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
口述 | 张颖
近年来,国家持续平稳推动高考综合改革,落实科学选才的目标,志愿填报工作走向了细致化。整体来看,选择的自由度得以扩展,考生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为自己的未来作出最佳的选择。对于有明确生涯规划的考生而言,新的志愿填报方式无疑更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对于广大考生而言,也有了更多机会,从而选择合适的大学和专业。与此同时,这也对考生和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成部分考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
立足自身实际,拒绝盲目跟风
令许多考生和家长感到困惑的是,有了更广泛的选择空间,该如何把握好选择的机会。造成这一困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高考改革带来的变革,另一方面是生涯规划教育的缺乏,家长和考生对职业规划不够重视,或是重视得不够早,家长和学校总是希望学生把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学习,可当他们突然面临抉择,往往就会不知所措。其实,填报志愿的基本原则没有改变,仍然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家长和考生不必过于焦虑,还是遵循志愿填报的基本流程,按照所考分数查询往年录取情况,根据对应的位次来选择报考方向。
是否追求热门专业,也是每年志愿填报工作绕不开的话题。例如,现在计算机专业的报考情况较为火热,有很多家长前来咨询。我们会询问家长一个问题:“孩子喜欢这一专业吗?”很多家长表示,其实孩子对计算机专业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只是做家长的觉得计算机专业这么火热,未来的发展应当不错。追求热门专业本无可厚非,只是家长和考生需要思考,社会和行业是不断发展的,4年、7年乃至10年之后,热门专业还会继续热门吗?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这一问题很难有答案。专业的热门并不一定代表相关行业的发展,家长对于行业发展状况的了解也存在着信息差和时间差。因此,盲目追求当下热门的专业,并非对孩子未来负责的做法。如果孩子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当相关行业发展不再火热的时候,这对孩子来说将是相当大的挑战。
家长和考生应当更多地从自身情况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多地考虑专业与自身的适配度。有的学生目标明确,对未来职业发展有比较清晰的规划,家长可以更多地尊重孩子的选择。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面对众多的选项感到茫然失措,不妨从排除错误选项开始,先明确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高校招生工作的重要一项,是为考生提供报考指导和服务,考生和家长可以利用好高校提供的信息和平台,获取关键决策信息。高校的官方平台如学校官方网站、招生网站、新媒体官方账户等,是学生和家长了解高校信息的主要渠道。此外,与高校招生办公室直接联系,可以获得最为确切的报考信息。网络的信息庞杂,但不同高校有不同情况,高校在不同省份的招生情况也不同。家长和考生如果对某所高校感兴趣,可以与学校招生办公室或招生组老师取得联系。从历年的工作经验来看,在高考之后,高校会针对不同分数段的考生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考生提高决策的效率和质量。
选择“强基计划”的理由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强基计划”成为报考“热词”。“强基计划”立足于为国家培养未来能够在交叉学科应用领域坐得住冷板凳、真正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的基础学科人才。但目前有一部分人视“强基计划”为“低分进高校”的捷径。其实,这并不符合事实,一些专业的分数并不低。更重要的是,它曲解了政策的本意,会对考生的人生选择产生误导。“强基计划”要选拔对基础学科有决心、有目标、有理想的学生,为此配备了许多政策,如本研衔接、小班化教学、精干的师资力量。国家和学校为参与“强基计划”的学生提供稳定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也提出了硬性规定,如统一要求不能转专业,退出后失去本研衔接的资格。
可以说,“强基计划”是自由与限定共生,机遇与选择并存。这需要考生客观地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强基计划”。为此,我们发布了“强基十问”,来帮助考生找到答案。“你是不是一位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爱国青年?”“你是否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领域有大致设想?”“你是否在高中阶段对某些特定科目有强烈兴趣或一定天赋?”“你是否对未知保持着盎然的好奇心和探求动力?”“你是否准备好了面对填报志愿阶段的纠结与困境?”“你是否愿意在同一所大学接受8年左右的培养,认同其历史传统、文化底蕴与独特气质?”“你是否接受‘强基计划一般不允许主动转专业?”“你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坚定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抗压能力?”“你是否认同‘强基计划严格的淘汰机制?”“你是否愿意未来长期在祖国需要的领域奉献青春和热血?”在以上10个问题中,若答案全部为“是”,那么强烈建议考生一定要选择报考“强基计划”;若答案为8至9个“是”,建议考生慎重考虑,进一步了解“强基计划”;若答案为8个以下“是”,则建议考生安心准备高考,选择其他批次、其他类型报考。
把握人生转向的机会
考生和家长应当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一所大学是否适合自身,在分数线之外,还应关注大学的学科实力、学风教风和历史底蕴等。南开大学学科整体实力强劲,有“双一流”建设学科6个,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入选专业8个,“强基计划”入选专业7个,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历史学、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这些专业大多成立于建校之初,在学校百年发展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近年来,南开大学在新工科领域也取得了扎实进展。
高考填报志愿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很多考生根本不明白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其实也是学生逐步明确兴趣志向、明晰人生规划的阶段。南开大学作为一所历史底蕴深厚的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不仅为学生探索多样的人生提供了现实可能和基本支持,文理互融、学科交叉的特点,也给学生带来了不同思维的相互借鉴和熏陶,更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一,推行入学后“二次选拔”。学校构建“8+4+X”拔尖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的8个伯苓班、4个定制双学位班、15个新工科新文科人才培養平台,面向新生“零门槛”开放,每年提供800~1000个名额,学生一入校即可按个人兴趣和能力参加选拔。
第二,提供宽松的转专业政策。南开大学立足学生成长需求,提供人性化转专业政策,实行“转出零门槛,转入有考核”制度。转专业无转出人数比例限制,符合教育部与学校关于转专业要求的学生均可申请。根据每年情况不同,转专业成功人数在160~240人左右,成功率约60%~75%。在“转出零门槛”的基础上,弱化学分绩点考核等其他条件限制,更好地支持学生根据专业兴趣及自身能力实现学业上的自主选择。
第三,开展双辅修、微专业及高阶课程项目。在双辅修政策方面,持续加大弹性,在允许学生跨专业选课的基础上,实行辅修和攻读双学士学位制度。学生所在专业为主修专业,如学有余力,可在学习主修专业课程的同时,根据自身兴趣和学校教学条件,再选择一个分属不同本科专业大类的专业作为辅修或双修专业。同时,持续开展微专业及高阶课程项目建设,帮助学生拓宽专业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从而实现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