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江:大美南阳人

2024-06-14 09:41张继勇
时代报告 2024年4期
关键词:刘兰芳清江评书

张继勇

河南曲艺界,提起杨清江的大名,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褒扬者多,崇拜者众。他自幼在茶馆长大,与民间曲艺艺人结缘,耳濡目染,虚心求教并付诸创作实践,19岁时开始发表曲艺作品,1983年受聘为新野县文化局专业戏曲曲艺作家。60年来笔耕不辍,佳作迭出,硕果累累。尤其是在2007年以后,根据全国妇联、国家文明委、中国曲协的部署要求,以全国优秀母亲、道德模范人物事迹为题材,创编了《深山红烛不了情》等多部短篇评书,由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先生和她的高足们在国内200家以上电视台、电台播讲,并在全国多地多次巡演,深受广大观众、听众的喜爱。同时,作为刘兰芳大师创作班子的骨干成员,他先后执笔创作出《红顶清风》《花果山传奇》《玉堂春秋图》《罗马军团失落之谜》《大汉刘邦》《话说泰山》数十部长篇评书,在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名家书场”播放并出版发行。因此,他被业界称为刘兰芳大师的“御用编剧”。

品读清江老师的曲艺作品,是一种艺术享受的过程。他的作品语言通俗流畅,生动风趣幽默,乡土气息浓厚,故事情节曲折,创作手法多样,融文学性、可读性、可演性、艺术性、哲理性于一体,专家认可,读者爱读,演员爱唱,观众爱听,真可谓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赏。

杨清江在创作上是一位编织故事的高手。他常说:“写曲艺就是讲故事,所谓故事,就是故意找事儿。无巧不成书,没有包袱,没有扣子的曲艺作品是很难吸引观众的。”因此,他的作品无论是故事、戏剧、评书抑或曲词等,都以构思奇巧、善设悬念、精于叙事、引人入胜见长。一段故事,往往开头的三言两语,几个包袱扣子就能紧紧地抓住读者的眼球,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近年来,为了讴歌建党百年伟业、大美乡村的建设,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等,他又先后创作出《孔明传奇》《乡村小夜曲》《深圳行》《曲中情》《对症下药》等一批曲艺新作。其中大调曲子《彩虹》、河南坠子《对症下药》参加了中曲协主办的“中部六省”优秀曲艺作品展演;河南坠子《张骞献宝》、三弦书《许世友怒打山门》荣获了“河南省曲艺牡丹奖”,《端砚》参加了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三弦书《火烧新野》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入围奖和提名奖。

杨清江在创作上是一位驾驭语言的能手。听他说故事,就好像在听评书段子,他那镇定自若的神态,生动幽默的语言,出口成章的文采,妙语连珠的谈吐,往往能使人开怀大笑,击掌叫好。他不仅谙熟华丽高雅的诗词歌赋,更是装满一肚子亲切生动的民谚俗语、俏皮话、顺口溜儿,还掌握了大量的精美顺畅、生动鲜活的赞赋和书串儿,俗称条子、赞子,这些曲艺奇葩绝活在清江老师的作品里随处可见。比如《孔明传奇》中黄承彦和胖嫂的一段对话,既风趣又生动地刻画了胖嫂的形象。如侯红莲表演的三弦书《孔明传奇》里“丑妮闹嫁”的片段——“黄承彦哈哈大笑道:‘是胖嫂啊,真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耐看,几天不见,你那腰身又粗了一圈儿!胖嫂摇摇头说道:‘没办法呀老哥哥,我又是去脂,又是烤电,早上不敢喝汤,晚上不敢吃饭,你瞧瞧,每天抽空啊还得爬山锻炼,啥方儿都试遍,全扯淡,这一身板油,咋往下减?黄承彦笑道:‘胖嫂啊,你这身板儿油我看怪好,夏天出汗当洗澡,到了十冬腊月天,又省棉裤又省袄!”又如胖嫂诙谐地夸诸葛亮时说的:“诸葛亮这孩子啊,那可是帅呆了,酷毙了,简直没法比喻了,真个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鸟见不飞,汽车见了爆胎。他要是去逛街,回头率绝对是百分之百,长枪短炮跟着拍,必定造成交通堵塞,我要是年轻20岁呀,也会挤破脑袋跟着他!”这样的语言文字,读之琅琅上口,听着有趣儿有味儿,说清江老师是驾驭语言的能工巧匠一点儿都不为过。

杨清江在创作上是一位精确瞄准的狙击手。他思维超前,思路敏捷,善于观察生活,挖掘题材精准,具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他常说,曲艺作者要紧跟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立足当下,反映现实,并在纷繁杂乱的生活素材中,精确瞄准,捕捉最适合创作曲艺段子的故事,紧盯目标不放松,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快速构建故事结构,迅即进入创作状态,然后一气呵成,完成创作任务。所以,他创作的作品几乎是写一篇成一篇,只要是搁笔完稿,就达到了发表、演出和获奖水平,作品成功率近乎百分之百,是名副其实的创作上的狙击手。他曾有半年时间创作出20个短篇评书段子的高光时刻,那是2007年,百集纪实评书《中国母亲风采录》面向全国征集作品,他创作的《深山红烛不了情》被主办方采用,由刘兰芳大师播讲后一炮打响。紧接着他又操刀创作了《青芝山下女菩萨》《万泉河畔孺子牛》《代理妈妈》《月梅办学》《玩命的女教师》等,以及接下来的《将军医生》《慈善局长》《阳光导游》等20篇作品,均参加了全国道德模范、优秀母亲事迹巡演。由此他和刘兰芳、王印权夫妇组成了铁三角黄金搭档。并以一年一部长篇大书的速度,连续创作出数部长篇大书,步入了自己的创作鼎盛时期,也赢得了曲艺创作“狙击手”的美称。

杨清江在创作上是一位涉猎广泛的多面手。他青年时代在新野县文化馆工作时,从事民间曲艺的搜集记录,整理出大调曲、三弦书、河南坠子、鼓词等传统曲词曲谱70余万字,并为濒临失传的稀有曲种新野槐书的新生做出过重要贡献。他在戏剧创作上也颇有建树,创作的《人情冷暖》《海滨痴梦》《枣花湾》《苦橄榄》《春风送暖》等多部大型现代戏被立上舞台,并参加了南阳地区举办的戏曲汇演。同时,他还创作发表了大量的故事作品,1982年,以故事员的身份代表南阳地区参加了河南省“首届故事大赛”并获奖,1985年参加了上海文艺出版社在江西庐山举行的“全国新故事艺术研讨会”。由于他在故事创作方面的优异成绩,先后被聘为上海《故事会》、北京《民间文学》、湖北《今古传奇·故事版》、河南《故事家》及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特邀编辑,海燕出版社《故事世界》编辑部副主编、执行主编。并有《中国弈林故事》《中国山川故事》《中国名胜大观》(上、中、下三卷),新故事专辑《圆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和海燕出版社分别出版发行;作为主要撰稿人、执行编辑的《中国风景名胜故事词典》,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97年秋,在古城新野,上海《故事会》杂志社、河南《故事家》编辑部联合举办了“杨清江故事艺术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对他的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杨清江几十年如一日,痴迷创作,且兴趣广泛,爱好多多,无论是从事民间艺术的收集整理、戏剧、故事的写作,还是任杂志社编辑、回归曲词和长篇大书的创作,他都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干啥像啥,干啥成啥,犹如一头敬业务实的老黄牛,在曲苑任劳任怨,潜心躬耕,且终获丰收。

杨清江常说:“是曲艺创作改变了我的人生,给了我现在的一切。此生已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古语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了感恩,我有责任在有生之年,如伏枥老骥,不遗余力,生命不息,创作不止,努力讲好中国故事。”

责任编辑/张美子

猜你喜欢
刘兰芳清江评书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谈评书的艺术特色
刘兰芳:口吐莲花说春秋,纵横开阔讲古今
蒙养山房评书法
刘兰芳:我为人民说书
清江引
鱼跃清江 广场舞
刘兰芳老伴是我的保健医生
我爱听评书
同饮清江水 共护母亲河——首个“清江保护日”在长阳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