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刚
(澄江市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云南澄江 652599)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央一号文件均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云南省澄江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新路子、新方法,高标准农田建设凸显成效。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用地矛盾突出、资金补助不及时、管护机制不健全等,严重影响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及成效。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现存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此背景下,澄江市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对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部署,强调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全力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带动农田综合生产力的提升[1]。2019 年以来,澄江市开始逐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尤其是2022年,澄江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开花,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澄江市海口镇新村片区为例,该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0.05 万hm2,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6.67 hm2;共计投资1 110 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816 万元,省级财政投资204 万元,投工投劳折资90 万元。又如澄江市路居镇,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0.07 万hm2,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3.33 hm2,计划总投资1 815万元。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人员队伍作为主体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效率及效果。然而,当前澄江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人员队伍面临建设任务繁重、配置不齐全、队伍力量薄弱、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差等问题,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推进产生了较大的阻碍。同时,机构改革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由农业农村部门统一负责,但工作人员却并没有随工作职能划转调动,导致基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面临人员短缺的困境,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加之工作强度大、环境条件差、薪酬福利待遇低,致使大量优秀人才流失,对澄江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持续化推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持续化、高效化推进建立在充足的资金基础上。然而,当前澄江市存在资金不足或拨付不及时,严重影响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进度。同时,上级财政下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补助资金没有及时拨付到位,导致建设单位工程进度款的拨付延迟。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澄江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单位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对澄江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度造成一定影响[2]。
抚仙湖是澄江市内的一个高原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原深水湖,湖水清澈见底、晶莹剔透,周围景色怡人,美不胜收。除了具有美丽的景色外,抚仙湖还是澄江市发展农业、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水源。为最大限度地保护抚仙湖的Ⅰ类水质,澄江市在抚仙湖径流区流转土地0.39万hm2,基本涵盖了抚仙湖的南北2个坝区,包括澄江市原来的大部分粮食主产区及蔬菜种植区。而该举措的落实与实施,进一步加剧了澄江市人多地少的矛盾,对澄江市的“两区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阻碍了当地蔬菜等农作物的高产创建。
澄江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重视治理标准提速优化,科学规划布置项目,完善项目建设要求,取得了不错的治理成果。然而,随着建材价格、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在不改变投资标准的前提下,高标准农田建设极易出现规模缩小、治理标准降低、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不达标的现象,阻碍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导致存在部分设计不合理、建设缺失的现象。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下达时,很多地区仅将指标简单分解,未优化细节,导致资金浪费;还存在层层加码、擅自挪用资金的现象,导致个别亟待建设的地方缺少资金。一些地区为了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项目建设目标,盲目选址,在不适宜耕种、地理条件差的位置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一些建成后的基础设施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导致大量财政资金浪费。
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有较高的建设要求,因此选址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近年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地震、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呈现高发趋势,致使澄江市大量水土流失,土壤质量明显下降,农业生产条件得不到及时的改善,农民经济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城乡发展差距无法有效缩小。因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大,资源分布不均,致使澄江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缓慢。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密切沟通与协作,包括财政、国土资源、水利、农业农村等,各部门负责不同的事务、发挥不同的作用,进而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有序进行。但是,当前澄江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环节各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不清晰的问题,尤其是在土地占用协调、资金划拨、质量监督等方面,若没有及时协调分配管理职能,极易出现重复管理或管理缺失的现象,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则相互推诿扯皮,严重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效推进;已经完成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工程质量无法保障,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针对当前澄江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队伍力量薄弱的问题,要高度重视,紧密结合相关政策、制度及举措,通过采用简单有效的方式组建一支专业化的人员队伍,满足新时期澄江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及管理工作需求。1)筹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强化技术支撑力量和基层队伍的技术水平,为澄江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进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及技术支撑。2)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一线进行现场指导,亦或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进行业务交流与指导,解决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3)加强对基层队伍人员的培训,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学习最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理念、技术、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工作当中,提升澄江市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水平。
项目资金拨付不及时会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产生不良的影响。为有效加快项目资金拨付,做好和三级部门的财政对接工作非常重要。1)澄江市应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交流,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的财政支持,严格按照相应的投资标准将未拨付的补助资金及时拨付到地方财政,有效缓解当前澄江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不足的困境。2)澄江市要加强和当地政府部门、财政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调,及时将上级部门拨付的补助资金足额拨付至建设单位,避免拖欠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进度款,确保澄江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顺利完成,早日发挥其价值[4]。
澄江市必须认真解决好与用地矛盾密切相关的,如人口界定、村级债务等问题。为确保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现就解决用地矛盾提出以下对策:1)制定统一配套的政策。部分用地矛盾可以按照二轮土地承包时的政策妥善加以解决,但由于各地执行的政策在户口和人口界定等方面的不统一,造成了用地矛盾。为此,有关部门可制定出统一配套的土地承包政策,以便基层准确执行,化解用地矛盾。2)认真清理户口。二轮土地承包时,一部分农户因种种原因举家搬迁至外地,但户口未更改。后经几次人口普查,特别是户口进入微机管理后,户口问题相对减少。但由于撤乡并村等,农村又恢复了很多户口,这些户口是形成用地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各地应对户口进行清查,以减少用地矛盾和上访案件的发生[5]。
针对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浪费的问题,澄江市要积极协调多个部门,在加大中央财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资金利用率。1)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及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并对高标准建设内容及投资标准进行合理化的规定。2)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探索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尤其针对山区、丘陵等地区,因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较高,所以要给予差异化的补助,并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加大资金保障力度。3)高标准农田建设环节应当按照既定的项目区,遵循“缺什么补什么”和“不重复、不浪费”的原则,对工程项目进行规划论证、上报、批复实施及考核验收。4)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及地方增收的方式落实资金来源,逐步解决资金问题。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管理,严格按照《政府投资条例》等相关规定,量力而行,科学严谨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在明确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总投资、年度投资额及资金来源等事项的基础上稳妥实施建设项目,避免造成新的政府债务,增加地方财政负担[6]。
长期以来,山区都是澄江市委、市政府扶持发展的重要对象。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城乡差异日益扩大,矛盾日益凸显,如何保障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作为一项扶农、支农、惠农的综合性项目,应克服困难,寻找地缘优势,适当放宽山区的项目储备标准,通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少耕地水土流失,促进农业产业区建设,带动山区经济发展,逐步对区域协调发展进行完善[7]。
为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进行,澄江市各部门应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同时统一做好组织领导工作,对各部门的职责予以明确,避免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制定工程设计建设标准时,需参考交通部门、水利部门的相关规范要求;制定招标投标程序时,需要考虑城建部门的相关文件规定;拨付资金时,需要参考财政部门财经纪律及资金管理办法。只有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及时沟通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保障澄江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高质量、高效化进行,推动澄江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事业蓬勃发展[8]。
澄江市是农业大市,加快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保障粮食安全稳定性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澄江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各项问题,相关部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深入分析现存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以此为基础制订健全完善、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克服挑战,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推动澄江市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