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

2016-03-24 08:55高玉娟赵丽琴
中国市场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固定效应模型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

高玉娟+赵丽琴

[摘要]利用全国30个省2003—2013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老龄化的主要因素。计量结果显示,经济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城镇化程度提高和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原因。国家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同时,应重点关注老龄化给农村地区带来的压力,协调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固定效应模型;影响因素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1016

1引言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承受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压力。根据国际人口年龄类型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70%,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邬沧萍,1990)。我国在2000年老龄人口比例达到70%(中国统计年鉴,2001),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潮流中。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有未富先老(郭长伟,2013),高龄化显著(曾光霞,2014)的特点;与其他国家相比,人口老龄化给中国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首先,人口老龄化给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李余、詹懿,2013)。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必将加重适龄劳动人口的抚养负担,在经济的总支出中也将要承担更多的养老保障支出,给国家及家庭带来一定的负担(郭长伟,2013)。其次,人口老龄化改变了劳动力供给局面。我国劳动年龄人口2011年达到峰值940亿人,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下降到939亿人和936亿人,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潘力,2013)。人口老龄化势必会带来劳动力供给的进一步下降。

因此,理清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对有效应对老龄化的挑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基于2003—2013年全国30个省由于西藏的人口老龄化比例、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且数据不完整,所以本文未对其进行研究。的面板数据,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2文献综述

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胡亚兰(2008)通过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态势以及特征,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发现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但同时人口老龄化也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并指出要正确处理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关系,做到趋利避害;李兰永和刘媛(2013)虽然只以济南市为研究案例,仍发现生育政策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朱勤(2014)通过对2000—2010年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城镇化是城乡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力的大小与乡—城转移人口的年龄选择模式有关系。

已有文献为我们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大多数文献只是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或老龄化程度进行了研究,没有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其次,少量文献分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但仅限于理论分析、案例研究或少数省份的实证研究,缺乏基于全国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最后,在研究数据方面,已有文献存在数据老化问题,未能反映近期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的情况。本文进行的研究正好弥补了上面谈及的几点不足。

3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了2003—2013年全国大陆除西藏自治区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

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作为衡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指标。其中全国人口老龄化数据和各省人口老龄化数据均来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城镇和农村人口老龄化数据来自相应年度的《中国人口和就业年鉴》。

考虑到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用各省历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GDP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通过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极大地延长了人们的预期寿命,影响了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及变化速度。因此,本文采用每千人卫生人员数,作为衡量各省各年度医疗水平的指标。该指标用各省每年度卫生人员总数除以各省总人口数来刻画,数据由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各省总人口和卫生人员数计算获得。

城镇化,即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也是影响人口年龄化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中国农村向城镇转移的人口以青壮年为主,青壮年的迁移势必会影响城乡人口的年龄构成,影响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及进程,因此,本文在分析时也引入了城镇化率这一指标。该指标用各省各年度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来衡量,数据来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计划生育是中国长期的一项基本国策,对降低出生率、控制人口数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采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衡量各省各年度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情况,该数据来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已有文献采用“计生率”作为衡量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情况的指标,由于数据缺失,本文采用了自然增长率。。

4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上述分析描述了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城镇化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没有控制其他因素,这些相关关系可能是有偏的。因此,本节将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中65岁及以上人口作为因变量,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率、每千人卫生人员数量、GDP增长率作为自变量,变量的基本特征总结在表1中。

为了确定对该面板数据采用混合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检验。首先经F检验得出其F分布的P<001,强烈拒绝建立OLS混合模型的原假设;而且根据表2第1列的回归结果发现,和其他模型相比,OLS混合模型中各自变量在1%显著水平上不是全部都显著的,所以不采用OLS混合模型。根据对个体效应的不同假设,表2中也报告了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经豪斯曼检验得出其卡方分布的P<001,强烈拒绝建立随机效应模型的原假设,而且随机效应回归的拟合优度R2较低。因此,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由表2第2列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可知,F值是24222且P<001,所以在1%的显著水平下是模型整体是显著的;而且在1%的显著水平下,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率、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数量、GDP增长率对老龄化均有显著影响。

人口自然增长率每提高1‰,6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降低0301%。可见计划生育的实施缓解了人口规模性压力,却导致了人口结构性压力。城镇化率每提高1%,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提高0033%。城镇化经常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生。因为城镇化对居民健康有着正向影响,城镇化使得居民自评自己的健康水平为好的可能性提高了118%(张帆,2014)。所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效降低了死亡率,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发生。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数每增加一个,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320%。每千人口卫生人数越多,医疗资源越充足,医疗服务质量越高。医疗水平的提高降低了死亡率,延长了人们的预期寿命。GDP增长率每提高1%,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提高0195%。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或地区老龄化程度都比较严重。首先经济的增长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指数,老龄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养老保险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其次,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孩子生育和抚养成本将增加,从而导致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和出生率的下降(姚雪松、王志勇,2014)。

5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3—2013年的数据,探索了中国老龄化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以下三点结论与建议。

第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加重。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结果,而且在短时间内无法减缓;政府应该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避免人口老龄化阻碍经济的发展。

第二,城镇化导致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承受社会负担的能力也比较差。在农村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注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与转移接续问题,加大兴办农村养老机构等事宜的实施力度,提高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

第三,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计生法明确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由于经济压力、少生观念和时间压力等原因,很多家庭都不愿意再生育,即通过增加新生人口在短期内可能无法缓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带来的压力。因此,国家在转变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还应出台一些配套措施,使得新的政策能够实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郭长伟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其策略分析[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4

[3]胡亚兰浅析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商场现代化,2008(4)

[4]李兰永,刘媛人口老龄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12)

[5]李余,詹懿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实

猜你喜欢
固定效应模型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创造与替代:对外投资与本地就业关系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我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社会救助制约我国弱势群体发展权实现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