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专业群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实践探索

2024-06-15 14:03韩鸿鸾时秀波
职业 2024年10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智能制造课程体系

韩鸿鸾 时秀波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实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以下简称专创融合)的现状,以智能制造专业群为切入点,介绍了专创融合的实施过程及实施效果。重点以智能制造专业群为例介绍了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与评价方式。

■关键词:专创融合;智能制造;评价;课程体系

推进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的巨大变革。智能制造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新增长点。企业对简单操作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少,对智能装备控制与维护、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高端数控加工与编程、数字化建模等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为此,坚持专创融合的策略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和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

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与《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的引导下,找准专创融合切入点、实现专创融合已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首要任务之一。

一、实施专创融合的现状

(一)专创融合有待加强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游离在学校整体教学体系之外的,没有在整体架构的框架内实现与专业教育的有效对接,表面上学生既对学科专业知识进行了学习,也接受了创业教育,但两者没有碰撞与交集,学生无法通过创业素质的提升将学科专业教育的优势发挥出来。

(二)定位模糊

创新创业课程与学校课程体系的断层使得课程目标定位模糊,没有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校整体的教育体系中。

(三)评价方式没有融合

没有实现专业评价与双创评价的融合,也就是没有把对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过程的客观衡量和科学判断融入专业评价之中。

二、专创融合在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实践

(一)专创融合教育的实践

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要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实现两者有机融合;专业课程教学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其中,通过智能制造专业群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融入创新创业思维,拓宽能力培养领域;也可以把创新创业思维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及培养计划;将“双创”思维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为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创新提供新的理念。常用的有三种方式:一是专业教学团队搜集专业课程知识点,论证通过后,寻找知识点与创新创业的契合点,筛选后形成专创融合课程;二是专业教学团队学习“双创”技巧,寻找创新创业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认证后形成专创融合课程;三是构建课程体系时要服务于《中国制造 2025》,以《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实施方案》与智能制造产业链为依托,围绕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生产流程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构建智能制造专业群专创融合课程体系。

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嫁接式,通过相关机构或单位寻找创新方法工程师、创新导师等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创新方法与创业基础的培养,同时对专业教师进行创新方法、创业思维培训。专业教师将创新创业方法与智能制造专业群进行融合,形成专创融合课程,并根据实际情况给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学生授课。将团队思维、融资思维等创业知识融入三年级学生的实训课程,使其通过专创融合的实训课程得到创业训练。二是嵌入式,对一年级的学生开设《创新方法基础》与《创业基础》课程后,将TRIZ理论、中山正和法等创新方法及精益创业思维、领导思维等创业方式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实践课程进行融合,通过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每一门课程的学习与每一个实训案例中都能得到“双创”及技能训练,真正实现专创融合。

要将智能制造专业群专创融合的理念贯穿到课程设计的全过程,提出“创新创业知识+智能制造专业知识”对应的人才培养方式。由“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创业导师”组成的指导师资团队,通过完成项目将“创新创业知识+智能制造专业知识”融入教学中。实现校内外基地共同育人,以专业群资源共享的方式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其创新创业教育;专创融合教育的实践具体表现为以多个学习性任务为载体,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多种情境化的表现形式,突出过程性知识,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获得经验、诀窍、实用技术、操作规范等与岗位能力形成直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其知道在实际岗位工作中“如何做”“如何做会做得更好”。不同的学期,其侧重点有所不同。

(二)评价

考核方式要从原来的以知识考核为主转换为以能力考核为主,将“双创”能力融入评价之中,专创融合的考核评价思路如下。一是将股权思维融入项目团队分组阶段与成绩考核阶段,团队思维也要融入团队分组阶段;二是将价值主张思维、战略思维及痛点思维融入项目调研阶段,同时把战略思维、痛点思维、商业模式思维融入项目选题阶段;三是将领导思维、精益创业思维、MVP思维融入实施管理阶段;四是把营销思维融入市场营销阶段后撰写报告;五是把电梯演讲思维融入项目答辩阶段后进行成绩考核。

在进行智能制造专业群与创新创业相融合的评价时,要体现“专业课程+专业实践+双创大赛+创业实践”的考核模式,实现符合专创融合要求的评价体系。常采用的是雷达图,其中包括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时间、讨论次数、随堂考试情况、资源下载、随堂情况、作业上传等,也应包括软件操作情况、在线视频学习时长、痛点及问题探索、团队成员协作、作品完成度、作品完整性、设计图样、运行及答辩情况。

三、效果

(一)教学融入了区域经济

立足区域特色经济,寻找切入点,通过专创融合教育,实施相关创新创业孵化项目,满足当地社会经济需求,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服务地方经济。

(二)融入了行业企业

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使人才培养与智能制造行业、产业发展相契合,将智能制造企业的岗位要求纳入专创融合教育体系。

(三)实现产教融合

通过智能制造专业群专创融合,实现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产业企业相同,学校构建了以“双创”知识融入培养方案、融入专业建设、融入课程教学、融入课外实践、融入学生发展评价体系、融入地方经济、融入产业企业需求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吴邦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教育科研,2022(6).

[2]董栋.“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思考分析[J].科教导刊,2021(34).

(作者:韩鸿鸾、时秀波,威海职业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智能制造课程体系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创新工作室”的高职电子类专业专创融合教育改革的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