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诗》所录诗人李兴宗事迹考略

2024-06-16 07:18:01漆德文
中国故事 2024年5期
关键词:庆元宋诗博士

作者简介:漆德文,江西省图书馆。

【导读】《全宋诗》《全宋诗订补》收录李兴宗诗三首:《游青城山》《观八阵图有感》《宋别驾墓》。《宋诗纪事补遗》所载李氏小传将此三首诗作者李兴宗与浙江东阳之李兴宗、江西万年之李兴宗三者相混,错讹颇多。《全宋诗》所撰李兴宗小传较简略,兹查考文献,略加补充。

《全宋诗》小传:“李兴宗,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知无锡县(清光绪《无锡金匮县志》卷一五)。开禧二年(1206年)知信阳军(《宋会要辑稿》兵九之二三)。嘉定三年(1210年)提点成都刑狱(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三六)。”此传颇简略,籍贯、字号、出身、人物评议等皆无。《宋诗纪事补遗》《宋代蜀诗辑存》《巴蜀历代文化名人辞典》等对李兴宗的人传简介亦颇有问题。

一、《宋诗纪事补遗》所载李兴宗小传订误

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李兴宗,字似之,婺州人,大有孙,庆元元年(1195年),通直郞,知无锡县。宝庆元年(1226年),修职郞,常熟主簿。累知嵊县。著有《恕堂遗文》十卷。”陆氏此说颇误。陈著《嵊县考满谢家宪札》:“代者李兴宗,乔孔山平章(原文小注:名行简)之外孙,云来期在良月上旬。”《宋史·乔行简传》记乔氏卒于淳祐元年(1241年),年八十六,据此,乔氏生卒年为1156—1241年。万历《金华府志》记载“李大有,字谦仲,东阳人。……(其)孙兴宗由乡荐知鄞县”。据魏了翁《太常博士李君墓志铭》:李大有字谦仲,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生卒年为1159-1224年。庆元元年(1195年)乔行简四十岁,李大有方三十七岁,其孙李兴宗有无出生还未可知,更不可能知无锡县。宝祐《重修琴川志》记载李兴宗宝庆元年(1226年)七月以修职郎任常熟主簿,此距庆元元年已四十一年;万历《绍兴府志》记载李兴宗,婺州人,咸淳八年(1272年)知嵊县,此距庆元元年(1195年)已七十七年,皆与事理不符。因此,《宋诗纪事补遗》所录婺州李兴宗与《无锡金匮县志》所载庆元元年(1195年)知无锡的李兴宗不是一人,而所言“李兴宗,字似之”与“著有《恕堂遗文》十卷”,亦不准确。同治《万年县志》卷六:“李兴宗,字似之,万年乡人。性至孝,亲病,不解带就枕五十日。扬摧经旨,教授生徒岁百余人,束脩悉付二弟,时称恕堂先生。程兴祖曰:‘李先生穷经明善,饬躬励行,善变士习,诚师表也。有遗文十卷。”据此,李兴宗字似之者乃江西万年人,而非婺州李兴宗。然此江西万年李兴宗与浙江东阳之李兴宗,皆非《全宋诗》所录诗作者。

二、《全宋诗》所录诗人李兴宗生平事迹钩沉

咸淳《重修毗陵志》卷十载知无锡县者:“李兴宗,庆元元年(1195年),通直郎。吴竿,庆元三年(1197年),朝奉郎。”庆元元年(1195年)、二年(1196年)间知无锡县,《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载李兴宗嘉泰间任国子博士,由知县资召为国子博士,乃合常规之迁转,如《宋史·杨简传》所载杨氏绍熙五年(1194年)以知乐平县召为国子博士,两处文献所载李兴宗应为同一人。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淳熙至嘉定蜀帅荐士总记》载:“刘仲洪为人固非长者,然所荐刘师文、(原文小字:甲,渤海人,寓居达州,今宝谟阁直学士)张伯修、(从祖,江源人,新知灵泉县,终将作少监)宋正仲、(德之,晋原人,尝为太常丞,今为湖北提刑)李仲衍(兴宗,洛阳人,寓居酆都,终国子博士)四人,俱时望。”《大明一统志》卷之六十九四川布政司重庆府宋代人物载:“李兴宗,临江人。举进士,早有隽声,仕至国子博士,以清节著,号谦斋。所著有《论孟俗解》。”以上二书所记载李兴宗亦同一人。据此,李兴宗字仲衍,号谦斋,洛阳人,寓居酆都。酆都(今重庆丰都县)南宋时属夔州路,临江县(今重庆忠县)南宋时为夔州路咸淳府治,二县相邻,二书所记稍异,以文献早晚论,应以寓居酆都为是。李兴宗乃进士出身,科名不详,《宋代登科记考》《宋代科举资料长编》进士俱未录李兴宗。刘仲洪即刘德秀,庆元五年(1199年)至嘉泰二年(1202年)间为四川制置史,兴宗罢知无锡县后,其间居蜀,刘德秀尝推荐擢拔之。李兴宗著《论孟俗解》,《宋史艺文志》《宋史艺文志补》《经义考》等书目皆未著录。魏了翁《跋宋常丞送行诗后序》载:“嘉泰末,余入为学官,时柄臣擅朝将十年,士气日削,阴伺风指者已密陈开边之议。……余时与李仲衍、范少才(子长)、赵全道(大全)先生同在学省,李、范及余大概谓今爵及舆隶,权移主上。……宋、李、范、赵与余既相继去国,时事大变。”《宋史·魏了翁传》载魏氏“嘉泰二年(1202年)召为国子正”,《魏了翁年谱》考证当为嘉泰三年(1203年),今从《年谱》,与此文言“嘉泰末”亦合。据此,李兴宗嘉泰三年(1203年)在朝居学官,与魏了翁等上书弹劾宰相韩侂胄专权任为。《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大明一统志》载兴宗官国子博士,与魏文所载相符,但言兴宗“官终国子博士”“仕至国子博士”又不确切,因为国子博士不是兴宗最终的官职。

皇甫斌《言攻守事宜奏》:“言攻守事宜奏开禧二年(1206年)六月昨调发民兵,攻取唐邓二州,继遣大军策应。不谓大军进发未到,民兵恃勇直前。斌遂再遣知随州雷世忠、知郢州王宗廉、知信阳军李兴宗并江鄂两司统制马谨、马全、王彦、严江,统领雍政等将大军佐佑民兵,鱼贯而进。……诸将狃于既胜,逐唐太深,生兵四集,我兵不加,遂至溃散,死伤甚多,所失器械十几七八。”据此,开禧二年(1206年)李兴宗知信阳军,领军参与开禧北伐,遭受大败。北伐失败后当时主战臣将皆遭贬黜,李兴宗似乎未受影响,开禧三年(1207年)又任成都路提刑,可能与其任学官时尝反对韩侂胄有关。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隆兴至嘉泰积考改官沿革》:“开禧末,李仲衍为益部刑狱使者,有旧举主之子,以职司状为请,仲衍厚待之。将行,语之曰:‘兴宗昔以职事受知先公,今不敢忘。然举贤,王事也,非报恩之物。有贵人移书以子壻相托者,仲衍报之曰:‘令壻奉公守法,虽微命戒,亦将举之。如其不然,有所未可。”《蜀帅聘币不入私家者三人》:“近岁吴德夫入蜀,闻李仲衍之节,甚敬之。比德夫入城,而仲衍首却其餽,德夫请不已,乃面授分帑吏而后答书焉。德夫不平,由此二人稍有隙。”安丙《乞罢黜李兴宗奏》:“乞罢黜李兴宗奏嘉定三年(1210年)五月前任广安军,盗用钱物,圣旨委成都提刑李兴宗结勘。兴宗具申实知子庚素来介洁,并无上述事实。如以兴宗为朋比欺罔,乞同赐罢黜。”据此,李兴宗开禧三年(1207年)至嘉定年间为成都路提刑官,其为官清廉、公私分明、骨鲠亢直,与《淳熙至嘉定蜀帅荐士总记》所载“俱时望”《大明一统志》所载“以清节著”相符。

考证以上文献可知李兴宗大概的生平事迹。《宋代蜀诗辑存》云:“李兴宗,字谦斋,进士。涪州知州。著有《论孟俗解》,今已佚。《宋诗纪事补遗》卷六〇所收李兴宗,字似之,婺州人。”兴宗字仲衍,宗、衍皆有延续之义,名字相关,符合古人取字习惯,谦斋乃其号而非其字。至于谓李氏任涪州知州,笔者尚未见相关文献记载。《巴蜀历代文化名人辞典》引厉鹗所辑《南宋院画录》,言李兴宗善画,明代祝允明家藏其《毛女图》。其实,祝允明《怀星堂集》有咏画诗《家藏李兴宗毛女》,但祝氏未言此画作者是字仲衍的李兴宗,亦未言此李兴宗乃宫廷画家,《南宋院画录》据此将李兴宗归入南宋宫廷画家,缺乏理据。且知不足斋抄本《南宋院画录》有鲍廷博墨批,云:“李兴宗,目录无其人,亦不详其爵里,附于此卷之末,疑误。”或厉鹗原本《南宋院画录》即未收录李兴宗,后流传中被好事者添入,转言之,南宋宫廷画家或本无名李兴宗者。即使真有宫廷画家李兴宗其人,宋代宫廷画家政治出身远低于士大夫,也不可能仕至知县、国子博士、一路提刑使,故此画家李兴宗当为另一人,不应与士大夫李兴宗相混。

《全宋诗》及《订补》收录李兴宗诗凡三首,皆作于巴蜀:《游青城山》《观八阵图有感》《宋别驾墓》,青城山、宋别驾墓在今四川都江堰市,八阵图在今重庆奉节县,皆属古巴蜀之地。据以上文献所载,李兴宗宦游主要在此地,其生平事迹亦与诗相符。《游青城山》“古岷横枕坤维首,连标远接崑仑右。我历江山欠此游,清梦遶之良已久。”可见李氏对川中名胜青城山之热爱,此诗或作于庆元五年(1199年)至嘉泰二年(1202年)兴宗罢知无锡县后居蜀期间。《宋别驾墓》:“倒海回山平日志,敛归簑笠正堂堂。古来忠义多摧折,月浸孤坟冷剑光。”宋代称通判为别驾,宋别驾为宋汝为,《宋史》卷三九九有传。汝为字师禹,徐州丰县(今江苏丰县)人。建炎三年(1129年)陈兵事,高宗嘉纳,为使金副使。为兀术所执,守节不屈。刘豫僭立,汝为说以忠义,竟为所拘。绍兴十三年(1143年)亡归,授处州通判,献《恢复方略》于朝,金人以为患,大索不获,秦桧承意而将械送之。汝为遂变姓名为赵复,逃往蜀中。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卒于青城县开先观,年六十。诗中“倒海回山平日志”指汝为平生志在驱逐金人恢复大宋河山,“敛归簑笠正堂堂”指汝为逃往蜀中之事,《论语》有“堂堂乎张也”,堂堂形容仪容美,《宋史》本传载:“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款留之,见其议论英发,洞贯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企道益惊,遂定交,假僧舍居之。”前两句概括汝为平生事迹,“古来忠义多摧折,月浸孤坟冷剑光”两句则发感慨,李兴宗是宋士大夫中主战派,且亲身参与北伐,与宋汝为可谓同道,“古来忠义多摧折”,李兴宗赞其远志,哀其遭遇,然何尝不是李氏自悲自叹。《观八阵图有感》题咏诸葛八阵图遗迹,感慨深沉,赞叹诸葛亮天纵之才,惋惜其生不逢时,大丈夫立功当得天时人与。末段“呜呼兴废尽天意,中原腥羶今六纪,胡雏骨肉正相残。欲拯涂炭嗟谁使,大官酣燕刍豢余,小官跼蹐尘埃里。举目厌厌九泉人,谁访草庐谈世事。向来韬略机莫投,而今投机欠良筹。君不见峡山深深茅舍底,有人抱膝高声讴。”(引文据嘉靖《四川总志》)“有人抱膝高声讴”正是李兴宗本人,从“草庐”“峡山深深茅舍底”可知此时李氏已去官隐居于瞿塘峡山,李兴宗认为大宋应趁敌国内乱而奋起,收复失地,而现实中朝堂多主和,只图偏安一隅。他是主战派,矢志收复河山,此时有志难展,故其诗慷慨激切,其爱国之情颇能感动人。

三、小结

通过爬梳史料,可知李氏之生平事迹:李兴宗,字仲衍,号谦斋,洛阳人,寓居酆都(今重庆丰都)。举进士,科名不详。所著有《论孟俗解》。庆元元年(1195年)知无锡县,庆元末居蜀,以四川制置史刘德秀举荐,嘉泰中回朝任国子监博士,嘉泰三年(1203年)因与魏了翁、范子长、赵大全弹劾韩侂胄专权而去官离京。开禧二年(1206年)知信阳军,参与开禧北伐。开禧三年(1207年)至嘉定年间,为成都路提刑官。为官清廉,崖岸清峻,公私分明,颇有时望。李氏诗存于今者有《游青城山》《宋别驾墓》《观八阵图有感》,三首皆作于其寓居巴蜀期间。李兴宗是南宋士大夫中的主战派,亲身参与开禧北伐,虽惨遭失败,然恢复中原之心未敢须臾忘怀。可惜当时南宋庙堂君臣偷安主和,李氏耿耿民族爱国之心、激愤无奈之情,溢满其诗,故能感人肺腑。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全宋诗:第53册[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 陆心源. 宋诗纪事补遗[M]. (清光绪十九年)刻本,卷60,1893.

[3] 陈著. 本堂集[M].(清光绪十九年)刻本,卷72,1893.

[4] 魏了翁,张京华. 渠阳集[M]. 长沙:岳麓书社,2012.

[5] 孙应时,鲍廉,钟秀实.[宝祐]重修琴川志[M]. (清道光)抄本,卷3,1821-1850.

[6] 萧良幹,张元忭,等.[万历]绍兴府志[M]. (明万历十五年)刻本,卷28,1587.

[7] 项珂修,刘馥桂,等. 万年县志[M]. (清同治十年)刻本,卷6,1871.

[8] 史能之. [咸淳]重修毗陵志[M]. 明初刻本,卷10.

[9] 李心传,徐规.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M]. 北京:中华书局,2000.

[10] 方志远,等. 大明一统志[M]. 成都:巴蜀书社,2017.

[11] 曾枣庄. 宋代序跋全编[M]. 济南:齐鲁书社,2015.

[12] 彭东焕. 魏了翁年谱[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庆元宋诗博士
曹庆元
宋诗五首(书法)
宋诗新解
中华诗词(2021年11期)2021-12-31 09:00:40
宋诗新解
中华诗词(2021年7期)2021-12-31 08:34:32
制冷博士来帮忙
庆元县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调查报告
食药用菌(2020年6期)2020-12-23 08:30:12
百善孝为先
神奇博士感冒了
I Like Drawing
博士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