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传播对乡土文化与社会记忆的重构

2024-06-12 21:33朱贺
文化产业 2024年11期
关键词:乡土重构公众

朱贺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影像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成为重构乡土文化和社会记忆的重要方式。影像传播有利于乡村图景和文化的重构、社会记忆的凝结以及乡村振兴的推进,具有复制式、纪录式和参与式三种影像表达形式。在此背景下,影像创作者可从空间建构、情感建构以及符号建构三个维度实现对乡土文化与社会记忆的重构。

影像传播对于传承乡土情怀,重构乡村社会记忆等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影像传播在重构乡土文化与社会记忆中的运用更加普遍。

影像传播对重构乡土文化和社会记忆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下,影像传播在完善乡村文化体系、重构乡村社会记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影像传播有利于乡村图景和文化的重构

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乡村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曝光次数增多,乡村景象、文化等的呈现方式更加真实、立体。过去,大多数人对乡村的印象是偏僻、落后、荒芜。当前,影像将更真实的乡村图景呈现在公众眼前。另一方面,有关乡村主题的影像通常以农民形象、农村实践活动等为主题。这些作品既能展现出农民真诚善良、朴实无华的形象,又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乡村生活和实践活动的理解。

影像传播有利于社会记忆的凝结和认同

乡村主题的影像对乡村生活面貌的真实刻画与呈现能够引发公众的共鸣,激发公众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影像对乡村生活和文化的真实解读和广泛传播,能够唤醒在外打工农村人的记忆,获得情感上的慰藉,使其在回忆乡村社会记忆的同时,增加其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影像传播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

影像传播不仅可以重构乡村文化话语权,还能整合乡村各方面的资源,能够进一步巩固乡村振兴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影像能够直观生动地展现乡村旅游文化,进而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对文化资源的整合。乡村影像将传统茶文化、节日文化等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对乡土文化的宣传,更是一种文化价值的输出过程。三是对人才资源的整合。乡村影像传播催生了一批乡村博主,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回到乡村、建设乡村。乡村影像已成为公众整合乡村资源、重构乡土文化、实现自我价值、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工具之一。

影像传播对乡土文化和社会记忆的多元化表达

以乡土文化为主题的影像创作者,通常扎根于乡村,运用高超的拍摄和剪辑技巧,展现出我国乡村优美宜居的环境以及与自然共生的价值意蕴。由于不同影像创作者在创作观念、创作逻辑、创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乡村主题的影像表达可分为三类,即复制式影像、纪录式影像以及参与式影像。

复制式影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部分传统村落和乡村文化遗产在发展过程中遭到破坏甚至濒临消亡。对于这类村落和文化遗产就需要借助相应的技术,对具有传承价值的乡土文化和社会记忆进行系统性记录,这种记录方式就是复制式影像。复制式影像在表现手法方面力求真实客观,反对过多的艺术渲染,更追求对乡土文化和社会记忆的真实记录和反映,致力于为后世留下具有参考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乡土文化影像和资料。复制式影像通常由政府部门、博物馆、档案馆和其他学术研究机构等主导摄制,如中国史诗百部工程、“中国记忆”影音文献项目、中国节日影像志等项目的制作。以乡村建设为主题的复制式影像通过现代影视技术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进行传播,其文献价值也会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增加,成为今后研究乡土文化、重构社会记忆的一手影像资料和文献依据。

纪录式影像

当前,以乡村生活、乡土文化为创作题材的纪录式影像体裁可分为新闻片、纪录片、宣传片等,其中,纪录片最受公众欢迎和喜爱。与复制式影像相比,纪录式影像比较重视当下取得的宣传效果。当前,常见的以乡村为题材的纪录片有很多,如《乡土中国》《美丽乡村》《记住乡愁》等,这类纪录式影像的上映,可以使公众更加了解乡村生活和文化,其已成为城市居民了解乡村生活、传播乡土文化、重构社会记忆的重要方式之一。例如,纪录片《记住乡愁》是传播乡土文化、传承社会记忆的经典之作。该片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了传统纪录片的风格,以富有艺术感的镜头展现了乡村优美宜居的环境,再现了乡村传统风俗民情,该纪录片的热播使身处都市的游子深刻感受到新时代乡村的精神面貌,激发其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之情,更加彰显和升华了乡土文化的时代意蕴。乡村纪录片在传播乡土文化的同时,成为公众消解“现代乡愁”,重构乡村社会记忆的重要渠道。

参与式影像

参与式影像的最大特点是参与度较高,即农村居民主动利用摄像机、照相机等现代影像传播工具自主记录和传播乡土文化。现代影像工具和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为公众建立了一个开放性的传播平台。同时,随着短视频行业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主动拍摄有关乡村题材的影像,包括乡村美食、乡村古建筑、传统技艺、自然风光等,并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发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公众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传播。

影像传播赋能乡土文化与社会记忆的重构

通过影像记录展现乡村生活,实现空间建构

影像作为一种极具感染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现代传播媒介,其能够实现声音、画面的有机结合,并且能够直接记录乡村发展变化的过程。影像传播具有独特的优势,如能够实现视听结合、在影像上实现物体复原、扩大公众感知空间,甚至实现空间联结和重塑。影像记录和展现乡村生活的表现可概括为以下内容。

1.对田园农业景观的展现

以乡村为主题的影像通过形象的方式展现清澈河流、美丽山川、传统建筑等景物,不仅使影像的题材更加丰富,而且可以传播乡村土文化。以乡村为主题的影像介绍了传统农耕生活,包括农耕用具、烹饪工具、生活用具等。例如,在乡村自媒体博主发布的视频中常常可以见到竹篓、锯子等乡村农耕和劳作工具,这些物品激发了公众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乡村影像借助媒介技术,将自然环境和农村传统工具完美融合,展现出乡土文化和集体记忆的丰富多彩。

2.对乡村社会记忆的营造

乡村影像的创作和传播要立足于乡村真实生活,并通过形象化、艺术化的表达形式,勾起公众对集体生活的回忆。例如,前段时间网络上爆火的“张同学”,其发布的视频采用第一人称视角,拍摄起床洗漱、饮食、活动等农村日常事务,使观众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让观众在感受乡土气息的同时,勾起了其内心深处的社会记忆。

3.对乡村传统技艺的展现

影像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展现不仅能够吸引公众眼球,给予公众新奇感,同时能够引起公众对传统技艺的重视和保护,促进乡土文化和传统技艺的保护、传承以及创新发展。以传统手工技艺为创作题材的乡村影像大多通过系列化、碎片化的拍摄手法激发公众社会记忆。现阶段,各大网络平台呈现的有关传统手工技艺的影像内容丰富多彩,如宣传刺绣、曲艺等非遗技艺的作品,均向世界展现中华传统技艺之美。影像传播将非遗与互联网相结合,能够拓宽公众视野,实现乡村社会记忆的重构。

通过影像传播增强文化认同,实现情感建构

随着影像技术和传播媒介的融合发展,影像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现代化以及信息化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主题的电影、电视剧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相关影像的传播能够引发公众的思想共鸣,实现审美和情感的同频共振,使公众感受到乡土文化的魅力,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除此之外,在影像传播过程中,创作者和公众能够实现多维互动,包括点赞、分享、收藏、评论等,这些行为能够实现乡土文化和社会记忆的跨平台覆盖和交流,打破了传统电影、电视传播的局限性,增强了观众的身份认同和乡村文化自信。影像传播对乡土文化和社会记忆的情感建构,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个人参与强化身份认同。乡村影像是对乡村生活和文化的多维度展现,公众可以通过点赞、评论等方式参与到乡土文化传播中,从旁观者变为行动者,自觉为乡土文化的传播和社会记忆的重构作出贡献。乡村影像通过整合和展现乡村各种资源,在某种意义上能够唤醒公众对乡村的情感。二是通过乡村叙事增强群体认同。乡村影像传播对追寻乡村价值具有示范意义。影像平台的社交属性能够实现跨时空的互动,唤醒公众的社会记忆。影像创作者可以选取时代鲜明、贴近生活的内容,以此呈现乡村生活的点滴,缓解现代乡愁,使公众获得心灵上的慰藉,进而产生对乡土文化和社会记忆的群体认同感。

通过影像语言传承乡土文化,实现符号建构

影像是一个时代的视觉印记,其凭借自身独特的展现方式对乡土文化和社会记忆进行再想象和再构建。影像最初是一种知觉层面的表达,是对现实物象的重新呈现,其特定的语言符号系统和表达规则,能够以一种更具审美性和艺术性的符号展现和传承乡土文化与社会记忆。换言之,乡村主题的影像通过可视画面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的真实现状,该形式可以使公众情绪受到感染,思想受到熏陶。以乡村文化为主题的影像大多展现了乡村文化和记忆中蕴含的真实情感,守护人们共同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记忆。乡村主题的影像是对乡村生活的真实呈现。总而言之,以乡村为主题的影像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对乡村生活、社会记忆以及乡土文化的符号化传播。

1.古村落——乡土文化和社会记忆的视觉符号

古村落承载着乡村生活的故事和历史,彰显着乡村的社会记忆。乡村主题的影像对古村落场景进行了处理,保留了生动形象的乡村符号,聚焦邻里相处、日常耕作、杀鸡宰羊、腌菜腌肉等场景,展现韵味十足、生活美好的田园牧歌。风格多样的古村落影像通过精心拍摄的画面,凸显田园景观,传递灯火温暖,是传承乡土文化和重构社会记忆的视觉符号。

2.传统仪式——乡土文化和社会记忆的象征符号

乡村传统习俗和活动仪式等以影像形式得以再现,如乡村婚丧嫁娶、节庆风俗、赶集、节日庆典等乡村风俗仪式,通过影像传播使碎片化的乡土文化和社会记忆得以整合。

3.民间故事——乡土文化和社会记忆的文化符号

有很多以民间故事为创作主题的影像视频,反映了乡村社会记忆和乡土文化。乡村故事影像创作者以乡村环境为背景,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用地域性色彩浓厚的乡村风俗、极具个性的表演等演绎剧情故事,展现乡村生活点滴,唤醒社会记忆,形成乡土文化和社会记忆的现代重构。

影像作为一种新时代传播形式已融入了乡村的生产生活中,其独特的影像记录形式、传播方式以及语言符号生动展现了真实的乡村生活和文化,有利于乡村图景和文化的重构,有利于社会记忆的凝结和认同,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对乡土文化的传播以及社会记忆的重构具有重要作用。相关工作者要借助影像技术、设备等,再现乡村生活,传承乡土文化,从空间、情感以及符号三个角度实现乡土文化与社会记忆的重构。

本文是2023年度周口市哲学社会科学调研课题“乡土文化中影像传播对社会记忆的建构价值研究——以周口淮阳为例”(项目编号:ZKSKDY-2023-002)。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乡土重构公众
长城叙事的重构
公众号3月热榜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乡土中国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