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习作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4-06-12 06:14王延军
关键词:小学习作中华传统文化融合

王延军

摘 要: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习作教学是一种有益的做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文本和故事,选用富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小说、诗歌、寓言或传统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诗词歌赋或寓意深远的古老童话都可以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融入小学生的写作课程中。因为小学语文教育本身就兼具实用性和精神内涵,教师在教授写作技巧的同时,也应该致力于塑造孩子们的优秀品质与完善的品德修养。所以,将中华文化元素引入作文课,不仅可以满足培育人才的需求,更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举措。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小学习作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4.009

一、研究背景

中华文化的根源和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精神支柱。推广民族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对于我们的民族来说至关重要。从育人角度而言,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保驾护航。

优秀的传统文明是我们民族永恒的精神寄托,深入研究和学习经典的文学作品能带来巨大的收益与价值提升。因此,我们必须珍视我们的历史遗产并且始终保持对它的尊重及热爱,通过研读书籍来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和思想观念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中国古代文化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来看,学校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作为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此外,关注社会的进步和社会责任感等多个方面的教育工作,也需要被重视起来。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学生在小的时候就应当开始接触这些重要的知识领域,针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教育在人类历史中起着传承文化和文明的重要作用,因此,它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关键手段。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在中小学阶段进行传承,而这个过程的核心角色就是教师,推广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伴随着外国文化的持续影响,许多中国孩子开始偏好并沉浸在外来的文化和价值观之中,逐渐与中华传统文明脱节,甚至产生了一种疏离的感觉。这使得我国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可能出现中断的风险。因此,怎样扭转这一局面,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并在写作课程中更有效地传递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这对身为教师的我们来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

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习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小学生缺乏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表现体现在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典型和突出的表现:

对传统节日和习俗的陌生感:学生对传统节日和习俗了解不深,对重要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不清楚。对古代文学作品的不感兴趣: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缺乏兴趣,阅读能力较差,不愿意主动接触传统文学作品。对传统手工艺的陌生:学生对传统手工艺,如剪纸、刺绣等,缺乏了解和兴趣。对历史人物和故事的陌生: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故事了解不足,头脑中没有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缺乏中华传统礼仪意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少遵守中华传统礼仪的表现,如拜年、尊敬长辈等。学生对流行歌曲耳熟能详,却对语文课本中的名篇名句知之甚少;对漫画小说兴趣盎然,却对古典名著敬而远之。面对学生的如此现状,不少教育工作者感到心痛。经过思考和网上查询资料,我尝试着把传统文化教育和小学习作教学相融合。

三、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习作教学的策略

21世纪是一个科技创新和资讯发展飞速的时期,这个快速增长的信息化世界里,我们对通过文本传递的技术成就和社会讯息有着愈发强烈的需求;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保存思想遗产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地投入到这一历史性的文化发展阶段之中。然而,写作离不开教学,写作要通过作文教学来完成。在教授写作时,结合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观察、分析和理解现实世界的能力,让孩子能够借助文字表达出他们自己的立场、想法、情绪、心态和价值观。

1.借传统节日的熏陶了解传统文化

学生对流行歌曲和漫画小说感兴趣,但对语文课本中的名篇名句和古典名著知之甚少,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涉及多方面。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经典文学的兴趣:

一是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设计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愉悦和轻松。通过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二是融入现代元素。将传统文学融入学生熟悉的现代元素中,例如,通过比较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的相似之处,或者通过分析漫画中的人物与古典小说中的角色的对比,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是选择富有吸引力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阅读。精心挑选一些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的经典文学作品,逐步引导学生接触和理解传统文学。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作品可以通过生动的方式呈现。

四是开展文学赛事和活动。举办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竞争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这可以增加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接触和理解。

五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手段,如音频、视频等,呈现文学作品的一些精彩片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是关注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喜好,有针对性地选择与之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通过满足学生的需求,增加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比如,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本中的第二个学习单元,要求学生们撰写关于各种独特且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的文章。在写这篇习作时,就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若要描述关于端午节的内容,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独立地寻找并学习相关信息:端午节有何种别称、其起源及与其相关的知名人物是谁、还有什么传统的习俗是端午节所独有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发地去研究屈原的经历,阅读《楚辞》等文学名著,從而潜移默化地产生出对这位爱国诗人的尊崇感。此外,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亲手尝试制作粽子,深入了解屈原的故事,选择艾草,佩戴香袋,品尝美味的粽子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在一个充满节日气氛的环境里感受到端午节独特的民风民俗,同时也能激发出他们写作的热情,增强他们对于“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认识。这样一来,我们的作文课就充满了活力,也使得文化的传承更加富有深度。

2.在“爱国情怀”为主题的习作中感受传统文化

在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习作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让学生的文章更具深度和文化底蕴。

一是引用古典诗词。可以引用经典的古诗词,如《将进酒》《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学的精华,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二是描绘传统风物。在描写环境时,可以细腻地描绘传统的风景,如古老的村落、悠悠的江河,使爱国情怀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

三是弘扬传统美德。通过描写传统文化中所弘扬的美德,如孝道、忠诚、正直等,表达对这些美德的认同,并将其与爱国情怀相联系。

四是讲述传统故事。可以通过讲述古代名人、英雄的故事,如岳飞护国、屈原爱国等,以启发学生对爱国情怀的理解和感悟。

五是传统节日庆祝。描述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如中秋赏月、春节团聚,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统节日对国家团结的象征意义。

六是融入传统艺术。描述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书法、绘画等,以表达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骄傲和珍视。

七是强调历史记忆。回顾历史,表达对祖国曾经的苦难和先辈奋斗的理解,强调历史记忆对于塑造爱国情怀的重要性。

八是表达对国学的尊重和对传统学问的热爱,强调传统文化在培养人的爱国情感方面的独特价值。

比如,在六年级上学期语文课程中,我们需要完成一项任务,即根据“我的祖国”这个主题来撰写一份演讲稿。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讨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我国的名胜古迹、科技发展、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组内交流,组内成员互助合作,汲取了不同的文化内涵:“走上长城,我们看到了祖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走进故宫,我们看到了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走上天安门,我们看到了祖国开天辟地的领袖——毛泽东!”下面可以简介毛泽东生平事迹,并了解一些他写的诗词,感受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总之,要在课堂上增加关于传统节日的知识,通过故事、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生动地介绍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组织相关的庆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此外,还有制定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计划,选择适龄的古代寓言、童话故事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在课堂和学校生活中强调中华传统礼仪的重要性,进行相关的礼仪教育。组织模拟场景,让学生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礼仪意识。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3.以习作教学中的感恩教育为契机体会传统文化

在习作教学中,经常会有以“难忘的人”“令你敬佩的一个人”等为主题的习作。这种题目形式的作业实际上是在协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向学生传递满满的“正能量”,以积极向上的主题来进行习作。

比如:“无论是让你难忘的人,还是令你敬佩的人,一定是这个人身上的某种高尚品质打动了你。”从这个角度出发,先让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罗列出几个形容高尚品质的词,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文明谦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你写的这个人,他的哪种品质深深打动了你?”再去深入能够体现某些品质的事件。此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刚才罗列出的词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具有那种品质的人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等等。学生清楚地知道,抓住正向词,描绘出来的人就是歌颂真善美;与此相反,就是抨击假恶丑。在习作课上,像这样将中华传统美德融于学生的思想中,激起他们对传统美德的重视,进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近在咫尺、深入心灵。

在习作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以契机走进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并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价值。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

一是感恩的主题选择。在习作的主题中选择与感恩相关的话题,如家庭、友情、师生关系等。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生活中各种值得感恩的事物的认识和体验。

二是传统文化元素的引入。在习作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如古代诗词、传统节日、家族文化等。通过这些元素,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对于感恩的影响和启示。

三是祭祀文化。介绍传统的祭祀文化,例如敬祖先、拜师长等传统仪式。让学生思考祭祀的意义,以及通过这样的传统活动表达感恩之情。

四是传统美德的弘扬。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提倡的美德,如孝道、仁爱、谦逊等,让他们通过写作表达对这些美德的认同和理解。

五是家庭文化的探讨。鼓励学生了解自己家庭的传统文化,例如家族的习俗、家传的价值观等。通过写作,让学生表达对家庭文化的感恩之情。

六是对传统节日的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传统节日的深层含义,例如春节、中秋等。通过写作,让学生展示对这些传统节日的了解,以及这些节日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

七是访问长者。安排学生参观养老院或邀请长者来校,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传统文化体验,以此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恩心情。

八是文学赏析。进行传统文学作品的赏析,选择反映感恩主题的古典诗歌或散文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感恩。

综上所述,每个伟大的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这是它们在全球各民族中立足的基础。每个国家都需要利用这些传统文化来增强民族团结和道德教育。通过在习作教学中巧妙地融入感恩教育和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感恩的情感,同时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这种教导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创作技巧,还塑造了他们对恩惠的感激态度与对文化的理解深度。历经五千年风霜雨雪的中国文明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去发扬与继承这份优秀的传统遗产。在小学课程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使其包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深深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中学到知识并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全方位提高他们的文化和文学修养。尽管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教育的成果可能不会立即显现出来,但是我坚信,点点滴滴汇聚起来会成为一条大河,粒粒砂砾累积起来可以筑起一座高塔。

参考文献:

[1] 李琪《部编版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比较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2] 颜巧雅《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3] 赵卓《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学习现状调查——以黑孜苇乡小学为例》,《语文课内外》2020年第24期。

[4] 李佳《如何让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小学作文教学》,《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年第16期。

[5] 刘文霞、姚永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研究》,《基础教育论坛》2023年第7期。

[6] 王伟、李仕然《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學英语课堂教学初探》,《教育实践与研究》2023年第1期。

[7] 康永红《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探究》,《中国新通信》2023年第1期。

[8] 张紫薇、肖含、杨志慧《改革开放以来小学数学教科书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变迁与传承》,《文山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

[9] 魏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甘肃教育》2023年第7期。

猜你喜欢
小学习作中华传统文化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因材施教,适时分项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