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考

2024-06-12 09:50刘春燕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专业课程

刘春燕

(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 年5 月,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作为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骨干课程之一,要发挥课程自身的理论优势,立足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立足于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为全方位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方向性指导。

(一)课程思政要充分体现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树立远大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应以培养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主线。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中,把这条主线作为中轴线,有意识地将之融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的阐述和讲解中。

理论性强是本门课程的一大特色。正是依靠科学的理论,使本门课程具有帮助学生确立高度的理论自信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主要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等方法,深刻揭示了商品经济规律、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等,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课程。在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要紧密围绕理论自信展开教学设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帮助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正确的认知,为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部分,总结了新时代最新理论成果,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等理论成果及其成功实践,从理论层面全面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课程思政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对比,明确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科学理论依据,坚定理论自信。

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的鲜明特征。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包含了资本主义理论部分和社会主义理论部分。在资本主义理论部分,围绕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基本矛盾,剖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证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说明了“两个必然”的历史必然性。在社会主义理论部分,结合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成就,使学生从制度层面展开对比,进一步深化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1]。

确立科学的理想与信念,是以科学的理论和制度对比及其实践为支撑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仅涉及两种制度的对比、两部分理论的阐释,同时也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理论和发展制度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新时代10 年的伟大实践,成为科学理想与信念的有力支撑。理论是科学的和符合我国实际的,建立的制度也必然是科学的,那么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就是必然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目标的实现就是我们正在一步步不断接近的,而不是遥不可及的。

(二)课程思政要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

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站在宏观的人类发展视角,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可以帮助学生从科学的理论分析的视角出发,构建正确的世界观,形成对世界发展进程的科学认知,从而更好地把握当代世界发展格局的变化。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经济的全球化给世界带来的机遇以及逆全球化的出现,给人类发展带来的挑战,我国应当如何抓住机遇及应对挑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一方面,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资本主义如何局部调整生产关系,由于资本主义自身的基本矛盾的存在而产生的生产量相对过剩,进而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发生,依然是历史的必然;另一方面,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通过不断调整,能够继续驾驭生产力时,是绝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科学认知。

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生选择,本身就具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的导向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对于商品和货币的剖析,从理论上批判了对商品和货币的崇拜[2]。劳动价值论在理论上阐明了劳动者作为生产力构成的核心要素,劳动构成了价值的源泉。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人生观的塑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商品与货币,认清错误人生观的危害,同时引导学生尊重普通的劳动者,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理念,树立起劳动最光荣的正确劳动观。鼓励学生自觉抵制错误人生观,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高尚人生追求。

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进入新时代,价值观的塑造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自身就具有较高的价值教育功能,在社会主义理论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果进行了集中总结,对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展开了全方位展示。这些理论与实践成果自身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促使学生践行报国之志,深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二、创新教学设计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元素

(一)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进程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导师,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经历了艰辛的人生磨砺。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的经典案例都可以运用到课程思政的教学之中。例如,通过案例“伟大的友谊”“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故事”“青年马克思的职业选择”等,不仅为学生呈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建者的伟大与艰辛,而且把伟人有血有肉的一面也展现了出来,拉近学生与伟人的距离,使学生从伟人既平凡又不平凡的生活中,学会人生的正确选择。运用“青年毛泽东”的案例,展现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价值观的转变与个人的成长经历,为学生展现一代伟人在青年时代的迷茫与选择。再比如,运用案例“习近平的知青岁月”,使学生学会接受生活的磨炼,把自己的人生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在青春岁月中做出无悔的抉择。

(二)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发展中体现课程思政元素

新时代10 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增强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的有力支撑,也是选择课程思政素材的丰富素材库。例如,运用动态图“小红线向上攀”,生动展示了我国GDP 在70 多年里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新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如何一步步实现了追赶和超越。运用案例“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奋斗之路”,诠释了自主创新对于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运用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的科技自立自强,使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遥遥领先,实现了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的逐年大幅度攀升的案例,作为我国新时代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得巨大成效的有力证明。我国新时代10 年的伟大实践成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思政素材库,可以及时更新最新、最有说服力的思政素材来不断充实课程思政的案例库。

(三)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批判中选择课程思政元素

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比较关注的。在选择课程思政元素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关注点,选择一些重大事件,介绍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影响,结合课程相关内容进行对比与总结,帮助学生认清当代资本主义的实质。比如,2018 年“晚舟归航”与之前法国阿尔斯通高管事件的对比,可以将此案例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理解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际竞争中打压竞争对手的强有力手段。再比如,2008 年发端于美国次级借贷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冲击和破坏以及2011 年9 月美国爆发了持续两个多月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占领者的口号就是“我们代表社会的99%,我们不再忍受那1%的贪婪与腐败”。美国这种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的自由、民主、平等,下面掩盖的是有产者和无产者在财富、地位、生活、前景等方面的巨大差异。2008 年金融危机与“占领华尔街运动”可以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部分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印证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在当代依然存在,无法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提供课程思政元素。

三、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

(一)同向同行,协同发力

课程思政,意味着专业课程为主,思政育人为辅。专业课程具有自身的教学目标,课程思政要求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传授过程中,同时融入立德树人的思政元素。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体现的都是育人功能,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二者可以协调发力。思政元素是立足于专业课程教学的思政育人,通过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动力,更好地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服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通常比较多,教学任务比较重,在推进课程思政时,要注意课时的制约,合理分配课时。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课程思政元素较多,需要精挑细选,选择最典型和课程内容结合最紧密的思政元素,要学会有所取舍。

(二)课程思政需要坚持隐性教育原则

“润物细无声”式的隐性教育是课程思政要坚持的教育原则,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教学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思考课程思政如何与专业教学内容实现有机的结合,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达到育人的效果。不能将思政内容生搬硬套地抛给学生,更不能认为只要在教学中出现了思政内容,就等同于实现了课程思政[3]。思政内容需要通过何种方式有机融入,是课程思政要关注的重点。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需要思考何种方式才是最佳融入方式,能够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特点。

(三)课程考核方式要与课程思政教学相匹配

课程思政意味着立德树人成为专业课程必须兼顾的重要教学目标。课程思政的教学,离不开课程考核方式的变革。立德树人成效的考核,不同于专业知识的考核,无法通过卷面考核的方式体现教学成效。因此,必须积极探索能够反映育人成效的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是目前比较好的考核方式,如何合理确定过程性考核的占比,不断细化过程性考核的内容,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的科学评价,目前依然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考核,如何在考核指标中体现课程思政的效果,建立起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将学生的育人成效给予显性的呈现,都是在推进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四、结束语

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要实现的目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要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既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又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为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蕴含在其中的思政元素,是体现“四个自信”的重要理论依据。要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就需要从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出发,理清课程思政的主线,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坚持隐性教育的原则,探索相适应的考核方式,处理好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关系,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整体有序推进。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专业课程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