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劳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格,对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幼儿园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片面化、幼儿缺乏正确的劳动教育、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单一、劳动教育过程中忽视个体差异等问题,导致幼儿劳动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基于此,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更新观念,增强幼儿劳动意识;整合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合力育人,培养幼儿劳动习惯;尊重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
关键词幼儿园;劳动教育;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4)02002403
幼儿劳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劳动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然而,幼儿劳动教育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使其育人效果大打折扣。本文通过深入剖析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为提升幼儿劳动教育效果和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一、幼儿劳动教育的内涵及劳动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意义
“幼儿劳动教育”包括“劳动”和“劳动教育”两个关键词,因此,明确幼儿劳动教育的含义首先需要探讨“劳动”和“劳动教育”的概念。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劳动是指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体力和智力改造外部世界的实践活动。劳动的本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某种互动交换的活动过程。《辞海》将劳动教育界定为:“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劳动習惯和技能的教育活动。”根据劳动的定义和《辞海》对劳动教育的界定,我们可以认为劳动教育是教育者在一定的时空中对受教育者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知识、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等施加影响的一种教育活动。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呈现出来的,学生积极参与劳动体验,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不仅能获得劳动知识,还能亲历劳动实践,培养劳动品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幼儿劳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从小培养他们爱劳动和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学习初步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结合劳动以及劳动教育的内涵可见,幼儿劳动教育是指支持幼儿在亲历实践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体力和智力改造外部世界,从而获得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意识和劳动情感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有自我服务、为集体的劳动和种植、饲养等。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是幼儿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如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洗手脸、刷牙、收拾玩具和用具等。为集体的劳动是幼儿为班级、幼儿园或家庭进行的劳动,如擦桌椅、值日生工作和大扫除等,能培养他们为集体服务的思想和能力。
劳动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优秀品格。幼儿通过外显化和操作化的劳动教育,不仅获得物化的成果,还可以获得潜在和内隐的品格。在完成劳动任务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发展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和积极向上的优秀品格。而集体劳动教育更能够培养幼儿的荣誉感、责任感、规则感和合作性意识。二是有助于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幼儿亲身实践而获取的知识。幼儿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身的操作和感知获得直接经验。这能够促进幼儿四肢的灵敏发展,对大脑皮质运动区产生良好的刺激,使脑细胞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大脑的控制和调节功能。三是有助于进行差异化教育。教师在劳动教育中可以把握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劳动状态,关注幼儿在劳动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同观点,让幼儿有机会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并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反思和改进这些观点,为每个幼儿创设适宜的活动以支持幼儿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进行劳动,使用多种标准对幼儿的劳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二、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片面化
劳动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个性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存在片面化的问题影响了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家长认为幼儿在园期间应主要学习识字、数学、英语等知识,而不需要过多接触劳动。也有部分家长认为幼儿的天性就是游戏和玩耍,他们应该享受快乐的童年,不应受劳动的束缚。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支持幼儿接触劳动,但认为幼儿不应承担家庭劳动任务,也不应该参加体力劳动,他们认为这些劳动应该由成年人来承担。这些观点都忽视了幼儿在参加劳动中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感悟劳动价值的意义,也忽略了劳动教育对幼儿提高自我意识、自理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实际上,幼儿在参加劳动中不仅可以锻炼体魄,还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协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渐形成对生活环境的认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幼儿缺乏正确的劳动教育认识
幼儿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教育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劳动意识淡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的生活已经被各种现代化的玩具、电子设备所充斥,他们较少参与家务劳动,导致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动手习惯得不到培养,进而出现劳动意识淡薄。二是把劳动教育当成体力劳动。例如,一些幼儿认为劳动教育是枯燥、无趣、累人的体力活动,很难理解和感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实际上,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体力劳动,体力劳动只是劳动教育的一种方式。三是把劳动教育当成一种惩罚。比如,有幼儿认为教师会通过劳动来惩罚自己。事实上,劳动教育是一种奖赏。本质上,没有一个幼儿不爱劳动,每一个人都热爱劳动,因为劳动是人的本能。所以当我们的幼儿知道劳动是创造一切财富的源泉的时候,劳动教育才算是真正起到了立德树人的作用。
(三)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单一
一方面,幼儿劳动教育内容过于单一。教师带领幼儿重复地开展一些简单的劳动任务,导致幼儿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提升受到限制。在开展劳动教育时,除了布置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外,教师也应该设计一些内容多样的“复杂”劳动,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等多方面能力。另一方面,幼儿劳动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劳动教育形式单一会导致幼儿失去对劳动教育的兴趣,无法真正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意义,也无法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此外,内容和形式单调可能导致劳动教育的个性化不足。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需求,而单一的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并不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也无法满足所有幼儿的需求。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和需求,灵活地设计和组织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每个幼儿都能够获得恰当的教育,取得良好的发展。
(四)劳动教育过程中忽视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的兴趣和喜好都不尽相同,他们对于不同类型的劳动任务会有不同的偏好和兴趣。然而,在劳动教育中,一些教师可能为了追求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忽视了幼儿的个体特点和兴趣爱好,而将同样的任务和活动强加给每个幼儿。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挫伤幼儿参与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幼儿的身心发展速度和能力水平也存在着差异,如有些幼儿在某些劳动活动中表现出更高的天赋和潜力,而另一些幼儿的活动表现则相对较差。但在劳动教育中,一些教师忽视了这些发展差异,习惯采用同一种标准来衡量幼儿的劳动表现。这样的教育方式也会导致一些幼儿在参与劳动活动中成就感不足,甚至会产生挫折感,降低他们对劳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优化幼儿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更新观念,增强幼儿劳动意识
传统观念中往往存在着“劳动是负担”“劳动是体力活”“劳动影响学习成绩”等偏见,这种观念会影响幼儿对劳动的态度和认知。因此,幼儿园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和引导,教育家长和幼儿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识,了解劳动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实际上,增强劳动意识是优化幼儿劳动教育的关键,幼儿园应该将劳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认真对待,并将其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中。
教师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承担人,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劳动教育计划,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确保幼儿能够逐步接受并参与到劳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同时,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劳动体验,如植物种植、蔬菜采摘、环境整治、小型手工制作等,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意义和乐趣。在劳动教育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幼儿与他人进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团队劳动可以让幼儿学会互相帮助、分享和协作,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劳动意识。
(二)整合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整合资源是指积极利用家长、社区、园所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打造劳动教育的实践平台。由于幼儿的家庭背景和身处的社区环境多种多样,所以这就为幼儿园整合劳动教育资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开展环保志愿活动,参观当地企业工厂等。当然,组织和开展这些活动需要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幼儿园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时,可以通过寻求社会和家长的支持来实现,从而拓展劳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就是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幼儿在劳动教育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在劳动活动中,幼儿园可以开展“劳动游戏”,将劳动过程和游戏形式相结合,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对劳动的价值认识。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开展园内植物的种植、采摘等活动,以及滚筒画、剪纸、手工制作等艺术活动,为幼儿提供实践性的体验,让他们深入体会劳动过程的乐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劳动的实质和精神,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幼儿的劳动技能和审美素养。此外,幼儿园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拍摄生活中的劳动活动,提升幼儿参与劳动教育的意愿和积极性,让幼儿了解更多生活中的劳动知识和劳动精神,逐渐感受劳动的快乐和幸福。
(三)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劳动习惯
幼兒园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家园共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家长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例如,幼儿园可以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机会,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在了解幼儿劳动情况时,鼓励家长配合并积极参与幼儿劳动教育,营造支持劳动教育的家庭氛围。具体来说,在家庭活动中,家长可以为幼儿提供参与劳动的机会,给予幼儿适当引导和支持,让他们参与和年龄相符的家庭劳动,如洗碗、整理衣服等,或者带幼儿参加社区环保志愿等活动,让幼儿在劳动中感受成就和乐趣,并培养其认真负责、乐于助人的品质。同时,家长要及时对幼儿在劳动中的积极表现给予认可和表扬,强化其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激发其参与劳动的热情,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尊重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
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多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需求提供适合的劳动任务,既发展他们的长处,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短处。例如,对于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劳动任务,以激发他们参与劳动的兴趣和动力;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提供适合他们能力水平的劳动任务,帮助他们逐步提升自己的劳动能力。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中,教师还应倾听幼儿的想法、意见和需求,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机会,如通过谈话、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幼儿能够表达自己的心声。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支持。
(林丽敏,安溪县实验幼儿园,福建 泉州 362400)
参考文献:
胡小春,谢怡静.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研究.教师博览,2023(27):747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0702).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459.htm.
沈阳,于宏. 家园合力实施幼儿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辽宁教育,2023(18):8082.
熊燕璐.让幼儿做生活的主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的劳动教育研究.智力,2023(26):184187.
钟瑞芳.大班幼儿一日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天津教育,2023(26):130132.
责任编辑:谢先成
读者热线: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