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民
摘 要:林木种苗与森林培育是林业领域中的重要内容。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林木种苗与森林培育的研究变得越来越受到关注。为进一步做好我国的森林培育工作,需要深入了解林木种苗的特点以及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情况。林木种苗与森林培育的配置设计、技术应用等方面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施肥、灌溉、防虫等多种措施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和产量。
关键词:树木种苗;森林培育;应用研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林木种苗与森林培育技术的应用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其中,林木种苗的选择和配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选择合适的林木种苗不仅可以保证后续的生长发育质量,还能够降低成本和风险。林木种苗不仅要满足数量需求,更要满足品种多样性和适应性强的要求。因此,对于林木种苗的选择和配置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
1 林木种苗与森林培育的重要性
现阶段,针对林业生态与环境建设的相关政策已经出台,而林木种苗与森林培育技术的应用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林木种苗与森林培育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林木种苗是林业健康持续发展与基础建设的重要核心,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林木种苗与森林培育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等。苗木种植是指通过对不同树种的层次规划、科学配置,完成该树种的栽植过程。苗木种植的目的是获得高产优质的林木,并确保其生长过程中不受外界干扰。苗木种植的技术主要包括选地、育苗、移栽、管理四个方面。同时,更适用于基层林木种苗的可行范围及适用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质地、排水能力等,以及林木种苗的栽培方式、养护技术等[1]。从宏观或微观层面来讲,林业种苗均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即从种子萌发到成活所需的时间。在这个生命周期中,不同种类的植物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规律。森林培育是针对该地区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土壤养分及水文条件等,选择适合于该地区的多种树木进行人工培育的过程。森林培育的主要目的是达到造林绿化目的,同时也有助于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森林培育技术主要包括育苗、移植、抚育、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通过一系列综合评估方式与种植工艺完成该地区的林木种苗,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林木种苗供应体系,这将有利于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和产量,并且减少林木种苗的浪费。同时,林木种苗与森林培育技术的应用也能够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2 现阶段林木种苗及森林培育技术应用分析
2.1 无土育苗栽培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提升,针对林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逐渐向多元化方向转变,无土育苗栽培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林木种苗生产模式正在逐步推广。无土育苗栽培技术是一种基于无土栽培技术的新型林木种苗生产模式。无土栽培技术是现代育苗工艺的重要科技突破,无土育苗技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采用特殊的培养基料和育苗容器,使苗床内土壤完全被隔离开来,避免了传统育苗过程中存在的土壤污染问题。随着科技不断发展,部分育苗工作可采用无基质模式,采用水或喷雾形式进行营养物质供给,这种无土育苗栽培技术不仅能有效防止病害侵染,而且能够大幅度节约水资源。经过分析后发现,无土栽培育苗技术整体实施效果较好,育苗成本等都比传统的育苗技术更具优势。从育苗效果层面分析,主要是苗木生长较快,且苗龄较短。从成本效益角度分析,则主要体现在用地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资金投入少、占地面积小、运输费用低等方面。从环境影响分析,则主要体现在土壤污染较少、水源不流失、空气净化效果好等方面。同时具备节约空间、控制原发性病虫害、运输方便等优势,无土育苗栽培技术有望成为未来林木种苗生产的一种主流趋势。但是,由于该技术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例如,根系脆弱、易受风化破坏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2 控根栽培育苗技术
基于自主性栽培育苗需求,通过控制根系生长速度的方法,使得苗木根系生长缓慢,从而达到延长苗期、降低成本、提高苗木质量的效果。通过对植物根系生长进行调控,促进整体苗木的生长发育,进而提高苗木的品质。主要包括控根育苗器设计原理、专用育苗材料、控制根系生长的方式、控制根系生长的效果等方面。经分析后发现,选择该技术模式后,整体培育种苗的实际周期将缩短为1/2-1/3时间。也对苗木后期管理、养护等工作量有所减轻。同时,控制根系生长速度也有利于苗木抗逆性、耐旱性、抗病虫害等特性的发挥。虽然该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2]。
2.3 森林培育技术
2.3.1 育苗
在现阶段,我国多数树种的育种仍停滞不前,导致林木种苗资源匮乏。为此,有必要加大林木种苗的培育力度。林木种苗的培育分为育苗和培育两个阶段。育苗阶段是林木种苗的初始培育阶段,旨在建立良好的苗圃基地,以备后续的培育和移栽。
2.3.2 育苗程序
容器育苗的培育,是借鉴美国容器育苗程式,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所制定的一种新的育苗方案。其优点在于:便于操作、管理、移动、运输、储存、消毒、回收利用等。其缺点在于:容器体积较大,造价较高,使用寿命有限,易受到潮气腐蚀等。该技术分为幼苗建成期、高生长时期、木质化期3个生长时期,在种子催芽、定植、移栽、管理等环节均有相应的规定。其中,育苗前期需注意保温保湿、通风透气、防腐除草、防治病虫害等措施。育苗中期需注意适时施肥、及时浇灌、保持充足水分、定期修剪等措施。
2.3.3 苗木施肥技术
根据工作实践可知,对容器育苗苗木施肥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合理安排施肥次数。②适量施肥,不宜过量。③施肥要均匀。④施肥要适当调整。⑤施肥要保证充分吸收。根据不同时期该种苗木的增重情况确定施肥频率和施肥量。一般建议每隔7-10天一次施肥一次,每次施肥量不超过0.5kg/m2。
3 森林种苗培育的要点
3.1 认真做好种苗培育准备
针对生态公益林、用材林、经济林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育苗方法和育苗品种。严格把关苗木质量。要充分发挥容器苗培育周期短、造林不受季节限制的优势,提前开始育苗,并充分利用各种设施设备,如温室、大棚、室内育苗房等,加快苗木成活率。要积极推行订单育苗,根据造林计划,签订育苗合同,不失时机地开展育苗工作。要大力推广芽苗移植、容器育苗等新技术,扩大人工造林规模。要重视育苗后的管理工作,包括苗木密度、苗木间距、灌溉、松土、施肥、杀菌等。
3.2 加强种苗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林业种苗主管部门对当年的种苗培育计划要高度重视,要明确任务分工,分清轻重缓急,落实责任制,形成科学有效的组织领导机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群众参与感,营造浓厚的造林氛围。要强化监督检查,严密抓好各项工作,切实推进各项工作。受冰雪影响严重的种苗基地也要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如加固育苗屋面、增加保温层、加装暖炉等。
3.3 加大种苗培育科技含量
实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提高种苗培育水平。要注重育苗过程的质量监控,加强育苗过程的技术指导,实现育苗全程标准化。要坚持不懈地探索育苗新途径,创新育苗方式,提高育苗效率。要大力开发新型育苗材料,提高育苗产量。近年来,在种苗生产过程中,加大了种苗生产适用技术的研究,不断改进育苗工艺流程,提高了育苗质量。在抓好现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同时,国有苗圃与专业育苗企业合作,共同推动育苗科技的发展[3]。
4 优化林木种苗及森林培育的方法途径
4.1 加强林种及种苗的合理选择
林业发展是当下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与绿色发展两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林木种苗是林木种植业的基础。因此,林木种苗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林木种苗种类繁多,数量众多,但大多数林木种苗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首先,在进行林木种苗培育前要对其种苗属性进行掌握了解,包括其生境适应性、生命力强弱、抗逆性、耐寒性、耐热性、抗病虫害能力、繁殖性能等[4]。同时,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地形地貌等因素来选育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林木种苗。例如,某地区气温较低,风沙较多,土壤多为黄土地质。南方地区气温较高,湿度大,雨水充沛,土壤多为红壤或棕壤。中部地区则处于过渡地带,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在这样的环境下,必须选用适应本地自然环境的林木种苗。其次,在进行种苗选择中可借鉴国外相关资料,对具有良好适应性和优良性状的林木种苗进行筛选。此外,还可以采用基因工程手段,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出一些具有优异品质的林木种苗。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干燥,林木种苗容易遭受冻害和干旱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选取具有较强的抗寒性的林木种苗,如冷杉、云杉、白桦等。再次,采用试验或检测等形式,通过观察整理树苗的形态结构、生理指标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判断其是否具备较好的适应性。同时,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最终选择合适的林木种苗。例如,对于北方地区的林木种苗,可以选择那些能够抵御极端低温和极端高温的能力较强、抗旱能力好的品种。而对于南方地区的林木种苗,则应该选择一些能够抵抗潮湿和高温的品种。
4.2 侧重日常管理提升病虫害治理
优化林木在森林培育中日常管理,以提高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一方面,要加强林木的养护管理,防止林木生病。另一方面,要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防控制,减少病虫害发生。首先,要明确病虫害的成因,其包括侵染性病虫害、非侵染性病虫害、植物病毒病以及生物灾害等多种类型。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出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同时还要注意病虫害的预防控制,避免病虫害的传播。例如,对于常见的林木病虫害,如灰霉病、炭疽病、褐斑落叶病、枯萎病等,可以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喷洒农药等措施进行预防控制。其次,对幼苗生长进行水、肥管理,并做好日常成长数据与动态监测工作。在林木种苗生长期间,要定期浇灌水分,保持土壤湿润度。同时要适时施肥,使林木得到充足营养物质供应。另外,还要注意林木的日常管理,如修剪枝条、清除杂草等。例如,森林培育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不是可在较短时间内便能完成的。因此,在林木种苗培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林木的生命周期长短,要保证林木的正常发育。同时,要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为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再次,要对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因为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所以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例如,对于叶螨类的危害,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而对于真菌感染的危害,则需要使用防腐剂进行防治。最后,定期开展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另外,还需关注林木的生态平衡,尽量降低林木的病虫害风险,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4.3 森林培育向定向化趋势发展
发挥森林的更大功能效益,促进林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首先,要在森林培育上应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化,即根据林木资源特点、地理环境、经济利益等要素,将林木资源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分别实施不同的森林培育策略。例如,在山地地区,应当采取保护型林木培育。而在平原区,则应当采取速生型林木培育。其次,可将森林在一个区域内划分成2部分:商品林和公益林两部分。前者主要用于木材加工,后者主要用于环境保护和景观美化。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还能够更好地利用森林资源。例如,某县地处丘陵山区,海拔100-150m之间,年平均温度12℃-18℃,降水量1200-1400mm。该县适宜栽种松、柏、枫、槐、榆、柳、杨、毛竹等树木。再次,对于商品林又可将其分为人工造林和天然林两种类型。其中,人工造林是指人类干预下形成的林地。而天然林则是指未受人为干扰的原始森林。这种做法既便于区分林木资源的特点,又有利于科学规划林木资源开发利用。例如,某县位于长江流域,地势平坦,年降雨量1000-1200mm,平均气温15℃-25℃,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且富含氮磷钾元素。该县适宜栽种油茶、油桐、桑、柚子、柑橘、苹果等果树及茶叶等作物。最后,要注重林木的合理配置,实现林业产业集群化的发展。这主要是指在林木种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林木产品的种类和规格,形成多元化的产品组合,进而带动周边产业链的发展。
5 结束语
林木种苗的选择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只有选择好合适的林木种苗才能实现高效率的林木培育。同时,林业工作者还需注重日常管理,提高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同时也应推行定向化的森林培育方式,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慧.林木种苗与森林培育技术应用探讨[J].山西林业,2022(3):38-39.
[2]齐晔,席向华.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探讨[J].现代园艺,2021(10):40,42.
[3]赵忠宝,崔力拓,赵美微,等.基于岗位(群)的高职《森林培育技术》课程内容改革探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20(5):73-75,81.
[4]王黎龙,韩小霞.林木种苗培育技术探究[J].广东蚕业,2023,57(10):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