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进书 吴林飞 陈国鹰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ZX07110-007);河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SQ2024200)
作者简介:孙进书(1988-),男,山东枣庄人,博士,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科技创新政策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战略管理;吴林飞(1988-),男,河北石家庄人,博士,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科技创新政策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绿色创新管理;陈国鹰(1957-),男,湖南祁东人,博士,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管理。本文通讯作者:吴林飞。
摘 要:通过对4家水环境治理小企业进行多案例研究,沿着“动机—行为—结果”的分析逻辑,构建价值整合机制形成的整体模型。从伙伴选择和合作机制两个方面分析联盟合作模式,识别了滩头堡型、管道型、浮板型和空降型4种合作模式,发现伙伴选择具有连续性特征,扩展了伙伴选择焦点的假设和适用范围。探究合作模式对联盟价值整合机制的影响,发现联盟价值整合机制分为共同价值创造、共同价值占有和双重价值获取三类,伙伴选择和合作机制共同影响联盟价值整合。联盟价值整合机制映射伙伴选择与合作机制之间的结构关系,这一关系在非对称情境下具有独特性。资源获取动机与伙伴选择优先性有关,企业为获取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时倾向于市场导向伙伴选择,为获取资金资源和人才资源时倾向于关系导向伙伴选择。
关键词:非对称技术联盟;伙伴选择;合作机制;价值整合
DOI:10.6049/kjjbydc.2023030028
中图分类号:F1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4)11-0013-11
0 引言
绿色发展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大趋势,绿色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进污染防治向纵深发展,统筹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治理”。面对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水环境治理企业面临更大的技术迭代压力和更高的市场响应需求[1]。在当前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水环境治理技术向绿色、开放、创新方向转型。小企业仅依靠自身资源和能力难以满足科技绿色发展的战略需求,越来越多的小企业选择与大企业合作组建非对称技术联盟,而如何保障联盟中小企业的利益和积极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Asmussen[3]以博弈视角研究小企业如何获取更大价值或阻止合作伙伴获取过多价值。小企业在价值分配阶段处于劣势,价值获取小于资源投入,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不对称造成企业绩效差甚至联盟失败。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非对称技术联盟如何协调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绿色转型成为亟待探究的课题。
资源依赖理论指出,组织通过与外部环境互动获取资源,组织生存建立在与外部环境(包括组织)互动的基础上[4]。但是,对处于弱势地位的组织如何使用处于优势地位组织的资源缺乏清晰解释。资源基础理论认为,资源是企业创新和建立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资源获取比较优势是联盟形成的内在动因,联盟成员间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创造价值[5]。但是,对联盟成员资源异质性导致权力失衡形成的非对称联盟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问题解释力不足。一些研究认为,非对称联盟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之间的矛盾是暂时的。这一观点难以解释新建立的非对称联盟如何在权力与地位不平衡的情境下保持稳定。因为在非对称情境下,联盟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无法自然调和为一种逻辑,例如非对称联盟中的小企业会长期面临竞争劣势。资源编排理论进一步解释了资源创造价值过程的资源编排问题,指出资源组合、捆绑和利用可以创造价值[6],而对联盟价值创造的复杂过程以及价值分配的协调机制仍缺乏清晰解释。因此,本研究将整合资源相关理论的主导逻辑,弥补现有研究不足。
本文采用横向多案例研究方法,选择4家水环境治理小企业作为案例。旨在归纳小企业如何通过非对称技术联盟协调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通过案例分析,剖析伙伴选择的资源动机,以及伙伴选择行为对联盟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影响机制,拓展资源相关理论的适用范围。
1 文献综述
1.1 伙伴选择的资源动机
绿色技术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也符合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可以通过联盟获取资源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转型[7]。小企业独自开展技术研发会面临资源不足和创新瓶颈等,因而需要加强企业间合作,将资源集中到优势环节,重新整合价值活动,促进创新价值链优化,由此形成优势互补的非对称技术联盟[8]。谢永平等[9]认为,资源获取是伙伴选择和联盟形成的重要动因。伙伴选择的资源动机包括:第一,联盟是企业获取资源、谋求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伙伴选择获取关键资源、降低成本、扩张市场,提升企业绩效和市场竞争力等,实现资源跨组织流动和高效利用,通过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建立竞争优势[10];第二,通过合作实现企业间资源重新组合,分担技术研发风险;第三,组建非对称技术联盟,采取双元治理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出效率[11]。但是,Li & Chen[12]认为资源高度差异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机会主义行为可能破坏合作关系。而且,小企业资源高度依赖会产生不安全感,对合作投入造成消极影响。伙伴选择的资源动机相关研究忽略了小企业情境的独特性,本文将这一情境纳入分析框架。
1.2 伙伴选择行为
绿色技术创新是绿色发展的核心,企业通过伙伴选择与合作研发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转型[13]。伙伴选择作为资源获取的重要途径,成为组织管理关注的重点[14]。Das & Teng[15]将伙伴选择分为市场和关系两个维度,市场导向伙伴选择主要是为了获取技术研发所需关键资源;Dyer等[16]认为关系导向伙伴选择建立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复杂网络关系形成稳定的联盟关系。市场导向和关系导向伙伴选择协调具有一定难度,原因在于不同目标、规则和规范等对伙伴选择提出的要求之间存在冲突。邓渝等(2016)认为市场导向和关系导向伙伴选择通常是独立的,以哪种伙伴选择行为优先体现企业对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目标的不同认知。一方面,市场导向伙伴选择是指企业根据自身资源构成,通过市场寻找拥有所需资源的企业,通过伙伴选择获取资源,并通过资源组合共同创造价值[17]。选择合作伙伴是企业在动态环境中生存的重要环节,企业通过市场选择合作伙伴组建非对称技术联盟,资源是选择合作伙伴的核心目的,而市场导向伙伴选择是获取资源的有效途径[18]。另一方面,企业为了降低技术研发不确定性风险,倾向于关系导向选择合作伙伴,降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的损失。以往合作经验和已经建立的信任基础会影响伙伴选择,企业与潜在合作伙伴之间存在间接关系,通过复杂的网络关系选择合作伙伴[19]。陈国鹰等[20]指出,关系认同和联合行动为企业提供联盟管理经验,提高组织合法性,加速组织学习,获取资源并提高资源存量。
1.3 非对称技术联盟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
面对水环境治理技术绿色、创新发展的市场需求,企业通过联盟等方式实现价值整合,追求技术创新绿色转型(曹裕,2023)。关于非对称技术联盟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问题,一方面,价值创造是组建并维持联盟关系的主要原因,企业通过跨组织协作挖掘合作的潜在价值。Gulati & Wang[21]认为联盟提高交易效率,通过频繁互动降低机会主义风险,实现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权衡。另一方面,价值分配是合作的基础,能否共同创造价值并合理分配价值决定联盟能否维持稳定[16]。价值分配关注如何从非对称关系中获取更大价值,从博弈视角看,议价能力强的企业可以获取更大收益[3],从小企业角度来讲,如何减少权力不平衡对自身价值获取的不利影响,阻止合作伙伴获取过多共同创造的价值[22]。相关文献将非对称技术联盟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作为孤立的分析对象,假设组织仅能满足一种价值期望,选择性地实施一种价值策略,难以解释多样化组织实践,对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内在联系缺乏深入探究,忽略了价值整合的内在属性,以及企业动机、行为和战略选择的主观能动性。
关于非对称技术联盟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整合机制,一方面,非对称技术联盟价值创造是实现联盟高效运作的重要途径,关键在于厘清哪些要素影响联盟价值创造[23]。Khanna等[24]认为价值创造关注联盟成员学习能力,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企业可以创造更大价值。另一方面,价值分配过程中议价能力强的企业可以“坐享其成”,而议价能力弱的企业只能获得较少收益[25]。
2 研究设计
2.1 方法选择
多案例研究具有理论扩展、逻辑复制、差别复制和排除其它可能解释的特点(井润田,2021)。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主要从三方面考虑:第一,探索非对称技术联盟如何通过战略选择解决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冲突问题,属于“How”和“Why”的问题,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第二,探索价值整合机制形成机理和路径,适合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26];第三,分析联盟价值整合中的战略选择,构建企业应对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冲突的理论模型,适合采用横向多案例研究方法。
2.2 案例选择
Eisenhardt[27]指出,探索性多案例研究一般选择4~6个案例。本文选择4家企业作为案例,它们均组建了非对称技术联盟,并合作开展了技术研发业务。为保护案例企业技术研发信息等商业秘密,消除受访者的顾虑,保证调研数据准确性,用字母代替案例企业真实名称,分别为RS、KS、HH和JJ公司,案例企业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2.3 数据收集与分析
根据案例研究需要,制定半结构化访谈提纲,通过专家咨询等方式完善提纲。2020—2022年对4家企业分别实地调研3次,每家企业访谈时间2~4小时,还收集了214份二手资料,深度访谈与实地观察信息如表2所示。
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工具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周小豪,2021),数据来源及编码情况如表3所示。案例资料编码过程:第一,将原始资料编码,识别出资源、伙伴选择、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等相关内容,通过频数统计分析收敛趋势;第二,将构念的差异化特征概念化,归纳产生一级概念和二阶主题;第三,将案例资料涌现的主题和理论构念相匹配,形成聚合构念。数据结构如图1所示,根据受访者陈述内容和频次,将证据强度划分为强、较强、中和弱4类。
为保障案例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从4个方面入手:第一,在信度方面,将收集到的案例资料完整记录形成素材库,确保案例分析的客观性;第二,内在效度方面,归纳核心构念,结合模式匹配解释理论模型,提升模型的稳健性;第三,外在效度方面,在研究设计过程中,根据相关主题的理论分析开展单案例研究,归纳研究主题与构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再通过逻辑复制推广到其它案例;第四,构念效度方面,将访谈、观察资料和二手资料等不同来源数据进行三角验证,保证研究的准确性。
3 案例分析过程与结果
围绕企业绿色创新发展理念,沿着资源需求、获取和使用的逻辑主线,识别资源获取前因、伙伴选择类型和双重价值获取的聚合构念。基于“动机—行为—结果”的分析逻辑进行模式匹配,小企业组建非对称技术联盟的动机是资源获取,在资源获取动机的基础上采取伙伴选择行为,进而实施相应合作机制的战略选择,通过伙伴选择行为与战略实施实现双重价值获取。案例资料至少由两人同时编码,并对编码结果进行交叉检查,对不一致的地方采用电话或邮件确认,通过三角验证提高研究准确性和客观性。
3.1 伙伴选择的资源动机
资源获取是伙伴选择的主要动因,知识资源、信息资源、资金资源和人才资源获取是伙伴选择的主要动机。根据案例分析发现,资源异质性导致伙伴选择资源动机差异(见表4)。
(1)知识资源获取动机。RS公司关注高难度废水处理细分市场,自成立以来已经授权多项发明专利,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是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成立时间较短,技术研发团队不到30人,而且缺乏成果积淀。研发部部长提到,“环保技术有的单位已经研究了几十年,我们和他们比没什么优势。我们能做的就是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向他们学习,根据环境治理技术绿色发展的市场需求开展创新,当然这是建立在我们的核心技术优势基础上的”。尽管KS公司在水环境市场有较大影响力,但在高端技术、装备研发方面存在较大不足,而且市场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水环境治理技术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很难实现突破性创新,而且水环境治理技术应用要考虑经济性,正如市场中心主任所说,“如果水处理不考虑经济性,加大材料、药剂和设备等投入,一般都能达到预期效果,但是这样往往会亏本,也不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技术研发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管理经验,正如副总经理提到,“相比专业知识我们同样需要管理经验,像激励机制、惩罚机制、良性竞争机制、信任机制等”。
(2)信息资源获取动机。信息资源包括市场渠道、声誉和市场影响力等,RS公司虽然具备技术优势,但品牌影响力有限,仅局限在广东等地区。公司与大企业合作在重点区域开展新技术示范,树立“高难度工业废水处理”品牌形象。RS总经理说,“现在环保行业技术供需非常不平衡,技术需求单位找不到好技术,有好技术的单位找不到应用场景,我们的好技术没有可靠的绿色、环保认证体系。我们十分重视品牌建设,通过与恩菲企业合作在雄安新区开展示范工程等方式扩展市场渠道”。KS公司为多种类型生产企业提供水环境治理设备和工程等,提供全方位售后服务,获得水环境治理市场需求信息。中石化的核心优势是石化废水处理技术,当前主要困境在于难以掌握水污染实际情况。KS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提到,“通常要准确掌握多种类型石化废水的污染情况十分困难,现有技术难以实现多种类型复杂污染物准确识别和处理,技术不成熟导致水污染加重,甚至生产企业限产、停产,需要更先进的绿色技术解决这个问题”。
(3)资金资源获取动机。资金资源包括资金、融资和政府税收优惠等,HH公司专注于水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研发,随着行业废水处理标准提升,公司以工程和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模式难以满足水环境治理技术需求。电力行业废水零排放政策对电力企业水污染治理提出挑战,JJ公司和国家电投针对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开展合作研发,在满足电力废水零排放需求的同时,央企背书为公司融资提供保障。JJ公司市场中心副主任提到,“环保行业整体不景气,企业经营压力普遍较大、融资困难,融资成本年化12%左右,央企背书使我们获得了更多银行贷款和投资”。
(4)人才资源获取动机。人才资源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HH公司与碧水源、聚光科技等合作获得技术团队的支持,其副总提到,“公司的研发团队虽然有20多年的积累,但仍然存在一些盲区,我们和一线企业合作,和他们的专业团队相互学习,这对我们提升研发水平至关重要”。技术创新依赖于核心人才队伍的专业技能,国家电投下属公司派遣技术人员指导JJ公司技术研发,共同制定废水零排放目标和实施方案,促进复杂情境下的技术创新。正如JJ公司提到,“对我们来说电力废水零排放很难实现,但这正是水环境治理技术绿色创新的终极目标。他们告诉我们如何去做,当我们共同把技术研发出来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这么回事”。
3.2 伙伴选择与合作机制
资源获取动机影响伙伴选择,而伙伴选择具有二分性,组织会在两类策略中作出选择[15]。本文发现伙伴选择具有连续性,除单一类型伙伴选择(RS公司和JJ公司)外,还会采用混合型伙伴选择(KS公司和HH公司)。对案例涌现出的非对称技术联盟合作机制,依据共同基础以及结构化程度,分为组织学习和关系投资。将案例中的伙伴选择类型和合作机制编码,结果如表5所示,“◎”代表存在。
通过案例企业伙伴选择和合作机制对比发现,市场导向伙伴选择以组织学习为主,关系导向伙伴选择以关系投资为主,而混合式伙伴选择兼具两种合作机制。根据伙伴选择和合作机制两个维度对合作模式进行分类,结果如图2所示。
(1)滩头堡型:在市场导向伙伴选择的基础上,开展组织学习的合作模式。以往水环境治理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技术、设备仿制和国产化方面,更核心的技术研发体系和思维并未获得,导致技术研发水平低、难以持续。水环境治理技术研发、应用没有形成有效反馈,难以解决绿色技术创新的结构性问题。环保企业即使具备优势技术也很难被市场认可,RS公司尽管在细分市场具备技术优势,但缺乏市场影响力,公司只能通过市场选择伙伴。正如总经理提到,“环保技术应用有很强的地域性,我们在广东省以外没有什么关系,只能通过招投标渠道响应市场需求”。为了开拓雄安新区市场,适应大清河流域污水处理厂排放绿色转型需求,基本上隔离了原有的技术。恩菲集团作为RS进入雄安新区的“滩头堡”,根据恩菲的需求开发了以总氮去除菌剂为基础的总氮控制技术和次亚磷去除剂为基础的总磷控制技术,以当地排放标准为指导,嵌入当地市场。
(2)管道型:以市场导向为主、关系导向为辅选择合作伙伴,在此基础上形成以组织学习和关系投资为主的混合型合作模式。KS公司通过“技术整装—成果孵化—平台推广”协同创新,扩大市场影响力,其副总提到,“我们的战略就是开放创新、绿色发展,和国内外一流企业合作……对方是央企,我们要争取寻求正式渠道和他们合作”。这表明KS公司采取市场导向伙伴选择为主、关系导向伙伴选择为辅的混合型伙伴选择。在市场导向伙伴选择方面,其承担了中石化的水处理项目,同时,收集公开贸易信息,寻找合作机会,采取组织学习和关系投资相结合的合作机制,探索有机化工废水处理技术集成创新治理模式。
(3)浮板型:以组织学习为主,辅以关系投资的混合型伙伴选择。HH公司向国内一流环保企业学习专业知识,重视维护联盟关系。“我们要提高技术研发水平,为客户和合作伙伴营造专业、可信任的印象……向国内一流环保企业学习,而学习往往建立在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和他们搞好关系,他们才会传授我们核心知识”。这说明HH公司以组织学习为主、关系投资为辅。HH公司与碧水源以及聚光科技的合作都建立在合作伙伴推荐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合作伙伴的技术优势和需求信息等,实施渐进式的关系导向伙伴选择。
(4)空降型:以关系投资为主进行关系导向伙伴选择。JJ公司强调关系投资,认为战略合作首先要得到合作伙伴高管团队的支持,“我们要引入战略投资,扩大市场影响力……将零排放的实践者作为核心竞争力,服务于国家电投废水零排放绿色转型需求……通过合作获得战略投资、市场融资机会和声誉等,迅速做大做强”,表明JJ公司采取关系导向伙伴选择。JJ公司的优势技术通过行业协会认证和推荐,获得合作伙伴认可,满足废水零排放实际需求,获得对方高管团队支持,提高市场影响力。
在伙伴选择和合作研发阶段,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获取动机意味着小企业需要凭借市场化能力建立市场渠道获取资源,对关系的依赖性较低。为了获取资金资源和人才资源,需要通过已经积累的社会关系,建立稳定的关系网络获取资源,市场依赖性较低。根据案例归纳和逻辑分析,资源获取动机驱动伙伴选择,影响伙伴选择优先性。综上,本文提出命题1。
命题1:为获取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企业倾向于市场导向伙伴选择;为获取资金资源和人才资源,企业倾向于关系导向伙伴选择。
3.3 联盟价值整合机制
联盟价值整合是实现水环境治理技术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伙伴选择与联盟价值创造及价值分配相关。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价值整合机制与价值获取优先性有关,在不同价值获取优先性的影响下,识别出价值整合的3种类型,如表6所示。
(1)共同价值创造。RS公司与恩菲集团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一方面,价值创造得到必要的资源支持,恩菲集团成为RS公司进入雄安新区市场的滩头堡。RS公司总经理提到,“我们提供更先进的水处理技术,通过联盟协同创新实现水环境技术绿色发展”。另一方面,结合雄安新区绿色发展的市场需求,开展技术二次研发绿色升级。RS提到,“他们不仅提供市场信息,还提供二次开发流程和技术知识等,通过合作研发提高技术成熟度”。
(2)双重价值获取。当价值整合同时聚焦价值创造和价值占有时,实现二者的平衡至关重要。案例中涌现出高价值创造和高价值分配共生的联盟价值整合机制,这种价值整合机制是双重价值获取。KS提到,“新技术研发有很大不确定性,仅依靠合同是不够的,我们在合作研发过程中不断交流,这也是我们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绿色发展是未来生态环境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关注如何通过合作研发推动复杂多样的废水处理技术绿色转型”。在共同价值创造方面,HH公司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势,利用数字技术工具化、在线化、智能化、生态化,实现水质在线监测技术绿色转型,满足水环境治理和监测技术绿色发展的市场需求。在共同价值占有方面,HH公司与碧水源共同研发的大数据分析水质在线自动监测技术可以由合作双方共同占有和使用。HH提到,“碧水源通过新技术解决产业园区水质在线自动监测难题,而我们可以掌握生产企业的水环境治理技术绿色转型实际需求”。
(3)共同价值占有。股权结构的非对称技术联盟为共同占有新技术创造了条件,通过联合申请发明专利共同占有新技术。正如JJ公司提到,“在股权关系的基础上,我们的合作得到了对方高层领导的支持,这是合作成功的基础”。
在非对称技术联盟价值整合阶段,市场导向伙伴选择意味着小企业需要凭借市场力量获取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通过组织学习将资源内化为技术创新成果,进而共同创造价值。关系导向伙伴选择凭借社会关系获取资金和人才资源,通过关系投资协调联盟价值分配。小企业通过关系选择合作伙伴,并通过关系投资共同占有联盟价值。小企业为了获取资源,将市场与关系相结合,通过组织学习和关系投资实现双重价值获取。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命题2。
命题2:基于市场导向伙伴选择优先并开展组织学习,可以实现共同价值创造;基于关系导向伙伴选择优先并开展关系投资,可以实现共同价值占有;同时采取市场导向和关系导向伙伴选择,并开展组织学习和关系投资,可以实现双重价值获取。
4 结语
4.1 主要结论
本文围绕非对称技术联盟价值整合机制形成的战略选择,从资源视角解释组织管理实践多样性的关键是放宽伙伴选择焦点,可以采取单一型也可以采取混合型伙伴选择,并且伙伴选择具有连续性。通过对4家水环境治理小企业进行横向案例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非对称情境下小企业伙伴选择的驱动力和内在机理。伙伴选择类型体现资源获取动机,资源获取动机决定伙伴选择类型。企业为获取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倾向于市场导向伙伴选择;为获取资金资源和人才资源,则倾向于关系导向伙伴选择。
(2)根据伙伴选择类型和合作机制特征,识别出4种合作模式,即滩头堡型、管道型、浮板型和空降型,不同合作模式对应的伙伴选择焦点和合作机制如表7所示。本文研究发现,伙伴选择类型和合作机制具有连续性,混合结构对于非对称技术联盟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至关重要。
(3)双元伙伴选择情境下非对称技术联盟价值整合机制包含3种类型,即共同价值创造、共同价值占有和双重价值获取。本研究印证了联盟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双赢”的猜想[23],证实了创新型企业的价值转换过程(李树文,2022)。价值整合机制与小企业资源获取优先性、合作模式的战略选择相关,资源获取优先性影响伙伴选择,伙伴选择和合作机制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联盟价值整合。基于3种价值整合机制,构建非对称技术联盟价值整合机制形成战略选择的理论模型,如图3所示。
4.2 理论贡献
(1)拓展了资源依赖理论对组织与外部环境互动的适用性。资源依赖理论中组织间互动的假设难以解释伙伴选择双元情境下的组织异质性,而近年来兴起的伙伴选择类型仅适用于解释单一环境下的组织异质性[15-16]。本文在现有伙伴选择研究的基础上放宽假设,扩展了伙伴选择焦点的内涵和适用范围,假设组织可以吸收两种环境(市场和关系)中的资源。结果表明伙伴选择类型并非完全独立,还可以是混合型伙伴选择,响应了基于组织理论对混合型组织结构和实践进行探索的呼吁[28]。
(2)深化了资源基础理论关于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间关系的研究。本文构建双重价值获取实现路径的理论模型,揭示小企业如何通过非对称技术联盟形成持续竞争优势。双重价值获取不再局限于如何获取更大价值[3],而是思考如何协调联盟和企业发展,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可通过搭建全方位、多元化合作平台提升企业延展能力,实现企业竞争优势打造与绿色技术创新和谐共生(解学梅,2021)。
(3)组织学习、关系投资与伙伴选择优先性共同作用,促进非对称技术联盟实现共同价值创造和共同价值占有协同发展(双重价值获取)。研究结论拓展了资源编排理论,完善了资源组合、捆绑和利用的资源编排过程机制,基于伙伴选择与战略实施(组织学习与关系投资)分析,打开了资源、能力与价值创造之间关系的“黑箱”。
4.3 管理启示
在当前经济社会绿色化、企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背景下,双重价值获取是水环境治理小企业通过非对称技术联盟实现绿色技术转型、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基于上述分析,对小企业视角下的非对称技术联盟价值整合提出如下启示。
(1)小企业在伙伴选择过程中应重视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获取。资源获取是小企业伙伴选择的动因,信息资源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指明方向,而人才资源是实施绿色技术创新的现实路径。
(2)小企业伙伴选择要同时考虑市场和关系的作用,推动二者协同发展,促进水环境治理技术绿色创新转型发展。
(3)小企业要善于运用关系投资解决组织学习过程面临的困境。在非对称技术联盟合作技术研发过程中,组织学习是双重价值获取机制形成的关键要素,而关系投资可以缓解组织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
(4)小企业应提升伙伴选择与合作机制的匹配度,实现非对称技术联盟双重价值获取。发挥伙伴选择和合作机制的共同作用,对于缓解非对称技术联盟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矛盾具有重要作用,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双重价值获取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转型的重要管理实践。
当然,本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一是尽管本文按照案例研究范式收集、分析数据,但数据资料仍不够全面,未来可进一步收集大企业相关数据进行补充;二是样本量小,对于理论外部有效性的检验不足,未来可以采用大样本实证研究方法检验理论有效性;三是选择4家水环境治理小企业开展多案例分析,没有考虑不同发展阶段的联盟价值整合机制和战略选择差异,未来可以开展纵向多阶段对比,研究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转型的实现机制。
参考文献:
[1]杨震宁,杜双,侯一凡.目标期望与实现匹配效应如何影响联盟稳定——对中国高技术产业联盟的考察[J].管理世界,2022,38(12):122-142.
[2]CAMBRA J J,PEREZ L. Value creation and appropriation in asymmetric alliances: the case of tech startups[J].Management,2018,21(1):534-573.
[3]ASMUSSEN C G,FOSS K,FOSS N J,et al.Economizing and strategizing: how coalitions and transaction costs shape value creation and appropri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21,42(2):413-434.
[4]DYER J H, SINGH H. The relational view: cooperative strategy and source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3(4):660-679.
[5]BARNEY J B.Why resource-based theory′s model of profit appropriation must incorporate a stakeholder perspectiv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8,39(13):3305-3325.
[6]SIRMON D G,HITT M A,IRELAND R D,et al.Resource orchestration to create competitive advantage: breadth, depth, and life cycle effect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1,37(5):1390-1412.
[7]戴翔,杨双至.数字赋能、数字投入来源与制造业绿色化转型[J].中国工业经济,2022,39(9):83-101.
[8]王伟光,张钟元,侯军利.创新价值链及其结构:一个理论框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1):36-43.
[9]谢永平,孙永磊,张浩淼.资源依赖、关系治理与技术创新网络企业核心影响力形成[J].管理评论,2014,26(8):117-126.
[10]BOS B,FAEMS D,NOSELEIT F.Alliance concentration i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examining alliance portfolios, firm structure, and firm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7,38(11):2298-2309.
[11]LIN L H,HO Y L.Ambidextrous governance and alliance performance under dynamic environment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aiwan′s technology alliances,China[J].Technovation,2021,103(1): 102-140.
[12]LI T,CHEN J.Alliance formation in assembly systems with quality-improvement incentive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20,285(3):931-940.
[13]孙国锋,潘珊珊,徐瑾.制造业投入数字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静态和动态的空间杜宾模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2,37(10):30-40.
[14]BALACHANDRAN S,HERNANDZ E.Networks and innovation: accounting for structural and institutional sources of recombination in brokerage triads[J].Organization Science,2018,29(1):80-99.
[15]DAS T K,TENG B S.A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strategic alliance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26(1):31-61.
[16]DYER J H,SINGH H,KALE P.Splitting the pie: rent distribution in alliances and networks[J].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2008,29(2):137-148.
[17]GRILLI L,MURTINU S.Selective subsidies, entrepreneurial founders′ human capital, and access to R&D alliances[J].Research Policy,2018,47(10):1945-1963.
[18]LEE K,PARK I,YOON B.An approach for R&D partner selection in alliances between large companies, and small and medium firms (SMEs): application of Bayesian network and patent analysis[J]. Sustainability,2016,117(8):1-18.
[19]NIESTEN E,JOLINK A.Alliance governance choices: disentangling the effects of uncertainty and alliance experience[J].Long Range Planning,2018,51(2):320-333.
[20]陈国鹰,孙进书,张爱国,等.技术联盟企业间联合行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22):91-98.
[21]GULATI R,WANG L O.Size of the pie and share of the pie: implications of structural embeddedness for value creation and value appropriation in joint ventures[J].Research in the 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s,2003,20(1):209-242.
[22]AGGARWAL V A.Resource congestion in alliance networks: how a firm's partners′ influence the benefits of collabor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20,41(4):627-655.
[23]ROELS G,TANG C S.Win-win capacity allocation contracts in coproduction and codistribution alliances[J].Management Science,2017,63(3):861-881.
[24]KHANNA T,GULATI R,NOHRIA N.The economic modeling of strategic process: "clean models" and "dirty hand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7):781-790.
[25]LAVIE D.Alliance portfolios and firm performance: a study of value creation and appropriation in the U.S. software industr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12):1187-1212.
[26]YIN R.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M].New York:Sage Publications,2019.
[27]EISENHARDT K M.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4):532-550.
[28]PACHE A C,FILIPE S.Inside the hybrid organization: selective coupling as a response to competing institutional logic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3,56(4):972-1001.
(责任编辑:万贤贤)
Strategic Selec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Valu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n Asymmetric Technology Alliance: A Multiple-Case Study of Small Firms for Water Environment Governance
Sun Jinshu1,2,Wu Linfei1,2,Chen Guoying3
(1.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 Business;2.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olicy Research Center,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 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3.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 China)
Abstract:Greenization represents a prominent trend in ecological development, with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rving as a critical avenue for sustainable progress in firms. In the industry of water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firms face significant pressure to iterate their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align with market demands. Small firms, lacking access to substantial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often rely on cooperation with larger firms to establish asymmetric technology alliances. However, such alliances can result in power differentials and status asymmetries, ultimately leading to contradictions in value creation and appropriation.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se contradictions through value integration has become a critical challenge for realiz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the creation and appropriation of value. Because over 80% of water environment governance firms are small firms with limited access to resources controlled by larger firms, the ability to collaborate and derive expected benefits is key to their survival and growth.
Through a multiple-case study of four small water environment governance firm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strategic selection of value integration mechanisms for asymmetric technology alliances. Drawing upon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framework based on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resource-based theory, and resource orchestration theory, this study employs a universal analysis logic of "motivation-behavior-result" and constructs an overall model of the value integration mechanism for asymmetric technology alliances.
This study initially analyzes the cooperation modes of asymmetric technology alliances by examining small firm partner selection 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s along two dimensions. Specifically, it identifies four distinct cooperation modes: beachhead, pipeline, plate, and parachute. The research findings suggest that partner selection exhibi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uity, which expands the hypothesis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regarding partner selection focus.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impact of cooperation modes on the valu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asymmetric technology alliances,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alliance value integration mechanism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types: common value creation, common value appropriation, and dual value appropriation. Furthermore, the selection of partners and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jointly influence the value integration of alliance. The study finds that small firms can achieve common value creation by prioritizing market-oriented partners and engaging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while relationship-oriented partner selection and relationship investment can lead to common value appropriation; adopting both market-oriented and relationship-oriented partner selection and engaging in both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relationship investment can bring dual value appropri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ner selection 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s is unique in asymmetric situations, and the alliance value integration mechanism is mapped based on this relationship. It is also revealed that small firms' selection priorities for partners a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resource appropriation motives. Specifically, small firms tend to prioritize market-oriented partners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versely, they tend to choose relationship-oriented partners to obtain financial and human resources.
The primary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the formation of value integration mechanisms in asymmetric technology alliances. This model has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for small firms seeking to comprehend the inherent tensions between value creation and value appropriation, grasp the factors that shape value integration mechanisms in such alliances, and establish mechanisms for dual value appropriation that facilita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value creation and appropriation. First of all, this study expands the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on the diversity of type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organizations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responding to the call of organizational theory for hybri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Then, by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and diversified cooperation platform to enhance the enterprise's scalability, it helps to achieve a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creat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Lastly, it has opened up the black box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s, capabilities, and value creation.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small firms are that it is essential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acquiring information and human resources in the process of partner selection, and they should be adept at using relationship investment 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rocesses, improve the matching degree between partner selection 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s, and achieve dual value appropriation in asymmetric technology alliances.
Key Words:Asymmetric Technology Alliances;Partner Selection;Cooperation Mechanism;Value Integ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