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纪信祠里的古建壁画保护

2024-06-15 13:34李晨
炎黄地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城隍空鼓城隍庙

李晨

天水纪信祠又名城隍庙,是祭祀城隍神——西汉名将纪信的庙宇,创建于明初,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三门四进21座建筑,保存的一组明代珍贵壁画发现于大殿西壁。文章利用方志等史料和纪信祠内现存碑刻资料,考述了明清以来对城隍庙的历次维修扩建情况、建筑布局及相关事迹。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纪信祠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天水纪信祠全称“汉忠烈纪将军祠”,又名“天水城隍庙”,是祭祀西汉名将纪信的庙宇。如今的纪信祠作为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是天水主要的公共文化场所。2003年7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又被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3 500多平方米,三门四进,21座建筑坐落在前大门至寝宫的一条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上。主体建筑均较好保留了明、清宫廷建筑的特点,又有金、元建筑的遗风和鲜明的天水地方特色,是西北地区保存较完整、级别较高、规模较大的祭祀纪信的古建筑群。此外,庙区现存8棵三百年以上的古树,以及8个金、元时期的柱础,清嘉庆、道光年间的19面匾额,清顺治以来的11通石碑等,均是地方历史的文化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天水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纪信祠历史维修情况

纪信祠的始创时间,根据《直隶秦州新志》载:“城隍庙,在州署西,即成纪县故址。”又《秦州志》记载:“旧志云成纪县故址,其创建当在明初”。结合明初朱元璋出于加强中央集权、鉴察司民的考虑,要求包括京师在内的全国大多数州、县修建城隍庙这一历史背景,且天水是史料记载的纪信故里之一,记载当不误,应是明初在前代县衙旧址上创建了纪信祠,成为当地祭祀城隍神的庙宇。

自创建之后,纪信祠又经多次重修,目前留存的资料中鲜见明代修缮情况,清代维修情况多见载于纪信祠内保存的碑刻中,如清顺治十六年所立“重修隍庙碑记”,记载了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秦州大地震毁坏城隍庙,和秦州知州姜光胤联同监生李灿、生员阮尚德等人维修之事。再如清乾隆五十七年所立“重修城隍神庙碑记”,记述秦州地方官知州齐佳士主持重修城隍庙事,另存有“重修城隍神庙功德碑”。此外,还有清嘉庆元年“城门碑记”、清道光二十八年“重修秦州城隍庙碑记”、清光绪九年“重修州城隍庙记”等碑刻记载清代不同时期对纪信祠的维修情况。

清代对纪信祠的维修扩建以及纪信祠的空间布局,在《州志》中也有记载:“外为坊,内为大门,门内东西为廊,北为乐楼,楼北东西楼各三楹,又东北为药王祠,西为仓帝祠,又北为重门,上有楼三楹,后为厦,左右为庑,厦后为庭三楹,上为殿,左为圣母宫,右为马神庙,殿后为寝宫,宫后为老母宫。历年多缮葺,至光绪六年州人募资重修,称完固焉。”药王、仓帝、圣母、马神、老母等与城隍神纪信共存于同一信仰空间,真实地反映了明清时期宗教庙宇中的“多神”信仰趋势和特点,为研究其时天水地区的礼俗、文化生活提供了可参考的资料。

明清之后,对纪信祠的维修也一直存续。据资料记载,纪信祠在民国时期占地达4 960多平方米,比现存的大一千多平方米,还曾在此设民众教育馆,可见在近代城市转型前夕,城隍庙在秦州地方已开始有职能转换。1942年,纪信祠再次增饰重修。1952年,纪信祠归属当地文化部门管理,负责保护维修。1985年至今,纪信祠由天水市文化馆负责管理,设立纪信祠文物保护管理所,进行古建筑维修、古树复壮及附属文物保护等工作。

纵观纪信祠创建和历次修缮扩建,不仅是其时国家宏观礼制调控在地方城隍信仰兴起和衰落的投射,也和中国古代城市职能变迁相关,因此,研究纪信祠保护情况,对探讨城隍信仰在地方的演变也不无意义。

纪信祠古建及壁画保护存在的问题

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自然及人为活动的影响,纪信祠的保护维修成为一项重要且紧迫的工作。全面梳理纪信祠的整体情况,不难发现其保护维修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古建和壁画,特别是创建年代较早的建筑和壁画,如纪信祠大殿和现存的古代壁画。大殿是纪信祠的主体建筑,也是纪信祠里最早的建筑,高出其他建筑,始建于元代,为木结构马鞍式单檐歇山顶建筑,窗大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雕梁画栋,古朴庄重,雄伟壮观。壁画总面积约36.5平方米,包括分布在大殿西墙的“城隍出巡图”、寝宫前侧墙清初仕女图及侧墙上方山水、人物壁画各两幅。

天水纪信祠大殿及寝殿现存古代壁画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即结构稳定性问题和壁画酥碱脱落等问题,结构稳定性问题直接影响壁画的存续,表面污损等问题严重影响壁画的价值,因此均应予以重视。具体而言,纪信祠大殿及寝殿壁画结构问题主要包括裂隙、空鼓、地仗层脱落等。裂隙主要分布在墙梁架承重部位,主要是由于墙体受力变形而造成的,若进一步发展可造成壁画空鼓脱落。空鼓在纪信祠大殿及寝殿较为普遍,以大殿西侧北部最为严重,除工艺材料方面的因素外,主要是因为墙体受雨水冲刷受潮、局部变形引起,已造成部分壁画的大面积脱落;地仗层脱落发生在墙体壁画四周,尤其以北部最为严重,脱落面积约4平方米,影响了壁画完整性。表面污损问题包括水渍泥渍、灰尘覆盖,壁画起甲、粉化、点状脱落及人为污染、涂写、划痕等。水渍泥渍主要分布在墙体上部漏雨部位,灰尘覆盖普遍存在壁画表面,人为污染损伤等多位于墙体下部。起甲、粉化及酥碱在墙中下部,靠近两侧墙壁较内侧明显。

总结起来,笔者认为纪信祠大殿和壁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危害有:壁画地仗开裂、变形、错位严重;壁画出现大面积空鼓脱落现象,损毁严重。壁画表面积尘及漏雨造成的水渍泥渍严重影响壁画的价值及安全。壁画胶结材料老化、底色层内聚力降低,引起壁画起甲明显。由于墙体受潮,壁画酥碱粉化,部分出现点状脱落现象;存在明显人为污染、涂写、划痕破坏迹象。

纪信祠古建及壁画保护对策建议

针对纪信祠大殿出现的错位开裂、大面积空鼓、地仗脱落等结构性问题以及壁画存在的表面污染物沉积、雨水浸蚀、地仗层酥碱、胶结层老化、颜料层脱落、起甲、粉化、地仗层空鼓等病害状况,应从保护理念和保护方式两方面都予以重视,可以借鉴当今国际和国内多地的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在现场勘查及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结合文物环境监测数据,开展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如病害调研、病害机理研究及保护材料、施工工艺保护技术前期研究等,恢复古建、壁画的安全稳定状态,进一步提升展示古建和壁画的文化价值。

基于纪信祠古建和壁画保护的现状,参考其他古建筑和壁画保护的经验,提出以下保护对策:建立纪信祠古建和壁画保护维修和病害调查数据库,检测环境变化对古建和壁画的影响情况;完善、准确的数据监测信息有利于及时发现文物病害问题,并迅速找到致害原因,这对于科学分析保护文化遗产意义重大。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力度;文物保护修复需要制定超前的保护修复方案,以预防保护为主,建立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人人有保护意识、人人有保护行动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对文化遗产的损害。运用科学保护手段,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病害进行分步处理。如空鼓加固回贴:壁画表面现存大面积空鼓脱落壁画需要进行加固回贴,根据壁画保存情况可分为揭取后加固回贴和软化后直接回贴两类;裂隙的修补加固:对墙体裂隙进行灌浆加固修补,保证壁画地仗结构稳定性;残损地仗修补:对于大面积残损缺失及地仗层脱落区域按照传统工艺进行修补加固,确保壁画整体结构的完整性;表面清洗除垢:壁画表面现存大量积尘、污染物、结垢等表面污损,严重影响壁画的长期稳定及艺术价值,需要进行清理除尘;颜料层回贴加固:对酥解、粉化等因胶结材料失效引起的问题,研究加固材料及施工工艺,进行加固处理;脱盐处理:部分壁画表面酥碱严重,需进行小范围脱盐处理,确保文物安全结构。

随着历史变迁,纪信祠原有的许多职能已不复存在,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性质一直未曾改变。纪信祠内保存下来的文物和历史信息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历史,让璀璨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永久传承。

(作者单位:天水市文化馆 文物保管部)

猜你喜欢
城隍空鼓城隍庙
两个城隍
平遥城隍庙,中秋之月
两个城隍
城隍庙的来历
逛镇江城隍庙街
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饰面层空鼓方法研究
禁戏下行与“以神为戏”之民间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剧为例
建筑施工墙面空鼓成因及防治对策
城隍庙里红红的年味
合肥 城隍庙二楼小吃街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