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2024-06-11 01:30蔡乐王延兵尚明强韩冰
村委主任 2024年7期
关键词:三下乡助力院校

蔡乐 王延兵 尚明强 韩冰

摘要: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发挥着特殊且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切入点,研究新时代职业教育实践育人体系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及二者的关系,分析该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面临的困境和优化路径。基于此,文章重点论述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活动在乡村人才、产业、文化、校地共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研究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困境,包括资源分配不均衡、供需不匹配、文化保护与传承难度大等,提出高职院校应从实践项目设计和执行、活动成效与影响、指导教师专业性等方面改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作用。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传统职业教育在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缺少实效,也缺乏系统全面的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益实践。因此,有必要立足于当前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构建一个面向乡村的职业教育实践育人体系。

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和课程,满足乡村产业发展和振兴需要。这进一步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当前,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特别是促进乡村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高职院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得以深入乡村一线,亲身体验和深刻理解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意义,利用专业知识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

精准调研乡村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通过社会實践活动,大学生可以深入一线了解乡村发展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乡村实际开展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其切实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在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师生能够深入了解乡村的产业结构、文化传统、社会需求,进而反馈给高职院校,促使校方开设与乡村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通过精准调研乡村发展现状,高职院校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了解乡村发展、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愿意投身乡村振兴的专业人才,实现人才供需两端的匹配,助力乡村振兴。

促进乡村文化传承和创新

高职院校学生在乡村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可以直接参与乡村文化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近距离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也可以结合专业知识,为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例如,在协助某地区筹备传统节庆活动时,大学生深入学习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用专业技能创新并丰富节庆内容,有效地激发了民众参与传统文化保护的热情,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良性互动。由此可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大学生对乡村文化的认知,激发大学生创新乡村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大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设计出既能体现乡村文化特色,又能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文化产品,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打下基础,助力乡村文化的转型和创新发展。

推动乡村旅游业提质升级

作为乡村人才的孵化器,高职院校在乡村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为乡村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提供知识和技能支持。一方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推动乡村产业的升级与转型。例如,在一些乡村文旅实践中,大学生可以直接参与乡村旅游产业的相关工作。他们借助所学知识,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设计出别具一格的旅游观光路线,策划各类乡村文化体验活动。这些举措有效地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打卡,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升乡村知名度,把当地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促进乡村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还能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乡村经济开辟新的增长点,实现乡村经济和文化的双重振兴。

推动乡村社区建设和发展

作为加强校地合作、助力基层治理的桥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推动乡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践活动中,高职院校学生的参与不仅提升了当地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还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大学生培养了团队合作、组织管理等思维,提高了领导和协作能力。这有利于他们成为乡村及社区管理团队的“后备军”,推动乡村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此外,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高职院校与乡村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搭建了成熟的合作框架,优化并拓展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乡村发展和高校育人的双赢。

高职院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挑战

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和服务乡村社会的重要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师生充分应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乡村文化发展作出贡献,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然而,在具体实践中,这一活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影响了实践活动的效果,也限制了乡村文化的持续发展。

实践活动支持力度不够

实践活动支持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经费、师资力量及专业培训方面。在经费方面,由于部分地方高职院校的财政预算有限,存在资金使用上的限制,因此其难以为“三下乡”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经费不足直接导致参与活动的师资力量不足以及相关教学设备和物资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活动正常开展,影响了活动效果。在人力资源方面,由于专业教师的数量不足,高职院校往往难以组建一支富有经验的教师队伍去指导学生参与乡村社会实践。此外,由于学校缺少有针对性的培训,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在客观上影响了实践活动的效果。

校地之间供需不匹配

校地之间供需不匹配主要表现为乡村的人才需求与学生的服务供给不匹配。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时往往更注重活动形式,忽视了对乡村文化的深入研究。例如,现有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只是简单地进行知识讲授或技能展示,没有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活动内容较为形式化,缺乏针对性,这导致社会实践活动不能真正满足乡村文化振兴的需要,甚至可能会对当地文化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活动设计者缺乏对乡村文化价值和文化需求的充分理解,导致活动内容与乡村居民的实际生活和文化理念脱节,影响了乡村居民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认可度和参与度,限制了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

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缺乏长效机制

乡村文化根植于乡村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其保护与传承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高职院校等主体的共同努力。在实际操作层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合作平台,导致优质的社会资源难以集聚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高职院校在开展活动时往往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压力,难以进行长期深入的文化挖掘和研究。同时,乡村缺乏专业的文化传承人才和有效的保护策略,导致文化传承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社会实践的活动成效不够显著。

综上,高职院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涉及资源配置、活动设计、文化传承、社会支持和评价体系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高职院校需要在政策制定、资源整合、活动实施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

高职院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优化路径

做优做强高职院校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活动,需要理顺发展思路,明确发展路径,从优化顶层设计、建立保障机制、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着手,补齐活动短板,增强服务效能,使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切实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支持。

優化实践项目顶层设计

从乡村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在“三下乡”实践活动项目设计和执行阶段做好规划,紧扣实践地点的文化特色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一是明确实践活动的定位,并根据乡村文化发展需求确定具体可行的实践活动目标,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二是在活动开始前做好调研和需求分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实践地点对文化发展的需求,并将其作为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三是活动设计应兼顾受众的需要,通过了解乡村居民对乡村特色文化发展的期待,设计满足多种需求的项目,并积极引导乡村居民参与传统文化传承、艺术表演等活动。四是加强与实践地点相关主体的合作,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社工组织等的力量,提升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和参与度。五是做好活动的总结及宣传,在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分享成果,通过展览、座谈会、宣讲等方式提升项目影响力,对项目进行优化,切实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建立项目开展长效保障机制

要建立项目开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一是完善相关制度。高职院校要制定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制度,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确保各项制度的可持续性。二是提升组织管理能力。高职院校应设立专门组织负责实践活动项目的统筹规划、协调执行和监督评估,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三是加强资源保障。高职院校要整合多方资源,包括财政资金、人力资源、物资等,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四是搭建多方参与的合作平台。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乡村、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引导大学生真正参与到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多措并举为团队指导教师赋能

要通过多种措施提高指导教师的能力水平。一是为团队指导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培训,开展项目管理、团队协作、社会调研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其指导能力。二是为团队指导教师建立交流平台,促进指导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互助合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为团队指导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资金、设备、文献资料等,帮助其更好地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建立奖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团队指导教师进行奖励,鼓励其持续提升指导水平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指导教师的服务能力是影响“三下乡”实践活动取得效果的关键因素。例如,在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志愿有我·让爱飞跃万水千山”鲁喀专项志愿支教活动中,团队的指导教师帮学生制订了调研计划,指导学生深入乡村一线展开实地调研,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帮助学生梳理调研结果,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最终,团队学生完成了一份详尽的调研报告,并通过展览和讲座的形式向当地民众分享内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实践育人模式,切实将实践育人与乡村文化发展紧密融合,不断拓展校地文化服务领域,加强对乡村人才的培养,形成政府、学校、企业等主体共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局面,共同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

本文系2024年度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项目编号为ky2024-30)。

(作者单位: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三下乡助力院校
助力成功七件事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翅计划”与“三下乡”的比较与探讨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高职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模式之我见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