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下思政教育中的环境资源整合探索

2024-06-12 09:50魏兆瑜罗漫妥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书院育人思政

魏兆瑜 罗漫妥 林 蕾

(广州医科大学,广东 广州 511495)

作为新教育理念下一种新型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模式,书院制采用浸润式教育和全员化育人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讲授通识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推动多方育人力量下沉书院社区,营造全员化育人氛围,有计划地选择、创造和利用环境,践行环境育人理念,实现价值引领和知识讲授的有效融合,不断优化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社区生态,推动治理效能的转化与提升。书院社区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整合硬环境资源和软环境资源,发挥学校各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的育人力量,构建思政教育与素质教育、实践教育相融合的育人新体系,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1]。

一、环境资源要素及资源整合的重要性

环境育人理念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聚焦的重要课题,主要通过有计划地对环境进行选择、创造和利用,将环境的教育功能向教育主体延伸发展。

书院制是近年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举措,聚焦于书院制育人管理模式的推行效果,探讨如何实现环境资源整合,践行环境育人理念,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全力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实现全方位浸润式育人,是打通思政育人“最后一公里”的必由之路,是优化书院社区内部治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打造“三全育人”格局的必然要求。学生社区是浸润式教育的天然场所,其生活化属性为实现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成长环境。相较于第一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书院制的育人方式主要强调潜移默化的作用,社区作为一种环境载体,便于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和引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浸润式的教育方式更符合当代学生的成长特点,贴近学生生活,更有利于实现全链条育人,切实提高思政育人成效。

二、书院制下思政教育中环境资源整合的实践路径及问题分析

(一)书院制育人模式的推行现状

书院蕴含着大量的思政教育元素,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全方位育人模式,为高校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提供了有益参考。不同学校的书院有其自身的定位,办学历史、育人风格、教学目标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结合院校自身特点,形成了符合学校发展规划的社区生活模式,承载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空间感会带来归属感,书院成为连接学校和学生的“最后一公里”,能够提供空间支持,在情感上能拉近学生和学校的距离,构建浸润式思政育人格局,增强学生对其所在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认同感,激发自身成长的内在动力,主动参与到书院建设中来,构建高校书院社区治理共同体。志同道合的学生会自然地聚在一起、相互促进,形成以共同价值观念为联结的生活成长共同体。书院制转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为学生营造了自由发展的环境氛围,把品德教育和思想建设浸润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充分彰显了“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的育人底色。

(二)书院制下思政教育中的问题分析

1.思政工作黏性不足。书院建设服务于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的文化理念和育人特色。但在具体的实践中,部分书院建设过于注重自身发展,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项目,这也导致思政工作黏性不足,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效果不佳。线下育人仍然是书院制育人的重要方式,网络信息技术是重要抓手,在书院制建设中能发挥增量作用。当前尚未能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育人,聚焦学生大数据画像,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思想动态,切实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和思想困惑,提供学生个性化成长指导和精准化发展服务。

当前书院社区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活动,但活动质量参差不齐,未能充分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有计划地开展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融入思政教育元素;高质量活动过少,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对所在的书院社区认同感较低。

2.协同育人效果欠佳。当前“学院+书院”的管理体制下,辅导员队伍还存在学生事务繁重、角色定位分散、专业能力不足、地位相对边缘等具体问题。专业导师受其自身工作的限制,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此外,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很少主动与导师联系,学院与书院联系不够紧密,难以真正发挥协同育人的合力。

学生社区内部和外部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但是处于协同育人机制内的教育主体还不能有效地和学生管理部门共同完成书院制下的资源整合,导致很多教育资源利用率低,系统整合性不足。书院是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在当前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书院开展的实践教育与第一课堂开展的理论教学未能有效融合,容易产生脱节现象,无法实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书院文化环境建设不到位,社团活动开展不足,各类活动室、教育平台等载体间缺乏联动,难以为第一课堂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无法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

3.党建工作机制不够完善。从高校的工作实践来看,书院社区的党建工作队伍建设仍须加强[2]。当前许多高校的思政课专任教师、专业导师党员、党政干部等多元主体力量尚未完全下沉到书院社区中,书院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受阻,未能形成书院制党建育人的合力。

当前推行书院制的高校仍然遵循原有的惯性思维,在开展学生党建工作过程中,并未紧密围绕学生生活园区这一新阵地及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学生党支部思想引领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人翁意识较为薄弱,未能积极主动参与书院社区的公共事务治理。

三、书院制下思政教育中的环境资源整合的优化路径

(一)思政力量下沉社区,创新书院制育人理念

书院制育人理念的本质在于不断调动多方教育力量,集中并下沉至学生中间,切实提升育人实效性和柔和力,从而汇聚力量,将书院打造为全员协同育人的共同体,在学生社区形成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同频共振。推动多元思政力量进驻,动员和组织多方主体入驻书院,围绕学生关切的问题,凝聚多方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力量,优化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社区生态。学院和书院作为两大育人平台,应在明晰共同育人目标的同时找准各自的服务定位,充分挖掘自身的特色并依托载体开展常态化的育人活动,形成教育合力,创新育人理念,落实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等工作队伍进驻书院社区,打破传统的学院制分工束缚。加强导师队伍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完善学业导师和生活导师的聘任细则、管理细则及评价细则等,充分调动专业导师和生活导师的积极性。

为师生开展各种活动提供空间场所、运营服务等条件支持,打造与第一课堂互补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资源共享的公共空间。一是精心设计改造,升级社区物理空间。在学生生活园区内通过新建或改造的方式,建设多功能、一体化的学生共享生活空间,提供温暖便利的服务项目。二是强化素质养成,注重社区自主管理。实施不同专业学生混合居住,鼓励不同背景学生相互学习交流。推进线下综合服务大厅建设,为学生提供高效、便捷的全流程服务,盘活书院社区资源,增加优势互补。以社区讲堂、班团活动、学术研讨、生涯咨询等为抓手,在社区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育人氛围。三是解锁双重空间,升级社区文化建设。一方面,在社区空间中升级文化建设,通过楼宇文化、空间文化、寝室文化建设,占领日常生活主阵地,提升日常隐形教育、浸润教育的效度;另一方面,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网络工作室等媒介和载体,强化网络阵地建设、讲好微言微语,形成线上线下协同的工作格局[3]。

(二)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夯实高质量育人成效

首先,在组织层面上,重视书院社区党务人员队伍的建设,结合院校特点和学生需求,设立党组织,建立建强党务专业工作队伍,建立健全内部治理机制,提高书院社区党建队伍的稳定性和发展性,进一步提升书院制下学生党建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夯实高校党组织立德树人的政治责任。

其次,用好教师党员,实现榜样引领。鼓励专业教师积极进驻学生社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下沉到学生社区,确保党建工作覆盖到每一名学生,进而建立书院社区的网格化管理体系,确定网格管理员,明确每位教师党员的职责,捕捉学生的个体化需求,提供精细化服务,助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链接专业院系、书院社区、党政机关等多元育人主体资源,推进党组织的联动共建,在实践中探索院系专业教师党员、书院社区教职工党员、机关部门党员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书院社区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逐步建立完善的党建工作平台[4]。

最后,抓好学生党员,实现朋辈引领。学生党员既是书院社区党建的主体,也是客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书院社区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定期开展优秀党员评选表彰工作,动员学生学习先进、争当先进,不断强化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和榜样作用,压实思想引领至学生社区,进而强化书院共同体的身份意识,增强学生对书院制教育的认同感。

(三)积极融入思政元素,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书院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充分挖掘书院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所从课堂转变为住宿社区,积极发挥网络思政的育人功能,构建健康的育人生态。

“云书院”既是符合时代特征的思政教育场域,也是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载体。通过网站、公众号发布学院和书院的通知公告,分享书院日常活动、展现学生风采,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意识形态的变化并进行正向引导,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切实回应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精准思政。将学科专业与社区育人融合起来,深入把握学校学科特色和优势,凝练特色文化,让润物无声的文化长廊和室外展示等在社区集聚赋能,营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文化氛围,在学生生活中时刻浸润专业前沿文化。凝练书院社区育人理念,紧紧围绕学校育人目标,发挥书院社区的教育功能,打造文化浸润高地,提高书院社区共同体的治理效能[5]。

与传统的以课堂知识讲授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不同,书院社区在教学和时空上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可以充分利用书院制建设的优势,贴近学生生活,以党建引领思政体系,加强学生的心智训练和培养,辅以工作方法上的创新变革,不断完善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精准高质量育人的成效。积极融入思政元素,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特点,促进学校各部门与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相互配合,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课堂中的困境,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坚持党建引领,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时代特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解决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堵点和难点,形成同心同行的育人合力。以书院为载体推动思政教育中的资源整合,推动各方育人力量向学生课余时间及生活空间延伸,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将书院打造为多元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书院版“枫桥经验”。

猜你喜欢
书院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朵云书院黄岩店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白鹿洞书院记
书院讲习一例
向书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