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研学共培模式的技工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2024-06-15 14:03张精
职业 2024年10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

■摘 要: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提升技工教育质量、促进技工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但部分技工院校学生存在专业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与实践技能较弱等问题,影响学生高质量就业。而企业研学共培模式的出现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情况,重点探讨企业研学共培模式下技工教育质量的提升策略,为技工教育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研学共培模式;技工教育质量;提升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发展,技工院校逐渐意识到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但整体来看,尽管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较缓慢,难以适应新时期行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很多技工院校开始思考与企业进行联合办学,通过企业研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让学生切实了解技术的实际运用情况,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由于企业研学共培模式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在具体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最终的培养效果,因此,基于企业研学共培模式的现状,探究如何发挥企业研学共培模式的优势、提升技工教育质量是技工院校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企业研学共培模式概述

研学是指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体验和研究等方式,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促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提升的学习活动。企业研学则是指学生将企业作为主要的研学场所,通过参观企业、参与企业生产和经营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结构、管理理念、生产工艺等,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企业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掌握并学会运用专业知识。企业研学共培模式是在企业研学基础上,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打造的新型教育模式,是指将学校的专业教学与实践相融合,让学生在企业研学过程中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了解行业技术,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社会发展培养专业技能过硬、职业素养较高的优质人才。

二、企业研学共培模式对技工教育质量提升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技工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行业发展培养专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这种人才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也要具备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但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尽管不少学校开设了校内实践课,建立了模拟课堂,但学生的实践机会有限,难以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不利于学生未来就业。而在企业研学共培模式下,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生产流程能够对实际工作有更为清楚的认知,在实地考察、工学结合中学习专业技能,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融合,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技工院校的学生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操作水平,但他们在工作中依旧会遇到难以融入工作团队、人际沟通能力较差、工作缺乏计划性等问题。目前,各技工院校均实施了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但受到教学资源、师资水平、学情不同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仍然处于探索实践阶段,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工作需要。而在企业研学共培模式的辅助下,学生在自主规划研学路线、安排研学内容、进行实践调研等过程中,能够培养规划能力、合作协同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补齐短板,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职业选择是很多技工院校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才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潜力,实现职业理想。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各行业的具体工作不够了解,因而极容易出现学生期待与现实存在差距的情况,影响学生的工作积极性。而在企业研学共培模式下,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在实践中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所在,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方向。

三、企业研学共培模式下影响技工教育效果的因素

(一)学校的合作能力不强

企业研学共培模式是企业与技工院校联合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为技工院校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技术指导等资源,学校则为企业输送优质的复合型人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与学校存在期望不对等的情况,学校难以满足企业的高质量用人需求,导致企业研学共培模式难以顺利实施。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学校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契合度较低,非工学一体化课程无法与企业进行对接,学生难以完成研学任务,不仅无法为企业发展带来助力,反而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二是学校办学理念较为滞后,没有重视企业研学共培模式的建构,同时也缺乏改革创新的勇气和魄力,使企业研学活动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价值和作用。

(二)企业的参与动力不足

企业作为企业研学共培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与和配合程度是影响技工院校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研学共培需要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人员支持等资源和条件,这意味着企业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但我国大部分企业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其利润空间相对有限,且短时间内研学共培无法为企业带来明显的收益。因此,企业参与研学共培的积极性较低,不愿意投入大量的资源,从而影响企业研学共培模式的教学效果。

四、企业研学共培模式下的技工教育质量提升策略

(一)精准选择合作专业

技工院校的专业种类较多,但不同专业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很多专业不具备开展企业研学共培模式的条件和资源。因此,学校要加强对专业的分析和选择,精准对接合作企业需要,从而促进培养效果的提升,发挥企业研学共培模式的真正价值。

学校要加强对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的调研工作,充分了解市场经济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从行业发展前景、工资水平、国家政策趋势等方面分析不同专业人才的就业方向和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明确企业研学共培模式的主要方向和教育目的。

学校要加强对合作企业的调研工作,了解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情况,明确企业能够提供的培训资源,分析企业团队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在全面分析企业和学校实际需要的基础上,精准选择合适的专业和企业开展研学共培,实现资源有效对接,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和企业的发展。

(二)优化技工院校课程结构

通过对目前企业研学共培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参与企业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实践操作不熟练、职业素养不过关等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研学共培模式的效果,同时也打击了企业的积极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对于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的了解较少,所传授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的出入。因此,想要在企业研学共培模式中提升技工教育质量,就要加强对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实现课程体系和产业建设需求的进一步整合。

合作企业要随时向学校提供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相关生产技术、企业生产工艺等信息,帮助学校了解相关行业知识。同时,企业要和学校沟通所需人才的必备素养和类型,为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方向和思路。

学校要结合企业提供的信息加强对行业的研究,分析目前课程结构中的不足和问题,对现有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构建推动学生专业理论、实践操作技能和整体素养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

积极发挥校企合作作用,开发典型工作任务,做好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工作,积极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建设混合型师资队伍

企业和学校分别按照一定的比例抽调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参与企业和学校的教育工作,教师能够为企业研学提供专业基础知识,企业工程师能够为教学提供行业经验和专业技术,有利于加强彼此之间的资源互换共享,提升企业研学共培质量。

共同开发企业研学共培课程,根据企业和学校的优势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由学校负责理论课程开发与教学,企业负责实践课程开发与教学,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由企业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考核,形成完善的企业研学共培教育体系。开展工学一体化师资的培训和认定,培养一批可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师资。

(四)加强生产性训练基地建设

技工院校现有的实训基地多从学校的角度出发进行建设,其训练内容与课堂教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企业的实际生产存在较大差距,即便学生在实训中表现良好,也难以完全适应企业的生产需要。因此,在企业研学共培模式下,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沟通和协商,邀请企业在学校范围内建设生产性培训中心,将学习过程与企业的生产工作过程进一步融合,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专业的对口人才,便于企业从技工院校学生中挖掘大量的技术骨干,为企业发展补充人才资源,从而调动企业参与企业研学共培模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研学共培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对于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社会能力具有积极作用。面对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社会需要,技工院校要正确看待企业研学共培模式的优势,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精准选择合适的专业实施企业研学共培模式,根据行业发展需要优化调整技工院校课程体系,借助企业力量构建混合型教师团队,共同制定企业研学共培教育方案和考核体系,共同打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促进技工院校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兴福.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及加强合作的措施[J].现代职业教育,2019(6).

[2]臧成阳.依托校企合作,提高中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效果的对策探究[J].职业, 2020(18).

[3]杨克林,王镇.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教育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的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21(6).

(作者:张精,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
四策齐放,课堂生香
浅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策略
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
生命周期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新产品开发中的隐性知识转移障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