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康 张慧儿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研究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对于启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基于生命周期、预防性储蓄、持久收入等理论,采用2011-2020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支出的数据,建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得出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加1个单位,居民的消费支出随之增加0.0726个单位的结论。根据研究结论,对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监管体系以及医疗卫生改革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促进政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地区差异。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居民消费;固定效应模型
中图分类号:C913.3;D632.1;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4)02 — 0077 — 07
一、引言
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是影响社会经济水平的关键要素,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显著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改善消费运行机制,提升消费经济地位,需要政府以保障人民消费水平为目的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社会稳定向好发展,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造成居民低消费高储蓄的原因有很多,不仅有社会经济状况,居民工资水平等因素,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也不容忽视,它会影响到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判断,从而增加或减少当前消费。社会保障在重新分配国民收入和资源方面起着中心作用。政府需要重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优先投入资源扶持社会保障事业,这既可以对生活困难的低收入人群提供救助,也可以满足普通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因此,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这是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途径,也是使经济平稳向好发展的重要方法。本文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理论、预防性储蓄理论、持久收入理论,研究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对于保障民生、拉动消费、缩小区域差距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相关理论
影响居民消费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确定性预期,其会抑制居民的消费意愿。莫迪利安尼提出了基于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和预防性储蓄理论,他认为居民会选择趋利避害的消费方式,根据收入水平进行适当储蓄来规避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而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减少了居民的不确定性预期,减少居民面临的潜在消费风险,进而降低居民储蓄率,促进居民消费。弗里德曼提出的持久收入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居民的持久收入对居民消费意愿起决定性作用。而社会保障对于居民的保障是持久的、伴随居民一生的,且覆盖居民生活的各个层面。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越广、体系越稳定完善,居民得到的保障就越全面,持久收入便会增加,进而促进消费。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关于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行为之间关系的探讨,学者们选取了不同的模型、样本和地区来进行研究。蒋南平(2012)[1]基于我国300多个地级城市运用动态系统GMM方法,封福育(2016)[2]根据CGSS2010年的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应用分位数回归模型,魏华颖(2022)[3]使用30个省份居民面板数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得出二者的关系是显著的正相关,社会保障支出能够促进居民消费水平增长。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而促进居民消费,提升全社会的消费水平,政府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是提升消费水平的一种渠道[4,5]。毕方(2020)[6]利用TVP-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增加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社保支出比例能够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王媛媛(2020)[7]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甘肃14个城市,杨越(2021)[8]通过个体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数据进行分析,蒋玲(2022)[9]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演分析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终得出社会保障的发展完善可以促进居民消费的结论。另外有部分学者得出社会保障会抑制居民消费的结论,即存在挤出效应。韩伟(2014)[10]等通过对城乡数据的比较,发现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呈现挤出效应,但是对城镇居民却完全相反。邓庆彪(2019)[11]分析了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数据,得出了社会保障支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消费支出的结论。
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结论基本都是正向的,少部分学者认为存在挤出效应,从上述文献可知这种挤出效应大多体现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目前大部分学者研究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样本选取都是同一区域或全国范围,对不同区域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效用差异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提出假设:社会保障支出能够促进居民消费,但东中西的区域差异会影响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帮扶效果。基于此本文以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开展研究,进一步分析东部、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差异,以更好地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现象。其次较之其他文献从宏观层面研究社会保障支出对消费的影响,本文则从居民消费的结构性支出层面出发,具体对教育支出、就业支出以及医疗支出等进行深入分析。
三、数据与模型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作为被解释变量。社会保障支出包括社会保险、救助、福利以及优抚四种,是用于保障居民最低生活水准、维护社会保障制度运作的一种支出形式。2007年国家调整统计口径,将社会保障补助、抚恤和福利救济费统称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因此本文选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作为国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部分,同时还借鉴了王延中、龙玉其(2011)[12]关于社保的分类,另外选取了国家医疗卫生支出以及教育支出,以这三部分支出来研究分析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具体影响效果。本文采用2011-2020近十年的中国31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的相关数据,通过固定面板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数据均取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由于2013年国家关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因此本文将2013年之前的城镇人口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口可支配收入分别按城市和农村的人口权重加以处理,统称为人均可支配收入。
(二)模型设计
结合上文论述,本文选择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分别为人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人均医疗卫生支出、人均教育支出)为解释变量,并选取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少年儿童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及失业率为控制变量,并构建如下模型:
μi为个体固定效应,φt为时间固定效应。同时为了对数据进行平滑,所有数据均取对数。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统计描述
为了解数据的基本情况,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表2,情况如下:
(二)实证分析
1.单位根检验
本章使用2011-2020年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为了使回归结果准确,避免出现伪回归或虚假回归的现象,首先需要检验面板数据的平稳性。将数据导入Stata并进行LLC检验后,得到表3:
根据检验结果显示,所有p值均小于0.01,即不存在单位根,所有数据都是平稳的,可以直接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2.豪斯曼检验
为了对收集到的2011-2020年间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要对这组面板数据进行检查,判断其是否存在遗漏变量,个体内部存在的遗漏变量会使实证分析的结果失去参考价值,这些个体内部的因素被称为“个体效用”。而“个人效用”存在两类,需要通过豪斯曼检验来判断具体选择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本文使用Stata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导入相关数据后进行豪斯曼检验。
分别对3个社会保障支出的指标结果进行豪斯曼检验,根据结果显示,所有p<0.05,因此拒绝原假设,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3.固定效应模型
运用2011-2020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分别研究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教育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见下表:
从表格显示结果可知, 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教育支出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即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对居民消费情况产生影响。调整R方达到了0.986,接近于1,说明拟合优度较好,模型的各个解释变量很好地解释了被解释变量。
笔者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域的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我国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改变了之前均衡发展战略,实施“向东倾斜、梯度推进”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策略,由此奠定了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基础[13]。除了国家政策的倾斜,还有区位因素、要素投入因素等,使中西部地区发展较为落后,尽管2000年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仍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笔者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财政性投入展开具体分析,研究结果如表8所示。
根据上表显示,东部地区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显著影响,并呈现正相关关系,中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以及教育支出是有显著性影响,呈正相关,调整R方均大于0.9,接近于1,模型拟合度较好。
(三)结果分析
由表7可知,第一,SEE在10%水平上显著,说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与消费支出二者的关系是显著正相关,随着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加1单位,人均消费支出就增加0.0726个单位。社会保障支出的分类中最重要的就业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结果符合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结论。因此,适当增加就业方面的财政支出,对促进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一定的作用。表8中东部地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每增加1单位;居民消费支出增加0.0641个单位;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每增加1单位,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支出增加0.0905个单位,中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大于东部地区,社会保障的效用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居民自发性消费水平高,社会保障制度更完善,由结果可见我国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这也是政府需要关心和首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在全国范围内看,人均医疗卫生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是不显著的,只有东部地区的医疗卫生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是显著的,这反映出我国医疗水平发展不均衡,医疗资源更多倾斜于东部经济发达省份。近几年,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但是居民的医疗卫生情况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居民在看病治病方面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开销,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依旧是困扰民生的重点问题,居民在医疗保障方面的许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不能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从而造成了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会有目的进行储蓄,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支出。在医疗资源供给方面也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很多优质资源和政府支出都倾斜给大型医疗机构,而偏远地区本身医疗条件落后,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导致整体医疗卫生水平难以提高,政府的医疗卫生支出无法有效地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无法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第三,整体上教育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明显,在5%水平上显著,也就是教育支出每增加1%,消费支出就会增加0.0999%。结果表明,政府适当增加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对居民消费具有积极影响。因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教育水平越来越重视,教育支出占家庭总开销的比重很大,因此政府增加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才能够缓解居民的财政压力,进而促进当前消费。而在分地区研究中,东部地区的教育支出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不显著的,这与东部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有关,东部地区的教育水平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教育资源丰富,较高的教育发展水平降低了政府社会保障中对教育发展的补贴作用,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也就无法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
第四,在控制变量中,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显著的。这一点与现实情况相符合,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可以减少对未来的担忧,进而不把钱存入银行,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就越多。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探讨我国社会保障能否有效促进居民的消费水平。本文选取中国2011-2020年各省的社保数据和居民消费数据进行研究,得出结论: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不显著,但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方面的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都有显著的影响,当人均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加1个单位,居民的消费支出就随之增加0.0726个单位,人均教育支出增加1个单位,消费支出随之增加0.0999个单位。
笔者进一步分地区展开研究,发现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东部消费水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弹性系数是0.0641,中西部为0.0905,效用水平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的医疗卫生支出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显著的,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增加1个单位,居民的消费支出就随之增加0.1237个单位;在教育支出对消费的影响方面,东部地区不显著,中西部地区教育支出每增加1单位,居民的消费支出就随之增加0.1708个单位。由此验证了本文的假设,社会保障支出能够促进居民消费,但东中西的区域差异会影响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具体帮扶效果。
(二)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知,是否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的消费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处于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会使居民减少当期储蓄,增加消费支出。反之,如果居民基本的生活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求职就业、生病就医、教育升学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人们就会因为对未来生活的焦虑而增加预防性储蓄,这时的消费支出就会大大减少。因此,本文以改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居民消费为目的,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实践参考。
1.促进社会保障支出均衡发展
我国对于社会保障方面的发展起步较晚、社会保障水平总体较低,东中西的区域差异会影响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具体帮扶效果,因此政府要解决社会保障服务不均衡现象,增加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投入,保证社会保障事业蓬勃发展,满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从而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刺激经济快速发展。首先要打开社会保障的资金渠道,从多方面增加社保发展的储备基金。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并不能全力投入到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中来,但是政府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性拨款是社保资金储备最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资金的筹集不应该只局限于单一的方法,要充分利用社会多方力量,多元化筹集社保事业发展的资金。其次中央在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时要注重全局,统筹规划资金的使用,合理分配不同区域的社会保障资源,加大对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社会保障事业的扶持力度,促进社保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在资金的支出结构上,要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具体方向做出详细划分,合理规划拨款,增加社会保障的后备资金,使社会保障更好得发挥作用。
2.推进医卫深化改革
医疗卫生是现在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大重要环节,关系到全体居民的生命健康问题,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政府在医疗卫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也使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健康状况,因此医疗卫生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从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医疗卫生支出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也就是说我国的医疗卫生支出并不能促进居民消费支出,因此政府必须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推动医疗卫生深化改革,立足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改善医疗卫生水平,保障居民基本的医疗卫生需求,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政府要注重资源的配置比例,重视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供给不足的问题,避免大型医疗机构占据过多的医疗资源。政府需要完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将医疗资源落到实处,提升小社区的医疗发展水平,进而推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3.建立健全财政社保支出监管体系
国家在加强对社会保障事业资金扶持的同时也要建立相关机构对社保支出进行监督,使社会保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要从法律层面保证社会保障支出监督机制的运行,使监督行为做到有法可依,违法行为能够及时处理、及时问责。其次,要有独立部门对社会保障的资金进行专门负责,以确保社保工作可以持续稳定运行。最后,除了政府方面的监督,也要发挥社会力量尤其是网络媒体的监督作用,还要动员群众一起监督社会保障的管理工作,对于社会保障工作也要有及时反馈,应该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安排专门人员对社保工作进行记录,以确保对各项工作都能有迹可循,有责可问。同时也要建立独立的部门对绩效数据进行核查,实现对社会保障资金的合理分配。
〔参 考 文 献〕
[1]蒋南平,王向楠,朱琛.中国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相关性的动态研究——基于地级城市数据的实证[J].消费经济,2012,28(04):40-43+52.
[2]封福育.社会保障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来自CGSS2010的经验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6,32(05):62-71.
[3]魏华颖,张硕.社会保障水平对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影响——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2(04):48-51.
[4]王秀兰,张士辉.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居民消费与GDP的关系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06):66-74.
[5]么岳心.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基于1995—2013年资料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8(16):45-47+134.
[6]毕成.消费信贷、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基于TVP-VAR模型[J].商业经济研究,2020(23):163-168.
[7]王媛媛,杜智民.甘肃省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研究[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20,36(03):116-124.
[8]杨越.财政民生性支出对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投资与合作,2021(01):78-79.
[9]蒋玲,吴军,陈曦来,王佳佳.安徽省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08):46-48.
[10]韩伟,张红.农村社会保障性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基于城乡比较的视角[J].宜春学院学报,2014,36(02):33-37.
[11]邓庆彪,张赛.社会保障对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研究[J].金融经济,2019(02):54-58.
[12]王延中,龙玉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分析[J].财贸经济,2011(01):13-20+136.
[13]万光碧.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改革与战略,2006(08):14-16.
〔责任编辑:孙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