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新”地图教学

2024-06-15 16:36:26姚龙
甘肃教育 2024年11期
关键词:湘教版新教材教材

姚龙

【摘要】文章探索核心素养下湘教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新”地图教学价值和策略。核心素养下湘教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新”地图教学价值在于:有利于高中生形象思维能力持续培养;有助于学生掌握湘教版教材内容;有益于学生改变其学习方法,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感知专业学科的趣味性,提升地理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新”地图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掌握“读图析图”新方法;规范教授学生完善“地图笔记”;科学尝试开展图文转化训练,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

【关键词】核心素养;湘教版;“新”地图教学;价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11—0125—04

在新时代,高中地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由于受到高考压力较大、学习内容较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过于重视语数外大学科的学习,对地理的重视度不足,所取得的地理成绩非常不理想。因此,教师可尝试采取科学的教学措施,全面提升地理教学成效。地图作为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内容,教师可利用新课改难得机遇创新地图的使用方法,推动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以高中地理教学为基础,查阅高中地理必(选)修教材全册(湘教版2019),并细究和整理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中学湘教地理学习与考试地图系列”丛书,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地图》(第13次修订)和《人文地理地图》(第8次修订)等,试图探索得出核心素养下湘教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新”地图教学价值和策略。

一、核心素养下湘教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新”地图教学价值

传统地理插图一般包括图片、标记、文字和语言,它可快速传递高中地理所包含的空间信息,是最为形象且直观的教学辅具。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不仅囊括了几乎所有类型的地图,4册课本共有717幅图,更有216张翔实的高清图片(照片),例如有湘教版必修Ⅱ中“嘉陵江青居镇附近遥感影像”等,近千幅“图影”有效融合,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更有利于他们直观且系统地掌握地理事物的特点。

1.有利于高中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持续培养。众所周知,高中阶段是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而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假如教师充分应用湘教版各类高清地图和“影像”进行“新”地图教学,便能够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良好发展。例如在湘教版必修Ⅰ中,学生(尤其北方学生)对“牛轭湖”知识难以掌握,若教师展示“牛轭湖演化示意图”,学生通过直观阅图便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2.有助于学生掌握湘教版教材内容。学好地理的关键在于对教材内容的深入解读,但地理抽象性较强,如果单纯使用文字教学,容易导致教学活动枯燥无味,学习效率和课堂知识生成率也极为低下,而众多高质量“图影”是湘教版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内容与最大亮点,这对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教材内容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在区别地理教材和其他学科教材功能时,地图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非常明显的标志,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地图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学生通过地图可以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1]。

3.有益于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教师可利用湘教版各类特色图教学,通过介绍教材“图影”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强化对学生的诱思,指导学生“会读图”,引导学生因兴趣而转为主动探究学习。如此既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又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例如,教师在讲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Ⅱ中“环境与保护”时,引导学生观图“巴丹吉林沙漠呈现沙漠与湖泊并存景观实景图”“楼兰古国的消失之谜模拟图”等,通过此类图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被动知识灌输式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4.有利于学生感知专业学科的趣味性,提升地理学习效率。地理的专业性较为突出,课堂教学显得单一纯粹,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如果教师使用湘教版教材所涉“图影”高效教学,创设合适的情境,使用真实的案例,那么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体验,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容易被激发出来。如湘教版必修Ⅰ所涉“喀斯特地貌”知识比较枯燥和抽象,但如果教师应用“贵州荔波喀斯特地貌高清图”说明这是《西游记》拍摄取景地之一进行引入,学生便会立即被吸引。通过兴趣驱动感受到地图的奇妙和地理学科的魅力,从而缩短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二、核心素养下湘教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策略

1.树立正确的“新”地图教学理念。教师想要在核心素养大背景下、“三新”机遇中提升地图教学质量,务必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通过对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分析,其地图的数量明显增多且又丰富多彩,其中不仅有传统地图,更有大量高清照片甚至是专业卫星云图,教师可高效利用这些地理插图辅助教学,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为提升教学水平创造条件。这便需要教师认真挖掘新教材中的地图价值,引导学生详细阅读和分析地图,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从而主动获取地理信息,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以这样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也与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目标相符。

例如,在湘教版必修Ⅰ“洋流专题”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教学难点之一,假如单一从文字角度教学,那么学生很难理解这一概念,也难以想象洋流的运动。对此,教师借助教材中的示意地图“哥伦布于1492年和1493年两次横渡大西洋所耗时间之谜”,探究引出洋流的概念,突出洋流具有的定向性特点,并且在专业图“世界主要洋流分布图”的辅助下介绍洋流的运动方向和分布位置等,使学生认识到洋流对海洋生物、海上交通,以及沿岸气候等方面的影响。在此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突出,教师重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且教材中地图的作用被全面发挥出来,充分说明教师拥有正确的地图教学观念,也说明新课改下教师树立正确的地图教学观念的积极意义[2]。

2.引导学生掌握“读图析图”新方法。在新课标下,教师对地理“新”地图教学的落实一定要结合学情,落实技能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其掌握阅读地图的方法,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应用能力。结合高中地理知识内容矩阵,教师应按计划循序渐进展开教学,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一方面是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标题抓“主旨”。以湘教版《人文地理地图》中“我国交通运输业”为例,通过教师引导分析“中国交通运输网”,帮助学生分析并掌握图中主要内容——交通线路及布局,学生可快速、有效阅读地图,以掌握教学主要内容,而难能可贵的是图中还应用了多处实景照片对“运输网”进行巧妙补充,例如天路(青藏铁路)等,如此更是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另一方面是训练学生全面、认真和仔细阅读地图内容,不放过任何一处“蛛丝马迹”,尤其是引导学生阅读地图中的图例、比例尺以及注释等。通过分析地图的主题以及细节,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地图学习基础,能够自主学习、整理地图内容,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并且可以根据地图清晰地阐述地图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3]。

通过对湘教版教材纵向分析,在学习湘教版必修Ⅰ时,由于学生对教材课文的理解要远高于对地图内容的理解,习惯阅读文字内容,不习惯阅读地图,因此在阅读地图时,教师应从文字逐渐过渡到读图,可以在地图上找出文字描述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地势高低和资源分布等,进而在地图上落实文字描述内容,促使学生初步形成地域概念。在学习湘教版必修Ⅱ时,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地理素养,教师应引导其学会“快速”阅读地图并提取其中的关键信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地图,掌握地图上的图例、比例尺以及标记等要素,这样学生可“快速+准确”掌握不同地域在地图上的差异,快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掌握地理知识。

3.规范教授学生完善“地图笔记”。在高中地图教学中,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地图笔记”,以强化学生记忆效果。教师在传统教学中会从知识点与地图结合的角度考虑,要求学生除传统教材之外还需额外准备一本地图册或地理填充图册,按照教学内容作出相应标记,且不断扩充地图上承载的信息量,加深学生对地图的印象。而湘教版地理教材正是教材和地图册的高度融合与巧妙结合,学生只需在教材预留出的相关位置标识和注解出相关山川、河流、城市等重要地理事物和单元,在学习过程中加深记忆“图影”上的相关事物,实现教材知识点的精准记忆,最终勾勒出一张符合其学习地理需要的地图。

例如,在湘教版必修Ⅰ自然地理“全球气候分布与变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世界主要气候分布图”上标记欧洲等典型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分布特征,促使学生横向掌握教学重点内容。同时,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史折线图”并在图上进行重点描绘,以此强化学生纵向对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气候变化知识点的掌握。可见,在新课改下的地图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地图笔记,便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效掌握教材内容[4]。

4.科学尝试开展图文转化训练。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将新教材中的文字知识与相关地图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到“图文结合+对号入座”而准确存储在脑海中,以便在以后提起时回想起相应的地图,进而快速且精确地表述。为实现对地图利用的最大化,需要高效利用湘教版新教材对学生展开图文转化训练。

例如,在湘教版必修Ⅱ人文地理“人口与地理环境”的教学中,教师可将“人口年龄构成和人口金字塔模式图”进行翔实解读,最终得出人口规律,师生一起将此规律特征总结成“顺口溜”,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总结能力,又方便学生记忆和深化其对此类图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分析“制约世界人口环境容量资源木桶图”等,帮助学生掌握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等知识点,促使学生按照地图要素记忆地理知识。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考量反馈,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回答人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口分布与资源禀赋的关联等等。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图文转化训练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湘教版新教材中地图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图文转化训练的重要性便显得越来越突出,且在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基本保障作用。

5.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湘教版新教材中各类地图的浓厚兴趣,是教师在核心素养下展开地图教学的初衷和落脚点。首先教师应重视新教材中每一章节的引言插图,此类图一般都是作为背景图呈现给师生且极具典型性,教师只有对每一章节的引言插图讲解得精彩透彻,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继续学习探究。其次是教师会巧妙利用新教材插图中的关于乡土地理的元素,这些乡土元素不仅涵盖国内,更是延伸至国外,不仅涉及乡村,更是拓展至城市,它们已通过系列图渗透在了教材的每一角落,而学生对乡土地理文化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和认同感,也就很容易接受其承载的地理知识。再次是教师不能忽视新教材中涉及的各种实验模拟或效果图(如水循环实验模拟图),此类图在湘教版教材中所占比重和尺度变得越来越大,师生可在此类图的引导下开展有效实验,以此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最后是教师能巧用新教材中引导学生活动进一步拓展的启发式导图,学生在其引导下进行模型制作比赛和宣讲地理知识法律法规,甚至是赴外进行实地考察,这样巧妙通过地图将知识和活动有机结合,将大大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参与度和兴趣。

例如,在湘教版必修Ⅱ人文地理“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的课前预习环节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整理和搜集,甚至是手绘出“关于家乡近十年工业发展情况的工业分布地图”,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搜图、阅图、绘图的直观感受、从地图中获取的地理知识、总结家乡的工业发展及布局特点等。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对地图、对家乡的认知都会变得更加深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培育学生关心热爱家乡、心系家乡发展变化的家国情怀等。

地图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它是地理中思维意识、文字或者语言简化后的一种显性模式。它更是将众多与地理相关的因素都融合在一起的缩影,可达到直观教学效果,便于学生快速掌握重点内容。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如果教师在课堂中通过树立正确的地图教学观念等有效措施开展教学,高效合理应用地图,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于图,各个感官共同参与地理知识学习,进而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永恒地图”,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效果会显著而高效,领悟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进而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如此会更有利于其核心素养的切实提高和个体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书苑.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的重要性研究[J].科幻画报,2022(05):163-164.

[2]李玉杰,陈迎春.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关地图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21(33):59-60.

[3]向郭霜.新课改下关于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图技能有效培养方法探究[J].新课程,2020(28):58.

[4]陈文明.浅析高中地理地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6):78.

编辑:陈静

猜你喜欢
湘教版新教材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地理教育(2022年10期)2022-09-29 09:23:56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教材精读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教材精读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34
基于平板电脑的初中地理精准课堂的构建——以湘教版“中国的主要产业:农业”教学为例
湘教版小学音乐第六课《可爱的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