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丽,刘 奇,孙雨池
为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另一方面是减轻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的实施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提倡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注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双减”政策出台后,国内教育界高度重视小学数学课堂的创新研究,许多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张海龙[1]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的意义,指出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同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创新意见,阐述“双减”政策实施的重要性.刘芳[2]指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显著问题,并阐述了“双减”政策的落实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影响,从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实践等方面研究课堂创新路径.陈蕾等[3]概述了“双减”政策的内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阐述了“双减”政策对课堂教学的作用,并从学生的认知、学习热情、综合能力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给出教学策略.程喆[4]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性,从启发式教学、运用现代化手段、结合生活情景、开展小组合作和改善课堂氛围等方面详细论述课堂改革创新的具体办法.陈治杰[5]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应对办法.
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探讨“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及实施方法,首先指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方面存在的不足,然后给出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并分析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达到完善课堂教学的目的.
对小学生来讲,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就会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和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教师主导课堂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把握课堂节奏,而不是在教师的强制推动下进行.虽然国家一直在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依旧保持传统模式授课,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不会独立思考,思维固化,严重脱离了“双减”政策和教育改革的前进轨道.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时,许多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当三条边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才可以构成三角形,但学生往往不理解其所以然.如果在该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不同的边长情形,逐步设疑让学生自己发现构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那么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清晰深刻.事实上,学生对待问题的思考方式,很多时候都是在课堂上通过一个个提问慢慢培养起来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不仅局限于满足一节课的教学基本要求,更要渗透严谨的数学思维模式,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再比如讲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章“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时,如果教师只讲授如何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来比较信息,那么学生将仅仅学会知识本身,而忽略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要究其根源,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高效地理解接受知识并灵活应用知识.
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实用型人才.但过去几年,小学数学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点的堆砌,尤其是步入小学高年级后,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增多,学生作业量也相应增多,而“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精简,更加强调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但数学这门学科基础知识犹如地基般重要,如果缺乏基础知识便很难掌握更高层次的知识与技能.对教学内容的过度精简一方面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从而影响后继学习,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实际应用不足,从而使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匮乏,让学生无法切实运用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生普遍不具备坚定的意志力,上课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所以课堂上难以完全紧跟教师的思路和节奏,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目前很多小学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仍然采用传统的口头讲解和板书方式授课,尤其是地方学校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理念,不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意识.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设施逐渐完善,但部分教师并没有积极研究设施的用法,更没有充分地把这些设施合理地运用到课堂中,尤其是部分年长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更是依赖自己的教学经验一成不变地教学,对多媒体的应用仅仅局限于幻灯片的放映,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强课堂吸引力.小学数学课堂应该让学生多思考多实践,运用信息化技术把知识融入生活并在课堂上体现,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让课堂更加有趣更加高效,这是“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
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大多数教师都采用直接讲授法授课,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小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忽视了小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没有新意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认为数学课堂索然无味,逐渐失去对课堂的热爱.因此,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创新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仍处于“满堂讲”的主导地位,学生需要紧跟教师节奏,被动接受知识,教学过程紧张压抑,缺乏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小学时期是孩子最天真活泼的阶段,爱玩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数学课堂应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尽量释放学生的天性,或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如果为了保持课堂秩序,把学生束缚在条条框框中,会导致很多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不敢提出问题,师生之间缺少交流互动.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经常会问学生“这道题明白吗?”下面鸦雀无声.当教师想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时,没有人愿意举手展示自己.如果教学中忽略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就会导致教师不能及时接收学生反馈的信息,无法全方面考虑学生的需求,仅凭借自己的授课经验来把握课堂节奏,学生本身得不到思维的训练,实际授课效果不理想.
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和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一味地灌输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感,不会独立思考.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缺乏交流互动,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是教育改革和“双减”政策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为课堂主导者,由教师把握课堂的内容、进度和节奏,而学生处于被动执行者的角色,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师生关系长期处于不平等的维度.“双减”政策下的新型教学理念重点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主导课堂,放手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被死板的课本知识束缚从而遏制想象力的萌芽.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疑惑或见解,打破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要对学生主动提问、勇于纠错等行为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课堂中有强烈的参与感,做课堂的主人公,体会学习的快乐,做到每节课都收获满满.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章“大数的认识”时,对于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师可以用任务的形式进行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活动可以进行如下设计:首先在课前让学生查找自古以来有哪些计算工具,并提前准备好计算器.课堂上学生自由分享搜集的资料,并对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工具越来越方便快捷.然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自行探索计算器按键的功能.了解计算器的功能之后,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395+275=?1 745-243=?并校对答案,再利用计算器计算88×1=?88×2=?88×3=?观察结果特点,最后尝试不用计算器计算88×4=?88×5=?88×6=?让学生体会计算过程并汇报计算结果.通过提问,让学生主动思考,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和学生共同完成课程内容,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感,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才能够理性地思考、严谨地分析和沉稳地解决问题,这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有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多方面了解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在遇到较难的数学题时引导学生学会转化的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找到多种解题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数学思维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平时教师授课时应该根据所学知识创设问题情景,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将数学知识有效地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章“简易方程”时,教师可以给出具体实例,让学生把简易方程等式不变的规律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迁移能力.教师给出例题“一个香蕉和一个苹果一共十元,香蕉四元,问两个苹果多少元?”并随机提问,给出规范的解题步骤.在讲授“条形图和折线图”时,需要让学生知道这是数形结合的一种形式,同时讲清利用条形图和折线图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指出在生活中当统计几种事物的数量或一个事物的变化趋势时就可以利用条形图或折线图来简化过程,并且可以一目了然地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把数学的严谨和条理融入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思维.当学生具备数学思维能力后,可以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如利用数学思维解决:“当超市有活动时,怎样购物更合算?”的问题,通过数学思维的提升帮助学生又快又准地找到解题关键,达到落实“双减”政策的目的.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将数学知识和熟悉的实际生活相融合可以拉近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降低学习难度,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将知识还原于生活,会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打造“双减”政策下的创新型课堂.
例如,在讲授“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之后,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例.在讲授“元、角、分”时,基于小学生对金钱没有直观的概念,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硬币和纸币模型在课堂上展示,提出一元纸币能换几个一角硬币几个五角硬币.还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超市商品的价格,并引导学生回答二十元在超市能买哪些东西.在讲授“测量”时,可以让学生实际测量手中的课本、铅笔、橡皮和文具盒等,让学生对距离大小有一定的认知.这样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进而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及重要性.
(1)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减负的同时一定要保证教学质量.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融入课堂丰富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利于生动形象地展现数学魅力.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重难点的突破,将严谨的数学知识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化解困难,更轻松地接受知识,节约课堂时间,打造高水平高效率的数学课堂,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数学软件,以等腰三角形为例,展现图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运动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图形运动的本质,迅速接受新知识,学生看到新颖的教学软件会产生好奇,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软件独自完成平移旋转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解决类似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寓教于乐,响应“双减”政策.
(2)引导学生躬身实践.数学是一门集合基础知识、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基础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双减”政策倡导学生用有限的时间学到知识的精华.对于小学生来说,思维的想象能力不够成熟,因此教师如果很直接地给出数学结论,学生并不能理解透彻,教师需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这样才印象深刻.教师可以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实践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直观明了地得出结论.实践能力的培养会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记忆更加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章“观察物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本节课的目的是对正方体组合体进行观察,能准确得到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的平面图形.如果让学生看课本凭借想象力解决问题,会有一部分学生因缺乏空间想象力而无法完成.教师可以在讲授相关内容时提示学生借助正方体摆出组合体,亲自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形成空间立体感.通过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学生动手实践可以将数学问题转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课堂会紧迫压抑,教师以绝对的话语权掌控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疏远,严重阻碍师生之间的沟通.在“双减”政策下,学生减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减负,还要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一堂优秀数学课的评价标准不只是学习目标是否完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重要因素.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刚刚由轻松玩乐的环境进入一个有纪律有压力的集体,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缓解小学生的心理恐惧,让同学之间关系融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沟通,组织一些简单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共同参与,拉近师生距离,增强班级凝聚力.另外,轻松的学习环境也会提高教学效率,舒适的环境氛围会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心情舒畅地学习.
在上课之前组织一个暖场活动,根据学生的学号顺序让学生在讲台上分享一个数学小故事,一天一个小故事,全班同学轮流分享.这样一个简单的活动既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抗压能力,让学生从小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及时给出改进建议,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闪光点,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建立和谐团结的班集体.另外,教室的环境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教师应该适当布置教室的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室的装饰过程中,用图画或学生的作品来装饰教室,学生可以更加舒心地学习.
(2)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双减”政策的出台要求学生的课业减少,而教学内容并没有减少,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高效理解知识.只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热情,师生有效互动才能提高学习效果.游戏对小学生有着足够的吸引力,新鲜事物让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把游戏化教学融入课堂,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游戏化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数学游戏.要明确游戏教学模式的目标,不能只为活跃气氛而忽视课堂纪律,影响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所有教学内容完成,临近下课时,教师可以设计:提前准备好两个小箱子,裁剪一些写着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纸条.然后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教师每次分别在两个小箱子里抽取一个纸条,每次每组各派一名同学进行回答,回答又快又准的一组积一分,最后积分多的组获胜,获胜组每人获得一枚小奖章.将这个游戏作为本节课的总结,检验学生对一百以内加减法的掌握程度.这种游戏的形式既轻松快乐又有竞争,学生们会尽自己所能取得胜利,获得快乐也收获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采用小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的是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方法.数学这门课程枯燥抽象,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教师把小组合作融入课堂,可以通过组间竞争和组内互助的方式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分组之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分组,尽量让组员性格和成绩互补,达到互帮互助的效果,避免出现组间差距过大的不公平现象.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缺少团结合作,在小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尤其对于数学学科,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拓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章“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时,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鸡兔同笼”问题起源于《孙子算经》,35个头,94只脚,问鸡兔各有几只?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教师不要直接给出解答方法,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组内讨论解题方法,方法越多越好.讨论之后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最后老师进行总结评价,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求解,开阔视野,灵活学习数学知识,避免死记硬背.小组合作的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小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加快落实“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不仅是计算、观察物体等简单的数学活动,还要通过小学数学的教学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思维是基础,灵活的数学思维会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也为日后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打牢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满足学生的参与感,不能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全部输出.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教师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中灵活运用,提高教学质量,让课堂不枯燥,让学生收获多.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让课堂更加有生机,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小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有很多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另外,因学生的天赋、特长、家庭环境等因素各不相同,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各有差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对教师讲授知识的难易程度的感受是不同的,但是学生不会及时表达出自己的困惑.如果教师不及时了解学情,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兼顾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争取所有学生都要照顾到,不能以一概全,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教师在授课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和表情,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灵活安排课堂任务,积极和学生互动,尽力做到每位学生都听懂、都接受.虽然“双减”政策背景下要求教师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学生课后作业的负担,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讲授知识的速度增快,如果学生不能完全吸收,速度再快都不会有好效果,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给予学生高水平高效率的课堂.
“双减”政策的出台就是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业压力,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方面缺乏自信,讨厌学习,遇到困难就退缩.小学是学生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数学这门学科逻辑性强,试题的答案唯一,但教师不能仅依赖成绩来评价学生,要根据学生过程表现和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做好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思考问题解决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小学生对数学课堂的畏难情绪,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尽量以鼓励的语气给予评价,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爱包围,这样学生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也能刻苦努力地学习.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明确现今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创新的优势之后,落实“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改革是重中之重.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学生鼓励,积极合理地展开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落实“双减”政策,减少学生学业压力,让学校放心,让家长安心,让学生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