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农民的抗争史

2024-06-13 00:00:00张荣超
壹读 2024年6期
关键词:铁锤北斗

近日,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陈彦先生又一精品力作长篇小说《星空与半棵树》横空出世。这是一部历时八年,九易其稿的心血之作,在宇宙尺度下对村镇生活的细小微澜进行了观照,重点书写了小镇公务员群体。小说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细腻生动,堪称小说中的“九五至尊”。

通过细读《星空与半棵树》,我发现给读者提供了太多的研究空间。比如,可以研究它的戏文,研究天文气象;研究它的方言;研究它的反讽;研究它的山川美景;研究故事结构;也可研究它的每一个人物,如农民温如风,乡官安北斗,乡贤草泽明等等。可以说,这部长篇小说给中国小说乃至世界小说丛林加持了一剂不可多得的“兴奋剂”。而本人要谈论的却是这部小说的叙述审美。

生活的细微构成了小说的宏大叙事结构。《星空与半棵树》的叙事不是靠故事来制造浓烈的氛围,掀起惊天的狂澜,紧紧扣住人心,揪住读者心灵不放的,那么这部长篇小说靠的是什么?对于陈彦先生来说,无论是他的《装台》《西京故事》,还是《星空与半棵树》,它们的“燃点”就在生活的本身。生活是一些随意涌现又可以随意消逝的片断与琐屑,然而一个个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和最微小的元素,被他自由地安排客串在一切可以想象的生活轨迹中。而这些元素的聚合体,对我们产生了强烈的心理暗示或影响。它使我们悲伤,使我们忧愁,使我们愤怒,也使我们微笑,更能激发起我们沉思与回味。这就是作者为我们创造的一种具有特异的叙事境界。于是这里就显现出小说美学的一条极重要的规律:孤立的生活元素是没有意义的,但聚集更多的生活元素,被用来诠释生活,注解生命,注脚命运,便产生了审美的价值。《星空与半棵树》正是通过安北斗、温如风、孙铁锤、何首魁、南归雁、草泽明等诸多的人物认识了生活中注定要发生的那些事件,也认识了那些俗世故事产生的原因。

一、农民温如风被侵受辱

(一)半棵树改变了温如风的命运,物质上受到了侵犯。

农民温如风(温存罐)靠磨坊维系着生活,是农村再普通不过的人家。《星空与半棵树》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农民与命运抗争的史诗。作品以温如风因半棵树被盗而遭地方黑恶势力孙铁锤的“挨黑打”“剔牙花”“挖孤岛”,而激起他的“出访”为主线,安北斗、南归雁、何首魁等基层公务员围绕维稳,去京赴省“领人”开展叙事。在叙事中,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要事,反过来说,民间、乡村又能有什么感动天地的大事呢?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小说紧紧地贴着大地,每一句话都能让人嗅出泥土的气息,听到农民呼吸的声音,感知民众的脉动,知悉百姓的喜乐与伤痛。

第2节"温如风“谁知天底下就不是那么回事,自孙铁锤当了村主任,仅地畔子上那棵树,就由他红口白牙地乱翻,更别说磨坊了……当他听叫驴说,那棵树是孙铁锤贼喊捉贼后,就准备起来维权了。”

所有的矛盾冲突,都因温如风与孙铁锤两家地畔子中间的一棵树被盗而引起。树被盗又是因孙铁锤选上了村主任后,孙铁锤当上了村主任,心中装着的也是人民群众,可他的出发点不同,他是要盘剥和欺压人民群众。于是,就开始了他欺压老百姓的通盘计划。

(二)世上还有比“剔牙花”还小的事?世上还有比“剔牙花”还大的事?温如风精神上深受其辱。

第5节"牛存犁:“咋?可来派出所告老子?老实告诉你,没门!树就是老子卖了你也没门……何所跟咱是一级关系……刚还给我敬酒了。想闻不,来闻闻是啥酒气?西凤!知道不,八大名酒之一!爆得呀,能把老子喉咙烧裂巴了……这儿还有瘦肉丝丝,想吃不?想吃了老子给你抠一点尝尝……”说着就用指头在嘴里乱抠乱转,并且还真剔出一肉丝来,要给他喂。叫驴紧拉慢拉,还是把那点肉丝硬塞到他(温如风)嘴唇上了。

……温终于火冒三丈,是要报复一下孙铁锤了……

“剔牙花”是上了年纪的长者或牙齿不太好的人一种极小的生活细节,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一种习惯,但放在这里,就大到了一个“侮辱人格”的不可原谅的道德层面,既反映了“剔牙花”者的道德败坏,又反映出被“剔牙花”者精神上深受其辱之严重程度。

(三)“挨黑打”使温如风肉体上受到毒打摧残。

第9节"状告南归雁……“咋回事?让你安抚的温如风呢?”“回去了,回去推钢磨去了!”“推你个头。立马跟我走!”“咋了?”“咋晚让人打了个半死,撂到县委大院门口了。马上上县!”

……当他们赶到县医院急诊室时,只见温如风浑身插满了各种监测仪器和管子,人已看不清眉眼。县公安局和信访局的人也早已在场了。

温如风因半棵树被盗要查出原委,而遭地方黑恶势力村主任孙铁锤的污辱,继而又组织人员趁黑殴打温如风,并且是头套黑丝袜照死里打,试想,这样的村干部能将老百姓带向何方?

孙铁锤对农民温如风的欺凌反映在三个层面,物质上侵犯——偷卖了温的半棵树;精神上污辱——“剔牙花”;肉体上摧残——“挨黑打”。每一个层面都反映出村霸黑恶势力的凶残本性,也反映出普通民众生存的痛苦。温如风代表着底层民众在挣扎、抵抗、斗争、拼命、呐喊……

二、温如风“出访”反抗

农民温如风在寻找公平正义的道路上所遇的风雨注定不会小,因为一个农民就是一粒微尘,而这一粒微尘是在与波澜壮阔的大海试牛刀。

一个人的抗争

1.“乱摊派”起风波

第42节"天权星,“老实告诉你,老子这次是把粉擦到脸上了,给一村人都贴了金!既然大伙儿脸上都明光金灿的,这金也不能白贴,谁都得放点水。尤其是温存罐,贴了金,来推磨,压面的人自然会更多,这叫秃子跟月亮沾了光,知道不?是集体在给你打广告,你能白挣钱?”然后三下五除二,就给他家摊了两千元,说仍算是股金。鼓(股)你娘的头巾(金)!他从来对孙铁锤父子就没信任过,自然是一分不给。可孙铁锤岂是一句不给就能罢手的,当下就吼起来:温存罐!他也不瓤话,我的小名不是你叫的!我就叫了咋?温存罐,温吊罐,温尿罐,你不给两千元,那就把两颗卵蛋拿来!狗剩和磨凳还真扑上来掏。他就气得愤然上路了。

以孙铁锤为代表的村霸黑恶势力一度横行乡里,盘剥百姓,欺凌耍横,不拿老百姓当人待,流氓习性笼罩乡里,使村民生活空间乌烟瘴气,群众敢怒不敢言。温如风成为了这帮恶棍的“枪头鸟”。

第51节"“《赛马》”,南书记还亲自跟他商量了赔树的事。可他一再坚持,不是树的事,也不是钱的事,而是人的事。

……有人赔,拿到钱就行了,管他谁给的。他说:安北斗,你把我当啥人了?我是缺几个烂钱才去告状的吗?明明是孙铁锤偷了树,你们就是不抓不管,放任他组织人半夜打我,还给我嘴里塞牙花子。我去告,去找理,你政府的何黑脸还踢我。这是一连串欺负老百姓的事件,给几个黑钱就了了?了不成!他在说“了不成”这三个字时,甚至是跳了脚的。

温如风顾的是农民的脸面,并非“你几个黑钱就了了。”农村一些地方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暴,谩骂、殴打群众,采取家长制工作作风,缺乏民主,村务政务不公开,引起民怨民愤,出了事就是捂,就是打,最后一道“歪作子”就是花钱消灾,从八九十年代开始,一个“方子”用了几十年,国家都改革开放40多年了,而少数农村仍然是江山依旧,面貌不改,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

2.强行毁掉麦田种甘蔗

……这件事算是又一次火上浇油了。尤其是南归雁走后,镇上安排家家都要发展酿酒产业,有些已出苗的庄稼都要毁掉,一律改种甘蔗。他不仅一棵没种,还把踩坏的麦田,一夜间全栽了四季豆。气得孙铁锤就拿他开刀,让“四大金刚”把那些豆秧全拔了。

他就是这样再次上路的。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农村一些地方泛滥成灾。乡镇乃至市县换了一个领导,老百姓就要遭一次殃。北斗镇自从南归雁主阵就开始推动山区“点亮工程”。结果是劳民伤财,还破坏了生态环境,老百姓怨声载道,南归雁调走了,由原来的镇长蓝一方主持工作,镇长又推出自己的一套“富民工程”,全镇生产甘蔗酒,要求全镇老百姓拿出所有土地种甘蔗,结果是生产的甘蔗酒没有销售市场,农民将甘蔗酒倒入沟里,臭了几十条沟。镇长调走时是夜里“偷跑”的,还雇用了拖拉机,将工资折成的几吨甘蔗酒狼狈地拖走了。再后来,牛栏山做了北斗镇党委书记,就一口否决了前两任主阵者的“富民计划”,他认为“点亮工程”是短期行为,“甘蔗酒”工程是重复别人的劳动,都不会有什么好前景,于是就推出了“牛氏富民计划”——利用铁路建设机遇,抓好富民工程。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和尚一嘴经,到最后坑害的还是老百姓。短短几年时间,一个乡镇就实行了三套“富民计划”,老百姓被折腾得昏头转向,不知所措。

第43节"“大暑”。“归雁,要慎重啊!我一直没有明确表态,就是有些吃不准,怕一旦表态,都大张旗鼓干起来,最后落个一场热闹咋办?这些年我们吃这样的亏可不少啊!一时全县养荷兰鼠;一时几个县又都养金貂、银狐;最后杀了都没处埋去,一臭几十条沟,几十道川。山区要发展经济,难度比别人大几倍甚至几十倍都不止,都在摸索,可也折腾得够呛……”

这是时任县委书记中石的一席谈,其实既是反思,也是向全县人民作深刻检讨。

3.磨坊变“孤岛”

第54节"“沸腾的群山”。但安北斗最近心里有点发毛。他发现,淘沙船已把温如风家的磨坊快挖成“孤岛”了。他还找过孙铁锤,说得适可而止。而孙铁锤一条腿上坐着一个小姐,一个帮他出牌,一个在给他嘴里喂荔枝。他同时咬着荔枝和小姐的手指头说:“让他告去,我就想把这货挖塌死在磨坊里。”

温如风果然又上路了。

4.温如风真的“疯了”

温如风一个好端端的庄户人,因维权触犯了官场和黑恶势力的利益,竟然被“指定”他是“疯子”,并且让全社会人都知道温如风真的“疯了”。

第88节"“大拜寿”。最近终是安宁下来,上上下下都达成了一致意见:温如风精神出了问题。因此他的告状,就像是螺丝拧过了头,彻底滑丝了,再拧也是枉然。这一招的确狠,而他侄儿孙仕廉是起了关键作用的。

第91节"“矮行星。”从此后,温如风再到任何地方告状,就都以疯子论处了。螺丝终于彻底上滑丝了。

村霸恶棍孙铁锤将农民温如风像一只青蛙放进温水里,慢慢地添柴加火,现在已经危及到温如风全家的性命,他的磨坊既是全家的憩息地,又是赖以生存的劳作坊,可这些恶贯满盈的家伙切断了温如风的最后一道洪水堤坝,使温如风不得不维权上访。

温如风为自己和全家的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而抗争,最终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惨遭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冷嘲热讽,还有公安的殴打,基层政权的盯梢监视,最终还落得个“疯子”的下场。

5.两个人联手,“劝访”变“助访”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就连身为乡镇公务员的安北斗也看不下去了,孙铁锤将温如风家磨坊挖成了“孤岛”,这不是将温家往死里逼吗?

第56节"“双子星”。安北斗还不敢过分表示出对他的同情与支持,毕竟公务在身。但他觉得这样轻易把温如风领回去,也毫无用处。“孤岛”的“刀削斧劈”,抑或叫“竞相蚕食”,尽管已叫停,但问题并没有得到实际解决,哪怕是道义上的支持……说上天说下地,就是半棵树,挨黑打、牙花子,还有遭何首魁踹几脚的事。在他看来,那都不是啥大不了的事。温如风也有温如风的毛病:一根筋,铁壳嘴,咬住谁就死不丢。但这次,是家园遭难了,他不能不顺着温如风的思路去想问题。房子是命根子,放在谁,也善罢干休不了。

安北斗身为基层公务员,也曾经因为整天“盯梢”温如风而苦恼,为此,他还专门去拜访了老师草泽明。草老师告诉他,人要养成“三气”:养正气,打好人的底子;蓄志气,活得有点骨头;固阳气,勤劳正直向上;正气是做人的底子,无论人处何时何地不能搞旁门左道,为自己的既得利益坑人害人,尤其对弱者要有同情心。安北斗对孙铁锤的种种行为,由得过且过,到一时忍耐,再到看不下去,也是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的,最终,他还是站在了弱者温如风的一边,这就意味着,他要与“官方”唱反调,与孙铁锤黑恶势力展开正面交锋。

第57节""《一棵树》,安北斗还在暗示:“难怪剧团那几个人说,明晚有不少领导要来看戏了,难怪!难怪!”温如风突然像醍醐灌顶一样把脑门连砸了三下:“哎存镰,北斗,安北斗同志,安主任,够意思!”

其实,这阵儿安北斗心里已在犯嘀咕了: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与工作对象串通一气,甚至算得上是指点迷津……不,简直是出谋划策了。哪一条捅出去都够自己喝一壶的。可一想到那个“孤岛”,又由不得他要帮温如风讨点公道。

第61节"“萧萧竹”……自温如风在省城走出剧场,欣喜地告诉他“咱把状告成了”时起,他就有点忐忑不安。

温如风因受到村霸欺凌告状无门,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把一个好端端的“过日子能手”活成了“温疯子”,关键时刻,是乡镇公务员安北斗出手相助。安北斗摇身一变,由“劝访者”变成了温如风的“军师”,在他的策划下,找到了秦腔编剧陈老师,把“状子”写精了,而且把重心放在大爆炸上,直指“黑保护伞”是“雪中藏尸”“欲盖弥彰”,纵容“恶贯满盈者”逍遥法外且“荣归故里”。认为这是一桩“当代奇案”,背后掩藏的“利益链条昭然若揭”。总之一句话,必须把“欺男霸女,横行一方”的“无道村霸”与“层层保护伞请出前台”,还受害百姓一个“尚能守住时代底线的公道”。关键时刻有了关键人指导,有关键人操刀,更重要的是陈老师还亲自将“状子”送交了国家关键部门的关键人。

6.师生三人“出访”会师

孙铁锤一手操纵的勺把山大爆炸事件炸毁了村民们安乐的生存家园,在此次爆炸中,造成了6人死亡,伤者无数,温如风的岳父花存根还炸掉了一条腿。温家本来就风雨飘摇的磨坊东倒西歪,变成了危房,整个村落充满了死亡气息,但孙铁锤仍逍遥法外,还不时地伸出淫手去调戏温如风漂亮的妻子花如屏。

孙铁锤的恶越做越大,天狂有雨,人狂有祸,他不择手段搜刮老百姓之外,靠侄儿孙仕廉在省城的关系,包揽铁路工程,获取不义之财,发了横财之后,就认不得自己有几斤几两,竟然在勺把山上树起了孙家三代“佛像”,为此也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第92节"“立像”,就在石佛立起来那一天,北斗村发生了一件怪事,说草泽明突然告状去了。这在村里,也算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了。草泽明生性孤傲,与村里百事不染,高卧大巴山上,终日半醒半醉。醒来读书种田,醉了做梦打鼾……

草泽明是一位民办教师,因为看不惯时下一些现象就辞职在家务农,但他教过的学生都知他的学识和人品俱佳,包括孙铁锤、安北斗、温如风都是他的学生。草泽明既是一介乡贤,也是这个村子里的灵魂式人物,安北斗只要遇到过不了的坎,就会去找草老师讨教,他曾立下四句名言“耕读传家久,天地做判官,屈死不告状,此生不出山。”可这次草泽明违背了自己的诺言,打了自己的嘴巴,可想而知,这得要下多么大的决心,或者说,这得发生多么大的事情才能让草老师撕毁诺言,决意出山!

第94节"“启明星”。草泽明出发那天,也并没有隐瞒行踪。有人问到哪儿去,他说去京城。问去干啥,说告状。大家都以为开玩笑,因为草老师常爱开玩笑,读书人叫幽默。可在草老师走后不久,消息就传到了孙铁锤耳朵里,打了几个回旋,他还是告诉了侄儿孙仕廉。

草泽明这次可不是为自己民办教师待遇问题出行的。为的正是这尊底座九十九米高的石像。在他看来,村里是出了石破天惊的大事,并且大得顶了天花板。大爆炸死了几条人命,有那么多人上县维权……事情最后高高提起,轻轻放下,也让他很是大惑不解……

他之所以在孙铁锤立起石像后要进京告状,就是觉得这更是关乎北斗村千秋万代的大事。

石像立起来后,大家才发现,所谓佛的整个脸形,酷似孙铁锤父子,还有人说还像他爷……

草泽明代表着“乡村良心”,胸怀大我,是为北斗村的千秋万代鸣不平,找公道,讨说法。温如风与草老师相比,他代表的是小我,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奔波上访。但二者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其实,草老师是对温如风上访的增援,他也考虑到,那么大的重要事情如果仅仅指望自己的两个学生安北斗和温如风,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对孙铁锤立像这事,草泽明的心里认为比天还要大,须亲自出马。

这是一件远比大爆炸令他更为震惊的事件。一旦长期把这座雕像立起来,他以为村将不村,人将不人,正会歪斜,斜会成正,善必从恶,祸害无尽……那可就真成北斗村的千古悲哀了。

他先去了省里,递了上访材料。然后又去北京,端直找到信访部门。我是人民,自然有来访的权利。当然,我也是公民,必须守法。因此,草泽明告状,绝不会去给人下跪……诉状是用自小临习的钟繇小楷法度书写,十分庄严肃穆……

他刚一走出接待室,就碰见了正东张西望的安北斗。

安北斗如获至宝一般,一把抓住他说:“草老师,我可找到你了!”

第95节"“流星”。草泽明终于一拍桌子喊起来:“蠢才!还有比在勺把山顶上,立一座孙铁锤爷父仨石像更大的事吗?我们祖祖辈辈都给谁造像?追日的夸父,射日的后羿,填海的精卫……这是我们对先祖的自豪与追念哪!他孙铁锤算什么玩意儿,祸害多少人?他有什么不朽的功业还是道德文章,值得立像存表?享受祭祀?这是比把一村人的肉体都炸得残缺不全更恶心百姓的事……”

……这个混账石佛要是立到明天,那就是我们今天在造恶、造罪、造孽!这狗鸡巴屌卵蛋石像一日不推倒,我草泽明一日不回北斗村!

第二天,他就回省城等消息去了。

真是无巧不成书。就在他们走下城墙,朝回溜达时,竟然在秦腔剧院大门外遇见了温如风。

这天晚上,三人整整喝了一夜酒。

纵观全书,陈彦先生的腕底功力就在于他能紧紧地贴着书中的人物,逼真地刻画出他们的性格、心理,突显着叙事的审美。细致的观察与精致的描绘,都体现着文学“静观”的审美态度,而这些审美又恰恰体现在细微的生活情节中。

7.多人围堵镇政府

孙铁锤被何首魁击毙,像发生在大山深处的超强地震一样,与此同时他的保护伞也摇摇欲坠,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这时的草泽明、温如风、安北斗已经看到了曙光,他们暗暗下定决心,要为全村群众讨回公道,还北斗村一片蓝天。他们一不做二不休,团结全体村民,攥紧拳头,维护公平正义,维护自身利益。

第99节"“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这是一场比雪崩更惊心动魄的群众围堵镇政府事件。站在最前边的是温如风的丈人花存根。他把那条假腿端直卸了,从根部露出来,向所有人展示着肉锤的瘆人与不幸。并且煽惑那些大爆炸中的死难者家属,让他们把棺材立即挖出来,炸死了人,赔那一点钱,是造孽!

现场也有老者在交涉,看能不能把石像的面目请石匠改一改,毕竟是一村人集资捐下的血汗钱。可草泽明坚持必须推倒。他甚至拿着喇叭在演讲,要让这块罪恶的石头永久倒下,并需立碑存鉴:北斗村曾经出过一个恶棍,名叫孙铁锤,于某年某月某日被警察击毙。其丑恶石像也被全村人共同推到,世世代代当以此为诫!

回头看看农民的维权之路:第一步是温如风一个人的抗争;第二步是温如风在安北斗的指导下,利用陈编剧的文笔和人脉关系,形成一个拳头抗争,只是明处由温如风出面,暗处由安北斗和陈编剧策划;第三步是温如风、安北斗和草泽明老师集体参加战斗,安北斗也由暗处走向了明处,草泽明老师更是立场鲜明,直指要害;第四步,群众围堵镇政府,老百姓的觉醒形成了集体维权的力量。这样一个曲折的上访之路,才搬倒了黑恶势力盘踞在北斗村称王称霸、祸害一方的孙铁锤和他的保护伞。

陈彦先生的小说不断地突破当下,也突破自己,无论是故事中的人物、结构、语言,还是生活中的情趣,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前挺进,绝不拘泥于传统,更不局限于当下。他关注有质感的生活,而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发自生活本身的东西才构成了文学的内核,给读者以文学欣赏的审校体验,这就是《星空与半棵树》的特殊文学价值。

《星空与半棵树》这部长篇小说中的安北斗、温如风、孙铁锤等一个个生命个体,凭着欲念和本能生活,这些生活就是一些日常性的,就像安北斗看看星空,管理一下上访户温如风,而温如风就是轧轧面条,闲下来与妻子花如屏搞搞“娱乐活动”等等,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件发生,也没有什么令人崇敬的行为,这些生活都是个人生活的支离破碎的片段,但这里的生活和人物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作者的妙笔生花叙述中,这些没有多少精神追求的人,他们的灵魂并没有隐蔽在一个不可知的深度,而是完全呈现了出来。所以,一个个地分析书里的人物,反而是困难的,而且很难分析出他们的深刻,阐释也很难深刻。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没有深刻性,只有从一些最本真的事实和过程,去理解这些人和这些生活,不是阐释、分析,只能是“阅读”和阅读后对俗世况味的了解和进一步咀嚼。

责任编辑:和丽琼

猜你喜欢
铁锤北斗
北斗和它的N种变身
军事文摘(2023年20期)2023-10-31 08:42:08
北斗时钟盘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0
掩耳盗铃
沉重
有人用铁锤锻打春天
中国诗歌(2016年6期)2016-11-25 23:54:04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
太空探索(2016年12期)2016-07-18 11:13:43
北斗全家福
太空探索(2016年7期)2016-07-10 12:10:15
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
太空探索(2016年7期)2016-07-10 12:10:15
一声吼
小小说月刊(2014年3期)2014-03-21 04: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