强大的思想基础。同时,可以有效消除其他专业教师对思政课可有可无的误解,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学习,提高自身的授课技巧和艺术,结合学校优势资源,打造特色的思政“品牌课”,在校内营造“重思政、讲思政”的良好氛围,提高思政课在其他专业课教师中的影响力和引领力。

三、强化保障,完善长效机制

(一)建立协调管理合作机制

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树立大思政格局,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好“路线图”,组建好“施工队”,加强组织保障。组建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规划协调,其他二级学院落实推进和各职能部门联动共同参与的课程思政工作组。共同商议课程思政工作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从制度层面促使思政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例如,由思政课教师和二级学院结对共建,点对点对专业课教师进行业务指导, 畅通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信息沟通渠道,强化专业教师育人意识,缓解课程思政建设的人才供需矛盾。高校要从学校层面搭建思政课教师和其他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对话平台,在场地建设、教师教学科研办公条件、优质示范课程建设推广、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经费保障和切实支持,使思政课教师可以倾情投入,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丰富“后勤补给”,更好落实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展方案。

(二)优化课程思政激励评价机制

思政课教师积极有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一方面要靠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另一方面则需要相关的激励评价制度作为保障,二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在激励机制方面,一是设置专项补助津贴,鼓励思政课教师主动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中,也能凸显思政课教师的劳动价值。二是高校要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经费投入,设置专项研究课题,激励思政课教师引领和带动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和科研,在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在评价机制方面,要将思政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与思政课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联。在教学考评时,要将思政课教师参与的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内容、成效等情况纳入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评奖评优时,对于思政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的,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考虑;在职称职务晋升时,需要以文件规定的形式将思政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作为职称评审和职务晋升的考评权重构成。通过系列激励评价机制的保障作用发挥,达到持续激发思政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1).

[3]李银宾,杜晓惠.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探析[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23,44(03):58-62.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