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视域下广西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建设路径探析

2024-06-15 17:08李秀华黄启红龚丽萍陈磊
广西教育·C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红色文化

李秀华 黄启红 龚丽萍 陈磊

作者简介:李秀华,1987年生,云南玉溪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黄启红,1969年生,广西南宁人,在职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龚丽萍,1986年生,广西玉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陈磊,1986年生,广西东兰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党建。

摘 要:基于当前广西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现状和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背景,建设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具有必要性。广西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善用社会“大课堂”,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构建“大师资”体系,打造教学育人共同体;搭建网络大平台,打造网络育人共同体;拓展工作“大格局”,打造红色文化育人品牌等渠道,建设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进一步提升广西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思政课”;广西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9-0048-05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广西高职院校可以本着“立足本校、服务地方、面向全区、走向全国”的理念,有效整合现已开发的红色文化资源,同时按照“目标共同、机制共建、资源共享、多方共赢”的原则,建设广西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促进高校红色育人工作有效开展,推动广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广西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

广西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建设旨在共同推进红色文化研究、打造红色思政平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构建红色培训体系,激发各高职院校抱团发展的意识,通过共同体的实体化运行和长效化发展,提升红色文化育人质效,打造红色文化育人品牌。

(一)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需要

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提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设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推出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做优一批品牌示范活动。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各地高校建设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做优一批品牌示范活动的重要基础。广西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要求,联合打造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在“校、政、企”的联动下有效整合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善用社会大课堂、构建大师资体系、搭建大资源平台等渠道,实施红色文化育人,不断提升红色文化育人水平。

(二)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作用的需要

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广西这片红土地孕育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用好用活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之基,激发大学生奋斗热情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以来,全国高校不断推进“四史”学习教育,高校师生不断深入学习红色文化,学者对本土红色文化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形成了一批可供借鉴的经验。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红色文化育人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院校与校外一些场馆共建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部分院校建设了红色虚拟仿真实验室、红色文化资源展览馆、红色大讲堂等,虽资源建设成效显著,但资源育人功效发挥不充分。通过建设广西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整合这些资源,是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效的有效途径。

(三)新征程上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高职院校承担着职教兴国、科技强国、技能报国的重要使命,是为党和国家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在新征程上,广西高职院校组建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建设红色文化育人大平台,能够有效整合当前各高职院校已经开发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学生学习红色文化提供优质资源,同时有利于用好用活各地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开展红色文化育人,从而为学生成长成才注入更多动能。

二、广西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存在的问题及掣肘因素

红色文化本身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红色文化是思政育人的重要素材,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讲好党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重要素材。当前,广西高职院校在红色文化研究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各校联系不紧密、师资力量差异明显、平台机制建设不完善等因素影响,红色文化育人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高职院校各自为政,协同建设意识不强

在“四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具有一定深度与广度的育人工作取得较好成效,诸多学校(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与校外的红色纪念馆、红色场所共同建立了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校内也开发了多种红色文化育人资源。但是由于存在师资水平不均衡、重视程度不一致、经费支持不一样等情况,各校的红色育人力度大小不一,校与校之间尚未形成育人合力,导致红色文化育人的影响力较弱覆盖面较窄。广西高职院校未形成抱团发展、资源共享的意识,在红色文化育人过程中容易出现建设统筹不足、资源整合困难、育人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从而导致红色文化育人实效降低。

(二)各校师资水平参差不齐,育人效果差异明显

在红色文化育人过程中,如果缺乏有力的团队领导、教师水平差距大,那么很难满足当代学生多元化的红色文化学习需求。当前,广西高职院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主要以思政课为依托,因而教师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红色文化育人效果影响较大。

从接受《广西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调查问卷》调查的2 255名学生(分别来自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桂林山水职业学院、广西科技职业学院、北海职业学院、百色职业学院等)来看,85.00%以上的学生反映教师多采用视频播放、案例讲述等传统教学方式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53.88%的学生反映自己有参观身边红色纪念馆的学习经历,46.83%的学生曾与他人相互分享身边故事,仅有14.81%的学生体验过虚拟仿真VR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这表明广西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以讲授法为主,体验式教学开展较少。在该调查中,对“喜欢红色文化通过何种形式融入思政课”这一问题,39.96%的学生选择情景剧扮演,44.66%的学生提出通过搜集资料完成相关作业,67.54%的学生希望参观红色文化场所、红色文化纪念馆,22.93%的学生想体验虚拟仿真VR体验教学,86.87%的学生喜爱观看影片视频。[1]这表明学生学习红色文化有多样化方式的需求。

随着高职院校进一步扩招,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队伍逐渐壮大,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年轻教师由于资历和学识尚浅,对红色文化内涵把握不准,在课中因怕讲错而尽量少讲,造成“教师不愿讲,学生不愿听”的尴尬现状。老教师由于精力有限,较难开展“老带新”教研活动,导致教师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所实施的教学方式不一、效果差异明显,难以满足学生的红色文化学习需求。

(三)相关平台机制建设不完善,现有成果社会效能彰显不足

近年来,广西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内建设了一些红色文化育人场馆、开发了一批红色文化资源,如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投入1 0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1 250平方米的融党性教育展示、360度沉浸式体验馆、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于一体的虚拟仿真思政教育基地,定制的“红色虚拟场馆+课程教学资源包”超过100个。“馆课”结合的形式更有利于发挥技术优势,提升课程吸引力。但这些场馆目前未建设完善的共享机制,更多是让本校学生受益。各高职院校应该搭建更多共享平台,使优质资源发挥更大社会效能,扩大红色优质资源的受益面。

当前,相关主管教育部门已经牵头开展高校系列红色微党课、红色实践研学活动、红色微视频、红色艺术类作品设计等比赛活动,在比赛活动中选拔出较多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倾注了师生的创意、灵感,耗费了师生的大量时间、精力、物力及财力,但是影响力较弱、受众面较窄,不能多渠道展出,无法充分发挥其社会效能。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靠单个学校的资源和力量难以提升人才整体素质。在红色文化育人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的高职院校也希望搭建相关平台助推本校成果发挥更大社会效能,做优做强自身品牌。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扶持,建设完善的红色文化平台共建共享机制,推动广西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建设。

三、“大思政课”视域下广西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建设的路径

为了充分发挥现有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效能,广西高职院校要按照“目标共同、机制共建、资源共享、多方共赢”的原则,形成“立足本校、服务地方、面向全区、走向全国”的红色文化育人新格局,着力打造广西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努力开创新时代职业院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善用社会“大课堂”,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2]社会大课堂是开展红色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社会“大课堂”的实践资源也非常丰富,但是资源未形成聚合效应。在“大思政课”视域下,广西各高职院校要善用社会大课堂,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聚合优势力量,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平台与资源深度耦合,拓宽实践教学的路径,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一要共建“大思政课”实践研学基地。当前,广西各高职院校在相关教育部门的牵头下,积极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共同建设“大思政课”实践研学基地。如提炼“百年初心、红色壮乡”“乡村振兴、劳动教育”“文化传承、八桂智慧”“薪火相传、向海图强”等多个主题,分类建设研学实践基地,形成覆盖课堂、校园、社会的“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二要做好规划,开展实践研学共学。各高职院校要联合整合社会资源,以学校为主导,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在政企共同协助下,打造具有普遍性的优质研学路线、研学模式,由此促进各校合作开展实践研学共学。三要结合实际开展体验式研学共享。各高职院校要摸清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状况与优势,通过创设特定的场景或开展实地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过程中增长知识。

(二)构建“大师资”体系,打造教学育人共同体

对红色文化精准解读需以深厚的知识底蕴为基础,不同的教师由于自身学识、阅历不同,对红色文化的解读也大不一样。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新闻,截至2021年11月底,登记在库的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过12.7万人,其中专职教师超过9.1万人。这些专职思政课教师中,49岁以下的占77.70%,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72.90%,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5.00%。高学历、年轻化已成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新状态。[3]着力打造教学育人共同体,旨在整合各高职院校优质师资,搭建教师共同成长平台,凝聚力量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层次解读,引领广西红色文化发展方向。

首先,打造高职院校红色育人师资创新团队。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团队成员在思想碰撞交流能产生更多有益的思想火花,凝聚智慧力量。从各高职院校中选聘资深红色文化研究骨干组建团队,通过“传帮带”“老带新”“科研结对”“教学结对”等方式,凝聚力量开展红色文化深层次研究。其次,在骨干师资团队的带领下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各高职院校要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思政课结对共建院校平台、思政课职业教育联盟平台等,以资深教师引领集体备课,通过备内容、备教法、备思路等方式,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形成合作优势,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最后,建设“大思政课”育人共同体,激发多元主体活力,构建思政育人“大师资”体系。聘请社会上的先进人物、模范代表、红色文化领域资深专家、党校红色文化研究专家等作为兼职大思政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与共同体联盟院校进行交流,提升协同育人效能。

(三)搭建网络“大平台”,打造网络育人共同体

当前,广西高职院校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较深入的挖掘,也形成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展示平台,导致所挖掘的资源利用率不高,严重影响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的发挥。因此,要加强“大平台”的建设,尤其要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搭建网络“大平台”,以打造网络育人共同体。

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红色文化平台建设。由于“00后”大学生具有对网络依赖程度高、对网络知识吸收量大、知识体系更新快等显著特点,高职院校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应结合大学生的特点,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教育方式。第一,联合搭建红色育人网络教学大平台。广西各高职院校要积极争取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的协助,积极打造红色文化育人网站平台,通过自治区教育厅主建、主要牵头高职院校承建、相关部门协建的方式联合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同时,通过这些部门的“官网”将广西红色文化相关的资源编辑成文并定期推送,扩大网络平台的影响力。第二,联合开展红色文化在线精品课程建设。高职院校集合了较多红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可将专家学者与网络技术人员联合起来组建教学研发团队,进行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优质、有深度、有温度、有宽度的红色文化学习内容。第三,从各高职院校选出技术骨干共同组建网络平台的技术团队。由各高职院校教师牵头,选聘理想信念坚定、思想素质高、有情怀、有担当的学生担任主要成员,及时对平台的资源进行维护、更新,保证红色文化教育平台的正确导向。

另一方面,要加强红色文化网络资源库建设,丰富资源库内容。第一,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网络资源库。将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主题化、模块化,根据时间顺序建设如“革命觉醒”“峥嵘岁月”“砥砺奋进”等模块化内容,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挖掘红色文化深层次内涵,做好价值引领,以权威的视角讲好“广西故事”。第二,与时俱进更新红色文化资源库。资源库要具有可观看、可阅读、可实操等功能,通过组建题库、打卡评优、红色网络研学等形式,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按模块内容、按受众需求的特点,将红色文化用新时代的话语表达方式讲清楚、讲到位,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第三,集思广益开展红色文化网络资源的建设、评选活动。通过评优、评奖等激励措施鼓励师生建设更多优质红色文化资源,包括视频、短剧、电子书等,以充实网络资源库。对优质资源,充分利用网络直播、虚拟现实等技术和红色在线精品课程等平台,开展作品展出和展播,激活红色文化的生命力。

(四)拓展工作“大格局”,打造红色文化育人品牌

2023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联合印发《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在此文件的引领下,广西各高职院校加强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建设,拓展工作“大格局”,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以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

一方面,各校各部门要加强合作,努力讲好“壮乡故事”,做好八桂红色文化品牌宣传。各校搭建共商共建共享平台,组建以各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导,相关职能部门(如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贯彻落实的运行机制,加强校内校外的沟通合作交流。围绕八桂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文化趣味性活动。如以“沉浸式传播‘壮乡故事”为主题,各校宣传部、学工处、校团委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知识竞赛、微视频比赛、主题摄影展、红色论坛等活动,增强红色文化感召力。各校宣传部加强合作交流,对八桂红色文化进行联合宣传,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各校的共青团、社团等加强合作交流,挖掘八桂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校际红色文化趣味活动等,通过观摩展播高校的红色文化活动品牌,提升各校红色文化育人水平。

另一方面,各校要聚焦实践研学,联合打造红色文化育人品牌。各校通过平台开展实践研学专题研讨、品牌交流、精品谋划等活动,引领广西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方向。在深入开展红色文化实践研学的基础上,有效产出一批广西红色教育主题实践研学成果。广泛开展理论研究,通过组织课题立项、出版专著、发表论文、主旨研讨会等形式开展更为深入的主题研究,联合申报广西本土红色文化育人教学成果奖,开发一批广西红色文化主题实践研学精品项目,开展“青年大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航计划——大学生讲思政课”“我心中的思政课”等学习交流及宣讲活动,打造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品牌,积极推动实践成果的评价、交流、转化与推广,实现品牌建设和成果交流多维一体、共建共享。这样既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也能够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提供广阔的平台。

构建广西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关键要深化“政、校、企”多方联动,让红色文化育人“精起来”“活起来”“火起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广西各高职院校要站位更高、视野更广,打开育人格局,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搭建平台,形成资源共享、机制共建的育人模式,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效,合力打造广西红色文化育人品牌。

参考文献

[1]李秀华.广西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及路径探析[J].大学教育,2023(5):118-122.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3]曹建.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壮大 专兼职教师超12.7万人[EB/OL].新华社,(2022-03-17)[2023-12-26].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1/53878/mtbd/202112/t20211207_585531.html.

注:本文系2023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大思政课”视域下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2023SZ125)、2023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新主流影视作品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和实践研究”(2023SZ124)、南宁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三教”改革项目“大思政课”视域下八桂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探究与实践”(2023JG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红色文化
党史学习中“大思政课”的价值旨向与实践进路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大思政课”的内在逻辑、基本遵循与实践进路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临泽镇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整理开发和利用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