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君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同时,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天点纷林际,虚檐写梦中。明朝知谷雨,无策禁花风。石渚收机巧,烟蓑建事功。越禽牢闭口,吾道寄天公。”民间有谚“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后,天气转暖,寒潮天气基本结束,空气清新怡人,万物开始生长。《礼记·乐令》说:“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也就是说,弯曲的植物嫩芽已破土而出,娇艳的嫩叶亦茁壮成长。雨水温润,秧苗青青,春日的芳华正悄然孕育着秋日的硕果。
喝谷雨茶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谷雨有品茗的习俗,未品一口谷雨茶的春天并不完整。谷雨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称二春茶、雨前茶。谷雨茶由谷雨当日采摘的鲜茶叶制成,尤以上午采摘的品质为佳。谷雨茶色泽翠绿,叶质柔嫩,泡出的茶汤滋味鲜活,香气怡人。谷雨茶除了嫩芽外,还有一芽一嫩叶的或一芽两嫩叶的。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的像雀类的舌头,称为雀舌。谷雨当日的茶具有清火、辟邪、明目等功效。因此,不论天气如何,人们都会前往茶山采摘一些新茶饮用。“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瓶悬金粉师应有,筋点琼花我自珍。清话几时搔首后,愿与松色劝三巡。”苏轼的这首诗描绘了谷雨茶的清新鲜嫩。“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郑板桥通过描述谷雨前后的景色和品茶的情景,展现其闲适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品位。
赏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富贵花”。俗话说,“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被称为谷雨花、富贵花,谷雨时节赏牡丹已绵延千年。山东菏泽、河南洛阳都会在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观赏游玩。古代诗人对牡丹青睐有加,清顾禄《清嘉录》曰:“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王恽《木兰花慢·谷雨日》曰:“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想前日芳苞,近来绛艳,红烂灯枝。刘郎为花情重,约柳边、娃馆醉吴姬。罗袜凌波微步,玉盘承露低垂。春风百匝绣罗围,看到彩云飞。甚着意追欢,留连光景,回首差池。半春短长亭畔,漫一杯、藉草对斜晖。归纵酴醿雪在,不堪姚魏离枝。”整首词围绕谷雨赏牡丹展开,诗情画意,春意盎然,热闹至极,是谷雨日“牡丹花会”的绝妙词作。王贞白《白牡丹》曰:“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这首诗不寄失意之情,也不含孤高之意,只是站在欣赏的角度,赞美了白牡丹的美丽和高洁。谷雨时节,嫣然盛放的牡丹花艳如胭脂、灿若云霞,千簇万簇盛开,便是一片雍容华贵、国色天香。
祭仓颉
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这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淮南子》记载,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当天下了一场谷子雨。仓颉逝世后,人们把他安葬在他的家乡——白水县史官镇北,墓门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关于谷雨与仓颉的传说,相传仓颉因工作之需,依照星斗、山川的走势以及鸟兽的足迹,创造出了文字,因其功绩感动了天地,所以天降谷子雨作为奖励。《淮南子·本经训》有述:“仓颉作书,而天雨粟。”意思是说:以前仓颉创造文字,上天担心从此诈伪萌生、去本趋末、弃耕作而务锥刀、天下缺粮,于是降粟雨。因此,先有仓颉造字,而感动上天喜降雨粟,才有雨生百谷和谷雨这个节气名称,以此庆祝和纪念仓颉的贡献。
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象形文字的创始人,世代尊为文字初祖。每年的谷雨,“仓颉庙会”都会在陕西白水县如期举行。传承谷雨祭祀这一传统习俗,对人文、自然景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史价值,同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敬文明礼仪、尊重创造、尊重劳动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
“吃春”
谷雨时春生之气盛极,花草繁茂,是为荣华。除了春茶,还有一种春天的味道不容错过——香椿。常言道:“雨前香椿嫩如丝,雨后椿芽生木质。”香椿又叫“树上蔬菜”,是香椿树的嫩芽。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最是鲜嫩可口,脆软留香。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谷雨有吃春饼(即香椿芽做的谷雨饼)的习俗,有人说“香椿芽炒鸡蛋,肉鱼都不换”。在北方,谷雨时节正是小麦抽穗的时候。在这个时节,人们会用新磨的小麦粉烙制春饼,卷上豆芽、粉丝等菜肴,邀请亲朋好友品尝。吃春饼的同时还会品尝各种野菜和野味,以庆祝春天的到来。这个习俗已经传承了数百年,至今仍在一些地方流行。
祭海
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在我国沿海一带,过谷雨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海祭时刻一到,渔民便抬着供品到海神庙、娘娘庙前摆供祭祀,有的则将供品抬至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场面十分隆重,这一习俗在今天胶东荣成一带仍然流行。谷雨时节是春海水暖之时,百鱼行至浅海地帶,是下海捕鱼的好时节。所以对于渔民而言,谷雨盛行祭海的习俗,以祈祷海神的保佑。
谷雨贴
禁杀五毒,贴谷雨贴,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这一习俗在山东、山西、陕西一带十分流行。谷雨贴属于年画的一种,上面刻绘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形象或道教神符,有的还附有诸如“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中,蛇蝎永不生”“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持七星剑,单斩蝎子精”等文字说明。清乾隆六年(1741)《夏津县志》记:“谷雨,朱砂书符禁蝎。”“禁蝎”的民俗反映了人们驱除害虫和渴望丰收平安的心情。而在北方,谷雨时节正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候。在这个时节,人们会折下嫩绿的杨柳枝,插于门楣之上,以迎接春天的到来,寓意驱邪避灾。这个习俗已经传承了数千年,至今仍在一些地方流行。
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农业灌溉依托天上降水与地上河流,农耕主要集中于降水充沛与江河水网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农民常按照节气从事农业生产。谷雨将谷和雨联系起来,蕴含着“雨生百谷”之意,体现了“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谷雨则有“雨生百谷,春生万物”的意思,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所谓“谷雨将应候,行春犹未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