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个课堂联动”创新高校“温度思政”路径研究

2024-06-12 09:50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讲堂思政温度

惠 子 张 娇 刘 敏

(1.徐州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2.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2019 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传道情怀和仁爱情怀,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心中始终装着学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思政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以“四个课堂联动”创新高校“温度思政”,充分发挥课内教学课堂、校内特色讲堂、校外拓展学堂、网络云课堂的作用,集中合力形成思政教育的大环境,集中资源构建思政教育大平台,使传统生硬的思政课变得灵活丰富、有血有肉,从而有效地提升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激发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从而推动思政教育价值的彰显。

一、“四个课堂联动”的概述

“四个课堂联动”突破了高校传统思政教育以课内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从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构建思政教学的大阵地,拓展思政教学的宽度和广度,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学习方式。其中课内教学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旨在通过课堂讲解、学生参与系统地传输思政知识;校内特色讲堂作为课内教学的补充,旨在为学生传输重点思政知识,通过特色教学模式、特色教学内容、特色专题课的创建,激发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热情,提升思政学习的宽度;校外拓展学堂属于延伸性思政教学,旨在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对校内思政知识进行延伸,帮助大学生深化理解所学知识,提升学习成效;网络云课堂属于线上教学,旨在通过构建多层次的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使之在保持自主性、自由性的同时按需选择学习内容,形成常态化学习模式。

“四个课堂联动”促进了思政课教学主体、教学空间和教学时间的延展,这种延展推动了思政课教育功能作用的发挥,使理论学习与价值内化相互补充、社会需求与课堂教学相互嵌套,整个实施过程从抽象到具体、从生硬到灵活、从理论到实践,具有较高的操作性。

二、“四个课堂联动”创新高校“温度思政”的内在逻辑

“四个课堂联动”创新高校“温度思政”,旨在通过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流程的创新提升思政课堂的温度,促进情感培育,进而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从逻辑机理上来看,“四个课堂”属于思政教育的不同方式,每一种方式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需要与其他方式进行配合协调,通过共同推进、深度协同,构建“大思政”教学阵地。另外,“四个课堂”本身的设置还要基于学生内在学习需求,既要遵循学生在课内、课外的学习期望,又要结合网络时代下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思想和生活方式,从而为“温度思政”建设营造良好条件。其作用于“温度思政”的逻辑机理如下:

一是通过课内教学构建“温度思政”的基础环境。思政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而课内教学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内教学中为学生系统地讲述思政知识,把宏大的政治叙事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微观事实,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化作具体的思政元素,将中国人民谋求民族复兴的火热实践引入思政课堂,从而构建“有温度”“有系统”“有科学”的基础环境[2]。

二是通过校内特色讲堂塑造“温度思政”的灵魂。校内特色讲堂以专题方式展开,旨在通过专题教育纵向打造思政教学框架,将情感融入思政学习的不同层面,形成“温度思政”创建的综合矩阵。在这种矩阵中,将由专业思政教师、优秀党员教师等为学生开展特色讲堂,从身边生动鲜活的案例为主要内容进行讲述,以此塑造学生灵魂,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行动中来,做有思想、有温度的新时代接班人。

三是以校外拓展学堂作为“温度思政”的主阵地。校外拓展学堂从社会中开展思政教育,结合社会各行业发展、市场动态变化、社会热点,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引导学生从校园生态圈引入社会大圈层,使学生在接受校内学习的同时感受社会学习的乐趣,从生活层面感受思政学习的温度,更好地将自身打造为“有温度”“有情感”的时代人才。

四是以网络云课堂优化“温度思政”的育人方式。通过构建网络云课堂,借助网络渠道开展思政教育,其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自主性、协作性等特点更易被年轻人接受,能为“温度思政”育人方式提供更多可能。

三、“四个课堂联动”创新高校“温度思政”的实践路径

(一)打造“高含金量”校内思政课堂

课内教学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四个课堂联动”的主发力者,应打造“高含金量”的思政课堂,充分利用课内教学资源提升思政教育的温度,激发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1.打造“金师”。讲好思政课,关键在于教师,构建“温度思政”,也离不开教师的作用。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围绕师德师风、关心关爱、情感体验等,突出共同体协作和创新团队建设,通过指导帮带和全程伴随式培训,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打造一支有温度、有情感、有素质、有协作的教师团队,为筑牢“温度思政”主阵地提供师资保障;成立“大思政课”专题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推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双线挂职,将教学情感、关爱学生、育人理念、仁爱之心等融入考核过程,推动思政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思政课打造为有温度的课程。

2.孵化“金课”。“温度思政”创建的根本落脚点在于课堂教学,要通过孵化“金课”,构建有感染力、有渗透力的课堂,提升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动力。思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是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的课程,不仅要大力开展理论教育,还要带领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提升,帮助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实现思政知识入脑入心[3]。这就需要教师多在课堂中引入实践性教学方式,多引导学生开展辩论式学习、启发式学习,通过在大量思考、实践、体验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感受课堂温度。如在学习“生命观”时,引入社会热点事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多方面讨论、思考案例,并通过激烈辩论、头脑风暴、思维碰撞,深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感受施救者的温度;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时,采用“典型案例+互动讲解”的方式,先为学生引入感动中国人物,通过挖掘他们身上的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之受到熏陶。然后由教师与学生全面互动深刻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点,通过抽象讲述与实践案例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使学生从感动人物身上感悟温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案例引入、探索思考、资源汇聚等方式做强做精“思政小课堂”;通过系统地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让学生清晰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使之从党的所作所为中感受中国温度,自觉提升凝聚力、战斗力。

(二)设计“专题式”校内特色讲堂

在课内思政教学的基础上,定期开展“专题式”思政教育活动,通过有温度的专项教育,塑造“温度思政”的灵魂,激发思政学习热情。

一是构建红色文化专题讲堂。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通过将红色文化引入专题讲堂,能够使学生在感悟革命烈士崇高理想追求和热烈爱国情怀的基础上,激发思想共鸣,树立人生信仰[4]。具体可开展“英烈事迹”大讲堂、“革命遗址”大讲堂、“红色文化遗产”大讲堂等,将红色案例与故事情境融入讲堂中,借助红色精神助力思政教育升温增色。

二是构建中国精神专题讲堂。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精神内容,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造“温度思政”的重要元素。在思政教育中,高校教师要通过构建中国精神专题讲堂,运用影视欣赏、戏剧表演、情境讨论、VR(虚拟现实)体验等方式提升专题讲堂的感染力,从不同维度为大学生解读中国精神的伟大内涵,从而构建带有中国情怀的感性的“温度思政”,帮助学生在深度理解和学习中国精神的基础上树立坚定的爱国情怀。

(三)构建“研学+调研式”校外拓展学堂

思政课程作为一门意识形态教育课程,单靠传统的课堂讲述还不够,还需要带领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参与体验,在体验中受到感悟,从而激发思想温度、人生温度[5]。

一是带领学生开展主题研学活动,将思政教育目标融入党史学习等相关主题中,引导学生在研学的过程中触摸历史、还原历史,实现历史的重温。例如高校与各类纪念馆、博物馆等开展合作,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举办定期研学,帮助大学生提升学习热情,在真行、真学、真悟中提升学习深度和思想温度。

二是组织学生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教师可设计相关的实践调研主题,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家乡搜集相关的革命故事、红色遗迹信息以及乡村振兴的典型事迹,并鼓励其通过校园征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方式进行参与表现,从而帮助学生在亲身实践、感悟思考、梳理心得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和感受建党百年来中国的伟大飞跃,以及幸福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6],让学生用脚步丈量红色印迹,坚定理想信念,立志做有温度的红色基因传承者。

(四)开通“菜单式”网络云课堂

网络云课堂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是新时期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补充,也是“四个课堂联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构建“菜单式”网络云课堂,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创建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模块,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精准性的指导,实现自主、灵活、丰富的“点餐式”学习,从而让高校思政教育更准确、更灵活、更有温度。具体来说,一是要对大学生做好精准摸排,根据思政学习需求设置“红色文化”“中国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生命观”“党史学习”等模块,并在每个模块中设置具体的学习资源,确保学生能够根据自我需求找到相应的学习内容;二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通新媒体平台,如校内网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从更多层面为学生提供思政学习资源,用更为鲜活生动的方式为学生传递思政知识;三是构建“大学生网络之家”,利用网络平台开通大学生“情感窗口”“就业窗口”“生活窗口”,由专业教师负责,大学生可以选择匿名或实名咨询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由教师耐心解答、科学引导,帮助大学生感受生活温度、体会社会美好。通过“菜单式”网络云课堂的构建,使“指尖上的学习”成为日常,使互联网的变量成为“大思政课”建设的增量,也有助于让“行走的课堂”有血有肉、有模有样。

高校充分发挥校内思政课堂与特色讲堂的作用,推动校外拓展学堂与网络云课堂相结合,实现“四个课堂联动”,有助于打造有温度、有情感的思政课堂,激发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四个课堂联动”实现思政教育的一体化,能够形成“处处有思政、时时有温度”的教育格局,全力助推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讲堂思政温度
立足“和合讲堂” 开展“和融党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张票的温度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新闻小讲堂
法律讲堂之——交通安全我最棒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停留在心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