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伟
第六章 夕阳红
一.您的余生我来陪
截至2014年6月底,湖南省衡阳市登记在册的抗战老兵共43人,年龄最小的87岁,最大的98岁。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
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
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
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
…………
每每这首乔羽作词的《夕阳红》在我耳畔悠扬地响起,一幅老人舞剑晨练的场景便在我眼前晃动,这是一幅多么幸福温馨的画面。
关心、陪护衡阳抗战老兵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夕阳红故事是如何演绎的?
2017年12月8日至10日,湖南省关爱抗战老兵工作年度交流会在衡阳市六合大酒店举行。全省各地市民革市委领导、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代表、衡阳市政协、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和全国知名抗战史专家学者等230余人出席了活动。衡阳市浙江商会在大会上启动“衡阳浙商会关爱抗战老兵暖冬行动”,为衡阳市幸存的抗战老兵送上“致敬牌”、致敬礼金和暖冬丝棉被。民革衡阳市委秘书长范林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进来,向浙江商会的善行义举学习,帮忙找到更多的抗战老兵,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019年8月10日早晨,我在岳屏公园采访了定居衡阳市的衡阳保卫战老兵李良荣。老人1925年11月出生,湖南省桃源县人,残酷的岁月严重摧残着老人,94岁的他记忆力非常不好,思维比较混乱,很多问题答非所问,惨烈的衡阳抗战在老人心中,已如一片片被撕裂的小碎纸,昔日惨烈场景、故事需要补充和印证,再重新拼接,才能还原成一张完整纸片。
原来,第10军直属部队有三个野战医院,李良荣在第二野战医院护士班当护士,医院开始驻扎在衡山县。1944年6月20日,他随部队刚到衡阳城没几天,就被日军重重包围,他们住在二医院附近,日机后来轰炸不停,房子都被炸倒了,烧完了,他又搬到敬一堂后面的酱菜园子里,李良荣所在的急救队共有十几个人,其中医生仅几名,他负责包扎受伤士兵的伤口,简单救治后再送往医院。李良荣的衡阳抗战老兵身份认定,是由衡阳保卫战研究专家萧培鉴定的,在一旁的萧培先生也不时对我补充一些情况。衡阳保卫战期间,当护士的李良荣并没有受过枪伤……我听到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绊倒过好多回,摔伤过好几次。”很多时候由于是在夜晚战斗,他们随时都要去抢救伤员,摔倒受伤也在所难免了。
此时阳光正好,李良荣坐着,我站在他的侧面,听他断断续续地讲述衡阳保卫战的故事。很多人都难得听到抗战英雄说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战故事了。我不免心潮澎湃,算是一位幸运儿,一个有缘人。
衡阳抗战老兵冯宗恺,生于1920年3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人,曾任74军炮兵团2营6连上尉连长,他居住在县城一个综合菜市场的小儿子家。一大早,熙熙攘攘的嘈杂声呈现出菜市交易的繁华景象,但并没打扰到住在B栋一楼的冯老。原来几年前,冯老的耳朵已失去大部分听力,老人家凭借生物钟自己“唤醒”自己,他每天7点起床、洗漱,开启新一天的生活。早餐过后,到附近转悠;午饭午休,看书聊天;夜晚准点休息……冯老作息有规律、适当散步、心态平和、儿孙孝顺,这些都是他健康长寿的重要法宝。
冯老曾当选为博白县政协委员,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慰问。2011年,为了悼念战友、牢记历史和报答各方关心,93岁的冯老决定把自己当年参加衡阳保卫战的所见所闻用笔书写出来,也便有了后来的《血战衡阳四十七天》《喋血衡阳亲历记》等系列抗战回忆录,这些战地实况的史料价值珍贵。
2011年11月18日,衡阳市委、市政府委托衡阳市民革谢军处长,专程慰问了冯宗恺老人。为此,老人11月28日还给《衡阳日报》寄去一封感谢信,希望借报社一角刊发,以表达自己对衡阳市领导和人民的感激之情。《衡阳日报》也在12月16日刊发了一则题为《不忘历史千里慰问抗战老兵,永记衡阳九旬老人致信感谢》的消息。冯老的感谢信内容是:
尊敬的衡阳市委、市政府领导:
亲爱的衡阳人民,你们好!此次你们派谢军处长,不辞辛劳,千里迢迢,从遥远的衡阳来到南国边疆博白——我的家乡,给我送来真挚的慰问,还带来丰厚的礼物和衡阳人民的深情厚意,令我感到无限的欣慰和温暖,为此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并向衡阳人民致以诚挚的问候。
衡阳是我的第二故乡,抗战岁月里,我转战长江以南各战场,数度驻防于衡阳九渡铺和白鹭坳,参加过衡阳47天保卫战,那里有我同队的同学:桂贤茂、彭志坚、左福米、廖尧生、尹同道等(除尹同道尚健在,其他已去世了),使我和衡阳结下深厚的情谊。抗战胜利后,每到6月23日至8月8日衡阳保卫战的日子,我都要面向衡阳悼念为保卫衡阳而牺牲的战友,更让我回想起和敌人战斗过的衡阳山山水水,如回雁峰、五马归槽、高岭、停兵山、天主教堂等,也牵挂着历经苦难的衡阳同胞。
在近70年的时间里,在衡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衡阳已建成美丽的城市,人民过着幸福的生活,你们尊重历史,不忘历史,没有忘记保卫过你们家乡的一个小兵,实在令人感动。在保卫衡阳的47天里,我只是尽了自己一份应尽的责任,没有巨大的功劳,劫后余生,没有把生命奉献给衡阳人民;真正作出巨大贡献的,是保卫衡阳而牺牲的亲密战友,我今年已92岁高龄,身体仍健康,再次向衡阳市委、市政府领导和人民对我的关怀表示衷心感谢。
专此致以崇高敬礼!并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衡阳繁荣昌盛!
保卫衡阳抗战老兵 冯宗恺
2011年11月28日于广西博白
这封信再现了冯老在衡阳这片土地上,与战友们并肩战斗47个日日夜夜的生死之交,道出了他对衡阳这座城市的深厚之情,也表达了他对衡阳人民的感谢之意。
冯老与彭锦元在衡阳保卫战时是战友。2013年冬天,彭锦元的大儿子彭汉怀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源县振兴乡兴化村的家里出发,跋涉数千里,到广博县看望冯宗恺老人,晚上还与冯老睡在一张床上,听冯老讲衡阳抗战的故事。冯老说:“一次战斗中,一个弹片打中了你父亲的小腿,鲜血直流,但他顾不上疼痛,仍然坚持开炮,一直到战斗结束,才取出弹片……”彭汉怀陪冯老度过了快乐的5天时间,解开了他小时候的疑惑,使他对父亲有了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立了功的父亲是真英雄。
2017年春节到来之际,博白县委书记慰问冯老,送去了慰问品和慰问金,县委书记非常关心冯老的身体和生活,冯老也不忘给书记讲衡阳保卫战的故事。广东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广西壹方慈善基金会和博白微笑爱心协会等社会组织机构长期关爱冯老,庞玉宇等志愿者们经常开展定期陪伴、节日问候等服务活动,表达对冯老的崇敬之情。
晚年的冯老,最期盼的事就是收到信件,他还要亲自执笔回复;最欢喜的事就是与家人外出,看博白的新变化;最惬意的事就是抱着曾孙女,去看老家荔枝园里的果实;最舒适的事就是坐在自家门口,看看过往行人,闻闻空气中的草木花香;最高兴的事就是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的到来,他可以拉着志愿者的手,深情地讲保卫战的故事……2019年8月24日,又一个平常的周末,广西玉林各县关爱抗战老兵团队携手广东狮子会相继开展“两广六城志愿者纪念抗战胜利74周年暨向抗战老兵致敬”活动,博白微笑爱心协会倾力支持,10名志愿者给冯宗恺等3位老兵送去了中秋月饼等物品,并陪伴老兵们聊天、散步。冯老又回忆起70多年前那场浴血奋战的衡阳保卫战:飞炮过江支援五马归槽,掩护190师回撤江西岸;击毁望城坳日军4架山炮;击落一架正降落衡阳机场的日军飞机;远程支援合江套天主教堂国军消灭日军一个中队……冯老与志愿者们不觉又度过了快乐的一天。虽然冯老有些驼背,步履蹒跚,但志愿者只要与他合影,他的腰板马上笔直挺起来。在他的心里,军人的形象永远不能丢。
我听说冯老写了回忆录《喋血衡阳亲历记》后,便告诉广西志愿者庞玉宇,想购买一本。冯老听庞玉宇转述后,当即在家里翻找许久,终于找到一本,还在扉页上签名“冯宗恺敬赠”,这5个字一笔一划,甚至有的笔划还停顿还弯曲,想象得出,冯老握笔之手一直在颤抖不停,写字花费的时间是常人的好几倍。当冯老这本心血之作如一朵白云飘向我,握在我的手心里时,我高兴,我兴奋,我感动,这是我莫大的幸福了。我在给庞玉宇发去微信红包后,还留了言,他却始终没有点开。
庞玉宇后来对我说:“我所接触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只要说是做老兵公益,大家很自然就能谈到一块来,而且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一切要感谢老兵,我们更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没有老兵的昨天,哪有我们的今天。”
2020年3月是冯宗恺老人的百岁生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冯老和家人商量好了不办酒席,只在家里与儿孙们简单庆贺。沉浸在幸福海洋里的冯老,与家人们喜笑颜开地拍摄全家福,度过一个平淡祥和的生日。“九九重阳节”的前一天,博白县委书记又来博白镇看望慰问百岁老人冯宗恺,他要求相关部门认真落实老人的有关优惠政策,帮助老人解决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并授予老人“百岁寿星”牌匾和证书。
陈燕飞,抗战老兵的后代,她的名字就是父亲给取的,可她的微信名叫“小雁子”,而不是“小燕子”。尽管两个字读音相同,她又为什么对“雁”情有独钟而不用父亲取名中的“燕”呢?说到底,还是与她的老兵父亲陈麒有关系。父亲1944年参加了衡阳保卫战,在阻击南下日军的战争中,侥幸捡回了一条命。衡阳是大雁的故乡,她是想以“雁”记住衡阳保卫战,记住父亲,记住衡阳这座英雄之城。
“小雁子”告诉我,从记事起,她就知道父亲是被战友从衡阳战场抬回来的。年少的她不敢细问,时光里的父亲也没有细说。当初为人母的她,带着两个双胞胎回家乡与父亲再好好相聚时,一些尘封已久的细节故事才被透露出来。这时的时间已指向1992年元旦。
父亲郑重其事地向她说起他的战友来。高大的父亲边说边哭:“我要寻找我的救命恩人,我们曾经互相承诺过,谁将来的生活好过了就要负担另外一个的呀。”
“小雁子”含着泪,答应寻找这个救过父亲的范姓老兵,当即联系了报社、电视台,但由于名字和地址说不出来,寻亲计划如大海捞针,杳无音讯。大概在2002年,她到衡阳打听到了洪龙庙这个地方。这段时期,她父亲受伤的右手开始发炎、流脓,最后不得不做了截肢手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2006年,母亲中风瘫痪了;2009年,父亲又摔伤双腿,从此便以轮椅相伴。小雁子欲哭无泪,由于要照顾双亲,她的寻亲计划搁浅了。
后来,她在微信上重提此事,有人被她父亲的执着感动,很快回复说衡阳没有洪龙庙,但有洪罗庙,并且已改名洪市镇了。
这个时候,她的父亲不幸又中风了。2017年,被抢救七八次病危的父亲顿感时日不多,他让“小雁子”等家人把母亲抬到他的危重病房,与母亲作最后告别。然后,后人把父亲拉回家准备后事。她父亲伤感地说,他今生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找到救命恩人,更没有实现生活好了要负担战友的诺言。看着怆然涕下只剩一口气的父亲,“小雁子”不知哪来的决心,坚定地说:“那好,你在家里好好提着这口气,我帮你去找他,找不到,你不准死!”“小雁子”租了一台面包车,开始在洪市镇拼命寻找。她想,救命恩人用独轮推车都能把父亲送回来,我现在租车,还怕找不到吗?
她先去了洪市镇派出所,把管辖内年龄在90岁左右的范姓男性,已故的和健在的姓名统统抄写下来。由于不能拍照,只能一个个抄,约有500个名字。拿着名单上的地址,开始一个村一个村去找,慢慢缩小了范围,一次就能多找几个村。寻亲途中,每去疑似的一家,她还会送去一百到几百元不等的礼金,以表达敬意。
可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位只知姓不知名的90岁老人,谈何容易?
后来,“小雁子”认识了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他们开始帮她联系到衡阳老兵之家团队,也搭帮村长、主任、书记及民政局、公安民警和范氏宗族等连姓名都不知道的社会热心人士帮忙,寻亲才终于有了一些眉目。她每天都向父亲汇报寻亲的进展情况。
“小雁子”第四次衡阳之行有了惊喜收获。有次,她在翻阅范氏家谱中,村委会、范氏族人等都不约而同地认定了范千骏。
据范千骏80多岁的堂侄们回忆,范老个子不高,皮肤颇黑,从小比较机灵,被抓了3次壮丁送上战场。衡阳保卫战回来时,穿的是普通百姓的衣服,后来一直在家务农。结婚后因妻子没生育,领养了一个女儿。记得三年困难时期,乡亲们饿得都忍不住去偷地里的粮食,但他坚决不偷,把分到的一点儿口粮节省给妻子、养女吃,自己吃草籽果腹,最后患水肿病离开人间。范千骏的这些特征,恰恰符合父亲对救命恩人的描述。当小雁子把这一喜讯告诉父亲,父亲喜极而泣,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有一天,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来家里看望陈麒老兵。神奇的是,当志愿者拿着一部《衡阳保卫战》的书本,对陈麒说起当年战场的细节时,中风多年的陈麒老兵突然坐了起来,大家都以为他是回光返照了。没想到,从那时起,他每天都能吃点儿食物,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站在范千骏老兵的坟茔前,看着面前一堆荒土的惨景,“小雁子”决定代父亲为去世的范千骏老兵立碑。2018年清明节,她个人出资重新为范千骏修墓。在新立的石碑上,刻着“忠义千秋”的醒目大字,落款是:战友陈麒携妻贺月琴率全家敬刊。先天晚上,“小雁子”还通宵坐在桌前边写祭文边哭泣,完全不能自已。她无法想象,又矮又瘦的范千骏是怎么把高大的父亲抬出死人堆的。
在恩公碑前读祭文时,“小雁子”数度哽咽。历经20余年,她终于帮助父亲完成心愿了。
通过艰难曲折的寻亲过程,“小雁子”心中感恩,与范千骏宗族后辈们成了亲人,还加入了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经常去看望、慰问抗战老兵。
2022年元月19日,我有事发了一条微信给“小雁子”,“小雁子”当即伤心回复:“先父于2020年11月意外身故,内心悲伤、自责,至今未走出阴霾。”我是知道她父亲的有关情况,便赶紧回复:“不必太多自责,你已做得非常好了。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我清楚,文字是苍白无力的,丝毫解救不了她内心的痛苦。
就在小年节这天早晨,我无意中看到“小雁子”在朋友圈发了一篇题为《109岁女兵收到旧照片,一眼认出哭成泪人:他是牺牲73年的丈夫》的文章。在发文时,她有感写道:岁月静好?负重前行。后面还紧跟一个拳头的表情图。但愿她早日走出痛苦的阴影。
我还采访过一位叫唐海辉的衡阳志愿者,这位面色黝黑的小伙子,被衡阳老兵之家的志愿者亲切地称为“老兵的军大衣”。通过他的深情讲述,我也知道了河北籍杨光荣等衡阳抗战老兵的生活情况。
唐海辉主动为衡阳抗战老兵服务是在5年前,他不失诗意地倾诉了对老兵的情怀:“有一种牵挂,无论您身在何方都想与您相见;有一种敬仰,无论您深居何处都想与您倾诉。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和祝福,已足矣!”
轻言细语的他,就在小弦切切的雨声中,对我述说开了。其情真意切的讲述声合着屋外雨声,一起融入我的心田——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一次,是2018年1月19日去河北省看望衡阳抗战老兵。当时我没买到高铁票,多亏一个在高铁工作的朋友帮助,我被直接送上了和谐号。由于走得匆忙,找列车长补票时才发现自己拿错了身份证,倒把帮朋友办事的身份证带来了,我只得好说歹说花550元补上一张到河北邯郸的车票,6个小时后到达邯郸东站,这时天色黑下来了,寒风冷得刺骨,我紧裹衣服加快了脚步。这次看望的是衡阳保卫战老兵杨光荣,杨老的女儿提前把转车的线路发给了我,我很顺利地找到了他的家。
到杨老家已7点多,他坐在床上正等我吃饭。当看到我代表衡阳老兵之家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敬赠第四十八师战防炮营抗战老兵杨光荣:四十七天浴血火,舍生忘死保衡阳”,老英雄一边慢慢读着,一边轻轻摸着这面锦旗,眼睛发出惊奇的光亮,思绪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战火连天的衡阳保卫战。杨老英雄1920年11月出生,黄埔十七期二总队步科毕业,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四十八师战车防御炮营三连连长。1944年6月,奉上级命令,四十八师派出两个战车营支援衡阳。杨光荣的部队刚进衡阳就受到日军阻击,根本没来得及准备便立即投入战斗,整整打了47天。8月8日,部队弹尽粮绝,援军被日军10万兵力阻击在城外。杨光荣带领连队4名战士找来一根木筏,几个人抱着木筏顺流而下,漂至七八十里后上岸,大家精疲力竭地敲开一户人家,并得到了帮助。老人流着眼泪说,衡阳是他的第二故乡。虽与杨老初次见面,但从杨老说话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对衡阳的深厚感情,他的骨子里总有一种军人的秉性和刚强。
杨姐是杨老的独生女,杨老的日常生活都是她和她丈夫照料。杨老晚上休息时,杨姐对我诉说起她照顾杨老的具体细节,很是不容易。尽管如此,只要杨老身体有什么病痛,杨姐就一定会绞尽脑汁寻求解决方法。
晚上8点多,我不敢再打扰老人,被杨姐爱人送去酒店。当距离酒店还有一段距离时,我要杨姐爱人先回去,因为他已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这时我才记起自己没有带身份证,对酒店服务员好言好语也没用,我只好背着双肩包在附近一条小溪边徘徊,走着困了就坐,坐着冷了就走,一直挨到晚上11点多,天气实在太冷了,我突然想到了去泡网吧,总算有了落脚之处。在网吧迷迷糊糊地睡到凌晨5点,全没了睡意,打算早晨早点去看望杨老英雄,再与老爷子多聊聊天,毕竟大老远跑一趟不容易。早上6点半,就迫不及待地敲起了杨老英雄家的门,老爷子已起床,正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
刚进门,我发现杨老英雄已将那面锦旗悬挂在大厅屋中间的亮堂处,是他让女婿女儿挂上去的。他还用手轻指上面说:“我70多年前在衡阳战斗47天,这几个字概括得很好。”说着说着,眼泪就往下掉。
杨老说:“我这辈子经历的事太多,看得也多。年轻时都是在枪林弹雨中度过;现在日子好过了,只希望国泰民安。”
杨老既是黄埔生,又是远征军。当他眼睛有些迷恋地看着我头上戴着印有70周年远征军的帽子时,我赶紧取下来,他左看看右看看,比对着两顶帽子,我知道杨老喜欢这两顶帽子,就把我戴的这顶帽子也送给他,老爷子高兴极了。
与杨老依依惜别后,我又赶往河南洛阳看望另一个衡阳保卫战老兵田桂芬。到洛阳后,我也将一面衡阳老兵之家赶制的锦旗送给田桂芬奶奶,田奶奶兴奋不已,说着谢谢的话语。当我播放先天在杨光荣爷爷家录来的视频,田奶奶说,大家都是死里逃生出来的,不容易啊!田奶奶说起衡阳非常激动,声音几度哽咽,热泪盈眶。我担心老人的身体状况,马上岔开了话题,田奶奶的心情总算平复下来。
衡阳老兵之家是我们发起的一个公益组织,多次圆满组织了衡阳抗战老兵来衡阳的纪念活动。为了实现老兵们的心愿,我从2017年独自筹资寻访探望数名老兵后,继而得到方先觉将军之子方庆亨先生、姚白芳女士和颜冬华女士等一批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慷慨捐款,大力资助。截至2021年3月,我走遍了16个省市和地区、行程4万多公里、探望慰问了全国43位衡阳保卫战老兵。
近些年,春节、中秋佳节来临前夕,衡阳志愿者们都会为衡阳抗战老兵精心准备一份礼品,就是想让老兵知道,衡阳人民一直牵挂他们……
听着唐海辉的讲述,我眼前突然跳出一句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有些悲伤,有些无奈。我们不仅要记住这段抗战历史,更应该关爱抗战老兵。因为他们是英雄,是我们前行的力量。
二.没有忘记抗战老兵后代
从2005年起,民革衡阳市委会先后提交了《抗战老兵生活状况堪忧,亟待社会救助》《关于给予抗战老兵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提案》《关于建立健全抗战老兵救助体系的几点建议》等社情民意或提案,抗战老兵慢慢走进大众视野,并得以被重视。
2010年8月8日,“衡阳保卫战英烈公祭大典”举行后,广东一家律师机构获悉衡阳保卫战幸存老兵的生活困苦,便发动该机构所联系的律师,为衡阳保卫战幸存老兵进行捐助。2011年7月初,民革衡阳市委会接受广东这家律师机构的委托,给衡阳保卫战幸存老兵送去善款。经多方努力,民革衡阳市委会又寻访到现居住在湖南、重庆、广西等地的10余位衡阳抗战老兵,在寻访过程中,还发现参加过远征军作战和国内多次大会战的10多名老兵生活困难,于是,民革市委会便将这20多名老兵全部纳入救助计划中。在得到善款募集人认可后,民革衡阳市委会组织了一场“关爱老兵送真情”的行动,前往湖南常宁、祁东、衡山、湘潭和广西等地,历时一个多月,将数十万元善款和物资送到了需要帮助的老兵手中,令老兵们感动不已,流下了幸福的泪花。
2013年全国也开始关注抗战老兵。这年的“两会”期间,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大代表王敏刚,在深入调研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近年为关怀抗战老兵所做的工作后,提交了《关于将抗战老兵列入优抚对象》的议案。这项建议很快得到民政部回应,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⑴ 及时将符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保障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借助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让符合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孤寡对象优先优惠进入敬老院、福利院。
⑵ 支持、鼓励、引导社会组织,通过接受社会捐助等适当形式,对原国民党抗战老兵进行专项帮扶救助。
⑶ 在举办纪念抗战胜利等重大活动以及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时,建议当地党委,政府邀请原国民党抗战老兵参加,并予以慰问。
民革衡阳市委会为抗战老兵及时解决了很多急难愁盼之事。2013年,成立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星光爱心会,将募集到的12万余元捐款用于慰问、救助抗战老兵;12月正式启动“衡阳市幸存抗战老兵关怀计划”,对老兵实行一对一帮扶,由每个支部具体负责联系1至4位老兵,建立定期走访慰问制度,每个季度不拘形式地进行老兵生日走访和节日慰问等活动;与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合作,该慈善基金会为每位衡阳老兵提供每月300元的生活补助,并为几位家境特别困难或生活不方便的老兵租赁房屋和雇请保姆。
抗战老兵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在民革衡阳市委会的极力推动和呼吁下,衡阳市政协将关爱救助抗战老兵列入衡阳市政协2014年度专题协商工作计划,2013年5月23日由市政协牵头召开关爱抗战老兵专题协商会,决定自2014年起,由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为生活困难的抗战老兵办理低保,并为37名幸存抗战老兵每人每月发放500元生活费。衡阳市民政局、民革衡阳市委、市慈善总会、湖南老兵之家、市星光爱心会、大湘公益等公益组织每年定期开展关爱抗战老兵项目,为老兵送去关爱,使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从某种程度上说,慈善守住的是一座城市的温暖底线。衡阳市慈善总会会长蒋勋功先生告诉我:“从2018年起,市慈善总会每年慰问衡阳抗战老兵1万元。”
也是在这一年,由衡阳市慈善总会主办的慈惠民生保险项目启动,这个在形式上开湖南慈善先河的项目,随时准备为特别需要者“江湖救急”。到2021年,受益群体因此节省支出905.97万元,人均受益6400多元,慈惠民生保险项目还获评中华慈善奖“品牌项目”奖。
关爱抗战老兵,就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2019年10月9日,民革衡阳市委联合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开展“九九重阳·阳光敬老”项目暨关爱抗战老兵慰问活动。市慈善总会为30位衡阳抗战老兵每人每年提供1万元帮助,救助医疗和生活补助金分别为5000元。
关爱抗战老兵,也是一场与自己的赛跑。
至2020年,衡阳市幸存抗战老兵26位。
至2021年10月,幸存22位。
至2022年1月25日,20位。而衡阳保卫战幸存老兵在衡阳仅有1位。
2022年临近新春佳节,北京一公益基金会委托广东广州,陕西安康,四川岳池、资阳,河南洛阳,湖南湘潭和衡阳等地志愿者,对全国11位衡阳保卫战幸存老兵开展新春慰问活动。1月22日,涤生、林子和许老师代表基金会为李良荣送去了1000元慰问金和物资。而李良荣就是衡阳唯一的一位衡阳保卫战老兵。我们为北京这家基金会做好事不留名的善行点赞,也同时为志愿者们的义举点赞。
在提供各种帮助的个人志愿者中,颜冬华是值得记录的一位。她不只是花费时间和精力加入关爱抗战老兵的队伍,参加老兵关爱活动,还主动为生病的老兵送医院治疗并提供医疗费用,为困难老兵捐款捐物,这些年在关爱老兵筹款活动中已捐款近10万元。
一日,我在衡阳保卫战老兵联络群中看到,很多人为颜冬华留言。留言中说“点赞”的有之,说“致敬”的有之,说“恭喜”的有之,说“实至名归”的有之。原来,颜冬华被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评为2021年度第三届10名先进馆员之一。
脚踏实地地去做应该做的事,就不会后悔,颜冬华的个人寄语如是说。
确实,志愿者们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提供了多元化服务,志愿者们就是文明社会的温度计。
更何况,回家的路并不是那么容易,而是如此漫长——
不仅要缩短万水千山的距离,还要愈合心灵情感的裂痕;不仅要跨越地理意义上的有形时空,还要跨越现实意义上的无形鸿沟。
方略是方先觉的长子,年过八旬的他,难忘父亲曾经浴血奋战的衡阳,难忘自己曾经少年求学的衡阳。2011年8月,他毅然从西班牙回到衡阳定居,为的就是晚年守护好父亲曾战斗过的地方,守候着第10军英灵。
就在这年夏天,有楹联家热情为他撰对联,也有书法家挥毫为他写对联。这副对联是:方有暇故地重游如闻战鼓,公行健旧乡归去更溢豪情。上下联开头第一字合起来读作“方公”,年过八旬的方略先生当可称呼。
定居衡阳时,方略不顾年事已高,不待扬鞭自奋蹄,还在百度、网易和红网等门户网站开设“衡阳保卫战论坛”,极力关注衡阳保卫战和研究衡阳抗战文化,广泛结交研究抗战历史的各路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热情支持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举办的老兵见面和祭奠抗日英烈等活动。
在衡阳,方略巧遇到杨咏平。两人是衡阳的小学同班同学,杨咏平是杨晓麓的儿子,而杨晓麓正是要求将衡阳定为“抗战纪念城”的参议会议长。两人尽情聊起了父辈,杨咏平就笑了起来:“方先觉将军打得日本鬼子一塌糊涂,先父杨晓麓只不过是要让衡阳人记住这段历史,让方将军与衡阳城一起永垂不朽。”方略的脸上泛出一片光彩后,又迅即退潮般隐去了。“衡阳保卫战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想来,它就跟一部旧放映机播放一部旧电影一样,有些断断续续。”80多岁的方略回首衡阳保卫战深有感触地说。
方略已适应衡阳,他在这里有许多朋友,也有很多人关心他。
“零度造型”老板阿刚亲自为方略剪头发。阿刚老板还说,只要方老有需要,随时来店里或者安排人到家里帮他剪头发,并且终生免费。
方老年纪大了,生活开始出现窘迫状况。这个自尊心很强也很固执的老人,总怕麻烦别人,也怕别人知道他没有积蓄,没有儿女。
2017年11月,方略突发脑溢血,衡阳民间组织及时为方略筹措了善款,帮助老人到医院住院。2019年6月28日上午9时许,方略因高血压中风逝世,享年89岁。衡阳市委统战部、衡阳市政协和民革衡阳市委等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赶到衡阳殡仪馆吊唁,并敬献花圈挽联;许多公益团队志愿者也自发赶来吊唁,参加方略的追悼会。衡阳市政协副主席、民革衡阳市委主委谢肃在追悼会上深情作悼词。
哀乐低回,大家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向方略遗体告别。
方老,一路走好!
方略崇拜父亲方先觉,他是为父亲而来,为衡阳而来。他没有遗憾,在衡阳度过了最后也是最难忘的时光。
不能忘记抗战老兵后代,也不能忘却抗战英雄。我在采访中了解到,衡阳保卫战后的70多年来,卢庆贻老英雄住在湘潭市姜畲镇易建河村,和爱人邓利文勤耕苦作,他们非常满意、珍惜现在的生活。从2015年开始,卢老每月能拿到400元老兵补贴,两个儿子全部成家立业,大儿子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二儿子现在海口市任公务员。如今,一家人四代同堂,儿孙们也经常回来。他还告诉我,最激动的事除了老兵们在衡阳相见外,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在2015年9月3日,他作为抗战老兵代表,受邀到北京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当天还坐上了第11号阅兵车接受检阅。
2022年农历正月十七,是卢英雄94岁生日。老人高兴地见到了前来祝寿的抗战老兵志愿者们,开心地吹起生日蜡烛。我看到卢英雄脸上绽放的幸福笑容。
三、老兵不死
这些年来,衡阳老兵之家志愿者们苦苦寻找到45位衡阳保卫战老兵。现在,还有多少健在老兵?经了解,至2020年底,仅剩下17位,这些老英雄成了我们的“国宝”。
2020年这一年,就有7盏抗战之灯先后熄灭了:
湖南益阳贺运连,原宪兵十八团2营5连,2020年1月27日辞世,享年96岁;
福建安溪陈过枝,原第10军第190师,2020年3月13日辞世,享年98岁;
湖南娄底周先兆,原第10军军需处,2020年3月28日辞世,享年97岁;
广西柳州桂调元,原46军新编19师战车防御炮营,2020年9月9日辞世,享年98岁;
福建莆田郑玉长,原第10军第3师2营1连,2020年10月18日辞世,享年104岁;
湖南湘潭陈麒,原第10军,2020年11月8日辞世,享年96岁;
广东梅州陈鉴新,原10军190师师部,2020年11月10日辞世,享年103岁。
就在2021年的开门声里,又有两位衡阳保卫战老英雄先后离开人间:
万剑舞,原第10军第3师机枪连,2021年1月20日辞世,享年103岁;
周禄生,原第10军190师569团迫击炮连,2021年1月31日辞世,享年98岁。
老英雄们像花一样静静凋谢,悄悄隐去。
有一次,衡阳老兵之家志愿者涤生说,2021年2月26日,卢华英雄归队去了,享年99岁。到2月底,只剩下14位衡阳抗战老兵了。
2021年12月9日13点10分,湖南炎陵籍、定居湖北武汉市的原第10军预10师28团罗芳春老兵也安详归队。
2023年1月8日,衡阳保卫战老兵郭克仁、卢庆贻先后离去,享年分别是104岁和95岁。几天后,原第10军军医罗健为老兵离去,享年101岁。
…………
目前,参加衡阳保卫战老兵在全国仅幸存数位了。
归队,是关爱老兵志愿者对抗战老兵逝世的一种表述法,意思是老兵回归原来的抗战队伍,与战友们“相聚”“叙旧”去了,遗憾中流露出怜惜、关爱之情。
我沉痛地记录下两个抗战老兵逝世的场景,以表哀悼之情,愿老英雄们天堂里一路走好。
2010年4月18日凌晨2点,参加衡阳保卫战的浙江籍老兵童纪统在万籁俱静的黑夜中与世长辞,享年92岁。就在不久前,一篇记述老人先后参加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和衡阳会战等难忘抗战经历的报道发表后,引起不少反响,许多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寂寞大半辈子的老人在人生暮年终于“风光一回”了。
4月16日晚6点多,天色渐黑,童英雄在小儿子家吃完晚饭出来,不小心在门口摔了一跤,家人连忙跑出去,这时候,老人毫不在意地爬起来,摆摆手,让家人不必担心。因为老人经常摔跤,家人以为这次也不会有什么事情,就没放在心上。
第二天早上6点多,家人给老人送早饭,叫了几声,老人没反应,这时家人才发现老人的头肿得老高,前一天晚上吃的饭菜全吐了出来,嘴巴、鼻子、身上吐得一塌糊涂……家人赶紧将老人扶起,老人已经不会说话,只喘着粗气,喉咙里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似的。老人当天滴水未进,第二天凌晨2点32分,在4个子女的陪护下,老人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爸爸一辈子可怜,打仗没死,瘟病没死,没想到不小心摔一跤却摔死了。”老人的子女神情悲伤地接着说,“受战争日军化学毒气弹之害,父亲年轻时头发全掉光了,后来什么时候长出来也不知道,他常感慨自己命大,许多战友都牺牲在战场上,而他活下来了。”
衡阳保卫战时,童英雄历经枪林弹雨,日军毒气弹造成的烂脚折磨他一辈子,烂脚总在出血、溃烂。他的一个女儿说:“父亲的脚烂得很厉害,很臭很腥,怕传染,不要说别人,连我们做子女的都害怕。”
童英雄生前喜欢喝酒,喜欢热闹场合。摔跤当天,正是当地农历三月初三交流会。此前他就念叨着要去镇上赶集,没想到喝点老酒,摔一跤后再也没起来了。
童英雄的老伴吴彩珠早些年因车祸去世,老人在破旧而冷清的房屋里写满了对老伴的绵绵思念之情。他在老伴的遗像后写道:吴彩珠,古历二○○三年十月初十中午12点2分去世,我是心痛,亡(忘)不了,真受不了。在房门大红“福”字两边,老人写道:娘子死得苦,我心痛,没有娘子要关门。童英雄戎马一生,字里行间却流露出无限柔情。如今,他安卧在老伴身边,从此不再分离。
童英雄走了,他的坎坷一生和不朽事迹供今人缅怀。
媒体的跟进报道还有了意外收获,同样服役于第10军预10师的浙江义乌抗战老兵何其雍被找出来了。和童纪统一样,他先后参加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等重要战役,遗憾的是,何其雍早在1950年不幸病逝了。
2021年2月26日,原第10军第3师上尉军医佐卢华在家中悄然辞世。2017年6月,衡阳才得知卢华老兵参加过衡阳保卫战,卢华的信息是南京志愿者文心提供的。是年10月,受南京1213志愿者联合会的邀请,衡阳5位抗战老兵受邀参加在南京举办的“重阳节万寿宴”的抗战老兵聚会活动,同行的还有志愿者和家属。活动当天,99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抗战老兵陆续进入会场,当地志愿者忙得不可开交,衡阳志愿者们便一席席寻找卢华的名字。很快,他们在第9桌参会牌上欣喜地看到了“第10军第3师上尉军医佐卢华”的名字,卢老正端坐着。当衡阳志愿者自我介绍,并将一面锦旗敬送给卢老时,他紧紧握住衡阳志愿者的手,激动地说:“哎呀,太感谢你们了……衡阳,是我这辈子永远忘不了的城市,太多的战友死在那里。”卢老当即向大家讲述了当年衡阳保卫战的感人故事。老人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给衡阳志愿者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衡阳志愿者唐海辉与卢华老兵有过两面之缘,第一次是在2017年南京老兵聚会的活动现场,第二次是在2018年3月,他受衡阳市委宣传部委托,陪同衡阳新闻媒体前往江浙一带采访6位衡阳保卫战幸存老兵,卢英雄就是其中一位。由于他腰椎间盘突出的旧毛病又犯了,急需住院,口述采访比预约时间提前了一天,采访地点选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二楼展厅内。4个多小时的采访录制,卢老弓着腰,不时调换坐姿,强忍身体疼痛,令大家深深感动,有人劝说差不多就行了。可卢英雄态度坚决地说:“这可能是我今生最后一次面对你们的镜头,以后再也没这个精力和机会了,就让我把野战医院救治伤员的情况详细讲述一遍吧。”
得知噩耗的唐海辉痛心疾首地说:“卢老归队,衡阳志愿者与卢英雄的情缘永远定格在辛丑年正月十五这天,4年多的牵挂和感恩,化作一个花圈、一副挽联而终结,但我不会忘记卢英雄对保卫衡阳的贡献。”
在衡阳保卫战老兵联络微信群里,大家纷纷跟帖,发出的一组组双手合拢保佑的微信表情,代表着悲痛而无言的心声。
我仿佛看见卢英雄拄着拐杖,如雕塑般站在路口的寒风中,他那尘封乡野的英雄故事在静默中站成了不朽传奇……
恳求时光的水手,你慢些划,再慢些划吧,就让夕阳之花多绽放些时日了。
活着,他们是民族的英雄;逝去,他们是永远的丰碑。
死亡,就是不朽的开始。
为纪念衡阳保卫战和第10军守城的英雄们,范林先生有感而发撰写了《衡阳保卫战铭》:
70年前烽火狂,倭奴麇兵犯衡阳:一号作战黑风卷,打通大陆驰南洋。泰山铁军,临危受命,万七将士,磨刀擦枪,深壕坚垒,枕戈待狼。满城血与火,遍野尽战场。寇兵如蚁,敌机如蝗,千年古城化焦土,无数生灵归尘壤。驱尽倭寇,还我家乡!铁血将士振臂呼,熊熊怒火燃胸膛。不惧骄阳烈,何畏顽敌强,军民携手战,万众保衡阳,英雄赴国难,忠义耀日光。以寡敌众,以弱应强,前仆后继若等闲,枪林弹雨视平常,强虏灰飞烟灭,唯有此愿必偿。停兵山,五桂岭,张家山,范家庄,瓦子坪连演武坪,石鼓书院到湘江,座座山头腾硝烟,处处水面泛血光。寇兵四万八千,曝尸田野山岗。万千铁血壮士,忠魂永眠衡阳。47天昼夜战,英雄豪气冠洪荒,空前惨烈悲壮,何其荡气回肠!日寇企图化泡影,中华军民斗志昂,战争狂人东条,内阁被迫关张。衡阳一战膺嘉誉,抗战名城天下扬,碧血丰碑矗华夏,丹青史诗灿潇湘!
那些参加抗战的英雄们,在《衡阳保卫战铭》里尽情地燃烧着,美丽着!
后记
一千朵云里究竟有多少朵积雨云
衡阳保卫战曾是我创作的一个梦,未点燃的一盏灯。
近年来,我买来图书,借来资料,有时读得热血沸腾,有时看得义愤填膺;近年来,我采访老兵,请教学者,不惧风吹雨打,不怕长夜漫漫。老老实实阅读,断断续续书写,陆陆续续整理,认认真真折腾,三年多时间不觉而过。
这三年多来,是一趟趟什么样的采访“来时路?”
这三年多来,是一次次什么样的查阅资料“进行时?”
这三年多来,是一场场什么样的时空“见面礼?”
…………
雨从天空这个巨大的筛子里掉下来,打在头上,撞到脸上,冷冷的,它的冷,是天空的冷,是大地的冷,是我心里的冷。每滴呈圆形的雨珠、每片残叶状的雨丝一次次掉落地上,就像一个个无法复原的破碎的面孔,又像一滴滴蓄积大半世纪衡阳抗战英雄的鲜血,由外而内浸透的是忠烈的勇,是亡魂的情,是彻骨的冷……老天有泪,这泪的化身,一次次恰到好处地构筑在我与衡阳保卫战有关的时空里,是在迫不及待地暗示这片英雄的土地,抑或声泪俱下地倾诉衡阳保卫战的悲壮?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春晓》如此唯美动人,但在这样的氛围这样的场景下,也不免生出另样的况味。
雨,各个季节的雨,一年又一年的雨,说不清来历和去处的雨,踩在大地上的雨,像人间细碎碎的唠叨话,又像人间心心念的嘱托语,有意无意阻挡在我外出采访或查阅资料的时空里。
雨来得蹊跷。有时不早不晚,就在我恰恰出发的当天,甚至刚刚出发的时候,偏偏采访的路途中。我不免诚惶诚恐起来,70多年前的那场衡阳保卫战,在我眼前钟摆式地晃来晃去……我的魂魄也好似悬浮在这半空中了。
一千朵云里究竟有多少朵积雨云,有多少回基润而雨?
冥冥中有了压力。但压力之后是动力,更是执念。
衡阳是中国抗日名城,衡阳保卫战这个题材,一直是我心中的“富矿”,它值得挖掘,也值得宣传。在这片天地里,我的眼前渐渐明亮起来,文字的键盘在我的十指中,在我五笔打字的队形中,慢慢“长出”了属于自己的青苔——衡阳保卫战近80年来的故事。
3年多时间来,我采访人物和查阅资料等,要么是在双休日和节假日,要么是在公休假期间;3年多时间的夜晚,我大多是浸泡在衡阳保卫战的世界里。
我最开始采访文史专家萧培,几次都在微信上给他留言,都是提前一个星期预约,选定双休日的一个日子。然而,不同季节的几次采访,皆是雨声不绝。采访地点一直定在衡阳城南旧事茶馆。在我看来,城南旧事名副其实,是一个适合讲述陈年旧事的绝好之处。况且这个小茶馆毗邻岳屏公园,这里曾是衡阳保卫战激烈血战之地,“衡阳抗战纪念城”这块石碑就竖立在岳屏山顶。在这里,衡阳保卫战的故事被重新点燃,将士们的伟岸形象穿越历史,在我面前顶天立地;在这里,战争的硝烟实实弥漫在两个人之间,畅通无阻地来回重播;在这里,时间和雨声一起慢慢碰撞、流逝,但与我无关,我只属于这方天空,属于这个故事。我在雨点外的故事里,在故事里的雨点外。
几次相约的时间是2019年3月9日、2019年6月1日……都是双休日。大半个白日在萧培的讲述中流过,在雨声里滑过。我解不开这个谜,也让人难以置信,春夏秋冬,雨水高昂起它的头。有的甚至在我采访前一天,还是艳阳高照。
是老天爷也动情了吧。
这样的情景不断地重复上演着。2019年8月10日,约好晚上8点去宾馆采访衡阳保卫战抗战老兵,这些老兵都是在8月9日从外地赶来参加衡阳活动的。我从县城云集与妻子驱车赶过去,路途中下起雨来了,接近目的地时,雨大得惊人,雨刮器快速地刮着车的前挡玻璃,也无济于事,前方看不清楚,我只好打着防雾灯,暂时将车子停靠在马路右侧等候。“奇怪了,今天天气预报没说下雨啊。”妻子喃喃地说。为了向我证实,她还从手机上找出当日的证据,带着光芒的太阳图案高悬着——晴天。“白天还是火辣辣的天,晚上却临时来了个大变脸,说变就变了,天气预报也不准了!”妻子说得不经意,我心里自有答案。
世界之大,天地为大,天意,就是天意。
这个晚上,我采访了来自湘潭的原第10军报务员卢庆贻和从香港赶过来的万剑舞等衡阳抗战老兵。
一千朵云里,究竟有多少朵积雨云?
在雨的世界里,我听天空的雨声,听萧培的雨声,听老兵们的雨声,我的心里住着雨声。我的脑海甚至出现某种幻觉,这是一种折磨,非言语所能形容。
雨水、雨声和幻觉共同冲刷时光之痛。一切过后,云飞天阔,衡阳一片光亮,我心遍地阳光。
忘不了,当萧培用心用情讲述衡阳保卫战那一桩桩生动感人的故事时,老人的泪花多次呈现在我面前的场景。
忘不了,当萧培讲述那一场场骇人听闻的血战时,背对门口的我有如身临其境,被从后面用力推门而入添茶水的小姑娘吓了一跳。
忘不了,去上海市和南京市这一路查阅资料的场景。2019年8月28日,我利用10天公休假日先后来到上海市图书馆和南京市第二历史档案馆。晚上23点多,到达上海,迎接我的是淅淅沥沥的雨水,让人不禁感到一股无名的愁绪。29日早晨,大雨毫不客气地继续下着,但阻挡不了我去上海图书馆查寻资料的热情,一路直奔图书馆而去,为节省时间,将行李包直接寄存在图书馆。9月2日上午去南京市第二历史档案馆。在的士车里听广播:学校开学了,南京将连续一个星期有雨,节目主持人调侃说:“这是否是老师的眼泪?”老师说:“我也想放假啊。”学生则说:“这是我们的泪水!”我心有感怀,这不是一场不明不白的雨。接下来,南京连续下了好几天雨,我在查询资料中度过,在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抗战胜利纪念馆中度过,在雨水声中度过……
忘不了,提前一星期约好在2019年10月27日采访衡阳保卫战研究者范林和“老兵的军大衣”之誉的唐海辉。先天并未下雨,可采访这天却下起了雨,更奇怪的是,采访完第二天的太阳又高高挂在天空上。范林先生因事临时取消了。再一约,时间到了2020年4月17日下午,当天太阳红得发亮,非常奇怪,我出发不过10分钟,一阵雨如机关枪“吧啦吧啦”地打在车前方,我在惊叹中,不忘随手将车头上的雨水拍进镜头里。
忘不了,去衡阳保卫战纪念馆参观的路上。2020年4月,还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提前几天向衡阳抗战纪念馆肖艳芳女士了解,得知纪念馆已对外开放,便决定于4月11日(星期六)去了解有关情况。在我前行的路上,雨下个不停。非常蹊跷的是,太阳第二天高高照。
忘不了,2021年5月17日上午给时任衡阳市文联主席谭崇恩打电话,下午送我的衡阳保卫战书稿过去,请他批评指正时,谭主席欣然同意,这时候的天空还是亮堂堂的,下午雨水却不声不响地守候在我去的路途中,天空的闸门一时像被人抽走似的,哗哗哗的雨水与我的车并肩前行。
忘不了,2021年5月25日先后与胡良桂、龚旭东等老师联系,27日去长沙送书稿给老师们审读,然而,27日这天,雨水有意无意地下得欢,在通往衡阳高铁站上,与我自驾车上的雨刮器一路亲密交谈的情景。
…………
这真是多情的雨!
在我的记忆和印象中,凡外出采访衡阳保卫战有关人和事,或者是查阅相关资料等的时空里,这一千朵云里,该有九百九十朵以上的积雨云了。
为了更直观、详尽了解衡阳保卫战,2020年10月7日至8日,利用国庆节最后两天假日,我又自驾与萧培先生从强渡耒水开始,重走衡阳保卫战抗战遗址,五马归槽、衡阳机场、张家山、虎形巢、第10军军部、辖神渡和望城坳等战争遗迹。一路匆匆走过,一路感慨多多。泉溪打响第一枪的渡水之战如白云苍狗远去;五马归巢如马状的五座山如今但见一匹老马雄踞于此;张家山这片战斗最惨烈之地在气象台的参天绿树掩盖下,枪声犹在耳旁穿过;虎形巢早不见当年痕迹,只留下“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竖立着……
在从上海、江苏和湖南等省市带回的千余张复印资料中,由于有的报纸本身字迹过小,为了阅读方便,我买来了放大镜。一日上午,我查阅资料时,在1944年8月9日《大公报》第二版意外发现了一条有价值的消息,可谓欣喜若狂。有专家一直质疑8月7日“最后一电”有假,一个理由就是这份电报说的“巷战”在当时已不可能存在,是请人代笔臆断出来的,我恰恰在这里找到了答案,这里不仅提到最后一电,还两次提到“巷战”,甚至8月8日晨还在巷战中(8月8日衡阳保卫战结束)。由于字体太小,加上很多繁体字,大大增加了阅读难度,影响了阅读速度,在借用放大镜每竖排通读一遍后,再一个字一个字啃读,不认识的字,除根据句子上下意思理解外,再借用手机查阅繁体字,很多繁体字笔划太多字体太小,字的中间根本就是一团黑,看不清笔划,用放大镜放大后,好不容易七猜八凑,总算有些眉目,反反复复折腾,当这篇区区700余字的文字规规矩矩待在电脑桌面上时,已足足花费了两个小时,但我自认值得。反正,这样的慢阅读也习以为常了。
一个双休日,我坐在电脑前码字,竟忘记自己在电磁炉上烧开水,没过多久,厨房的烧焦味和滚滚浓烟传到客厅,电磁炉上的水烧光了,锅子底下一片火红,妻子尖叫一声,将正在电脑前的我惊醒过来。如果不是妻子在家及时发现,后果不敢想象。后来,烧开水的几分钟时间,我不敢再私自走开。再后来,干脆换掉烧水瓶,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
刚开始创作“衡阳保卫战”这一文学作品时,我的思绪是零散的,甚至是混乱的。为了写好它,它的章节、它的标题、它的结构,我苦思冥想,多次卷土重来。在这里,读者不仅可以较完整地看到当年衡阳保卫战英勇抗战的悲壮过程,而且还可以看到当下对衡阳保卫战和老兵后代的关注、重视情况。
这个作品,是我的一次长征,笔力、体力和各种承受力莫不如此。深夜,这块巨石压住我的心口,时而令我兴奋,时而令我沉重,写作中的“战争”和精神上的“煎熬”一直如影随形。我甚至有时做恶梦,梦见自己被一群日本鬼子追赶,看到前方有一片深山老林,便慌不择路地往那逃,穷追不舍的鬼子兵一边狂笑,一边点燃了这片林子,浓烟与火光双双朝我袭来,惊飞了在此停息的大雁,也惊醒了我的睡梦。恶梦后回想,这个地方应该叫回雁峰,离我居住的牛角巷不过二三里地……当这个作品完稿时,我有一种建设中的大桥终于合拢的感觉,如释重负地长吐了一口气。
当我把撰写完“衡阳保卫战”的消息用微信告诉方庆中先生(方先觉的儿子)时,方先生在回复中写道:“徐老师,您这40万字的巨著是很伟大的,您是位了不起的大学者……”方先生的回复令我汗颜,我当然清楚得很,这部作品谈不上巨著,更不可能伟大;我也称不上学者,更遑论大学者了。还有,我比方庆中先生的年龄不止少一轮,先生竟然用4个“您”来称呼,更令我惭愧不已。后来,方庆中先生又截图发来一消息,原来是他将我写衡阳保卫战的消息转发给他的一位好友,那好友的回复也使我诚惶诚恐:“40万字的著作可不是一般的用心用功用力就能完成的,也不是闭门造车胡编乱造写成的。像这样的纪实作品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的,来不得半点儿的虚伪和粉饰。徐先生说他历时3年多时间,是要得的,大量的时间地点人物事物起因到结局,要费了徐先生多少的心血和劳力,为徐先生的高尚行为表示崇高的敬意!为他不惜3年多的努力而为之动容和衷心的感谢!若以后有机会见到他,我会深深地向他鞠上一躬。”
我的眼前一片模糊,我也是衡阳的一分子呢。
(完)
责任编辑/董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