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璐璐,1987年生,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学相关研究。
摘 要: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以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这一理论与实践正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当前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实践教学环节课时不足、师资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面临着挑战,因此亟须开发科学完善的OBE课程体系、构建以OBE为核心的授课形式、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使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为构建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关键词:产学研用;高职院校;OBE;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9-0110-04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以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并推出了一系列指导高校和企业开展“产学研用”的政策。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丰富职业学院办学形态,推动职业学院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学校建设培训基地,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1]。其中,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产学研一体化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教学及人才培养的质量[2]。然而当前的课程体系不够系统、模式较为陈旧,亟须改革,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产教融合的目的。
本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学院(以下简称建筑学院)为例,深入探讨OBE理念在国内产学研发展中的应用,分析如何在OBE理念下提升“产学研用”水平,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产学研用”活动的深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期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策略。
一、OBE理念与“产学研用”的结合点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先进教育理念,于20世纪90年代由斯派迪首次提出后被广泛应用。OBE理念也称为需求导向、能力导向或目标导向教育理念。该理念与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理念一致[3]。因此,以OBE理念为指导提升“产学研用”水平,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充分满足市场未来对人才的需求。
OBE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强调学生在产学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这种模式倡导从学习目标出发,反向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活动与行业标准和实际工作需求紧密对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通过多元化的评估方式进行持续监控,以确保他们朝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进。同时,OBE理念强调定期反馈与改进,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以提高教育质量。此外,OBE支持个性化学习路径,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职业生涯中持续更新知识和技能。
在国内,产学研合作被视为推动技术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策略。这需要政府、高职院校和企业等多方力量合作,共同构建一个科学严谨的“产学研用”运行机制。高职院校在此进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教学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产学研用”的整体效能。然而,“产学研用”合作在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如何使人才成长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这要求教育内容不仅要紧跟行业发展,而且培养的学生应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OBE理念在这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指导,特别是在课程设计方面。通过反向设计教学内容,能确保课程与行业标准和实际工作需求相匹配,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内已有多所院校成功实践了以OBE为导向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如广州理工学院的“京苗班”就通过与京东华南区域分公司的合作,实现了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满意度,尤其是提高了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的满意度,而且也展示了OBE理念在产学研用合作中的有效性。
二、高职院校实践“产学研用”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实践“产学研用”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其目的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然而,在该过程中,高职院校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一是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课程内容往往滞后于行业发展,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研究表明,课程内容更新滞后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且限制了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与教育体系和产业体系的运行逻辑差异有关,传统的教育体系往往以学术研究为核心,而产业体系则以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为导向,这种根本性的差异或将导致教学内容难以及时满足产业的最新动态需求。尽管产教融合被广泛提倡,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的程度有限,导致教育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
二是实践教学环节课时不足。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李梦卿和邢晓(2020)[4]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研究》中强调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实践性教学学时应占总学时数50%以上的建议,但现在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不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课程体系设置与实践教学环节脱轨,缺乏有效的衔接。另外一些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未能紧跟产业发展的步伐,其数量和规模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
三是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面临着挑战。一方面,由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周期长、成本高,且需要持续的职业发展和实践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类教师的培养和引进,造成一些院校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机制不够完善,高职院校的教师往往面临专业发展路径不明确的问题。教师的职业晋升通常与学术研究和发表论文挂钩,而对教学和实践能力的重视不足。这导致教师在教学和实践技能提升方面缺乏动力和机会,缺乏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和外部资源,易使教师在教学实施、课程设计、学生评估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受限。
三、基于OBE理念提升“产学研用”水平的策略
高职院校应在确保教育活动和课程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培养的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以OBE理念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综合提升高职院校“产学研用”水平。建筑学院响应国家政策,以OBE理念为基础成立南方智测产业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确保教育活动和课程设计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升和市场需求,使培养的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以下,以该学院为例,围绕提升高职院校“产学研用”水平提出以下策略。
(一)开发科学完善的OBE课程体系
在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背景下,构建一个高效、创新的课程体系是提升教育质量和适应产业变革的关键。为此,建筑学院课改团队提出了一个以OBE理念为核心,“六维融合,五位支撑,四维联动,三项突破,双螺旋驱动”的课程体系构建策略。这一策略旨在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整合,实现课程体系的创新与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
首先,“六维融合”中的六维指产业对接、实践教学、教学创新、评价体系、师资发展和校企合作。课改团队通过全面整合这六方面的相关要素,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项目式学习、实习实训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此基础上,通过“五位支撑”进一步细化课程体系的核心要素。其中,“五位”包括知识体系、技能培养、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终身学习五个方面,课改团队通过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强化其创新能力,提升职业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这样的指导思想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框架,能较为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创新思维、职业道德,帮助其适应终身教育,最终综合提升学生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快速变化的职场中持续成长。
“四维联动”机制则关注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评价机制的实施,以及实践平台的建立。课改团队通过“四维联动”强调课程与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联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实施动态评价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以及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确保教学活动能够及时响应学生发展和行业变化的需求。
教学团队以OBE理念为指导,通过实行“三项突破”策略,优化课程体系的结构性,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实现教学突破。而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能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还能使学生更为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双螺旋驱动”是指实现学生发展与课程发展相互促进的策略。其中,螺旋一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全面提升,而螺旋二则关注课程体系的持续更新,以适应学生发展和行业反馈。课改团队通过“双螺旋驱动”模式确保教育过程的动态性,保证产教有效衔接,为学生提供持续的成长空间,同时推动课程体系的不断优化。
“六维融合,五位支撑,四维联动,三项突破,双螺旋驱动”的课程体系构建策略不仅为本校提供了更为清晰的课程体系构建框架,而且强调了教育的动态性和适应性,以培养能够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并为其他院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共同推动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完善OBE理念配套制度
在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设计中,建筑学院制订了一系列完备的配套制度,旨在激发教师的发展潜力,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以及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措施不仅体现了OBE理念的核心价值,而且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一,是建筑学院课改团队建立以需求导向为重点的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创新和专业发展,探索“学院/专业群—教研室—职工”三方发展目标联系的绩效分配制度,实现教师个人发展与部门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这种机制将教师的个人成长与建筑学院的整体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使教师在追求个人职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第二,是互兼互聘,校企共建产业导师智库。建筑学院建设“专兼结合”师资队伍,打造“工匠型”创新教学团队,优先从企业引进高职称、高技能、高学历人才,支持专、兼职教师联合开展技术改进和产品研发等工作,培养一批能够帮助企业改进工艺、解决技术难题的教师队伍。建筑学院聘请行业、企业的业务骨干、优秀技术或管理人才到产业学院任教,共建产业导师智库,推动产教融合。目前要求教师每年到企业挂职1人以上,并建立了拥有20名产业导师的智库。
第三,回应交通土建工程产业转型发展的需求,产业学院坚持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学院依托“岗位导学、多证融通、多维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工学交替订制+现代学徒制”的创新实践,升级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组建并运行定制班,采取授课方式为“校内授课+工程现场授课”的创新授课方式。建筑学院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还为企业培养了一批能够直接参与工艺改进和技术研发的专业技术人才。
第四,组建名师大师工作室,引领跨学科、跨企业的校企混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筑学院大力推动教学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站)的建设,积极实施“高端引育”计划,引进企业骨干担任专业群、工作室领军人,产教融合开展铁道桥隧、轨道交通土建工艺改进、技术攻关等技术服务,同时培养具有高铁桥隧综合维修、智能建造技术技能的专业技术骨干教师。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宏伟蓝图中,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融合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为培养出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又具备创新思维,同时还能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对专业教师、学生的要求日益增高。在此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产学研用”体系建设,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的力量,通过信息化的现代教学手段,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企业和高校联手打造“云平台”,整合教学资源,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界限,打破了使高校和企业间信息不通畅的壁垒。
如由建筑学院指导建设的南方智测产业学院开发的“信息化+”产教融合型教学资源云平台,通过整合局域网、校园网、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项目的紧密结合,以及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现场的无缝对接。这种创新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的学习场景,培养了学生核心技能,如轨道交通工程轨道精调、桥梁检测、数字测图等,这些都是未来工程领域所需的关键能力。在“工匠型”创新教学团队的引领下,高职院校可采取“校内授课+工程现场授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平台的数字化同步教学功能,以及课件、音频、视频的录制功能,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灵活地选择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实施该模式,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又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工具和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和高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AI)、虚拟仿真、远程教学等技术的引入,南方智测产业学院有望进一步拓展平台的功能,开发更多高质量的共享课程和资源。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教学更加智能化、互动化,为学生提供更多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教学反馈和评估工具。
综上所述,基于OBE理念的课程体系,不仅响应了当前教育转型期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而且为各高校提供了改革的范例。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特色和发展定位不断探索和创新,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育质量,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
[2] 龚芸.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北企业,2017(3):104-105.
[3] 苏芃,李曼丽.基于OBE理念,构建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与评估体系:以清华大学为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129-135.
[4] 李梦卿,邢晓.“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研究.现代教育管理,2020(1):107-114.
注:本文系2022年度柳州市职业教育立项课题“‘后疫情时代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国际化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研究”(LZJ2022C033)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编 罗异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