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先海 丁 墨
笔者于2023 年9 月与知名网络作家丁墨进行了一次面对面访谈。访谈过程中,丁墨不仅谈到了自己的早期阅读,理工科学习和工作经历对其网络文学创作风格、题材等的影响;还谈及“会要求故事中每个案件都有真实背景”的创作观念,以及“让作品更加贴近中国本土风格,适应中国读者口味”的创作宗旨。此次访谈呈现出独特的史料价值及批评意义,值得更多作家和研究者关注。
罗先海:今天很荣幸邀请网络文学大神作家丁墨来到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百年二院楼”,在我看来,这是传统与现代的相遇。网络作家是走在最前沿、最现代的作家群体,而湖南大学素有“千年学府”之美誉,所以丁墨老师来湖南大学第二院①湖南大学第二院是湖南大学早期建筑之一,由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刘敦桢先生设计,竣工于1926年,是湖南大学超出岳麓书院向外发展新建的教学楼,简称“二院”(岳麓书院被称为“第一院”),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2021年初,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正式搬迁至修葺一新的湖南大学第二院。做客就具有象征意味,是现代和传统的一次相遇。我希望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借此机会跟以您为代表的湖南网络作家建立联系。您是怀化沅陵人,著名作家沈从文曾这样描述沅陵,“那是一个美得令人心痛的地方”。沅陵文化底蕴深厚,还是“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出典地,您在沅陵生活或读书时,有没有这种故乡自豪感?
丁墨:其实对故乡的感情在读书时还比较懵懂,纯粹是那种对故乡的喜欢。您说的“二酉藏书”的典故读中学时学过,但其实也没有实地去看,反而是大学毕业,工作好几年之后回到家乡去看二酉洞,感觉就不一样了。更深刻地了解到家乡的历史文化后,就很想去寻访一些很多年前的东西,包括被拆掉的老街,还会特意去找些老照片来看,这是个很奇怪的事情。可能读高中那会儿,并没有那种很强烈的要去了解家乡的冲动,反而是在外面漂泊、工作十几年之后,这种情绪更浓烈了。
罗先海:故乡一定要在你离开之后才能够成为故乡。
丁墨:身在其中觉得事事都很自然。
罗先海:您青少年时期在故乡沅陵一中读书时喜欢阅读和写作吗?
丁墨:还是很喜欢阅读的,主要是看小说。像我现在近视眼,就是小学五年级时在被子里面打着手电筒看金庸,把眼睛看坏的。到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我爸建议我选文科,而我觉得理科更有意思,于是我瞒着爸爸选了理科,后来我爸还挺生气。我本身可能逻辑性比较强,中学对理工科比较感兴趣,所以我写的东西虽然是女频,但可能会很注重剧情或者逻辑。如果让我写个纯粹女频的爱情小说,我会觉得很痛苦,写不出来。
罗先海:这是您跟一般女作家不同的地方。
丁墨:也有一批女作家是这样的。现在很多女作家都不写感情戏了。包括我现在看网络小说,可能是因为年龄偏大,也不想看感情戏了。我觉得一直看剧情要舒服一点,看女主角一个人如何去奋斗。这个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关。我可能偏好逻辑性,写的东西也带有比较强烈的个人色彩,这其实也是有弊端的,是一把双刃剑。我今天来湖南大学文学院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因为很多写作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文学专业师生可能会比较熟悉,但我不知道。我写作的时候也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我自己的深刻体会,我只能慢慢一点点去琢磨、去纠正,因为我没有接受过这种文学科班教育。
罗先海:丁老师很谦虚,我感觉您其实一边在创作还一边在学习,希望在创作技巧上也能够有更多提升。
丁墨:写作出问题读者会骂,会有压力,你就得改。
罗先海:创作过程中,经常有读者跟您互动吗?
丁墨:我们是网络连载,每天更新一章到两章,读者会留言,会实时互动。
罗先海:您会常看读者留言么?
丁墨:我忍不住要看。其实现在写了这么多年也不该看的,有时候不好的评价会影响创作热情,但是忍不住还是会去看。网络文学跟实体文学还是有差别,你不能完全不在意读者评价而闭门造车。反正有利有弊。
罗先海:这些读者意见中有没有对您帮助很大,或者对您很有启发意义的?
丁墨:会有。那么多读者,每个人想法不一样,有时候他们会有一些很神奇的脑洞,就会激发你的写作灵感。当然还是会有意外的批评。在线连载时写作时间很紧张,我每天可能要写三四千字,因为已经写这么多年了,每本书开始连载之前我会先存二三十万字的稿,但是没有用,我一连载,读者一说哪儿不行,我又重写了,就意味着都白存了,经常会出现每天要现写三四千字。有时候难免会写得嗨,可能会写出一些自己都没意识到的那种大bug,或者说是读者看了会觉得很雷人、很崩坏的地方。这时候读者就会冒出来说,你这个不行,完全写崩了。
罗先海:还有这么尖锐的批评?
丁墨:有时候这种批评确实是合理的,你就是写崩了,你就是写嗨了自己忘了,就是写出问题了,这个也是正常现象。并非每个人的写作都是完美的,因为在连载过程中,读者只是从这个情节出发,他觉得写懵了,但假如你坚持写下去,到写完了之后他们可能就理解了,原来是这样的。这两种情况都有,所以只能靠作家自己判断。如果自己有了判断,就要坚持去写,哪怕因为没有听读者意见,最后确实写崩了,也只能自己承担后果。
罗先海:所以读者还是要理解作家,每一个作家创作之前,应该还是会有一个大致规划和设想。
丁墨:每本书都会有一些老读者,老读者耐心多一点,会说明老墨要怎么写,请大家不要着急,老读者会跟新读者解释。但是每本书也会有新读者进来,可能看了一段就开始“骂”了,这个也很正常。我们能做的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它写完,很难要求新读者一定要理解这个过程。大家看完全文的时候,能够给你一个客观评价,我觉得就可以了。
罗先海:刚刚您自己提到老墨这个称呼,其实网络作家的网名也是很有意思的话题。您本名丁莹,这个名字很符合人们对女性作家的印象。后来网上读者都喊您老墨,还有黑土、墨大这些中性化或去女性化的别名。网名丁墨就是这样来的么?
丁墨:我先有笔名丁墨,其他都是读者喊出来的,老墨、黑土都是他们自己想的。
罗先海:您当时为什么会取一个带有“墨”字的网名?
丁墨:一方面我姓丁,丁字我觉得是笔画最简单的姓氏,“墨”就是指写作要始终带着墨香气息,需要保持一颗写作初心。
罗先海:您这一解释我就理解了。我之前猜测您刚出道时也像很多年轻作家一样,想先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或者说隐藏性别身份。
丁墨:我是在加入作协之后本名才暴露的,因为作协颁奖时一定要把真名写上。最初也抱有这种隐藏心态,我希望身边人都不知道我写的作品。现在也有一些作家朋友仍隐藏得很好,就是不露脸,我觉得也挺好。
罗先海:据说您当初是以全县第一的好成绩考上北大物理系的?
丁墨:其实不是物理系。有一次记者采访我,我当时说的是力学与工程科学系,但记者可能把它理解成物理了,因为力学是物理的,后来媒体报道出来都说我是北大物理系的。我想反正也差不多,也不想暴露,也没必要去发微博澄清这个事。但我们系现在已经被合并到工学院了。
罗先海:谈到您的科班出身,就想到您创作的很多小说,尤其是一些轻科幻类型小说,很注重推理。这是不是跟您的理工科专业背景有关?
丁墨:我觉得是有关系的。像我之前写的最红的两本书——《他来了请闭眼》和《如果蜗牛有爱情》都是推理言情。你说这些作品写作功底很深厚吗?我现在回头去看觉得可能也没有,但是这些作品最大的优势,就是会把一些心理学和行为分析方面的很技术性的东西,用一种网络化的有趣形式写出来,可能这就是当时两本书能够在网络女频拿到很好成绩的原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我的优势可能不在于写一些很文艺很有情怀的东西,相对来说我会偏技术流一点。
罗先海:您有没有一些很重要的工作经历和感悟,对您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丁墨:肯定有的。因为我是做人力资源,毕业后前三年在北京一家咨询公司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其实就是为企业提供那种管理解决方案。我在咨询公司工作了三年,但是我可能服务过十几二十家企业,见过很多人,比如国企一把手、国企中层及员工;也见过一些民营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的人。我之前的同事,现在有的还在咨询公司,有的已经做高层了,还有的自己开了咨询公司,他们也会跟我讲遇到的那些企业家,各种有意思的人都有,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写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罗先海:所以您擅长写职场类小说。
丁墨:也不仅仅是职场类小说。我写过两本职场,那两本读者评价还不错,完全不是推理悬疑类。有一本改编成了电视剧,赵丽颖出演的,还有一本没有拍,但是剧本已经做完了,能不能播也不知道。影视圈就是这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不光是这种职场文,还有我写的一些推理悬疑题材的女频文,我也会希望写作的案件或故事背景有一定的真实性。比如以前写过家族企业里面的谋杀案,包括有一本职场文的男主角,可能原型就是之前接触过的一个很年轻很有能力的老板,这些都会对写作产生影响。如果没有这些真实经历,我的写作可能就只能更多地依赖架空较悬浮的设计。
罗先海:其实您的作品中都有现实生活的影子,我觉得读您的作品很有现实感。
丁墨:会有吧。但是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有时候我的一些创作设定会比较天马行空,但我又希望人物背景和环境给人以真实感。目前我觉得自己作品中两者结合还不够,只能继续努力。
罗先海:大学毕业后,您在2005 年左右开始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待遇也不错,那会儿已经开始在网上写一些短篇集了。为什么那时候会开始介入网络写作?有充足的创作时间吗?
丁墨:我前三年在咨询公司特别忙,基本上加完班回家就晚上十点了,工作压力特别大,就把看小说当作消遣,后来就萌生了自己写作的冲动。下班回去写到晚上十二点甚至凌晨一点,当时想法特别纯粹,觉得写小说很有趣,动力满满。
罗先海:您一动笔就写了好几年。
丁墨:中间有想过放弃。北京生活压力很大,而写作收入特别不稳定,生活上没有保障,又觉得自己写作能力并不突出,于是放弃过一段时间。后来觉得写作这个事情,你一旦开始,这一辈子都停不下来。那个时候正好也换到一家企业做人力资源,写作时间相对宽裕很多,所以就继续坚持写作。
罗先海:这是哪一年的事情?
丁墨:2008 年底。后来创作了几部20 万字的长篇小说,写着写着发现自己某些方面的写作还是很有优势。但如果想写得更好,就必须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到2012年时,我就把工作辞了,尝试全职写作。
罗先海:我觉得有两个年份对您的创作生涯而言特别重要。第一个是2005年初入职场兼职写作,另一个则是2012 年辞职开始全职写作。您觉得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人生选择,还是需要付出很大勇气才能做出的艰难抉择?
丁墨:不算难,但也不容易。我的父母、同事、朋友都不理解,但是我自己当时想清楚了,觉得一定要做,不做会遗憾。所幸我家先生十分支持我,领导也承诺我可以随时返岗,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以赴。
罗先海:您是在辞职后尝试全职写作的,当时创作上的经济收入怎样?
丁墨:刚开始收入并不高,在北京生活其实挺有压力。所以那时候很拼,辞职后一年时间里我写了四本,第二年写了《如果蜗牛有爱情》和《他来了,请闭眼》,这两本当时在网站所有榜单里排第一。
罗先海:我发现2013 和2014 年属于您创作的井喷期。2017 年您获得首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提名,2018 和2019 年还获得网络文学女作家影响力榜第一名等。这些都是对您全职创作以来所取得成就的肯定。近几年创作的《乌云遇皎月》《挚野》和《待我有罪时》,这三部作品也都获得了很不错的荣誉。您怎么看待业界评奖和您创作之间的关系?
丁墨:是这样的,在工作的六七年时间里,我看到很多东西,也接触到很多人,这些都构成之后创作的素材,加上之前压抑的表达欲因为辞职而得到释放,开始写作时就有源源不断的灵感。至于评奖,我认为网络文学受到作协关注与重视,包括《挚野》当时就获得中宣部组织的年度推荐,是对作家创作成果的认可。非常感谢作协设置诸多奖项来鼓励网络文学作家。
罗先海:您谈到的《挚野》这部作品应该是您第一次尝试写作音乐主题,您做了很多功课吗?
丁墨:当时我在大理居住过一段时间,经常与一些独立音乐制作人、歌手交流,于是我就创作了一个有关音乐的故事。
罗先海:您的作品基本上是20—30 万字,现在很多网络文学作品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字篇幅。您怎么看待自己的长篇创作和付费阅读机制下超长篇网文写作现象?
丁墨:我觉得这和作家个人特点有关。我可能相对擅长写一些结构更加精巧、剧情冲突更加集中的故事。有的作家可能擅长娓娓道来,而我可能一开始就会用悬念吸引人。二者没有优劣之分。
罗先海: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谈到篇幅问题,您在2020年出版了第一部短篇集《暮山见忘集》,为什么在经历长篇写作之后又会写这么一部短篇集?
丁墨:这里面收集的是我平常发在公众号里的一些很零散的脑洞设定、日常练笔等,后来合作的出版社就整理出了这部集子,并没有刻意为之。
罗先海:我还注意到您全职创作以来,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有线下出版,出版方有江苏文艺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等,绝大部分作品都是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您的作品在连载过程中就会受到这些出版机构的关注吗?
丁墨:在网络文学领域,先是出版公司来跟你对接,对接之后由出版公司去找出版社,我自己并不直接对接。现在出版比前些年更难,前些年有的是连载完了之后出版,有的是连载过程中出版,有的是还没连载,人家就来预定。但是这一两年出版社要求作家同意“特签”等附加条件,出版就会比过去麻烦一些。
罗先海:您的作品从在线连载到线下出版的过程中,是否需要大幅修改?
丁墨:现在网络审核标准比出版审核标准更严,因此我在创作过程中会注意分寸,后期改动就比较少。
罗先海:您几乎每部作品都有影视改编,2015 年的《他来了,请闭眼》,2016 年的《如果蜗牛爱情》《美人为馅》和2018年《你和我的倾城时光》,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还是创作之后的意外惊喜?
丁墨:早期属于意外的惊喜。《如果蜗牛爱情》和《他来了,请闭眼》这个题材很冷门,编辑也说难以出版,当时又规定任何涉案的实体剧不能出现在21 点前的黄金档,所以影视化也很难。当时网络剧还没出来,《他来了,请闭眼》是第一部互联网反向输送给电视台的剧。
罗先海:您的第一部改编作品就是《他来了,请闭眼》。
丁墨:这部作品和我自己的成长工作经历有关,所以就写了。写了之后发现数据很好,所有榜单都是第一名。剧情做得也比较好,获得了很多影视公司关注。
罗先海:还有一些读者会问,您的悬疑小说中,案件复杂,情节环环相扣,您在写作过程中怎么保持这种清晰的脉络和行文节奏?
丁墨:相较而言,我所写的作品篇幅不长,其中感情戏还占比很大,因此剧情没那么复杂。另外我会要求故事中每个案件都有真实背景,让作品更加贴近中国本土风格,适应中国读者口味。不管是《他来了,请闭眼》还是《如果蜗牛有爱情》,我都会搜集很多案件资料,做出相应改编。另外在写作前,我会列大纲以保证整体行文逻辑与节奏。不过大纲可能只会约束百分之七八十的东西,还有很多是在写作过程中发展变化而来的,有时候读者某句话给我带来灵感,我都会做出相应调整。
罗先海:我觉得相比传统文学,网络小说最大的优势在于故事讲得好,剧情有冲击感,故事和剧情好坏决定着这部小说是否能够吸引人。
丁墨:中国网络文学的特点就是太新了,特别是网络小说拥有一些很新的脑洞设定。例如《步步惊心》出版五六年了才被改编成网剧,但是改编出来后热度居高不下,深受欢迎。我当时的作品算改编得比较快的,好几年之后对于观众来说可能还是很新的设定,而且网文的最前端,特别是男频,竞争十分激烈,他们每年都会想出很多新的脑洞设定,创作新的题材出来。
罗先海:很多作家在成长、成名过程中,都会有被发掘的经历,这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您在写作道路上,有没有这种被网站编辑或平台发掘的经历?
丁墨:我觉得大部分网络作家还是靠自己去创作。有时候会遇到优秀的编辑引导你,甚至帮助你写出出色的作品,但是我没有遇到。
罗先海:您的新作《乌云遇皎月》里面写道,“我叫谭皎,是一个网络作家,笔名七珠,专写带点悬疑色彩的爱情故事……”这段描述是不是您在写作时自我意识的代入?
丁墨:没有。这是源于我的一位性格活泼开朗的作家朋友,因为剧情需要主角进行一定的推理,我就拿朋友当原型。
罗先海:纵观您的创作生涯,整个作品题材可以分成悬爱类、科幻类、言情类等,您是在创作前就有明确的题材规划,还是写到后面发现哪些领域是自己比较擅长顺手的,就坚持在哪些领域创作?
丁墨:自己会有规划。比如2014和2015年写的职场类题材,是因为那个时候我离开职场不久,有很多东西值得写。但是我现在离开职场很多年了,今非昔比,就不适合再写职场文。我会有规划,但也会满足自己一些突如其来的写作冲动,《挚野》就属于计划之外的作品。
罗先海:您小说的取名也很有特点,既贴切又生动。比如《他来了,请闭眼》《美人为馅》《他与月光为邻》等,这些书名您是怎么想到的?
丁墨:我会花很多工夫在取书名上,花好几天甚至十几天、一个月去想,直到想出来之后觉得刚好适合这个故事。《他来了,请闭眼》《如果蜗牛有爱情》《待我有罪时》,这三个书名想出来之后,我就觉得名字太适合故事了。但也有勉强凑合的书名,比如刚完结的《阿禅》,其实我一开始想用《改写》,因为它是一个时空循环,不断改写命运的故事,但这个名字过于冷硬,于是就用了《阿禅》。
罗先海:所以您会去认真思考,为每本书选取一个符合作品定位的名字。
丁墨:我会尽量做到,做不到的时候就只能找一个折中的书名。
罗先海:您在北京、云南、武汉等地都生活过,最后还是选择回到家乡湖南。在不同城市会有不同的心境和体验,您觉得这些会对创作产生影响吗?
丁墨:肯定会。在不同城市接触到的人及精神风貌都有很大差别。北京、上海节奏非常快,大家都很匆忙,会有一点清冷疏离的感觉。武汉这座城市和长沙还是不太一样,给我的感觉会更厚重、更粗糙一些。而长沙就很有生活气息,特别舒服,非常柔美。大理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感觉。所以我写作时,故事背景会根据我居住地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样会更加好写,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更真实。
罗先海:您最后选择回到湖南长沙,除了家乡这层因缘外,还有什么其他机缘和因素?
丁墨:最主要是考虑到照顾家里的老人。另外,我对故乡肯定有特别的情感,回来之后发现作协里每个人都很有意思,大家都操着一口长沙话,做事很朴实,非常实干。
罗先海:长沙的中国网络文学小镇2019 年就获批了,2020 年正式建成,您是首批入驻作家之一。您觉得中国网络文学小镇作为一个实体平台,对湖南网络作家产生了哪些影响?
丁墨:影响非常大,从我个人来说就是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这并不是客套话,因为大家都是湖南人,每个人都很朴实,脚踏实地,不会有其他心思和想法。另一方面,湖南网络作协确实做了很多能正儿八经落地的实事,譬如在湖南省人社厅大力支持下,专门开了网络作家职称评审专场,包括现在入住小镇工作室,政府也会给青年人才一些奖励。另外依托网文小镇这个实体平台,我们还会组织研讨活动,给青年网络作家培训等。
罗先海:自2017年湖南网络作协成立以来,尤其是2019年摘得“网文小镇”这块金字招牌后,湖南网络作协确实在培育和支持网络文学方面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横向比较,您觉得湖南网络文学跟北京、浙江这些发达省市的网络文学相比,有没有一些独特的发展机遇和优势?
丁墨:我觉得从大环境来说,大家面临的机会是差不多的。现在IP热潮过了,整个大环境相对平稳。我们的优势更多的在于能踏踏实实做一些事情,这个至关重要。湖南网协做的很多事情在全国都算首开先河,外省很多头部大神也会来到湖南作协交流学习,因此我们要有发展自信。如果说现在要一下子抓住某个机遇一飞冲天,这不可能,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发扬实干精神,扎扎实实做事。
罗先海:扎扎实实做事确实要比很多空洞的呼喊更好。
丁墨:回湖南也挺适合我的个人风格,我是老黄牛式的作家,现在取得的成绩也是靠一本一本书不断积累起来的。IP 泡沫确实很有吸引力,但这种热潮一定会结束。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维持创作品质,市场高峰也好,低谷也罢,始终将自己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线上,哪怕市场差了,作品也仍有价值。
罗先海:很多年轻或刚出道的作家都会很迷茫,容易跟风,您能做到坚守初心实为不易。
丁墨:其实我在创作之初也会跟风,这是正常现象。但我觉得写作要坚持两样东西,一是我擅长写什么,二是我喜欢写什么,这个最重要。网文界很多留下口碑的爆红作品,都不是跟风出来的,只有写出独特、耐人寻味的作品,才会历久弥新。
罗先海:我觉得您要做风头的引领者。
丁墨:现在引领者已经是新一批大神了。花无百日红,尤其是网络文学更新换代特别快,不可能一直追在前头。现在我只要把自己想写、自己能写的东西做好,对得起读者,对得起自己就可以了。
罗先海:一个作家能够坚守自己的初心一直走下去,是非常不容易的事。现在媒体上有“网络文学湘军”的提法,当然这是对包括您在内的这一批非常活跃的湖南网络作家创作成绩的肯定。您如何看待这一提法?您觉得现在“网络文学湘军”真的成“军”了吗?
丁墨:我无法判断是否已经成“军”,我个人感觉应该是刚刚成型,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这也挺好,说明后面还有无限可能。本身湖南网络作协成立也没有几年,从2017年到现在,汇集了一批大神作家,包括一些中层和基层作家,但是怎么把大家更有效地团结起来,怎么挖掘更多更好的作品,还有很多可为之处。如果我们湖南网协和网文小镇能把这些设想和计划一步步落实,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罗先海:我们以前提“文学湘军”,现在又提“网络文学湘军”,虽然只加了“网络”两个字,但这正说明政府、社会和媒体对湖南网络文学作家群体都寄予了高度期待。
丁墨:我觉得关键要看我们的中层和新人作家能不能迅速成长起来。我们终会老去,我希望更多的中层和新人作家能够成长起来,接过大任,成为湖南乃至全国网络文学的中流砥柱,毕竟他们才是中国网络文学的未来和主体。
罗先海:我们能从中感觉到您对中国网络文学事业的赤诚与热情,很感谢您今天的分享。
丁墨:也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来湖南大学文学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