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神奇秀美的玉龙雪山脚下,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由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玉彻的雪山,血红的舞台,皮肤黝黑的锵锵汉子,美丽的民族姑娘,和奔腾的骏马组合而成,那就是神情激荡的印象丽江。就是那一群粗犷豪放的民族汉子,用最原生的动作,最原始的道具,和着滚烫的汗水,在天地间起舞,与大自然和声。那铺满整个舞台的马鞍,舞动起来就像一条腾飞的玉龙,那是古道马帮的英雄汉子们跨越万水千山的豪情;就是那一群美丽善良的民族姑娘,用最甜美的歌喉,和轻盈的舞步,在云间山间起舞歌唱,与雪山共鸣。那身背箩筐穿梭而出的身影,行云流水一般,那是丽江纳西族妇女任劳任怨的伟大母性情怀……
经过19年的经营发展,可以说,印象丽江大型实景演出已经算得上“名扬天下”了。然而,当我把时光拉回到创业之初,却发现,所有的成功都来之不易。根据导演团队最初对《印象丽江》的创作理念和表演形式的定位和要求,印象丽江公司从丽江四县一区乡下农村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招聘了大批的少数民族演员,创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非专业农民演员艺术团体。在这个多民族汇聚的大家庭里,有着纳西族、彝族、汉族、普米族、傈僳族、白族、苗族、藏族、回族、摩梭人、他留人、蒙古族。其中汉族员工仅有五六十人,其他少数民族员工400多人,少数民族演员占到了演员总人数的91.76%。
艺术团刚组建的时候,因为地域不同,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同,演员脾气秉性不同,加上文化层次差异,导致演员队伍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执行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不强,且相互之间隔阂较大,难以融洽相处。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多措并举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将他们融合成为一个能“实现企业稳定和谐、繁荣进步”的大集体,是印象丽江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为了便于日常管理和保障演员队伍的团结稳定,印象丽江公司决定引入军事化管理理念,参考借鉴军队的有关条例规定,学习部队的科学管理经验,从思想政治、行政管理、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对演员队伍进行半军事化管理规范。因此,印象丽江将来自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风俗习惯的演员混合编为四个连队和一个新演员培训排,连队里设连长、副连长、排长、班长等基层管理人员。并以连、排、班为单位分配宿舍、安排住宿,使演员们从排练、演出到日常生活都融合在一起,以达到增进友谊,促进团结,稳定队伍,推动企业发展的目的。
半军事化管理模式成为印象丽江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范畴。公司通过大力推行半军事化管理模式,用半军事化管理来规范员工行为标准,用企业文化建设来解决管理中存在的枯燥单调的问题,丰富了员工的情感和意识,让员工把“要我干”转变成为“我要干”,真正的实现全体人员学习创新、深入思考,成为一个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的组织和有着高效执行力的像军人一样的集体。半军事化管理模式的实施,使各民族演员同吃同住同台排练同台演出,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演员”的思想认识,形成各民族演员团结协作共同奋进的局面,推动印象丽江演员队伍的管理走向正规化,为印象丽江演出及公司经营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半军事化管理模式的成功运用,使印象丽江公司艺术团产生了强大的领导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执行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员工进行自我规范、自我提高、强化集体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的能力,具备了视责任高于泰山,视命令为首要目标的强烈责任感,从而推动了印象丽江的发展壮大。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就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光有先进的管理模式肯定还不行,还得具备共同的文化理念,才能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因此,公司把机关办公室、党支部、团支部、工会、妇委会等机构团体作为宣传民族团结政策的载体,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专栏、心得体会交流、座谈会、职代会、联谊会、歌咏比赛、演讲比赛以及举办纳西族“三多节”、彝族“火把节”、傈僳族“阔时节”民族节庆活动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认真系统地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坚持走群众路线,对演职人员特别是演员中的党员、管理人员,侧重组织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从理论政策上提高思想认识;对文化水平偏低的演员,侧重向他们宣传民族团结的好人好事,引导他们从历史经验和切身体会中认识和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对外地职工,则向他们介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使他们入乡知俗,入乡尊俗,入乡随俗。与此同时,党组织积极培养发展少数民族党员,并任命他们担任艺术团班、排、连长等管理职务,教育他们从思想认识上做起,从行动上做起,发扬各民族大团结精神,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做维护和增强民族团结的模范,促进和带动各民族演员之间的文化、生活交流融合,以达到提高演员职工队伍的素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的目的。
有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共同的文化理念,还得具备与之相匹配的活动载体。艺术团成立之初,500多名演职人员住在远离城区的甘海子景区,由于缺乏必要的活动场所和娱乐设施,业余生活枯燥乏味,员工每天下班后便在景区内东游西荡,无所事事,一些诸如损坏景区植被、汹酒闹事、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为解决几百号演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演员及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养,在条件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公司仍然下定决心设立了综合图书室、台球室、乒乓球室、歌舞厅、映像室为一体的演员俱乐部,极大程度丰富了演员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通过举办联欢晚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运动会、书画研习、技能竞赛、知识竞赛、户外拓展以及评优表彰等职工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教育、培养、锻炼、激励演职员工,使整个演员队伍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和提高,营造出了各民族员工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给公司的日常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007年5月14日,印象丽江公司从十多个少数民族演员中选拔出33名代表,参加《印象丽江》音乐大碟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仪式演出。当身着艳丽民族服饰的演员出现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时,立刻引起了周围游客的关注。站在祖国的心脏,面对记者的采访,演员们争先恐后地挤在镜头前激动地介绍:“我们来自云南丽江,我们是印象丽江族。”一位来自泸沽湖边的普米族坦言,他的爷爷曾作为边疆少数民族代表,在新中国成立时就到过北京,受到过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小时候听爷爷讲在首都的所见所闻,心里充满了向往,梦想有一天能够走出大山,到祖国的首都。现在他和印象丽江的各族兄弟姐妹圆梦北京,展现了边疆少数民族团结、和谐的风采,让他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如今在印象丽江这个大家庭中,当您任意问及一名职工是什么民族时,他们都会自豪地说道:“我们是印象丽江族。”
经过不懈的努力,印象丽江通过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民族团结教育,推行半军事化管理模式等有效手段,把一支来自丽江乡下及周边地区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生活习惯、不同脾气秉性的少数民族农民演员,培养打造成一支能够独立完成公司商业演出任务的、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演出团队。不但使演出的正常进行有了保障,同时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在印象丽江公司的演职人员当中,有种田种地的庄稼汉,有进城务工的打工仔,也有无所事事的待业青年,很多人因文化水平低,没有专业技术,无论是在家种地,还是进城打工,年收入也不过几千元。印象丽江建团之初,500余名演员当中仅有两部手机,有的甚至连保暖御寒的衣物被褥都没有。后来,随着公司效益的逐年上升,演员每月的工资收入从最初的几百元涨到了三四千元。这些来自山区的农民演员,在印象丽江公司就业后,一方面,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改变了家庭贫困状况,他们由此转变了自身观念,同时也带动了家庭成员,乃至一个村的群众的观念都发生了转变。很多演员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印象丽江这个舞台给他们的现实生活带来的变化,又将自己的家人以及身边的亲戚朋友都介绍到了印象丽江工作。在印象丽江舞台上,夫妻、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同台演出的现象比比皆是。他们的家庭、他们的生活因为有了印象丽江这个舞台而发生了质的变化,高档手机,名牌服饰,摩托车,面包车,轿车对他们来说早就已经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了,有很多演员还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另一半,在丽江城里买了房安了家,成了地地道道的新丽江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印象丽江公司为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体现了一个企业应有的责任担当。另一方面,通过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企业稳定和发展,在加强民族团结工作实践中,坚持加强对各族职工的民族团结教育,以各种形式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深扎根在各族演职员工的心中。在如此良好的氛围中,印象丽江这朵民族团结之花硕果累累,在民族团结奋进下取得了一系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自公演以来,印象丽江先后接待了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著名主持人杨澜、亚宁、王小丫、朱军、柴静、撒贝宁、吴昕,知名运动员邓亚萍、叶乔波、于根伟,著名音乐家孔祥东,著名歌唱家蔡国庆,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著名影星姚晨、于荣光、于承惠、秋瓷炫等,著名小品演员黄宏、宋丹丹,著名歌星韩红,以及泛珠会议、全球冰川考察团、东盟媒体会议、中国国家足球队等大批知名人士和团体,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与湖南卫视、韩国首尔电视台、台湾东森电视台、新加坡国家电视台等知名媒体合作,以及与分众传媒、泊莱雅、轩尼诗、可口可乐公司等全球知名企业合作,通过知名公众人物及和知名社会团体达到理想的社会宣传效果。同时通过举办千人婚礼,2008年汶川地震赈灾义演,于荣光导演的《恋在丽江》开机仪式及现场画面配合取景拍摄,浙江卫视《24小时真人秀》现场拍摄等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印象丽江社会知名度。
印象丽江大型实景演出从无到有,从艰苦创业到发展壮大,既符合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又满足了旅游者既要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又要感受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的娱乐休闲型旅游形式的心理需求,实现了丽江旅游产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结合,开启了丽江文化旅游的新篇章。不仅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多元化、更本土化的旅游文化享受,为丽江本土文化的传播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成为丽江乃至云南的旅游文化符号和名片。而且还成为丽江文化产业助推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起点,同时也是旅游方式由单一的旅游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休闲娱乐型转变的一个成功典范。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民族团结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同样,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印象丽江的今天。因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突出表现,印象丽江公司多次受到国务院、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表彰奖励。早在2006年8月就被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确定为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基地。2009年9月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同年荣获云南省委宣传部第五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被授予云南文化精品工程称号。2010年11月荣获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文化旅游发展贡献奖银奖。2010年12月被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列入《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2012年12月荣获龙腾奖——2012第七届中国创意产业年度大奖中国创意产业领军企业奖。2014年12月荣获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基地称号。2022年11月被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吸收为会员单位。
19年来,印象丽江各民族演员同胞的工作、生活及家庭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各民族大团结”的认同感却永远没有改变。时光在不停地溜走,环境在不停地改变,但是,印象丽江各族职工团结一心、和睦相处的民族情谊却永远不曾改变。在国家社会步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今天,印象丽江这棵融合了丽江少数民族文化的民族团结之花,将在玉龙雪山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继续繁衍生息,以她更加灿烂的笑脸,迎接新的春天!
责任编辑:尹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