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百草园”项目驱动的办学实践

2024-06-11 07:37吴玮
教育家 2024年19期
关键词:百草园办学课程体系

吴玮

上海市黄浦区中华路第三小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渴望变革兴盛的学校。学校地处上海老城厢,以“百草园”自喻校园,以“小草”自喻师生。随着老城厢的城市变迁,学校经历着历史与时尚的交融,近20年来坚持贯彻“丰富学生经历,传承历史文化,着眼未来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梳理在地文化,开发课程资源,形成了“百草园”文化特色。

分析“土壤”,承建“百草园”支架

为进一步明晰学校文化建设实施路径,为“百草园”文化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学校重新梳理了“百草园”的办学优势,对“百草园”的“土壤”做了进一步分析。一是发展定位明确。学校努力打造“百草园”文化品牌,进一步丰富办学理念,落实育人目标与办学特色。二是队伍建设正常有序。学校领导班子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大局观念。学校教师队伍乐于学习,历经多轮课程改革后,在课程架构、课堂创新、课题研究方面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三是课程体系基本建立。学校形成“百草园”课程体系,对探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开展了一系列跨学科教学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四是教育科研扎实推进。全校教师积极参与两轮“百草园”课题研究,开展涉及管理、德育、教学、课程、队伍建设等内容的项目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科研经验。五是人文建设初具雏形。学校坚持“资源共享、人员联动、创新发展”原则,努力建设“安全、健康、情趣、人文”的校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对“百草园”进行“土壤”分析的基础上,又从以下三方面开展“修剪”。首先,探索办学质量品质化之路。以项目研究带动“百草园”课程整体再规划,以“百草园”文化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实现义务教育高位均衡的发展路径。其次,探索教育质量优质化之路。学校探索“百草园”教与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满足需求—满足个性需求—满足终身学习需求”的成长路径,使其在“百草园”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多维度探索,注重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重视在体质、品德与创新等方面的培养。最后,探索师资队伍优质化之路。从“聚焦教学态度—表达教学观点—审视教学思维—分享教学智慧”的螺旋上升式发展形态中,帮助教师建立“满足专业需求—满足专业集群发展需求—满足专业个性发展需求”的成长路径。

选“种”种植,丰富“百草园”内涵

学校主要运用项目驱动、整合推进等方式实现办学变革,包括“小八腊子”项目化学习主题式综合课程项目研究,以跨学科教学为突破方式的“精致家常课”项目研究,“根植‘百草园芳草盈盈、向阳而生的校园文化”项目研究。

确定发展目标。学校以“小八腊子”为品牌,改进与创新德育课程的实施方法与途径,完善课程实施目标与内容,提高德育显性课程的育德性与实效性。着力深化课程德育研究,寻找德育与课程相融合的生长点,以课程建设为主导、以课堂实践为主阵地、以特色课程为发展点,努力实现全员德育。提升全体教师的育德能力,建设一支能将德育无痕渗透于课程实施中的高品质教师队伍,让更优质的德育课程与课程德育得以实现。

明确具体举措。其一,架构德育课程体系,启德、育德、立德。“小八腊子”德育课程体系分别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实践课程中寻找契合点,既以系统的知识体系作为基础,又通过丰富的活动实践形成学生经验。《“小八腊子”思政+》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在认知中启德,《“小八腊子”学礼仪》德育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在参与中育德,《“小八腊子”学“四史”》德育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在体验中立德。

其二,研究课程德育体系,体验、浸润、融合。《“小八腊子”游老城》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小八腊子”探世界》课程让学生在浸润中探寻多元文化,《“小八腊子”乐生活》课程让学生在传统与当代的结合中挖掘人文内涵。学校致力于真正将德育落到实处,促进德育与智育的深度融合,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

其三,关注德育队伍建设,合作、共赢、发展。学校通过关注德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在合作中提升能力、在课程实施中打造教师队伍、在共赢中寻求成长,关注家长志愿者队伍建设,在家校共育中收获成果。

项目深化,“百草园”芳草盈盈

“小八腊子”项目研究主抓《“小八腊子”玩转世博会博物館》重点项目品牌建设,依托校本课程目标,以上海世博会博物馆资源为载体,一至三年级分年级开展“步入世博—小小参观者”“了解世博—世博与生活”“玩转世博—世博与科技”活动实践。四、五年级分别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我是小小策展人”活动学习。

学校适时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突破学科局限,建立更灵活、更开放的跨学科动态教研机制。开展“芳草杯”教学节活动,强练教师“内功”。整合“跨学科”“思政+”“优质作业设计”等项目,多点融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创新“精致家常课”,以高效作业设计为切入口,努力完成学校教育的深度转型。

加强培训、活动塑人,营造向阳校园。学校以“中三讲坛”“芳草苑”为平台,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与“双减”政策等为重点,开展师德师风培训,有效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开展“四史”主题学习活动,营造校园“向阳”生态氛围,增加教师幸福感和归属感,助力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实施魅力“百草园”向阳环境建设,营造温馨和谐的“百草园”校园环境。

协同发展,融创生态百草园

《“小八腊子”玩转博物馆》课程被认定为上海市黄浦区首批德育共享课程,辐射课程共享校。在多年的课程区域共享中,学校牵手共享校不断挖掘课程资源,整合课程内容,创造共享成效,实现校际共赢。作为“小八腊子”项目研究主要内容之一的《“小八腊子”玩转世博会博物馆》课程基于“培育承本土之根、育家国之情、开世界之眼的百草园‘中·华学子”办学理念,在原本1.0版承建活动支架和2.0版赋能课程内涵的基础上,开启了3.0版融创PBL(问题式学习)项目研究。学校与世博会博物馆开展合作,开发出《我是小小策展人》课程,这是博物馆课程3.0版首个实践的微课程。课程展现了3.0版PBL项目化研究的主要特点,如融入式课程、体验式课堂、开放式教学、情景式学习、跨学科研究、区域化共享、五育无痕渗透等。学校将博物馆变成学生的第二课堂,深入贯彻“把学校打造成学生身边的博物馆”这一课程理念。

赋能融创,“精致家常课”实现了以下突破。一是基础型课程全学科践行,基础型课程向各学科提出了基本要求,努力让每一门学科都能“追求精致,走向家常”。“精致家常课”之“精致”,指教学目标精准适切、教学内容精要科学、教学过程精酌明晰、教学方式精粹开放与教学评价精进多样;“精致家常课”之“笃行”,指坚持“让每一棵小草开出最美的花”的育人价值观。二是打造思政教育一体化,有机融合基础型课程全学科教学中的爱国主义、行为规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在培养学生学习素养和学科关键能力中提升红色育人样态。

内驱发展,向阳而生的校园文化不断彰显。“小八腊子”学“四史”活动深入人心,“橙心”志愿者服务队、党员社区先锋岗、“悦动青春”健美操、“非遗进课程”拓展课等活动的开展,使红色记忆深深植根于师生心中。教师通过课前磨课、课中议课、课后评课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积极营造向阳的教研氛围。学校改造“百草园”文体连廊、向阳会议室、四季花卉主题的校园文化场景等公共空间,为学生课程学习提供体验互动新平台。绿化造景,学校对各种树木进行整枝造型、定期修剪和养护,让师生和家长都能感受“百草园”的青春气息与灵动生态。

坚持问题导向,重点项目驱动。学校的办学实践与探索让“百草园”走向生态和阳光。未来,学校将以更高的办学自觉,努力使自身成为芳草盈盈、姹紫嫣红的“生态百草园”。

猜你喜欢
百草园办学课程体系
学校里的“百草园”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