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融合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河南省积极探索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路径,先后分别实施了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和两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建立起了“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年覆盖、通畅便利”学前融合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面对学前融合教育仍然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等问题,河南省未来将从推进“1+5+N”区域发展模式、加强与国际组织的专业合作、深入推进部分片区先行计划项目、优化学前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等方面进行努力,逐步完善学前融合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融合教育全学段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学前融合教育;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 G760
【作者简介】 贾祎祺,四级调研员,博士研究生,河南省教育厅(郑州,450016),北京大学(北京,100091)。
融合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联合国《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号召全球各国“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21—2030)》提出“创造公平社会环境,消除对儿童一切形式的歧视,保障所有儿童平等享有发展权利和机会”。河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发展更加健全的特殊教育体系,以学前融合教育为切口,积极探索其发展路徑,推进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前后分别实施了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和两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建立起了“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年覆盖、通畅便利”学前融合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及“省级统筹保障、市级协调安排、县级具体落实”的三级发展体系,努力保障特殊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持续推进教育公平。
一是加强政策保障,推动学前融合教育项目引领。1996年,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奇色花福利幼儿园按照7∶1的比例接收特殊需要儿童,成为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最初样本”。为全面切实推进融合教育工作,我省采取了“试点先行—普特并轨—区域发展”的思路。2014年起,先后在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和两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明确实施学前融合教育试点项目,全省整体推进工作开展。截至2022年底,共遴选6批202所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实现教育功能区在内的所有县(市、区)全覆盖,累计服务了近2000名特殊需要儿童,目前有600余名特需儿童在园。2022年省教育厅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启动实施‘1+5+N区域发展模式,遴选建设豫东、豫西、豫中、豫南、豫北五大区域学前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为区域内N所融合教育幼儿园提供有效支持”。2023年组织省内外专家分组对全省202所试点园进行了全覆盖式调研,全面深入了解试点园工作开展情况。各地在省教育厅的引领下陆续开启融合教育项目:2019年至2023年,驻马店市连续4年组织召开全国性融合教育论坛,并成立首个全国性融合教育学术团体“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融合教育专业委员会”。奇色花福利幼儿园所在的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先后印发《管城回族区融合教育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融合教育推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行动计划及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成立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将融合教育从幼儿园向义务教育阶段延伸,构建了比较健全的区域融合教育支持体系。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学前融合教育经费支持力度。2015年以来,省财政累计投入专项经费5000多万元,用于试点园资源教室建设和学前融合教育专项师资培训。201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的通知》,将学前教育特殊需要儿童生均经费提高到每年1万元(含民办)。专项经费的投入,有力保障了全省学前融合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国教育报》评价河南是全国第一个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学前融合教育服务体系的省份。
三是聚焦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融合教育教师专业水平。依托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立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中心,在奇色花幼儿园设立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全面推进学前融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辐射带动工作。依托两个“中心”,9年来累计组织专项培训和巡回辅导100多次,培养融合教育师资2000多人次,累计为全国12省14个地市提供师资培训支持,全省初步形成了“初阶培训+实践+巡回辅导+进阶培训+跟岗顶岗实习”的立体支持模式。2021年起,在“国培”“省培”中,将融合教育作为通识课程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必修内容,提高全体教师的融合教育能力,培训融合教育骨干教师325名。开展幼儿园融合教育优秀活动案例和义务教育融合优秀课例评选,开辟了以赛促学、以评促提升的教师融合教育能力提升新路径。
四是注重宣传引导,扩大学前融合教育社会影响力。将每年12月第一周定为学前融合教育宣传周,至今已开展7届融合教育宣传周活动。各试点园通过“老友记”活动开展校家社协同育人,全省累计开展400余场活动,深化了普通幼儿家庭和社会参与者对融合教育的理解与认知。依托河南振豫教育基金会,开展“最美融合教师”和“最美融合班组”评选,逐步扩大了社会公众对融合教育的接纳度,也不断激励和吸引优秀教师投身融合教育工作。2021年5月,我省举办了以“砥砺十年,奠基未来”学前融合教育为主题的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2021年12月举办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良好实践研讨会,30多名国际国内专家齐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项目官员参会。学前融合教育影响范围和力度不断扩大。
五是整合多方资源,持续推广学前融合教育模式。不断引进国内国际项目资源,包括世界银行、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财政部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发展市场”项目,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衣恋集团、北京师范大学“集善融合教育”项目,民政部中央财政社会组织“关爱残障儿童融合教育试点”项目,英华残障人教育基金会项目,“十三五”时期,引进香港嘉道理慈善基金会开展的“河南省农村地区学前融合教育试点项目”,2022年以来,又引进澳门同济基金会开展的“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先行计划”项目,支持区域发展实践。河南省内生外引的项目资源日益丰富,累积效应倍速体现。
我省学前融合教育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影响带动效应日益凸显。河南学前融合教育案例被收录进哈佛大学法学院残障事业发展项目手册;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将与省级行政部门的首次合作放在河南;奇色花幼儿园的《学前融合教育本土化体系的建构与实践探索》获得2022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仅奇色花幼儿园就先后接待来自9个国家和国内10个省份150多个融合教育团队参访。相关工作被《中国教育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被教育部官网多次收录和作为典型案例推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誉“河南有一个非常棒的融合教育模式”;教育部—聯合国儿童基金会将河南省一市一区作为融合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实验区,进一步推动了我省学前和义务阶段的融合教育一体化发展。
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我省学前融合教育仍然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一是试点园力量相对分散,区域优势和辐射引领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受属地政府财力薄弱的限制,经费投入无法满足整个事业的发展需求,特殊需要儿童生均经费落实仍存在困难。三是师资队伍的培养还需要加大力度,特别是培养的系统性、职前与职后的联系还需要持续探索与实践。四是融合教育的学段间衔接还存在较大困难,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融合教育探索依然任重道远。
融合教育是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每一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优质教育是教育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和政府的基本责任。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和完善政策体系,构建更加开放、多元、包容的制度与社会环境,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让多样性成为社会的财富、人类的资源:一是积极推进“1+5+N”区域发展模式。拟印发《河南省区域学前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方案》和《学前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工作职责》,着力建设区域学前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带动所有县(市、区)的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并加快探索建立融合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二是适时推进与国际组织的专业合作。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来豫调研,共同探讨战略合作方向。吁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继续深度支持河南融合教育师资培养工作。三是深入推进部分片区先行计划项目。去年河南省已成功申请到若干公益项目,分别布局在豫东、豫西、豫南、豫北片区,探索区域融合教育发展路径,今后将相关经验向义务教育乃至高等教育辐射延伸。四是进一步完善学前融合教育支持体系。我们将持续优化融合教育各个要素,为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工作创造更加灵活、协同的政策与资源环境,系统推进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于国宁)
【基金项目】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管理模式研究”(2023JKZD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