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阳教授针药结合治疗脾胃病临证撷萃 *

2024-06-12 18:28:59滕勇生张春华张利聪王伟洪吕子山曹海燕赖正权许建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11期
关键词:五虎三仁汤建阳

滕勇生 陈 艺 刘 静※ 张春华 张利聪王伟洪 吕子山 曹海燕 赖正权 许建阳

(1.深圳大学总医院中医科,广东 深圳 518055;2.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广东 深圳 518026)

许建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留美访问学者。原解放军总医院三中心(中国武警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现任深圳大学总医院中医学科带头人及科主任;曾担任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等8 所院校的硕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评审专家,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及全军针灸学会副主任委员等;参加全球人类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课题研究,获国家、省部级奖项10 余项,专利成果2 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40余名;全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获得者,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200 余篇,其中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10 篇、专著12 部;首次提出中医辨机论治理论体系,首次创立针灸影像学,并参与创建中国针灸影像学会。许教授医行天下,悬壶济世,求学并行医于祖国西南(贵阳、成都),博士后工作于华东(南京),主要坐诊于京城(北京),访问研学于美国(凤凰城),今南下岭南(深圳)专研中医岐黄之术,对中医学有深厚的造诣,倡导中医整体观念和辨机论治,善于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治疗疾病。许教授采用五虎擒羊之脾胃病针法和三仁汤,针药结合治疗脾胃病效果显著,作者跟师临证,现择选几例医案以飨读者。

1 中医脾胃病概说

脾胃病是中医概念,中医认为脾位居中焦,与胃相表里。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外应于腹。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水湿,输布精微而藏营,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又主统血,其气主升,喜燥恶湿。胃居中焦,与脾相表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胃气以降为顺,喜润恶燥。脾的病变以运化、升清功能失职,致使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水湿潴留,化源不足,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为主要病理改变。因此,临床以腹胀或痛、纳少、便溏、浮肿、头身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为脾病的常见症状。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临床以食少、脘胀或痛、呕恶、呃逆、嗳气等为常见症状。

2 五虎擒羊之疗法

五虎擒羊疗法来源于《灵枢·官针》所述“十二节刺”中的“齐刺”和“扬刺”:“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搏大者也”。“五虎擒羊”释义为五只老虎擒一只羊,寓意起效速捷、疗效显著。具体方法是中间先刺一针,然后再向四周各浅刺一针,刺的部位较为分散,用以治疗寒气浅而面积较大的痹证[1]。

“许氏五虎擒羊疗法系列”是许教授在五虎擒羊寓意基础上,根据针灸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穴位配伍疗法。许建阳教授指出,根据中医整体理论和辨机施治原则,运用烧山火和透心凉的补泻手法,三穴配伍,五针施刺,采用多种针刺操作手法,对病机进行围剿,形成五虎擒羊之势,即可称为五虎擒羊疗法。五虎擒羊疗法是许建阳教授根据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从局部浅刺扩展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经外奇穴等全身腧穴,辨机取穴施术的针灸治疗方法;通过对体表穴位的刺激,鼓舞正气,祛除邪气,通达经络,调理气血,从而使相关经络脏腑的病变得到改善,拓展了五虎擒羊针法治疗疾病的范畴[2]。

“许氏五虎擒羊之脾胃针法”治疗脾胃病效果显著。针法处方:中脘、内关(双)、足三里(双)穴。中脘为胃之募穴,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五脏六腑之海,饮食入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若胃腑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脏腑经脉失养,可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因此治胃是治疗很多疾病之本。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络穴,属于八脉交会穴之一,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主治心、胃病症。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合穴,又是胃腑下合穴,可健脾和胃、运化水湿,主胃病和水湿为患之疾,故有“肚腹三里留”“治痿独取阳明”之说,又是治疗下肢痿痹之主穴。脾胃为后天之本,后天强健,气血旺盛,阴阳调和。本穴可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主治胃肠疾病,如胃脘痛、呕吐、呃逆、腹痛腹泻、肠鸣、泄泻、便秘、痢疾、肠痈等。许建阳教授认为该三穴五针具有健脾和胃、降逆利水、运化水湿、行气化滞、升清降浊的功效,主治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

3 三仁汤方解详析

三仁汤首见于清代温病学家吴瑭的《温病条辨》,由薏苡仁、豆蔻、杏仁、半夏、厚朴、滑石、通草、竹叶组成。本方为湿温初起、湿重热轻之证而设,临床以胸闷、午后身热、体倦身重、脘腹不适、纳差泛恶、便溏不爽、小便短赤、舌苔白腻、脉濡为证治要点。湿邪伤人,常波及三焦而致上焦肺气不宣、中焦脾气不运、下焦肾与膀胱气化失常。本方药性平和,无温燥辛散太过之弊,有宣上畅中渗下、上下分消之利;寓启上闸,开支河,导水下行之理,可使气畅湿行,暑解热清,脾运复健,三焦通畅,诸证自除,诚为湿温湿重热轻之证良方。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炎、胆囊炎、急慢性胃肠炎、黄疸型肝炎、肠伤寒、关节炎等见有湿热证候者。

三仁汤以三仁为君药,其中杏仁苦温宣畅上焦肺气,使气化则湿亦化,此即开上;豆蔻辛温,芳香化湿、行气宽中、宣畅脾胃,转枢中焦,振复运化水湿之机,此即畅中;薏苡仁甘淡寒,利湿清热而健脾,疏导下焦,使湿热从小便而去,此即渗下。三仁分入三焦,宣发肺气以开水源,燥湿化浊以复脾运,淡渗利湿以疏水道,使气机宣畅、湿祛热清。配伍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利湿清热、疏导下焦,使湿有出路,三药共为臣药,其中滑石兼能解暑;竹叶轻灵透发,既可利湿,又能清透湿邪所化之热,使热透于外,湿渗于下。半夏燥湿和胃、止呕除痞,厚朴行气化湿,共为佐药。原方用甘草水煎,乃取其甘淡质轻灵动,有利于渗湿。

许建阳教授认为本方选用轻灵宣畅利窍之品,集芳香化湿、淡渗利湿、苦燥温湿于一体,更兼以宣展气机,使上焦津气畅行无阻、中焦水湿运化自如、下焦湿邪自有出路,体现了以除湿为主、清热为辅的立方宗旨,此方正合岭南湿热内蕴型脾胃病的病机所在。

4 验案举隅

验案1 胃痞 陈某,女,42 岁,汉族。2020 年8月10日初诊。主诉:腹胀、身困乏力半年余。症状:腹胀,身困乏力,胸闷,胃时作痛,口黏腻、口臭,口干、口渴、喜冷饮,纳呆,大便挂壁、黏腻不爽、有未排净感等。曾服中、西药多种,收效甚微。刻诊:症如所述,诊见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痞(湿热中阻证),治则:宣畅气机、清热利湿。处方:(1)取穴:中脘、内关(双)、足三里(双),三穴均采用0.3 mm×40 mm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00970)直刺约15 mm,提插捻转行平补平泻法。5 min 行针1 次,留针20 min,每天1 次。(2)中药拟三仁汤加味:杏仁15 g,豆蔻(后下)5 g,薏苡仁20 g,法半夏15 g,黄芩10 g,藿香(后下)15 g,佩兰15 g,栀子10 g,延胡索15 g,枳实15 g,厚朴15 g,滑石(包煎)30 g,甘草5 g。7 剂,每日1 剂,水煎取汁400 mL,早晚分服,每次200 mL。并嘱其饮食宜清淡、切忌辛辣厚味。7 d 后复诊:服药后疼痛减轻。口黏腻、口干、口渴等以及腹胀均大减。黄腻苔减退,脉滑数。上方去延胡索,继进7 剂。上剂药味略有增减,共用药21剂,诸症消失。

按语:脾胃病的证候有虚实之分。虚证多为饮食、劳倦、思虑过度所伤,或病后失调所致的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实证多为饮食不节,或外感湿热或寒湿之邪内侵,或失治、误治所致的湿热蕴脾、寒湿困脾等证。胃病证候有虚实寒热之别。虚证多为饮食不节、饥饱失常、久病失养,或吐泻太过,或温热病后期耗伤阴津,或老年阴血亏少等所致的胃阴虚证;实证多为饮食倍伤,或误食不洁之品,或寒邪、热邪犯胃而成的食滞胃脘证、寒滞胃脘证、胃热炽盛证、血瘀胃脘证。本病案属于中医胃痞(湿热中阻证),采用许氏五虎擒羊之脾胃针法和三仁汤,宣畅气机、清热利湿,症状立解,脾胃病乃除。

验案2 胃痛 李某,男,48 岁。2021 年6 月15 日就诊。主诉:胃脘部疼痛半年余。症状:胃脘部疼痛,口干苦,双下肢沉重感,头昏沉感,倦怠乏力,烦躁易怒,纳欠佳,小便黄,大便黏腻、挂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胃溃疡。中医诊断:胃脘痛(湿热内蕴证),治则:清热化湿、理气和胃。处方:(1)取穴:中脘、内关(双)、足三里(双),三穴均采用0.3 mm×40 mm 毫针直刺约15 mm,提插捻转行平补平泻法。5 min 行针1 次,留针20 min,每天1 次。(2)中药拟三仁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薏苡仁15 g,豆蔻(后下)5 g,杏仁10 g,法半夏15 g,姜厚朴10 g,藿香(后下)10 g,佩兰10 g,石菖蒲10 g,淡竹叶10 g,滑石(包煎)30 g,郁金15 g,甘草5 g。7 剂,每天1 剂,水煎取汁400 mL,早晚餐后温服,每次200 mL。连续治疗1 周后患者自觉诸症明显减轻,复诊守方略有增减又服7剂,各症均除。

按语:胃气以降为顺,喜润恶燥。脾的病变以运化、升清功能失职,致使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水湿潴留,化源不足,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为主要病理改变。因此,临床以腹胀或痛、纳少、便溏、浮肿、头身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为脾病的常见症状。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临床以食少、脘胀或痛、呕恶、呃逆、嗳气等为常见症状。本案例证属中医胃脘痛(湿热内蕴证),采用许氏五虎擒羊之脾胃针法和三仁汤,针药结合,共达清热化湿、理气和胃之功效。

5 结语

关于岭南地区脾胃病的病因病机,许建阳教授认为岭南地区地处沿海,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温炎热,空气潮湿。中医学认为湿气是一种阴寒重浊之品,经过高温炎热气候的蒸腾散发,弥漫四季,湿与热互相搏结,熏蒸弥漫,笼罩于外。机体若感,则此邪气外束肌表、内遏脾胃气机,影响脾胃之运化。且由于岭南地区盛产瓜果和鱼虾蚝螺等多湿阴柔之物,岭南人嗜食之,且贪凉饮冷,食用肥甘厚腻之品,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水湿内停,湿郁化热,导致湿热内生[3]。

外感湿热之邪,机体内部又呈脾虚湿热内蕴之相,外湿引发内湿,内湿招引外湿,外湿与内湿相合为患,蕴久而发湿热,正如清代薛雪(字生白)《湿热病篇》曰:“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辞海》曰:“瘴:瘴气,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人们长时间处在这种环境下,湿热侵犯机体则易发湿热病。因此,许建阳教授认为岭南地区四季多湿热,所以湿热病四季皆有,且不为时令所拘[4]。

许建阳教授认为正气不足正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脾胃虚弱为脾胃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脾胃湿热证的形成,虽然病因病机有多种,但脾胃功能状态是决定因素。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和滞久则化热,可形成湿热;同时各种疾病因素很易引发虚弱之脾胃功能失调而生湿热。许建阳教授创立的五虎擒羊疗法以辨机论治为理论依据,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病症。湿热之邪稽留中焦,脾为湿困,湿热内蕴,故可见胃脘痛、呃逆、呕吐、纳呆、腹胀腹痛、泄泻等胃肠不适,五虎擒羊疗法和三仁汤正切病机。针刺中脘具有健脾和胃、降逆利水的功效,内关具有理气止痛、活血散瘀、清利湿热的功效,足三里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的功效。三仁汤药性平和,既无寒热之偏,又无辛燥之弊,融芳香、苦温、淡渗于一炉,宣上畅中渗下,形成开上焦、畅中焦、渗下焦之势,使气畅湿行,因势利导,治湿于热外,渗湿于热下[5]。

总之,许建阳教授五虎擒羊脾胃疗法结合三仁汤,通过灵活运用辨机论治,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配伍组穴和用药,灵活运用施术手法,扩大了治疗范畴,在针药结合规范化应用方面进行了继承和探索,这种治疗思路和体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五虎三仁汤建阳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基层中医药(2022年5期)2022-10-24 01:27:18
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用温针灸结合三仁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分析
柴胡达原饮合三仁汤、六君子汤加减早期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效果
《五虎图》
流行色(2019年8期)2019-11-04 07:17:10
龙胆泻肝汤合三仁汤加减对春季复发性前葡萄膜炎疗效的影响
建阳:多措并举开展产业扶贫
红土地(2016年11期)2017-01-15 13:46:19
建阳区革命遗址修建纪念碑(亭)
红土地(2016年6期)2017-01-15 13:45:59
建阳 建阳区在书坊乡开办中专班老区群众自家门口拿文凭
红土地(2016年9期)2016-05-17 04:31:44
建阳浑头林:深山里的一首歌
500年五虎少林会 京郊传承现雄风
北京纪事(2015年3期)2015-03-16 11: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