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模式下的园林植物与造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4-06-16 05:24张彦艳刘海静杨青包静
客联 2024年3期
关键词:模式教学改革

张彦艳 刘海静 杨青 包静

摘 要: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紧密结合,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及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更加强烈,本文以园林植物与造景课程为基础进行教学改革,将以“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思政+课程”的教学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培养,实现全程全方位的育人,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行业的情怀。

关键词:三+模式;园林植物与造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生活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园林植物在改善和美化环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城市环境中发挥的生态作用尤其重要,并参与到自然环境的自我更新和修复中,除此之外,其以独特的观赏价值和空间塑造能力美化生存环境[1]。由此可见,园林植物与造景课程在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植物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在高校的园林植物造景课程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本门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也能提高学生毕业后对相关岗位的适应性。

一、课程特色与创新

绵阳城市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的一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是四川省建设类专业“双证制”学校、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学院秉承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

园林植物与造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遵从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基本力学知识的讲授,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培养新型本科应用型人才,是一门以培养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人才为目标的专业课程。为支持高素质应用型园林人次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进一步优化了教学目标,重构了教学内容,2018年本门课程被绵阳城市学院认定为“校级应用课程”。依托园林综合实训平台实施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课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知识教学中,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注重培育学生创新探索、爱岗敬业等新时代大国工匠精神。

(一)全过程融入的思政育人

课程以传承创新传统园林与植物文化为切入点,以家国情怀及职业社会责任感为特色,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案例以经典案例、古典园林常用传统植物、相关古诗词解读等,将传统文化融入“植物景观设计”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本课程根据时代特点、理论内容和环境内容的新变化,广泛吸收不同功能场地植物景观设计等方面的新成果,使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体系更加充实和完善,课程理论教学紧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并改革课程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包括课程导入、目标确定、能力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检验以及总结拓展。

(三)理实结合、以赛促学、以做践学

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首先由任务驱动、团队协作完成方案设计比拼,再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实现实现教、学、做有机统一,逐步培养学生解决绿化生产实际问题的高级思维和综合能力[2]。

(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结合信息化教学工具将客观量化打分与主观效果评价结合起来,将学生的认知、技能、职业素养等内容纳入其中,精准反映学生成长动态,系统反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结合程度,以数据驱动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二、“三+”教学模式

园林植物与造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遵从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基本力学知识的讲授,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培养新型本科应用型人才,是一门以培养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人才为目标的专业课程。本门课程以“互联网+课程、实践+课程、思政+课程”为教学理念,在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中开展应用,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在结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美学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学生更好的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育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整个教学工作围绕课程建设标准、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和实践育人三个环节进行授课,让“三+”教学模式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全过程。

(一)理论+课程

课程理论教学跟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改革课程的教学手段,形成课程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多种教学形式配合的教学方式,教学中针对知识点的不同,从多方面开展教学,引入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分析案例式、现场观摩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课堂讨论知识点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查阅和总结文献资料,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并着重教学多媒体课件建设,补充专业新内容新动态,增加代表性园林植物景观素材库,广泛积累课程教学素材和相关资料,收集国内外各种音像声像资料,以补充教学资料,开阔学生专业视野,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多媒体教学体系,使教学达到直观性强,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3]。理论教学课时分配详见表1。

(二)实践+课程相结合

在植物景观设计这样一个非标准化的,尤为强调经验的领域中,通过各类植物景观调研、设计与施工的实践帮助学生积累经验,课程突出强化实践教学,设立到合作单位实习的环节,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现代城市园林空间,运用专业知识,调查,分析和评价各园林植物的应用情况,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

教学组织包含4个环节:

(1)理论教学——基础与强化:针对园林植物景观规划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借助挑选的国家精品课程,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植物景观设计理论知识。

(2)实践教学——引导与提升:针对理论教学中的核心内容进行组织和引导,为植物景观规划思维训练和设计成果表达技能提升提供知识基础。

(3)创新实践——巩固与精进:具体通过教师组织和高年级优秀学生辅助进行实地调研、规划分析、设计表达等,实现精准指导和设计成果作品精进。

(4)辐射推广——传播与反馈:通过校企专家共评、线下集中展示、线上推文宣传等多渠道辐射推广。帮助学生进行设计作品的评优与参赛、成果报告的学术提升与科研转化,以提升符合行业需求的实践能力。

教学的4个篇章通过4个环节彼此联动、同步展开。

(三)思政+课程

思政教育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入。教学内容结合思政教育,挖掘课程中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教育资源,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并在园林植物设计项目中运用,构建基于思政的课程理论教学知识体系[4]。在专业知识教育中实现思政的“润物细无声”,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从而在不断增强学生专业知识素养基础上,通过课程案例中的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的植物配置方式及观赏特性、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形式、植物寓意文化介绍等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培育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创新探索、爱岗敬业等新时代思想及大国工匠精神。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规划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景观设计学的相关概念,了解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知识,并让学生在学习植物景观规划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基础上能够增加参与实际项目的实践内容和时间。计划小型项目实践不少于8学时,专题讲授不少于6学时。实践教学的增加,全面加强了学生植物景观设计的实践技能,在此基础上,依托学习通教学平台,构建了该课程的网络课程,并强化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带领学生到成都、绵阳等城市公共园林空间进行调研,并设置到校企合作单位实习的环节,让学生从课堂走向城市园林空间,并运用课程知识来调查、分析和评价各园林植物景观的应用情况,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规划

课程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的理实结合、以赛促学、以做践学教学模式,首先由任务驱动、团队协作完成方案设计比拼,再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实现实现教、学、做有机统一,逐步培养学生解决绿化生产实际问题的高级思维和综合能力。

(1)讲授法:以《园林植物与造景》教材为载体,以合规合法使用教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素养培养载体,进行理论教学教学。

(2)线上学习法:主要运用于理论环节部分。教师提供学习通、大学生MOOC等平台居住区规划课程精品课程资源,学生自学并完成练习,达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目标。

(3)案例法:课程以传承创新传统园林与植物文化为切入点,以家国情怀及职业社会责任感为特色,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案例以经典案例、古典园林常用传统植物、相关古诗词解读等,将传统文化融入“园林植物与造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4)项目法:采用小组学习、现场教学、实战操作等教学方法,校园景观为依托,讲解相关知识、技术,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开展学习,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践教学法:学习园林景观素材及其观赏特性。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实践能力。实训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开展实训。

(6)AI辅助设计

理论和实训环节都适用。积极发挥AI辅助规划设计的作用,提高设计效率。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ChatGPT、Mid、SD等AIGC工具在不同场地人群需求分析、策略研究、方案生成、图纸渲染等方面的应用。

(三)考试命题、考核方式改革的规划

课程加强创新能力的训练,进一步丰富考核形式。在考核命题上主要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优化评分结构,改变单一的传统试卷考核方式,结合课程设计实践项目,强化实践成绩的占分比重构成,并注重学生设计过程中的评分,考试总成绩=过程考核(50%)+期末考试(50%)。

(1)过程考核(50%)=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辐射效果及成果转化

(2)期末理论考试(50%)

考试为教务统考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涉及植物景观设计基础理论、植物景观设计原则方法、不同场地植物选择、植物观赏类型及代表植物等内容。试卷共100分,六道答题,分别为名词解释、填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参考试卷评分标准评定。

四、教学效果

(一)课程评价

课程自运行以来,学生对课程的总体教学效果评价提升,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也较高,认为师生互动充分,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学习成绩提高显著。

(二)改革成效

经过近几年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加强。自教学改革以来,学生参加四川省园林景观设计技能竞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四川省乡村振兴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若干。

(三)已有资源

(1)课程思政资源库

课程以雨花台烈士陵园、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文化介绍等案例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目前已建成课程资源思政案例31个。

(2)基地建设

课程引领学生从行业需求场景出发,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不同绿地类型植物景观调查等教学案例库7套,专业实验室6间,产学研教学实习基地4个。

(3)教学资源

加强思政教育与专业培养深度融入,更新补充学科前沿理论知识,拓展整体规划、方案设计与施工设计等完整环节实训,拓展视频29集,教学课件34套、课程教案24套、实践课题9个系列。

五、结语

绵阳城市学院重视教学改革,大力支持教师进行优课建设,《园林植物与造景》作为一门校级应用示范课程在课程的改革中在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知识教学中,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注重培育学生创新探索、爱岗敬业等新时代大国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叶绵源,张颖.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安徽农业科学,2013-09-01.

[2]龚苏宁,尹仕美,朱春宇,邹佳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SPOC混合式教学设计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23-02-10.

[3]刘慧民,彭胜民,刘宇航,王朋瑾,车代弟.园林植物造景课综合改革的创新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28,8:56258.

[4]朱红霞.“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智库时代, 2019-11-04.

猜你喜欢
模式教学改革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