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实践探索

2024-06-15 20:05:31欧阳意
广西教育·C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思政课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欧阳意,1969年生,广西钟山人,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构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是促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应然之举。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文献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探索构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之教学、实践、科研、宣传“四位一体”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即构建“各门课程负责人统管+四合一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资源”为保障的教学机制、“综合统筹+各显特色”实践机制、“问题+课题+专题”科研机制、“宣读+宣讲”宣传机制,促使党史学习教育成为高职院校常态,发挥党史学习教育坚定历史自信的长效作用。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思政课;高职院校;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9-0060-06

百年党史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养料,思政课与高职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相融相通,以思政课为主阵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选取国际比较视角,可以衡量、评判世界各国政党和政治制度,得出经得起国际比较的结论。党史学习教育有稳定的师资力量、固定的学时、严格的考核方式,可以做到大范围、全覆盖、有实效、质量优,使党中央要求的常态化、长效化真正落实落细,可以激发大学生学党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22级35个专业120个行政班共5 643名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文献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阐述构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价值意蕴,探索构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之教学、实践、科研、宣传“四位一体”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促使党史学习教育成为高职院校常态,发挥党史学习教育坚定历史自信的长效作用,潜移默化、久久为功引导学生由衷地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构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价值意蕴

(一)促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历来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纯洁的优良传统。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又与时俱进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总结好、巩固好、拓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同做好中心工作结合起来”。[1]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2],要增强历史自觉、历史主动、历史自信。“构建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是对党史学习教育既长期持续开展又有效发挥功能的制度要求……既是我们党历史上建立党内集中教育长效机制的经验延续,也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巩固转化的现实要求。”[3]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理应通过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将党中央要求的“常态化长效化”落实落细,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方面深化、内化、转化,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二)确保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4]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新时代的大学生从百年党史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在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方面提升到新的高度。

然而,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33.02%的学生不知道“四史”指哪四个“史”,78.87%的学生不知晓我们党在2021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66.17%的学生对党的基本知识和历史、64.14%的学生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64.57%的学生对党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67.98%的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了解程度,均为“基本不了解、了解很少、了解一些”。但是98.08%的学生认为“新时代大学生需要接受党史学习教育”,可见对高职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

课题组两年的实践证明,针对高职生的特点,发挥思政课是立德树人主阵地的优势,在思政课生态系统内部,构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4门必修思政课的教学、实践、科研、宣传“四位一体”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能有效帮助高职生在校期间更加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既相信党的领导,不管出现什么困难,坚信我们党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克服,又养成习惯,不管风云变幻,都始终拥护党的领导,坚定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职院校只有将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才能不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育人成效,在铸魂育人方面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构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实践路径

思政课是全国高校的必修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5]2构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可以借助思政课的优势和特性,在全校范围内对学生全覆盖、全方位铺开,不过其中的“思政课”并非仅指教学,更非仅指课堂教学,而是包含教学、实践、科研、宣传四位一体同频共振、共同发力的思政课生态系统。它对应马克思主义学院机构改革所成立的教学中心、实践中心、科研中心、宣传中心,需要四位中心主任带领四个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一)建立以国际比较为切入点,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推进模式,以“各门课程负责人统管+四合一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资源”为保障的教学机制

1.党史学习教育切入点:国际比较视角学党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生经常会把国外的事情同国内的情况联系起来,这个过程就会产生一些疑惑。学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课要讲清楚的重点。”[5]13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高职生的确存在上述疑惑,不过思想道德法治状况总体健康积极。但32.86%的学生群体中仍存在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轻视党史学习教育等不良倾向,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等理论问题尚存在一些模糊认识、错误见解、不明之惑。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思政课教师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要善于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在比较中回答学生的疑惑,既不封闭保守,也不崇洋媚外,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5]15课题组结合学生实际和党史学习教育要求,由教学中心组织,在“正反比较论证法”中选取“国际比较视角”为切入点,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确保取得满意实效。所谓国际比较视角,即把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国家进行对比,让学生主动探寻新中国在短短70多年时间里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国成功的密码在哪里,用国际比较的方式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成功的密码是“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中国共产党能”。课题组根据4门思政课必修课讲授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不同,专门明确各门思政课进行党史教育的方向。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与其他政党比较中,突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优良传统、巨大成就。例如第六章第三节维护宪法权威,向学生介绍我国现行宪法经过5次修改,其中2018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写进宪法,践行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而资本主义国家不会为了人民的利益轻易修宪,例如美国枪支案频发高发,尽管百姓对民众持枪怨声载道,但是美国的执政党和在野党,都不会为了人民的利益修宪取消持枪的权利,因为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规定:“一支训练有素的民兵,对一个自由州的安全实为必要,民众拥有并且佩带枪支的权利不容侵犯。”美国人持枪具有法律依据,也就是这条闻名于世的“权利法案”,如果取消这一权利,意味着强大的军工复合体利益受损。由此看来,美国百姓的性命在利益集团既得利益面前不足挂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突出中国共产党善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与世界上许多政党机械死抱着20世纪甚至几个世纪前的理论信条不放形成鲜明对比。例如,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同时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科学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创造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新的理论成果,指引我们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和成就。而西方国家并没有明确的主流的“指导思想”,信奉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倡导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尽可能为市场提供空间,增加市场自主性,实行贸易自由化、税收减少、国有企业私有化、削减社会福利等政策。它鼓励企业的创新和竞争,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和增加个人财富。这种“我们独立、自由、自主;我们按自由意志做出选择”的追求,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不平等、环境遭破坏等严重问题,当市场失灵时,新自由主义形态的社会因为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甚至导致社会崩溃。但是西方的执政党、在野党完全自动忽视本国社会问题,抱着20世纪的新自由主义信条不放,一些国家甚至理所当然地把自己凌驾于全世界之上,在全球搞霸道霸凌霸权,妄图使全世界走向战争和黑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着重讲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政党学习的榜样。课程开篇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例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四卷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德文、日文等几十种译文版已发行到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畅销不断而且成为多国政要办公桌的必备书籍。客观的事实和数据不仅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世界各国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认识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认识在创新理论指导下党和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

“形势与政策”课程,鲜明对比国内外形势,对大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使大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形势及相关政策。例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引导大学生第一时间深入学习、精准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帮助他们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在此,教师从国际比较视角向学生介绍,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时共有党员9 671.2万名,而世界上具有百年历史的共产党的党员数目并不多。2021年,以下国家共产党党员人数分别是:美国4 000名;澳大利亚5 000名;新西兰5 000名;意大利96 000名。教师通过让学生对比数据,使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充满敬佩,对中国未来充满信心。

不同的思政课紧扣课程内容,通过正面灌输和对比论证,把中国共产党与国际政党特点进行对比,给学生带来强烈的震撼,“四个自信”油然而生。

2.党史学习教育推进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课题组开展学生专项调研结果显示,98.76%的高职生喜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此课题组采用了“智慧职教线上课堂+多媒体教室线下课堂”双课堂授课模式。

一是制订全校统一的授课计划,通过马克思主义学院业务学习方式研讨,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不断打磨制订出充分体现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程高度融合的授课计划,在本部和校外3个联合办学教学点(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实施;二是根据计划进行备课分工,即在“思政名师工作室”带领下,凝聚思政课“爱知行信”教学创新团队的力量,采用“课程负责人统管”方式,利用每周二业务学习时间集体研讨各章、各专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做出统一的课件和教学资源包,交由教师进行个性化修改,并提前一周在智慧职教平台建课,确保在全校2022级新生中全面实施;三是教师课中讲授与线上线下开展活动,即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实施课中授课,同时发挥线上参与面广和线下直观生动的优势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做到每一次课至少有两个线上活动和两个线下活动(活动类型包括讨论、头脑风暴、问卷调查、投票、小测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3.党史学习教育保障机制:各门课程负责人统管+四合一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资源

各门课程负责人统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中心开设4门思政课必修课,各设1个课程负责人,负责牵头统一管理课程建设。课程负责人坚持学习党史,率先关注党和国家召开的重大会议,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重要场合、重大时机的讲话,提炼归纳总结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结合自己负责的课程特点和内容,制作“课程与党史内容结合汇总表”,将党史内容有机融入各章节和知识点,安排全体任课教师集体备课。

四合一集体备课。根据任课教师都是党员的情况,结合思政课内容和党中央、各级党委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将本校规定的每两周1次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主题党日活动和每日必学的“学习强国”四位融为一体,由课程负责人带领,每周组织1次现场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又分工负责每次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不仅任课教师集体参加(本部任课教师均到现场,校外3个联合办学教学点任课教师进入腾讯会议或QQ教学群分享方式参加),而且主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校级领导也定期参加。

共享教学资源。即章节或专题负责人根据集体研讨意见,在备课会结束后及时修改、补充、完善教学资料,在授课前1周发到“马院教学交流QQ群”共享,确保每位教师在“有好米下锅”的基础上,结合所授课专业的特殊性,煮出“高质量大餐”,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在思政课实现“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

(二)构建“综合统筹+各显特色”实践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5]为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课题组在传授理论和组织实践的结合中,逐渐形成“综合统筹+各显特色”的实践机制,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1.“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安排6节课实践活动

利用虚拟仿真VR开展线上教学,课内带领学生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感受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认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利用本土资源优势,邀请两位优秀共产党员(一位是广西首位也是广西目前唯一的“大国工匠”郑志明大师,另一位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柳钢集团焦化分厂工会副主席陶柏明)到校宣讲,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学生在学生时代要有意识地培养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学生课外拍摄制作,课内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情景剧视频展演,领悟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风范,感悟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安排8节课实践活动

用课内的四节课,教师组织学生欣赏感悟纪录片《走近毛泽东》《小平您好》,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观后感,了解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的生平事迹、人格魅力,认识党的伟大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产生及发展的时代背景;全学期每两节课用5分钟开展“党史上的今天”主题实践,各小组利用课外时间根据教师给的党史时间段在光明网“党史上的今天”专题网站上,搜寻这一时间段内某一天发生的党史故事,并收集相关文字资料、图片、短视频等,制作成PPT,分享对应的故事,更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用课内的两节课,学生在虚拟仿真教室线上参观“伟大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网上展馆”,重点了解我们党改革开放40年的百件大事,参观后以故事讲演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现,从改革开放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再用课内的两节课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及“四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四史”和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巩固课程所学知识。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安排14节课实践活动

用课内的两节课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争做新时代先锋”知识竞赛,引导学生学习和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用课内两节课安排学生观看专题纪录片《这十年》,带领学生见证我们党过去十年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突破,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十年来中国的发展特点、中国人民的精神特质,以及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和自豪感;用课外两节课由学生进行“我为两会提议案”主题实践,让学生模拟“人大代表”身份给“两会”提议案,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和发展思想,促使学生主动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开展“‘五位一体看柳州”实地调查,让学生课外参观柳州市工业博物馆、柳州螺蛳粉饮食文化博物馆、柳侯祠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等景区,了解柳州市社会、经济、生态文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后撰写调查报告,促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开展“讲述我们的这十年”微视频主题实践,组织学生分小组用微电影的方式,讲述这十年国家、社会和个人等方面的精彩故事或变化,将故事或变化中领悟出的道理与所学的思政课理论相结合,感悟党在这十年带领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进入虚拟仿真教室,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提供功能强大的虚拟环境,组织学生观看、教师讲解反腐倡廉教育片,课堂上交流分享观后感,使学生明确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是决定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再用课内两节课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知识竞赛,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

4.“形势与政策”课程安排6节课实践活动

对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安排课外两节课开展“青春学子共话二十大手抄报”主题实践,引导学生立足个人实际,通过办手抄报的形式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切实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中,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播者和践行者;对应“中国经济‘形稳‘势升”和“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两个专题,安排学生开展课外调研,了解党和政府在经济方面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发展经济。

课题组紧密结合思政课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探索结合专业特点实现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场景化,在评价机制上探索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机制,对学生实践进行量化考评,贯穿每个学期,覆盖每一名学生,不仅创新实践育人形式,而且增强党史学习的吸引力。

(三)“问题+课题+专题”科研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思政课教师所讲的理论、观点、结论要经得起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这样效果才能好。”[5]不开展科研,仅依靠教学,不可能答得好“为什么”的追问。“党史学习教育不应只停留于知识的灌输与学习层面,更应升华为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党史学习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学的层面,更应转向‘研的高度和‘用的维度,探索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学术研究成果,深化对党史的学理阐释。”[6]

课题组聚合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教师研究力量,对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工作实践进行学理分析、理论凝练与经验升华,分门别类提炼出具有典型性、理论性的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夯实四门必修课党史学习教育的学理支撑,延伸党史学习教育的学理深度,逐渐形成“问题+课题+专题”的科研机制,使教学和科研既发挥各自优势又协同育人,更好地培养优秀人才、成就卓越教师。

收集问题。教学中心主任平时收集任课教师在线上备课QQ群和线下集体备课提出的问题。例如,如何提升高职生党史学习教育获得感、如何统筹优化党史资源利用,如何把握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逻辑、如何将柳州本土党史资源融入课程教学、期末考试出哪些题型,等等。

申报课题。在此基础上,科研中心根据学校各类课题申报的通知,不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题申报研讨会,先由有意申报的教师逐一将课题申报书用PPT展示出来,向大家详细介绍,接着由参会教师集体讨论发表意见,最后由担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的马院专任教师和科研成果较为丰硕的教师予以点评打分,按照排名从高到低推荐到科信处,参加全校各类课题的评选。

形成专题。课题实施近两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得与本课题相关的项目4个,包括2023年柳州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立项重点课题“柳州市柳州党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实践路径研究”和“广西英烈精神融入区内高校育人工作机制研究”,一般课题“‘大思政视域下新时代高职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实践路径研究”“高校思政社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与实践”,校级重点立项课题“高职院校通过‘微教育促进‘四史教育走深走实研究与实践”等。相关课题团队则根据不断取得的研究成果,及时将成果形成小的专题,有机融入四门课程教学中,调整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及方式,提高舆论引导力、影响力和传播力,并通过PPT、动画、情景剧、微电影等党史主题作品样态,用高职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阐述党史故事,营造学习党史的浓厚舆论生态,增强党史学习教育效果。

(四)“宣读+宣讲”宣传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5]课题组顺应高校数智化浪潮与新媒体技术发展大势,与学校党委宣传部共建党史学习教育融媒体宣传平台,形成“宣读+宣讲”机制,创新党史宣传教育方式,有效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

宣读原著和专著。根据学校党委规定,结合自身课程特点,列出规定书目和重点篇目、重点专题,要求师生课内外诵读。例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教师人手一本,在每周二下午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集体诵读或者其他时间个人自己研读,学生则在课堂上由任课教师对照教材或者PPT诵读,师生都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宣讲故事和原理。针对我校师生了解党史不足的情况,课题组协助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健全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制度。一是配合学校党委宣传部,长期办好学校官网党史学习教育专题专栏(含重要概述、上级精神、工作动态、学习讲座等栏目),发动全校师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报道二级学院教师和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进展成效、经验做法,也做好党史学习教育重点报道、重点稿件转载推送。二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和教师到学校、社区、农村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史宣讲活动,例如“宣讲+观看红色电影+党史故事大家讲”活动、“学党史 开新局”系列活动。

上述“两宣”活动,每项活动均固定由课题组成员中担任党支部宣传委员的教师撰稿进行宣传报道,课题组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抓住全校师生的个性化需求,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及方式,形成具有舆论引导力、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媒体融合矩阵,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党史,营造党史学习的浓厚舆论生态,提高党史学习教育效果,确保党史学习教育的时效性、长效性。

2023年12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2022级8个二级学院35个专业共906名学生开展参与4门必修思政课教学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从国际比较视角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一些效果、有效果、有明显效果”的比例共占97.85%;对课程“比较满意、满意、很满意”的比例共占90.47%。

实践证明,无论理论讲授还是课程实践,采用对比论证方法、选取国际比较视角,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以下几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整体利益党”,而不是西方模式下的“部分利益党”;是一个“使命担当党”,而不是西方模式下的“选举政治党”;是“领导核心党”,而不是西方模式下的“清谈俱乐部”。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伟大成就,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矢志不渝地听党话、跟党走,积极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增强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

参考文献

[1]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2-03-22(1).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4.

[3]叶福林,高哲.构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2(9):100.

[4]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10-11.

[5]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6]张顺涛,杨天明,巩建宇.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实践进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2):74.

注:本文系2022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研究与实践”(2022LSZ061)和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2021年教学创新团队立项项目“思政课‘爱.知.行.信教学创新团队”(2021-JXCX005)的研究成果。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思政课高职院校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社会科学家(2021年3期)2021-04-30 09:12:04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0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