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实践场域以问题解决为旨向的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缺乏智力引领和系统设计,欠发达地区的教师研修普遍存在同质化、碎片化、浅表化和低效化等问题,影响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因此,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发展亟需优质智力资源的引领,如何使教育发达地区的智力资源向欠发达地区扩散共享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促进教师发展的智力资源的内涵、结构和特征,然后借助创新扩散理论建构了促进教师发展的智力资源跨区域扩散模型,最后通过云南省牟定县校地合作项目检验了模型的有效性,以期为智力资源引领的区域教师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实践场域;智力资源;教师发展;跨区域扩散;扩散模型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24)06—0045—08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24.06.005
当下,我国教师队伍的地域差异、城乡差异和校际差异特征日益显著,欠发达地区的教师专业能力已经成为制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其中教师培训虽然对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具有重要价值,但高大上的教育理论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实践存在明显断层,甚至产生了难以破解的“培训悖论”[1]。由此,实践场域中的校本研修指向真实教学问题的解决,成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缺乏专业引领和系统设计,欠发达地区的校本研修以经验借鉴、课例模仿居多,难以进行“理论实践化”与“实践理论化”的双向转化,教师学习陷入了同质化、碎片化、形式化、浅表化和低效化的泥潭[2],长此以往容易带来教师无心学习、无力学习和应付学习等问题[3]。智力资源在区域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诊断、指导、示范等重要作用,为了使教育发达地区的智力资源向欠发达地区辐射共享,本研究首先分析了促进教师发展的智力资源的内涵、结构与特征,然后构建了一种促进教师发展的智力资源跨区域扩散模型,并在牟定县校地合作项目中对其进行实践应用,借助于智力资源促进区域间、区域内和校际间教师的均衡发展,为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一条有效路径。
一促进教师发展的智力资源的内涵、结构与特征
1 促进教师发展的智力资源的基本内涵
智力资源是一种由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组成的特殊社会资源,包括从事智力活动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个体、群体或机构,以及个体、群体或机构所拥有的智力成果[4]。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迅速提高,智力资源在焕发组织创新意识、提升组织学习能力、协调组织内部关系和构建组织生态文化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已经成为一种颇受关注的新型资源形态。根据智力资源的基本内涵,本研究认为促进教师发展的智力资源(下文简称“智力资源”)是指能够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专业引领、实践指导或示范借鉴的人力资源、智力机构及其智力成果,主要包括高校学者、示范校(校长、名师等)和智力成果等。
2 促进教师发展的智力资源的要素结构
智力资源的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割裂的,而是由人力资源、智力机构紧密融合的共同体及其生成的智力成果。基于团队的实践经验,结合智力资源的基本内涵,本研究梳理了促进教师发展的智力资源的要素结构,如图1所示。
作为“高位”知识拥有者的高校学者,不仅具备扎实的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等领域理论知识,还能够从原理的视角审视教学变革和教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践问题,从而引领、指导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校本研修,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高校学者在跨区域的教师协同发展中承担顶层设计、资源调配、专业引领和教学诊断等任务,是智力资源的核心力量。示范校的校长、名师、课堂、教研等对欠发达地区教师的校本研修具有重要价值。其中,示范校校长的教师发展理念、教师培养思路、教师发展举措和教师管理经验是不可或缺的实践智慧,他们承担着学校改革、教学改革和教师研修的诊断和指导等任务。名师拥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其具备的课程理解、教材处理和教学智慧等隐性知识对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具有重要的实践引领作用,承担课标解读、教材分析、课例示范和教学诊断等任务。示范校的课堂、教研承载着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的文化观念、实践智慧与操作方法,是欠发达地区教师借鉴的案例。智力成果是由高校学者和示范校共同打造而成,主要包括教学理论、教学结构、教学指南、教研模式、教研文化、实践经验、优秀案例和管理制度等,已经形成了一套可借鉴的成熟操作体系。
3 促进教师发展的智力资源的典型特征
基于智力资源的内涵和结构分析,可将智力资源的特征主要概括如下:①整合性。智力资源整合了人力资源、智力机构和智力成果,包括高校学者、校长和名师等人力资源,以及由他们作为实践共同体在示范校中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碰撞和萃取而产出的高质量智力成果。②共享性。高校学者、校长和名师共同打造的教学理论、教学结构、教学指南、优秀案例等智力成果可借助于纸质媒介和互联网迅速向受众扩散,智力资源中的人力资源可跨区域地为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指导区域和学校开展教学改革。③增值性。教学变革的理论、经验和案例等成果的辐射,不仅可成为欠发达地区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的秘钥,还会在共享和应用过程中得到修正、完善和推广,体现智力资源的增值特征。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学者、校长、名师的劳动和智慧在跨区域的教师协同发展过程中被认可和肯定,智力成果的拥有者也获得了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
智力资源的跨区域扩散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扩散。罗杰斯[5]认为创新扩散具有四大要素:创新、沟通渠道、时间和社群。其中,当一个观点、方法或事物被个人或团体认为是“新的”的时候,它就是一项创新;沟通渠道即信息传播方式,包括大众传播和人际沟通;时间体现在创新决策过程、受众采用创新的时间维度、受众的创新采用率上;社群则是指一组需要面对同样问题、有着同样目标的团体集合[6]。相应的,智力资源中的教学理论、教学结构、教学指南、实践经验等智力成果,对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和教师来说是“新的”,具有鲜明的创新特征。高校学者和名师通过专题报告、名师示范、同步课堂、教学诊断和协同教研等途径将智力成果向欠发达地区辐射,传播途径包括大众渠道和人际渠道。欠发达地区教师作为受众在接受新观念、新方法时,不仅会经历创新决策过程,还存在采用时间和采用率的问题。欠发达地区的教师面对相似的教学问题,并希望通过学习研修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促进区域教学改革,他们具有相同的目标愿景,即具备社群属性。可见,智力资源的跨区域扩散属于典型的创新扩散。
二 促进教师发展的智力资源跨区域扩散模型构建
创新扩散是一个多阶梯型扩散体系,从信源到受众有若干层次。大众媒介渠道和人际关系渠道的结合是说服人们接纳和应用创新的最佳途径。因此,智力资源的扩散早期需要借助网络媒体和印刷媒体等大众媒介传播,中后期需要采用层级式的人际传播加以强化。基于此,本研究建构了促进教师发展的智力资源跨区域扩散模型,如图2所示。
1 智力资源跨区域扩散的基本过程
智力资源的扩散也是一种文化扩散现象,其扩散方式主要有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7]。其中,迁移扩散是指拥有某种文化现象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地方时,会将文化传播到该地的过程。扩展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产生后,通过居民从该地向周围不断传播的过程。基于创新扩散的沟通渠道和文化扩散类型,本研究将智力资源跨区域扩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以大众传播为主的迁移扩散和以人际沟通为主的扩展扩散。智力资源跨区域扩散犹如“将一个石头丢进平静的湖面”,石头丢向湖面的过程是智力资源在区域间进行迁移扩散,石头进入水中在湖面上泛起层层波纹是智力资源在欠发达地区进行扩展扩散。
①以大众传播为主的迁移扩散,即智力资源通过互联网、视频媒体、印刷媒体和人际沟通从教育发达区域A迁移到教育欠发达区域B的过程。高校学者、校长、名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将教学理论、教学成果、实践案例、名师课堂、教研模式等,通过专家引领、名师示范、同步课堂、教学诊断、协同教研等途径辐射到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基地校,重点打造基地校的种子教师。在一所基地校开展研修活动时,其他基地校同学科的种子教师深度参与其中,该基地校的同一学科普通教师和薄弱校的骨干教师边缘性参与。
②以人际沟通为主的扩展扩散,即智力资源从基地校向薄弱校等级传播的过程。扩展扩散的传播效率取决于基地校种子教师的学习效果和区域研修的质量。扩展扩散是如何进行的?它以基地校为中心,基地校的种子教师是扩散的次级信息源,逐渐向基地校普通教师、薄弱校骨干教师辐射,最后延伸到薄弱校普通教师。在扩展扩散前期,以基地校种子教师指导基地校普通教师和薄弱校骨干教师为主;在扩展扩散后期,以薄弱校骨干教师指导薄弱校普通教师为主,此时基地校种子教师参与对薄弱校校本研修活动的指导。
2 智力资源跨区域扩散的受众采纳
罗杰斯把受众对创新的决策采纳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认知、说服、决定、执行、确认 [8]。智力资源作为一种智力创新跨区域扩散到欠发达地区,一般以校地合作研修项目为载体。中小学校和教师在对智力资源做创新决策的过程中会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预,因此可将“说服”和“决定”两个阶段合并为“决定”。Harré[9]根据维果茨基学习理论,提出了一个被西方学者广泛认同的学习环路模型“内化-转化-外化-习俗化”,即著名的“维果茨基空间”。受众采纳智力资源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学习,同样包括内化、转化、外化、习俗化四个阶段。基于此,本研究将智力资源的采纳决策过程整合为认知、决定、执行、转化和外化五个阶段。其中,认知即校长和教师通过聆听报告、观摩课例和观摩教研等方式接触和感知智力资源中的教学成果、教学主张等新事物。决定即学校和教师在认知的基础上对教学成果和教学主张做出价值判断,并在心理上采纳或拒绝该项创新。执行即学校和教师在高校学者、示范校校长和名师的指导下逐步从行为上开展学习研修和教学变革。转化即教师在“执行”过程中将新知识情境化,逐步对智力成果进行理解、内化和建构,形成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成熟概念”。外化即教师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将成熟概念实践化,生成实践模式并外显出来,将“成熟概念”演变为被同行认同的实践性知识。在智力资源的引领下,欠发达地区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从自身的实践经历中梳理问题,再通过理论学习、多重反思、概念重构等活动付诸新的行动实践[10],开展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转化。教师在采纳智力创新的过程中,一方面将教学理论经过行动转化为实践性知识,另一方面还可将碎片化经验萃取为共同体信奉的群体性理论。
3 智力资源跨区域扩散的动力机制
智力资源的跨区域扩散涉及众多的个体、组织和机构,是一个典型的协同系统。动力机制是系统的动力来源,是推动智力资源跨区域扩散达到预定目标的引擎。从教师学习的视角来看,智力资源跨区域扩散本质上是欠发达地区教师与发达地区的高校学者、名师、智力成果、其他受众等产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些互动关系和作用过程中,实践主体之间会产生互惠效应、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
①互惠效应。互惠是指个体通过分享信息或知识而产生收益和回报的过程,互惠反过来可促进知识的共享[11]。主体之间的互惠态度、互惠关系直接影响知识分享的意愿。高校学者和名师将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分享给欠发达地区教师,体现“高位”知识拥有者的社会价值,具有极强的分享意愿。欠发达地区教师在高校学者和名师面前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寻求权威的认同或帮助,表现出求知欲。高校学者、校长和名师在智力资源跨区域扩散过程中被社会认可,会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欠发达地区教师在智力资源跨区域扩散过程中,解决了实践场域中遇到的问题,会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②集聚效应。集聚效应是指当个体在某一时空聚集在一起时,发挥超越各自独立活动的作用效应。聚集效应的发生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群体规模、互动合作、学习环境[12]。在智力资源扩散初期,教师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要求下参与学习的。当活动开展后就会被以智力资源为中心的引力场所吸引,当足够多的教师参与创新执行时,会形成以基地校为中心的教师学习聚集场,具有群体规模和学习环境。当名师、种子教师和普通教师以有序的方式组织在一起开展基于实践场域的研修活动时,名师与种子教师之间、种子教师与种子教师之间、种子教师与普通教师之间基于主题进行深度互动,可实现知识共享和智慧生成,体现互动与合作。
③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是指当若干因素进行有效组合时,比各因素的单独作用产生更大的效果[13]。发生协同效应的复杂系统必须具备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交互和有效干预四个要素[14]。智力资源的跨区域扩散就是充分利用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智力机构和智力成果,以打造欠发达地区基地校及种子教师为抓手,以基地校种子教师为次级传播源,逐渐向基地校普通教师和薄弱校教师辐射,通过多主体之间的协同作用产生系统整体效应。智力资源跨区域扩散的参与主体正是在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交互和有效干预等序变量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稳定的协同效应。
4 智力资源跨区域扩散的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的共享性、互动性、即时性和跨时空等特征为智力资源的跨区域扩散提供了可能。技术支持智力资源扩散的途径主要有五种:①技术支持专家引领。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者可以通过在线报告、资源推送等方式,帮助更大范围的教师从更广的视野理解教学变革的取向、路径、策略和方法;名师也可以通过在线微讲座、在线答疑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将课程理解、教学主张和教学智慧等隐形知识外显化并共享给受众。②技术支持名师示范。教师在学习新理论、新观念之后,需要直观感知名师课堂、学科教研等实践场景,从而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联。信息化支持下的名师课堂观摩、学科教研观摩、区域教研观摩是欠发达地区教师跨区域感知和认识智力成果的有效途径。③技术支持同步课堂。基于视频互动的同步课堂是迁移扩散阶段示范校对基地校“帮带协同”的重要方式,既指向教师对新观念、新事物的整体感知,又提供教师合法边缘性参与的机会。④技术支持教学诊断。高校学者和名师借助于校本研修平台或腾讯会议对基地校种子教师进行的教学诊断,可进一步挖掘欠发达地区教师课堂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种子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既指向教学观念和行为改进的立体整合,又着眼于教师素质与课堂质量的同步提升,还可体现教学特色和问题消解的协调统一。⑤技术支持协同教研。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同教研,为教师跨区域开展基于实践场域的知识分享和问题解决提供了便利。迁移扩散早期的协同教研以示范校为主阵地,基地校教师参与其中;迁移扩散中后期和扩展扩散阶段的协同教研则以基地校为主阵地,薄弱校教师参与其中。
三 促进教师发展的智力资源跨区域扩散模型应用
为了检验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实践应用。武汉市H师范大学与云南省牟定县于2019~2021年期间合作开展了校地合作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高校与县域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区,共育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与骨干团队,为县域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笔者作为该项目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依据智力资源跨区域扩散模型设计了智力资源跨区域扩散的操作模式和校地合作项目实施方案。在基于该操作模式开展了为期两年的项目实践后,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成效,受到教育局领导、校长和教师的高度赞誉。
1 智力资源跨区域扩散的操作模式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受众分类和智力资源跨区域扩散模型,本研究提出了包括“引领层-示范层-基地层-终端层”四个层级的区域教师协同发展操作模式,这四个层级分别对应高校学者、示范校、基地校和薄弱校。其中,引领层是创新先驱者,主要指高校学者及其智力成果;示范层属于创新的早期采用者,主要指示范校、校长、名师、校本研修模式和教师发展工作机制等;基地层属于创新的早期大众,主要是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基地校及校内教师;终端层属于创新的后期跟随者,主要是薄弱校及其教师。
依据智力资源的跨区域扩散过程,在操作层面可将区域教师协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专业引领、培育种子(迁移扩散)。高校学者和名师借助于专题讲座、课例示范、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县域教师传播教学理论和教学成果,借助于课例研究、专家诊断、协同教研和同步课堂等方式引领基地校种子教师开展教学变革。基地校种子教师在开展教学变革时,基地校普通教师和薄弱校骨干教师边缘性参与其中。②深化研修、打造基地(扩展扩散)。在高校学者和名师的指导下,基地校种子教师通过课例研究、教学诊断、主题研讨等方式,引领基地校普通教师和薄弱校骨干教师发展。③以点带面、区域辐射(扩展扩散)。在高校学者、名师和基地校种子教师的指导下,由薄弱校骨干教师引领薄弱校普通教师发展。综上,智力资源引领的区域教师协同发展,就是借助于智力帮扶、区域推进和迭代辐射实现欠发达地区教师专业能力的整体提升。
2 智力资源跨区域扩散的应用效果
该项目被牟定县教育局誉为“这是我们有史以来参与质量最高的一次培训”。智力资源跨区域扩散的应用效果体现在:①激发了教师教学变革的内生动力。项目结束后,参与研修的60名基地校种子教师的教学改革意愿得到明显增强,这使基地校呈现出浓郁的教学变革文化氛围,“导学案”改变了“一本教材走天下”的落后教学生态,“满堂讲、满堂练和满堂问”现象得到了改善。一位基地校校长表示:“经过学习让我坚信了教学改革的强校之路。”②提升了种子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对学员提交的课例进行分析,发现88.2%的课堂从“知识教授”逐渐转变为“能动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占据主要教学时空。基地校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渐从教学转向导学,课程理解从知识技能转向核心素养,教学组织从知识呈现转向多维活动。③提高了校本研修的质量。该项目指导的校本教研体现出温度、深度和力量,分工集备、专业听评课和种子引领成为常态。研修过程中还生成了区域教师协同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中小学教师深度教研操作指南、四维一体的分工协作专业听评课工具。
在2021年的“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协作体”年会上,笔者受邀分享了题为“信息化助力智力资源引领下区域教师协同发展研究”的汇报,受到专家和参会者的一致好评。本研究提出的扩散模型应用于虞城县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和牟定县校地合作项目生成的研修成果,被遴选为“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协作体”优秀案例。此外,该模型于2022~2023年应用于中西部五个区县的国培计划“自主选学”项目,项目实施效果获得了校长和教师的高度肯定。
四 研究反思
智力资源的跨区域扩散涉及诸多个体、组织和机构,既改变了教师的思维,也影响了教师的行为,其顺利开展需要多个条件保障:①高水平的智力资源是前提条件。高校学者、校长和名师是一个具有教育改革情怀、信奉相同教育理念、共同生成智力成果的紧密合作体,他们能够给欠发达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变革提供专业、科学且“接地气”的智力支持。②高质量的项目设计是关键支撑。智力资源引领下的区域教师协同发展涉及教师研修、教学改革和学校变革等,需要高校学者、校长、名师充分把握区域教育改革现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为欠发达地区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成长设计中长期规划和阶段性活动方案。③强链接的组织协同是重要基石。智力资源扩散系统内各个主体的角色定位、任务分工、衔接合作、冲突化解和工作流程等都需要进行高效的内部协同,这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多主体之间的协调作用,确保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推进。④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是基本保障。学校参与积极性的调动、本地教研员的深度参与、种子教师的精心遴选、活动时间的统一协调、研修活动的有序开展等都需要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安排,并且形成可操作的工作方案和制度规约,确保扩散系统的动态平衡、正向反馈和有序运行。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明确指出:要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为重点,推动师资优质均衡[15]。本研究发现,智力资源的跨区域扩散为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发展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路径。高校和培训机构在设计、推进中西部区域性教师研修项目时,可借助于智力资源的跨区域扩散促进欠发达地区教师的协同发展;欠发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亦可寻求高水平的智力资源,通过其跨区域扩散促进区域教师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昆.关于以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助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7,(12):91-96.
[2]蒋立兵,毛齐明.实践场域中智力资源引领下县域教师专业能力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2,(6):120-126.
[3]黄晓茜,程良宏.教师学习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驱力[J].全球教育展望,2020,(7):62-71.
[4]杜一平,王前,许迎军.智力资源基本概念的辨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12):34-36.
[5][6][8](美)E.M.罗杰斯著.唐兴通,郑常青,张延成译.创新的扩散(第五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7-32、173-186.
[7]方嘉雯.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的秦腔文化起源与扩散[J].人文地理,2013,(3):64-69.
[9]毛齐明,蔡宏武.教师学习机制的社会建构主义诠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19-25.
[10]蒋立兵,季春晓.反思性实践视域下教师工作坊研修过程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11):39-45.
[11]王永固,聂瑕,王会军,等.“互联网+”名师工作室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20,(10):106-114.
[12]张同全.人才集聚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8):83-84、104.
[13]王玉荣,杨震宁,李军.竞争环境和技术战略对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1,(7):25-33、44.
[14]李福华,黄庆丽.教育研究、教育决策、教育实践的界面管理与协同效应[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6):98-105、113.
[15]陈鹏.事关1586万基础教育教师——八部门联手,培养高素质“引路人”[N].光明日报,2022-4-15(8).
Research on the Cross Regional Diffusion Model of Intellectual Resources to Promote Teacher Development in Practice Field
JIANG Li-Bing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China 350007)
Abstract:School-based training based on practice field and aiming at problem solving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Due to lack of intelligence guidance and system design, the problems of homogenization, fragmentation, superficiality and inefficiency are common in the teacher learning in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which affec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Therefore, the teachers in underdevelopedareas urgently needs the guidance of high-quality intellectual resources for their development, and how to spread and share the intellectual resources from the developed areas of education to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firstly analyzed the connotation,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ectual resources to promote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then constructed a cross regional diffusion model of intellectual resources to promote teacher development with the help of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theory. Fin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 was tested in the school-local cooperation project in the Mouding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 expect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operational models for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eachers led by intellectual resources.
Keywords: practice field; intellectual resources; teacher development; cross regional diffusion; diffusion model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据驱动的教师教育项目质量动态监测与持续改进研究”(项目编号:722740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蒋立兵,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技术赋能教学等,邮箱为25742361@qq.com。
编辑: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