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亮晶
(惠州市农业农村信息中心,广东惠州 516000)
农村科技特派员旨在解决乡村人才和科技瓶颈,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加快乡村人才培育和科技迭代升级,为惠州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惠州按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人员、金融助理”的模式,遴选了264名相关人员组成62 个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派驻62 个镇(街),进行“一对一”定点帮扶,开展技术指导、技能培训、成果转化、创业辅导、规划设计、数字乡村等科技服务与党的农业农村政策宣讲服务,帮扶团队每3 年轮换一次。其中对市级帮扶的20 个乡镇,由惠州科技主管部门征选93 名特派员组成20 个团队,每年给予每个团队科研项目资助经费10万元,形成“科技人才团队+科研项目”帮扶方式,全面推进强镇兴村;对县(区)帮扶的42 个镇(街),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属地科技主管部门联合农业农村部门组织选派171 人组成42 个团队进行“一对一”定点帮扶,为惠州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农村科技特派员坚持以创新人才为主体,以科技成果为纽带,积极采取送技术上门、网络指导、现场咨询、集中培训等多种技术服务形式,针对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解决种、养殖技术咨询和技术难题,推动农业创新和乡村振兴发展。根据对接村的需求打造其主要产业所需的品种和技术,如驻博罗县横河镇团队,深入田间地头“问诊把脉开良方”,在石湖村专业化技术指导种植本地特产田薯,并指导深加工,带领当地农民增收;驻龙门县龙江镇团队,积极盘活秋冬季节闲置下来的土地,让农民的收入不断档,技术指导种植高效农产品“包心芥菜”新品种,每667 m2比传统品种增收上千元,当地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农村科技特派员以实际行动推动科技服务农业生产,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提升农村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为驻镇进行特色农产品试验、推广示范和技术创新工作,“慧”就丰收新图景。如驻惠东县高潭镇团队,根据该镇地理环境及资源优势,在甘溪、大星两村引进新品种山坑螺,并围绕养殖环境、日常饲养管理和育苗生产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驻惠城区芦洲镇团队与芦兴村种植户合作,引进推广优质稻“19 香”和“泰丰优208”,全程应用物理、微生物菌剂等绿色防控措施进行水稻生产;驻龙门县龙江镇团队,示范及试种优新品种,推广试种“美香占2 号”“19 香占”“南晶香占”3种新水稻、“汕油红2号”“湛油75”2种花生新品种及“华美甜168”“彩甜糯510”2 种甜玉米新品种,强化了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农村科技特派员能有效传递和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创新意识。如驻龙门县龙江镇团队针对水稻生长期特点,进行水稻高效栽培技术培训,讲授水稻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栽培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驻惠城区汝湖镇团队针对甜玉米专用配方肥技术进行现场指导,讲解甜玉米专用配方肥的开发和推广现状,分析配方肥的价格和优势;驻博罗县石坝镇团队大力推广电商技术,拓展销售渠道,促成所在村与国内网络平台销售合作,实现科技助农富农;驻惠东县高潭镇团队开展农产品溯源技术培训,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驻惠东县多祝镇团队在明溪村春甜橘生产基地搭载物联网全链路云平台并进行相应培训。通过技术培训,农村科技特派员可以在日常科研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探索、解决村民的技术问题,使自己的技术真正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农户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新技能、新技术、新理念,并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真正实现增产增收[1]。
农村科技特派员以人才推动发展为根本理念,充分利用自身在产业发展、科技服务和教育培训方面的优势,积极培育农村一二三产业技能人才。通过与村内进行有效沟通,根据对接村的不同需求,进而开展不同层次,面向不同人群的各类培训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如驻惠城区汝湖镇团队,开展乡镇科普教育与农业旅游培训,开发农业旅游研学课程,打造“光伏+养鱼”的科普和党建宣传试点,携手驻镇帮扶工作队与镇政府3 方校地合建“乡村振兴博士驿站”,探索“大学—政府—乡村—联盟(UGCA)”四位一体乡村振兴模式;驻博罗县观音阁镇团队制定了观音阁“三农”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三农”技能人才业余培训学院,培育高素质“新农人”;驻博罗县柏塘镇团队成立惠州市巾帼助力乡村振兴创业就业实训基地,以柏塘特色山茶产业为依托,加强妇女技能培训,引领广大妇女群众投身乡村振兴,提高她们的科技水平和综合素质。
农村科技特派员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瞄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需求,特别针对惠州产业薄弱村,大力培育农业新业态,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产业新格局。同时,还积极参与项目培育工作,在品种、技术、设施等方面形成特色和明显优势,示范和带动效应显著,建成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良好的种植、养殖、加工等示范基地。如驻惠城区汝湖镇团队与该镇政府携手共建千亩生态富硒大米与甜玉米生产示范基地,以示范“良种良技、减肥增效和提质保量”为主要目标,发展智慧农业,打响“粮食保卫战”。惠州农村科技特派员在扎实推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从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向各层面的综合服务拓展,促进农业资源要素集成和服务需求相结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驻惠东县梁化镇团队,充分利用梁化古郡考古成果,盘活古建筑遗址群、文昌阁、东岳庙、谢洞革命老区及横坑东纵遗址等资源,积极推进“红色+绿色+古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农村科技特派员属于兼职,其在单位还有繁重的工作业务,不能完全脱开本职工作长时间开展服务,同时又要面临派出单位的绩效考核压力,更加难以专心踏实每周到农村工作,通常都是抓住工作的“空闲期”或“间隙期”去基层一线,加之有些农村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路程较远,交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服务时间。由于农村科技特派员在选聘时主要立足于供给侧,按照能力和意向安排基层岗位,有些镇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或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难以满足农村科技特派员在农业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农业信息资源的获取、应用,造成供给与需求间存在脱节,导致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时效性和连续性大打折扣。
农村科技特派员来源主要是涉农单位和科研院校等公益性单位,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对技术的广泛需求相比,来源相对比较狭窄,服务领域较为单一,以围绕种养技术服务居多,与农村科技特派员要成为政策宣传者、科技传播者、创新创业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带头人等乡村振兴新要求还有些差距。部分农村科技特派员缺乏长期的乡村工作经验,侧重为种养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服务,对于农产品营销、流通、加工等领域涉及较少,对于乡村振兴新的服务领域如引导农户打造品牌、开拓网上销售市场、农产品包装等方面经验略有不足,容易出现同质性较强的产品,品牌化、高端化和规模化欠缺,服务效果不够明显。大部分农村科技特派员在提高农产品产量上能发挥积极作用,但因政策水平、创业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相关领域服务能力欠缺,制约了其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效。
农村科技特派员大多数偏向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养殖等农业技术服务,对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电子商务、生态农业等农村急需新兴产业科技服务能力偏弱,多数农村科技特派员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来优化产业结构,没有充分挖掘当地的农耕文化、传统民俗、人文历史并使其与农业产业有机结合,农业与生态、文化、旅游、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不足,创意农业、功能农业、深度体验等高端新兴业态较少。农村科技特派员优化全方位产业结构能力有待提升,从农业技术服务向产业结构优化配置方面延伸能力不足,依靠地方特色资源、进行多种产业规划和综合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对构建绿色农业、数字经济、文化旅游产业、大健康产业、商贸物流产业等现代化产业体系不能很好地进行优化配置[2]。
建议借鉴贵州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经验,深入实施“项目+人才”的“1+1”科技支撑行动,聚焦需求侧,采用年薪制,由承担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的企业按照项目实施要求,主导遴选专职科技特派员,推动省级重大科技专项与专职科技特派员的深度结合,切实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效。同时增加市级财政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额度,并出台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确保专项资金用于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经费和补助,积极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和各方面社会力量投资,为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经费来源[3]。
农村科技特派员除开展一系列科技服务、科技创新、技术培训和对接服务蔬果种植、畜禽养殖外,还要从以服务农业领域为主向工业、服务业等领域拓展,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将科技服务环节从产前、产中延伸至产后,构建集研发、生产、加工、检测、流通、营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服务体系。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乡村转化应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要出台或者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做好广泛动员宣传工作,派出单位要加强对农村科技特派员驻镇帮扶特色亮点、经验举措的凝练总结。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注重对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和交流学习,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有效做法,增强农村科技特派员的获得感和认同感,以激昂的工作热情服务乡村振兴[4]。
农村科技特派员要有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需要参与当地乡村振兴规划布局与设计,协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农村科技特派员有能力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促使驻镇农产品由量大丰产向紧缺产品调整,由普通产业向培育优势特色产业调整,这样着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宽农业增值增效空间。农村科技特派员在农业生产之外还应开展多样化经营来延伸产业链和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建立多种形式的新型股份农村合作社,改革分配方式实现多元化发展,可以重点开发农业产业园和农业公园,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菜篮子车尾箱工程”等,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生态圈,助推乡村振兴。
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对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了很多研究,同时对农村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进行了部署[5]。近年来,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技术沉到农村,在广袤的田野上生根、开花,并结出累累硕果,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成为乡村振兴的好帮手。但农村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机制还不够健全,尚未形成与农民和企业利益联合在一起的共享机制,不能依法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农村科技特派员给予奖励,可能会挫伤农村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的激情[6],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离岗创业等相关政策和制度,使得农村科技特派员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