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霞
现采用文献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对珍珠文化多功能厅的建设进行深入探讨。该多功能厅不仅可以向读者展示珍珠文化,还具备研讨功能,人们在参观珍珠文化展览的同时,还可在此展开交流与研讨。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体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水平。为发掘与广东海洋大学办学特色相适应的海洋特色文化[1],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建设了珍珠文化多功能厅,包括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和实物展示三部分。纸质资源主要包括展板、图书等;电子资源包括珍珠文献、珍珠鉴赏、珍贵时光、珍珠视频、媒体报道、珍珠人物等专题;实物展示包括我国现代珍珠研究的先驱熊大仁教授铜像、校友捐赠的古砗磲玉化大珍珠、校珍珠研究所捐赠的珍珠贝类等。该珍珠文化多功能厅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珍珠研究成果提供展示平台,不仅便于读者进行研究,更能以文化育人,提升读者的文化自信,激发其浓厚的专业兴趣。
珍珠文化的内涵
珍珠文化涉及珍珠的方方面面,涵盖农业、医药、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如珍珠的生产应用、药用价值[2]、历史文化、产业化[3]、珍珠衍生品、装饰品[4]等。与珍珠相关的传奇轶事成为国内外文人学士和墨客骚人的创作对象和主题,并创作出众多千古名篇[5]。珍珠文化资源以珍珠及相关内容为载体,让人们不仅了解珍珠的生物学特性,也了解珍珠相关的文学作品。
建设内容
珍珠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和实物展示。
纸质资源
1.学校珍珠研究成果展示
多功能厅采用八幅0.8m×1.8m规格的纸质展板,主要介绍广东海洋大学珍珠研究的历史、取得的成绩及对未来的展望等。其内容主要由广东海洋大学珍珠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提供,以下为展板的具体内容。
第一,珍珠文化展板的命名。为彰显珍珠主题特色文化,该展板主题取名“探骊得珠”,有关典故最早出自《庄子·列御寇》。相传骊珠为藏在骊龙颔下的宝珠,骊龙栖息深渊中,欲取得骊珠,必须潜入深渊,待骊龙入睡后,利用智慧取出宝珠。该成语的引用,体现了广东海洋大学珍珠科研人员勇敢拼搏,打破一切艰难险阻的珍贵品质。
第二,介绍中国现代珍珠养殖业的起源与发展。1958年,广东海洋大学熊大仁教授带领学生在广西北海珍珠养殖场培育出我国第一颗海水珍珠,之后指导养殖场培育出第一批海水珍珠[6]。1962年,熊大仁教授指导学校教师完成“淡水无核珍珠”试验并向全国河蚌产区推广应用。1972年,在熊大仁教授的指导下,缩短育珠期的试验顺利完成,该成果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水产总局批示在湛江水产专科学校组建我国高等学校第一个珍珠研究室。在淡水珍珠研究方面,为遵照熊大仁教授的嘱托,谢绍河先生下基层二十年,完成了恩师的夙愿,完善了珍珠养殖业的技术体系。2008年,谢绍河先生受聘返回学校担任珍珠研究所所长,开展校企合作,实现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为我国淡水珍珠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第三,介绍海水珍珠贝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该版块内容系统阐明了我国马氏珠母贝主要野生种群的种质资源现状。结合家系和群体选择,培育出遗传稳定与性状良好的马氏珠母贝“海选1号”养殖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壳宽系数大、生长快的特征,能显著提高留核率,增加珠层厚度,提升珍珠产量。2011年以后,联合企业累计推广“海选1号”优质苗种超过50亿粒,培育了马氏珠母贝壳色系和耐低温品系、大珠母贝金唇品系。检测了不同世代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利用组学技术解析选系优良生产性能和表型的分子遗传机制。
第四,介绍海水珍珠贝育珠技术与养殖模式研究。首先,通过利用马氏珠母贝“早春育苗”苗种高效繁育技术,使苗种生长提高14.5%,母贝养成期至少缩短6个月。其次,研发新型育珠技术和育珠贝养殖模式。研发的新型免疫制剂,有效抑制因植核手术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育珠贝留核率与优珠率分别提高19.2%与22.4%。构建的1.5龄贝育珠养殖模式,育珠贝成活率与优珠率分别提高63.3%与23.8%,加上缩短的六个月海区养殖时间,经济效益比传统模式提高83.2%。突破了大珠母贝规模化养殖的技术瓶颈,利用大珠母贝印尼群体进行繁育子代群体,采用“麻醉剂+淡水浸泡幼贝”的方法提高幼贝成活率,海区养成幼贝成活率达24.2%,养成母贝2.8万只。构建的珠母贝植核育珠技术体系。从休养期开始至前期育珠成活率达到81.2%,收珠结果留核成珠率达到90%以上,其中优珠率50%、中档珠率30%、次珠率20%;育珠周期8—9个月,珍珠层厚度平均达到1.26mm。
第五,介绍中国第二代淡水珍珠养殖技术。1991年开始,谢绍河先生发明的“淡水有核珍珠”原创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全国千万家珠农受益,为农村农民脱贫致富、为珍珠一二三产业发展作出贡献,成就了“百万户百万富翁”。目前,全国年产“淡水有核珍珠”上千吨、原珠产值超过百亿元,产品占据国际珍珠市场的主导地位。国际首创“附壳造型珍珠”养殖技术的应用,2008年生产北京奥运会特许产品、毛主席纪念章等广受欢迎。技术成果转化位居全球技术巅峰,为引领中国珍珠产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第六,介绍海水珍珠加工技术研究。广东海洋大学采用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系统研究海水珍珠加工前后的成分、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规律,揭示珍珠加工机理。形成了从前处理(增光)、漂白、染色到抛光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珍珠加工技术体系。开展辐照加工技术在珍珠产业领域的应用研究,利用钴-60伽马辐照源对珍珠蚌贝壳板材、天然珍珠和珍珠粉,从而快速有效地优化珍珠蚌贝壳板材色泽、鉴别海水天然珍珠和淡水天然珍珠、鉴别海水珍珠粉和淡水珍珠粉。此外,制定广东省珍珠加工生产技术规范和珍珠质量检测地方标准,为规范珍珠加工技术、提高南珠质量提供了技术保证,进一步优化了珍珠加工技术,研发珍珠层粉鉴别、海淡水药用珍珠鉴别等珍珠附加产品的利用技术。
第七,介绍中国珍珠的现代发展。广东海洋大学与广东绍河珍珠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从“淡水无核珍珠”到“淡水有核珍珠”“附壳造型珍珠”,如今又研发出“3D巴洛克·超级异型珍珠”,不断推陈出新。
第一代珍珠养殖技术及发明人:熊大仁1958年发明海水有核珍珠养殖技术。熊大仁等1962年发明淡水无核珍珠养殖技术。
第二代珍珠养殖技术及发明人:谢绍河等1991年发明淡水有核珍珠养殖技术。谢绍河1998年发明附壳造型珍珠养殖技术。
第三代珍珠养殖技术及发明人:谢绍河等2020年发明3D巴洛克·超级异型珍珠养殖技术。谢绍河等2021年发明异型珍珠·琥珀蜜蜡珍珠养殖技术。
第八,介绍广东海洋大学珍珠研究的美好愿景。广东海洋大学珍珠研究所已发展成为我国淡水与海水珍珠生产的技术主阵地,经过优化完善的第二代珍珠生产技术可使内脏大核“淡水有核珍珠”的颗粒规格为16—22mm,从而弥补国际市场淡水大圆珍珠的不足,目前正向第三代珍珠生产技术迈进。随着“南海大珍珠”在中国南方海岛礁的发展,珍珠产量已占国际市场95%的中国正由珍珠大国迈向珍珠强国。踏上新征程,广东海洋大学作为我国现代珍珠的发源地,必将在珍珠科研与人才培养的交汇点上绽放新的光芒。
2.纸质珍珠的文献
纸质珍珠的相关文献包括馆藏图书、专利标准及专家赠书等内容。
第一,馆藏珍珠相关图书及专利展示。结合馆藏资源,挑选珍珠相关图书一千余册,内容涉及珍珠贝类、珍珠养殖、珍珠饰品等。将检索的珍珠相关标准打印出来,放入多功能展厅,便于读者查阅。
第二,专家捐赠文献。熊大仁教授及校珍珠研究所科研人员捐赠的图书。熊大仁教授逝世后,家人把熊大仁教授编著、翻译和收藏的1380册科技图书全部赠送给湛江水产学院图书馆。这批图书中许多是湛江水产学院图书馆没有入藏的图书,对馆藏补缺配套很有价值[7]。此外,珍珠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捐赠了一批图书和珍珠研究所制定的珍珠研究的标准等,均放入珍珠展厅,供读者参观学习。
电子资源
通过该多功能厅内的珍珠文化长廊电子显示屏进行展示,由珍珠文献、珍珠鉴赏、珍贵时光(珍珠研究人员工作照片)、珍珠视频、媒体报道(珍珠相关报道)、珍珠人物等专题组成,各专题在珍珠展厅显示屏上可以切换,选定一个专题后,将其循环播放。
第一,珍珠文献。珍珠文献专题是通过CNKI、维普等数据库,检索珍珠相关文献,还包括广东海洋大学珍珠研究团队专家邓陈茂教授、梁飞龙教授及刘志刚教授等捐赠的文献等,制作二维码,循环播放,读者扫码即可阅读全文。
第二,珍珠鉴赏。珍珠鉴赏是通过网络搜集珍珠相关的各类图片,同时,也积极收集专家捐赠的珍贵图片,这些图片包括珍珠养殖和珍珠成品等,制作成二维码,读者可以扫码了解珍珠的养殖过程及查看成品珍珠的形状色泽等详细信息,更直观欣赏珍珠的艺术特色。
第三,珍贵时光(珍珠研究人员工作照片)。珍贵时光专题主要收集广东海洋大学珍珠研究人员进行珍珠培育时的工作照片或科研人员为珍珠养殖户进行培训的照片,在该多功能厅珍珠文化长廊电子显示屏上左右转动,循环播放,让读者感受科研工作者的精彩瞬间,培养和提升科研兴趣。
第四,珍珠相关视频。这一专题的视频主要通过网络搜集获取或者珍珠研究专家捐赠,在该多功能厅珍珠文化长廊电子屏幕上循环播放,便于读者欣赏。珍珠研究专家捐赠的视频,一部分由广东海洋大学珍珠研究所邓陈茂教授捐赠,一部分由广东荣辉珍珠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国荣先生捐赠,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珍珠文化的内涵。
第五,珍珠文化相关的媒体报道。媒体报道专题主要搜集广东海洋大学关于珍珠研究的相关新闻报道,将每条报道制作成二维码,在该珍珠多功能厅显示屏上循环播放,供感兴趣的读者扫码了解学校珍珠研究的新闻内容。
第六,珍珠人物。珍珠人物专题主要介绍广东海洋大学从事珍珠研究的专家学者,如熊大仁教授、邓陈茂教授、梁飞龙教授、童银洪教授、杜晓东教授、刘志刚教授和邓岳文教授及谢绍河校友等,将每位专家的信息制作成二维码,在珍珠文化长廊电子显示屏上循环播放,便于读者扫码阅读,了解珍珠研究专家介绍,培养读者的兴趣爱好等。
实物展示
第一,熊大仁教授铜像。熊大仁教授半身铜像是校友捐赠,铜像下面的台架上刻有熊大仁先生的人物生平介绍,熊大仁教授的事迹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海大人努力奋进。
第二,珍珠贝实物展示。该主题展出的珍珠贝实物,均系广东海洋大学珍珠研究所科研人员邓陈茂教授和梁飞龙教授等捐赠,包括褶纹冠蚌、三角帆蚌、大珠母贝,俗称:白蝶贝、企鹅珍珠贝、珠母贝,俗称:黑蝶贝、马氏珠母贝,又称:合浦珠母贝等。
第三,古砗磲玉化大珍珠“海洋金冠山”。珍珠文化主题多功能厅展出的古砗磲玉化大珍珠是谢绍河校友捐赠。谢绍河校友一直以来“不忘师恩”“爱校荣校”“反哺母校”[8]。该古砗磲玉化大珍珠放置于珍珠主题多功能厅,为读者提供了解砗磲的素材,谢绍河校友捐赠砗磲的励志故事在一代代海大学子中传颂。
图书馆的功能定位是“用”优于“藏”。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的珍珠文化特色多功能厅,集图书馆纸质文献、电子资源和实物展示于一体,便于读者了解珍珠文化及相关知识的同时,又为读者提供了研讨空间。此外,珍珠文化多功能厅建设需持续补充内容,更好地彰显珍珠文化特色,这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只有历经沉淀,才更能彰显特色。珍珠文化多功能厅旨在挖掘珍珠文化特色,展示珍珠历史文化、珍珠科研文化、珍珠产业文化以及珍珠教育基地文化,形成珍珠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多功能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馆藏特色,丰富图书馆文化育人内涵。
广东海洋大学202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特色文化记忆工程建设”(项目编号:C22867);广东海洋大学2023年校园文化品牌扶持培育计划项目“珍珠文化多功能研讨室建设实践”广海大党〔2023〕59号研究成果之一;广东海洋大学2023年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平台培育项目“珍珠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校科技〔2023〕3号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EB/OL].(2016-01-04)[2024-03-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2]苏咏农.珍珠文化[J].农家致富,2021(01):64.
[3]杨文研.我国珍珠产业文化营销研究——以北京红桥市场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4]王薇.珍珠带动大产业——记第三届红桥珍珠文化旅游节在京开幕[J].中国市场,2010(43):48-49.
[5]刘超,易丽平,张莉.珍珠旅游发展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2):163-165.
[6]龚亚明.珍珠专家——熊大仁[J].中国科技史料,1983(01):50-52.
[7]关冀新,张康年.熊大仁教授的夫人献出一千三百余册科技图书[J].中国水产,1983(12):19.
[8]莫精华.学校举行谢绍河校友捐赠古砗磲玉化大珍珠仪式暨原创话剧《熊大仁》教学汇报演出[EB/OL].(2021-01-12)[2024-03-06].https://www.gdou.edu.cn/info/1091/33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