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段阅读指导方法

2024-06-15 14:03:49张雪琴
甘肃教育 2024年11期
关键词:阅读指导语文素养阅读教学

张雪琴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当前,小学高年段学生表现出阅读兴趣不足、阅读内容单一、阅读活动匮乏、阅读方法欠佳等问题,导致学生核心素养难以培育。为此,文章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的整体思路,提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思维、引导阅读内容、提升阅读质量、丰富阅读活动、培育阅读习惯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11—0042—05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在新课标提出的背景下,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对于小学高年段的学生来说,由于阅读兴趣不足、阅读内容单一等原因,导致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中难以培育,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尝试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当前小学高年段学生阅读的现状与问题

(一)阅读兴趣不足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兴趣开始变得多样化,自主性增强,他们可能会发现除了阅读之外,有更多其他的活动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娱乐需求。同时随着小学高年级学生课业负担的增加,他们可能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完成作业和备考上,从而减少了阅读的时间和兴趣。对于学生的读物往往局限于课标推荐书目,这些书目可能缺乏分级分类,且与考试挂钩,导致学生的阅读选择受限,难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二)阅读内容单一

小学高年段学生的阅读内容单一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发展,限制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往往局限于某一类书籍,这可能是由于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家长和教师的推荐以及学校图书馆的藏书范围所限制。虽然新课标鼓励广泛阅读,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更多地接触与考试相关的阅读材料,导致阅读内容的单一化。

同时学校和家长可能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使得学生的阅读选择受限。

(三)阅读活动匮乏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可能会参加更多的课外活动,如体育、艺术等兴趣班,这些活动可能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使得阅读活动被忽视。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选择,如电视、游戏和互联网等,这些选择可能取代了传统的阅读活动。

(四)阅读方法欠佳

学生阅读速度较慢,这可能与他们的阅读习惯、阅读技巧以及词汇量有关。学生可能缺乏足够的理解能力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细节信息,导致他们在阅读时难以抓住重点。同时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总结等,这使得他们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文本时容易感到困惑。还有部分学生在阅读时不善于做笔记或标记重点内容,导致他们无法有效记录和回顾关键信息。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只是被动接受信息,而缺乏批判性思维去分析和评估文章中的观点和论据。部分学生在阅读时缺乏明确的目的,导致他们无法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来达到自己的阅读目标。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价值、目标与原则

(一)价值

核心素养导向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其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核心素养导向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

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是利用“整合知识与能力、培养价值观和品格、提升关键能力”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各项素质和能力。这一教育理念的实施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原则

核心素养导向的原则是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指导方针,其确保了教育活动能够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开展。明确育人主线、加强价值观引导、重视品格和能力培育、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课程目标人本化、结构化课程内容。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框架,旨在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培养出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未来挑战的学生。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高年段阅读指导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塑造阅读思维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课文选题上注重多元化、生活化和人文化,以及单元整体的教学思路,因此教师要做好课本内容的补充和拓展,以教材为中心,辐射同作者、同题材的相关内容开展阅读,不仅能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加强阅读的深度,养成他们自主补充课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可以利用文章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等内容来引导学生,实现以兴趣作为内在动力驱使学生阅读更多的内容。比如,在教学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时,可以让学生们去阅读梁晓声的《母亲》,去观看《朗读者》节目中关于梁晓声的故事,去聆听梁晓声讲述他和母亲之间动人的温情故事,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再去学习和阅读的时候,会有更深的感触和理解。再比如,在教学古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提前观看纪录片《中国通史》,去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在有了对历史全面了解之后,再去学习古诗,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引导阅读内容,提升阅读质量

1.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帮助学生选择有品质、有内涵的经典书籍,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有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优秀品质。要帮助学生甄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兴趣是第一位的,选书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可以有选择性地向学生推荐阅读经典书籍,能点亮智慧之光,引领人生之路,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升华,反复咀嚼经典书籍中的文字,去感受文字的魅力。

2.阅读不仅要读,还要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碎片化阅读时代,快餐式的文字越来越多,深度阅读就是从更深层次去理解所读的内容,带着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去总结、归纳、理解内容。深度阅读的关键在于思考的深度,引导学生深度阅读。首先,帮助学生均衡选择阅读的书籍,不要只偏向一类书籍,要广泛阅读。其次,要以任务驱动,比如,用思维导图画出书中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引导学生对书中的内容展开交流、讨论,利用这些方式可以看到学生是否深度阅读。如果阅读活动只停留在表层,没有思辨、批判、独立思考,这样的浅阅读就会失去提高思维能力的机会。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对文本有深度的思考,有反思的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知识的迁移,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感受阅读带来快乐的同时,去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同时不断地去反思,激发对外界的好奇心,感受生活的美好。

3.重视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自主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语言的重要阶段,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言形式,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会无意地去模仿,潜移默化被感染,发展自己的语言。同时整本书阅读也为培养思维能力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加强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不同作者相同主题或相同题材的对比,对整本书的交流和讨论,思维不断地碰撞,做出新的思考和判断。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同时也会受到文化的熏陶,学生对语言品读得越多,接受到的文化也会越丰富,能够与历史长河中的先贤“对话”,就会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学生可以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收获成长。

(三)丰富阅读活动,培育阅读习惯

举办丰富的读书月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可以以班级或者小组为单位,开展“图书漂流、读书分享会、共读一本书、书香月、做书签赠友人”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可以加入课内拓展的书籍,使课内延伸到课外,共读一本书,在读书分享中形成思想的碰撞,同时,可以设置奖励机制,给学生持续鼓励,慢慢地让学生养成了喜爱阅读的好习惯。还可以主动和家长、老师、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制作学生喜欢的“读书卡”,积累习作素材,写阅读感悟,把自己阅读后的思考记录下来,不仅锻炼了习作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深层次阅读能力。也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做书签赠友人”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后自己制作书签,推荐好书并送给同学,加强同伴之间的“鼓励式阅读”,“图书漂流”活动可以让好书在班级中流动起来,定期交换阅读,交流阅读感受。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把阅读渐渐融入学生的生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感知文字的力量。

(四)调整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借助思维导图法提高阅读能力。在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提高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概括以及对重点内容的把握是学生要养成的关键能力之一。利用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概括、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思维导图可以把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变为可视化,可以把学生隐性的思维变为显性化,同时增加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让思考的顺序更加有条理。思维导图以线条、色彩、表格等方式展现思维的过程,使知识结构更加直观表达,对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知识建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阅读的内容,有条理地将书的内容展现出来,锻炼学生抓住主要信息的能力,增加阅读的深度,增加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养成自己独立的思考习惯,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呈现所阅读书籍的主要框架,把书读“薄”,在长时间的坚持下,对于学生的阅读有很大帮助,并且随着学生年级不断地升高,阅读难度不断增加,越能得益于这种阅读方式。学生在阅读大量的信息时,他们能快速处理信息,整理出框架,抓住主要内容,增加阅读的时效性。

(1)课前预习。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预习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在预习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性化的方式画出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思考,更充分地理解课文、梳理脉络,对课文有更全面、深层次理解,为课堂的有效学习打好基础。

(2)课堂学习。经过课前充分预习,在课堂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课前预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在相应的知识点和预习的漏洞中的查漏补缺,完善思维导图的内容,同时提高学生课堂听课的专注性,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自觉地完善知识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课后复习。在完成对课文的学习之后,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归纳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全面地概括知识点,标注出重难点,不断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方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巩固所学内容,让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化,能把细碎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把知识联系在一起就不容易忘记同时也便于学生复习。

2.运用其他方法提升阅读能力。阅读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方法的运用,在部编版教材中渗透了很多的阅读方法,比如,阅读批注、带着问题读、抓住关键词等方法。阅读的方式也很多,有泛读、朗读、精读、默读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式来阅读,比如,在精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从文本的遣词造句、语言表达等方面品读,同时把握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让学生以自主独立思考的形式解读文本,在精读课文中掌握阅读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平时的阅读中“得法后用法”,这是叶圣陶先生“用教材教”的理念精髓所在[1]。学习要举一反三,把每一次的阅读经历都当作积累学习经验的过程,当作自主阅读的训练场。

(1)设定阅读时间。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一目十行连词成句地读,不逐字读,不回读,在课堂教学中设定时间,初读课文时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篇课文,在自学提示中提出:“带着课文题目中提出的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记下所用时间,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在课堂训练中应针对学生的阅读时间提出要求,训练学生的阅读效率,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相关阅读任务,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带着问题读。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带着问题读,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增强阅读的针对性,有针对性地阅读,提高阅读速度,能够很快聚焦问题所在段落及相关内容,比如,在教学课文《牛郎织女(二)》时,课文自学提示中明确了本课的学习要求,“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结局。结合上一篇课文,想一想如果给《牛郎织女》这篇课文绘制连环画,你要画哪些内容、配什么文字。”学生带着问题并运用自己在精读课文中所学的方法,快速阅读锁定相关段落,找到相关的内容,快速聚焦、提取信息,带着问题阅读,会让学生有目的性地去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带着问题去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抓主要信息。阅读时针对不同文体的特点,抓住文章的重要信息、关键词等开展多种方式的阅读,比如,在教学说明文时就可以直接找到相应的段落,在众多的文字信息中抓住关键词,抓住主要信息,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关注“阅读链接”。增加阅读量。学生仅仅阅读教材中的课文显然是不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定阅读量的支撑。深化课文理解。“阅读链接”作为课文学习的补充,与课文内容具有相关性,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表达方法、思想感情等[2]。落实语文要素。学生可以运用从课文中学习的具体方法来自己学习“阅读链接”,比如,学了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课文《威尼斯的小艇》,再让学生阅读朱自清写的《威尼斯》片段,和法国著名小说家乔治·桑写的《威尼斯之夜》的片段,以对比阅读的方式感受不同作家笔下不同的审美体验,让语文素养在学习中发生更大的质变,让学生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的内容,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加强阅读的自主性。

(5)阅读批注。阅读的过程中在相应的内容旁开展阅读批注对学习十分有益,由学生将自己在读书时的所得、所感、所悟自主批注在书上,可以使他们深层次阅读的同时,提高其文本理解能力。这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体现,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度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然后和同伴一起分享阅读的收获,交流阅读所感所思,让学生感受阅读带来的喜悦。

美国学者马顿和萨尔约认为,浅层学习处于较低的认知水平,是一种低级认知技能的获得,是低阶思维活动[3]。

总之,在阅读过程中应加强深度阅读,让思维处于高阶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去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去理解作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对文本有自己的解读,深入思考。不断阅读的过程中,加强对思维的锻炼,加强思考的意识和思考的能力,不断地深入阅读就是对学生思维最好的发展,同时这也是阅读重要的意义之一。要深入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对文章内容的再次构建,同时我们还会主动和作者借助文字对话,在文中受到教育的启发,阅读改变的是学生的认知,锻炼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不断地在阅读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认识世界,感受文字的魅力,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加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玉梅.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研究浅析[J].华夏教师,2017(17):19-20.

[2]钱荃,周姮.小学高年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17(33):96-98.

[3]郭炽红.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2019(05):339.

编辑:阎韵竹

猜你喜欢
阅读指导语文素养阅读教学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
未来英才(2016年13期)2017-01-13 06:46:35
浅谈图书馆的课外阅读指导对策
浅析高中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措施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4:10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6:03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5:12
刍议写景散文阅读指导
考试周刊(2016年15期)2016-03-25 02:43:06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