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天
永春白鹤拳现代化发展研究*
孙振天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泉州 362600)
永春白鹤拳文化是永春人民特有的精神标识,也是践行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当前永春白鹤拳的发展形势并不乐观,如何打破以往僵化的传承方式,实现白鹤拳现代化发展,关系着白鹤拳未来的前途和命运。通过对白鹤拳在文化、经济、教育等方面价值的分析,梳理目前白鹤拳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人们对白鹤拳认识片面、永春白鹤拳产业特色不鲜明、永春白鹤拳传承人规模偏少等,最后以现代化理论为基础,提出白鹤拳现代化发展的路径:积极宣传永春白鹤拳文化的时代内涵、推进“永春白鹤拳+”产业现代化、推进永春白鹤拳管理现代化、提升永春白鹤拳传承理念科学化水平等。
白鹤拳;现代化;发展
白鹤拳作为永春的名片,拥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具有竞技性、健身性、趣味性、独特性特点,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和文化内涵,深受国内外习武者的喜欢。在文化自信、健康中国、非遗传承、体育产业、新媒体等政策背景下,永春白鹤拳作为泉州市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教育、健身、竞技、娱乐价值为一体,对当地人思想和行为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西方体育的“强势东进”,逐渐形成了“媚外”的文化心理,不自觉地将传统文化丢在“路旁”,同时人们经过近现代文化碰撞、冲突和融合的文化洗礼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年轻人缺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自豪感和认同感,白鹤拳处在一种“被遗忘”的危险状态。再者各省市地区、学校面临奥运会、省运会、市运会争金夺银的任务,将竞技体育摆在体育事业发展的第一位,所以传统体育项目发展面临着极强的挑战性。新时期白鹤拳在西方体育“强势东进”和“媚外”心理背景下,永春白鹤拳处在一种衰落、失传、断代的发展状态,以现代化理论为基础,积极探索一条既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道路,有力地改善目前发展滞后的形势,实现白鹤拳现代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子孙后代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即客体以本身的属性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1]。永春白鹤拳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为福建七大拳种之一,对南少林武术体系影响深远,衍生了众多鹤拳拳派,传遍五十多个国家。
永春白鹤拳是永春县人民的集体记忆,是社会秩序的象征符号,具有承载着地域文化繁荣发展的使命。永春白鹤拳是中国南派武术发展历程中诞生的一个主要拳种。明朝中叶年间至康熙年间是永春白鹤拳的雏形时期,曾四、郑礼先后师从方七娘,形成了猛虎擒猪、螳螂照日、利刀削竹等武技基因,“千门一路,万法归宗”的技击理论促使永春白鹤拳进入高级发展的时期,标志着永春白鹤拳从雏形到成形时期。随着《白鹤仙家祖传拳法》《郑礼叔传教拳法》等著作的问世,较好完整总结白鹤拳的理论体系。在历史长河中,在不同区域,其传承大同小异、万变不离其宗,被世界各地武术爱好者誉为“东方神拳”,得益于其德艺双修的门规符合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纵观永春白鹤拳发展史,历代先贤们将白鹤拳置于多元文化发展格局中,给与其他拳种传承发展以启示,对于其他拳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文化价值作为文化结构的内层,是最稳定最保守的层面,是文化的核心灵魂。永春白鹤拳具有较强地域性和独特性,同时永春白鹤拳由明末清初方七娘所创,属于仿生象形拳,“以鹤为形,以形为拳”,内涵朴实丰富,拳理辩证精妙,以学仁、学义、学武为训诫,经过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是南少林武术杰出代表。永春白鹤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国武术与传统文化“和合”的思想,已植根于当地人们的内心,诠释着永春县人民的“性格”,承载着文化的多样性和纯真性,是永春县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底色,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成为永春与海外文化交流的纽带,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武术文化的瑰宝。
永春白鹤拳以“发扬传承中华武学文化,促进全民健身”为宗旨,遵循“养练结合、打练合一”的原则,将健康养生与技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白鹤拳以四肢肌肉活动为主的全身运动项目,其独特的健身、防身功效可以满足当代人健康的需求。经常练习白鹤拳能够增强上下肢力量,强健骨骼,调节内脏器官的机能。永春白鹤拳以鹤为形,以形为拳,不仅仿鹤为形,在呼吸和精神气质上也与鹤十分吻合,追求内外融合,白鹤拳动作与鹤相似,呼吸方式与鹤相同,构建了永春白鹤拳的独特的养生体系和养生理念,人们已从关注白鹤拳技击价值转向获得幸福和修身养性的健身价值上,对当代人有很大的养生、健身作用。
永春白鹤拳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也推动了永春县的经济发展。大羽村充分发挥作为白鹤拳发源地的优势,围绕白鹤拳这一传统文化成立了美丽乡村旅游服务专业合作社,研发、制作、生产白鹤拳套路瓷雕和白鹤拳文化衫等,逐步推广“中国永春白鹤拳第一村”的文化名牌。同时永春县将白鹤拳文化表演作为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实现了“白鹤拳+旅游”的发展模式,大羽村每年接待3万多人次的游客,逐渐形成白鹤拳产业品牌效应。永春白鹤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了永春当地教培业的发展,据统计永春目前共有21家武术会馆,其中19家均以传授永春白鹤拳拳法为主,为推动永春县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拳如其人,拳品如人品,白鹤拳有其规则、礼仪和精神。永春白鹤拳具有在国家动荡、内忧外患时期反抗侵略者的历史,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永春白鹤拳文化的精髓所在[2]。同时永春白鹤拳在传承中形成了“懔十戒”“五戒”的条文,以及“未习武先修德,先讲修心养性,顾己之体”的戒约,可以塑造习武者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社会秩序。《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传统文化贯彻到国民教育的始终,即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之中,所以永春县积极推动白鹤拳进校园活动,将永春白鹤拳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实施传统体育的文化认同教育、体育精神教育、内容样式教育,深挖白鹤拳文化内涵,不断拓展白鹤拳文化的外延,充分发挥其文化育人功能。
回顾永春白鹤拳这一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走过的历程,可以看到,一直以来都是在某种外部因素的促使下进行挖掘、保护,文化内涵的缺乏,致使其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出现断裂现象[3]。随着社会发展和现在奥林匹克文化的强烈冲击,导致人们生活观念或者文化传承发生了很大变化,永春白鹤拳这一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正在一步步被侵蚀,传承力量不断被削弱。
由于人们对永春白鹤拳不再依赖,永春白鹤拳的技击功能得不到表现,导致永春白鹤拳技击价值逐渐被弱化,进而造成白鹤拳在文化、教育、经济、健身等方面的价值无法发挥,从而造成永春白鹤拳传承发展“动力”不足的的局面[4]。
永春县根据永春白鹤拳文化特点推出和开发了一些的文化旅游项目,如游览永春白鹤拳史馆、观看永春白鹤拳武术表演、体验乡村传统农耕方式等,但是由于特色不够鲜明,缺少创意,表演内容陈旧无新意,永春白鹤拳无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首先,在市场利益驱动下,白鹤拳在产业开发中出现过度逐利的行为。其次,为了积极推进白鹤拳进校园,采取简化白鹤拳招式的方式进行推广,出现了简化比赛规则和改造白鹤拳现象,从而产生一种保护性的缺失。最后,对于永春白鹤拳传承人的认定方法不合理,传承人主要由有威望、文化层次较高的拳师承担,而基层的一些拳师和教练员无法触及此项荣誉,从而导致永春白鹤拳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性降低,甚至出现了“白鹤拳危机”的议论声。
随着白鹤拳老一代传承人的离世,新一代传承人尚未培养出来,出现后继无人,传承乏人的困境,造成“人去艺绝”的状况。永春白鹤拳在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大多数习练者把白鹤拳当成自我休闲娱乐的游戏,并没有将传承与发展白鹤拳作为责任和使命,同时学校体育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现代奥林匹克项目推广中,造成白鹤拳文化传承渠道狭窄、传承机制脆弱的局面,使大羽村家家户户早晨练白鹤拳的场景成为“绝唱”。
传统体育文化旨在引导社会和人们注重传统体育项目中的情感与智慧,突出特征是通过肢体动作符号表达人们的意识、思想、情感和精神价值等,这种被隐藏在肢体动作下的精神内核,是传统优秀体育文化得以延续的核心。通过实地调研与走访,与永春白鹤拳传承人、拳师交流访谈,目前部分永春白鹤拳的习练者、传承者将更多精力集中于拳法、套路的研究,特别是在武术进入校园后,体育教师只传授白鹤拳动作,将白鹤拳文化丢在一旁,意味着未来习拳者无法理解永春白鹤拳的文化内核,造成永春白鹤拳文化的缺失,最终导致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出现“形”与“魂”割裂的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5]。可见,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持久力量。永春白鹤拳这一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已成为永春县不可或缺的文化底色,成为传承永春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载体,其中凝结的智慧和思想为永春县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同时也为其他拳种创新发展提供拳理智慧和拳理方案。现代化理论家布莱克认为“现代性与传统性没有绝对的界限,现代化是传统性不断削弱和现代性增强的过程,即现代化是传统事物在功能、价值方面不断现代性的适应过程”,即现代化就是“合理化”。现代化英文为“Modernization”,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是发展结束的结果,而是继续展开和深化历史进程的起点,在此进程中不断添加新的内容,实现共性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过程,这一理论对于推动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永春白鹤拳现代化发展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其内涵和功能正在中国武术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展开、推进。为了顺利推进永春白鹤拳现代化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在遵循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永春白鹤拳现代化发展的合力。永春白鹤拳“打”“练”“健”“养”的价值表现和文化主体的传承成为现代社会对永春白鹤拳的文化价值期许,它的存在、传承与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实战技能的问题,而是文化传统、文化创新与文化认同的传承与发展,永春白鹤拳现代化发展既是自身进化的时代诉求,又是对“美好生活”的时代应答。
白鹤拳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体育、协会等各部门通力合作,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将白鹤拳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纳入到《永春县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永春县全国“武术之乡”五年发展规划(2020-2025年)》等政策文件中,明确永春白鹤拳在文化保护、产业开发、品牌塑造、武术推广、进校园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从而实现永春白鹤拳保护、传承、现代化发展工作“有法可依”。
随着时代发展,永春白鹤拳应当普及“练为战、练为看”到“练为健”的发展理念,构建“打”“练”“健”“养”四位一体的发展体系,加强公众对白鹤拳文化、教育、经济、健身价值的理解,增强其在新时代发展的生命力,实现永春白鹤拳文化现代化发展[5]。同时,应当加强白鹤拳文化内涵的宣传。比如借助网络媒介或网络平台传播白鹤拳文化,实现信息的快速、更广的分享。定期开设永春白鹤拳文化大讲堂,挖掘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现代需要的白鹤拳遗产。积极推进白鹤拳校企合作,打造学校白鹤拳科普联盟,建立学校、社区武术科普基地,依托方七娘诞辰日,举办永春白鹤拳文化节,以武艺和文化传承为使命,解释和宣传永春白鹤拳文化符号等。
永春县应围绕“练好一套拳”的发展思维,积极发展白鹤拳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和建设白鹤拳文化公园。采取文化招商引资的方式,充分利用白鹤拳的生态旅游资源及白鹤拳武术文化旅游资源,建设集旅游—健身—休闲—养生为一体的文化小镇,从而更深层次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推动文化旅游,集中力量打造“有一种生活叫永春”的城市文化名片,实现永春白鹤拳产业现代化发展[6]。
永春县应以培育多元主体的白鹤拳文化认同为目标,从物质、行为、制度三方面赋予白鹤拳武馆更大发展自主权,确立多元治理主体职责。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资源配置作用,起草永春白鹤拳文化兴县的相关政策,使白鹤拳管理和保护工作有“法”可依,逐步实现永春白鹤拳管理现代化发展。
永春县应充分发挥校园、社区在传承人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鼓励校园、社区围绕武技、文化、竞赛三方面举办不同类型的比赛,形成白鹤拳武技得到比拼、文化得到传承、竞赛增添动力的现代化发展格局。鼓励白鹤拳传承人带徒传艺,做好“传帮带”,同时将白鹤拳拳师纳入到永春县高级人才储备库中,从而推动白鹤拳传承人的培养,实现永春白鹤拳非遗传承模式现代化发展。
永春白鹤拳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讲好白鹤拳文化故事,强化文化性,不能将传承工作仅视为永春白鹤拳动作形态的传授。积极推动永春县大中小学在白鹤拳传承中做到“传承中有思政、思政中促传承”,积极申报永春白鹤拳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课程思政基地,充分利用永春白鹤拳特有的精神内涵、武德修养完成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实现永春白鹤拳传承理念现代化发展。
任何文化都不是静止不变的,它需要不断地进化、适应,以确保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不能过度创新,造成优秀传统文化本质的丧失。永春白鹤拳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和传承,必须对目前白鹤拳发展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现代化理论为基础,全面、系统分析“永春白鹤拳过去有什么、现在优势以及未来如何发展”三个问题,在全民健身、体育产业、文化自信背景下,从多角度出发实现永春白鹤拳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也给与其他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以启示,探寻在新形势背景下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1]杜德全.永春白鹤拳的保护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11,8(3):44-46.
[2]崔乐全.21世纪的中国体育文化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4):14-15.
[3]王晓.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若干思考[J].上海体育体育学院学报,2004,31(1):72-75.
[4]王伯余.永春白鹤拳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4,11(9):29-31.
[5]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N].人民日报,2022-05-29(1).
[6]李文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春白鹤拳旅游发展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6):49-53.
Research on the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of Yongchun White Crane Fist
SUN Zhentian
(Quanzhou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Quanzhou 362600, Fujian, China)
基金项目:2023年泉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永春白鹤拳现代化发展,课题编号:2023D62。
孙振天(1986—),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