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创作中寻求调性突破的尝试

2024-06-10 11:07何方
剧影月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调性抗疫旋律

长期以来我们为了喜闻乐见的大众音乐审美取向,在音乐创作中常常会有意地规避偏音、临时升降音,遵循着五声调式为主的中国调性原则。在歌曲二重唱《生命的呼吸》的创作中,笔者有意寻求突破,从契合歌词的音乐语汇出发,尝试在重唱部的二声部安插进降半音,让制造出的旋律对比级进,实践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二重唱《生命的呼吸》的创作背景

2020年2月正是新冠病毒在武汉肆虐的时刻,在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的号召和推动下我参与创作的男女声二重唱《生命的呼吸》(何方曲季炎词徐翔宇新巴雅尔演唱)2020年2月3日在江苏文艺广播(FM91.4/AM105.3)向社会推出,配合全社会抗疫,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获批2020年度南京市艺术基金立项项目。2021年,新冠病毒继续肆虐,社会上抗疫浪潮此起彼伏,在省音协号召下又重新制作了该歌曲,由歌唱家王健、周筠演唱,在南京和南通两地录音棚完成录制合成并制作视频,制成配以城市建筑街道、救护车疾驶和医护人员紧张工作的场景以及方舱医院施工夜景画面的音乐短片,于2021年8月6日重新向社会推出。音乐与画面的精当配合,十分震撼人心,使得该作品受到了更为广泛、热烈的欢迎,尤其在医疗战线,有不少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对该歌曲的单曲文件和江苏音协官网以及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官网及官微等网站链接进行了大量转发。事实证明音乐短片《生命的呼吸》既反映了社会现实,又鼓舞了抗疫士气!2022年10月11日该作品通过江苏省文旅厅评审,赴南通大剧院音乐厅参加了“第五届江苏省文华奖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声乐专场”的演出,反响热烈。江苏省文旅厅和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的及时、得体、有效的举措,满足了当时全民紧张抗疫的精神需求,无疑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二、关于“民族调性”在创作中的释义

以往的传统中国歌曲写作论著常常会涉及“中国调性”问题,大体是强调五声调式是中国传统音调,并在有意无意之中提醒曲作者们须守住传统。的确是这样,中国自古以来音乐的旋律基本都遵循着“宫、商、角、徵、羽”中国五声调式的规律,这是中华民族的审美取向所决定的。就连外国音乐学家们也十分认可这样的调式原则,比如英国地理学家、旅行家、音乐学家约翰·巴罗,在1804年来到清末的中国,采集《茉莉花》曲谱带到欧洲发表后,欧洲的音乐学家们也一致认定它就是中国的“特性音调”“特性歌曲”,以致著名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把《茉莉花》的主旋律写进了他的家喻户晓的歌剧《图兰朵》里,并且《茉莉花》的主旋律在劇情里多次出现、(引自《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江苏卷》p461-462)。中国的五声调式的确有她极强的艺术魅力,如昆曲音乐、江南丝竹都是五声调式的典范。

时代在进步,音乐也是如此,各民族音乐家都在探索着新颖的创作手法、展示更动听优美的旋律以表达丰富的音乐情绪。如日本的音乐早已突破了传统日本都节调式,20世纪就已流传的《北国之春》《拉网小调》等,听众都会肯定地确认是日本歌曲!

又如在中国广泛流行的前苏联歌曲,在调式内大多数旋律是没有特殊的临时升降音的。中国的听众也没有认为它是中国歌曲,旋律一旦流出,听者立刻感到了前苏联歌曲风格扑面而来。

再如中国著名歌曲《歌声与微笑》,在旋律开始前几句都是中规中矩的使用五声调式思维,但后半段副歌高潮部分不光出现了偏音IV级和VII级音符,而且出现了升V级音符,这不在传统五声调式的思维里,也不在以五声调式音阶为主的中国七声调式当中。难道是偏音出现的次数多少会影响五声调式的稳定,还是升V级音符的出现影响了中国七声调式的典型性?都不会!听者并没有认为它不是中国音调,相反这首歌曲充满着浓郁的中国音乐气息!

以上三例提示我思考:歌曲的风格并不在于某个音或某几个音,而在于音乐的语汇。音乐语汇的不同才会形成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风格并不影响听众对音乐情绪的理解,这才是“音乐无国界”论断的正确诠释。歌曲的旋律高度地契合歌词的意境,它所表达的音乐情绪一定能被审美客体所接受。

三、二重唱《生命的呼吸》的创作思维过程

音阶中的音很有限,创作中如果刻意地回避调式以外的音符,便是套上了枷锁,使曲作者损失了构建旋律的“材料”,收窄了曲作者创作的思维空间。从该思路出发,在创作《生命的呼吸》时,我就有意识地使用个别旋律变化音来为歌曲增加色彩(下页附《生命的呼吸》谱例)。

全曲为AB段落加尾声的结构,创作时在调性上做了一些布局,首先设计了时长为一分钟的前奏作为情绪铺垫,3/4拍,唱段开始部分立即转入4/4拍,前两句8小节部分使用c小调,“你在凝望,那些疲惫的身影”用凝重的歌词和稳重的演唱语气,表现当呼吸和生命都受到威胁时的压抑情绪。进行到“我在倾听,世间生命的呼吸”此句时,配器方面已经没有那么厚重,准备往大调变化做准备。在“当眼中重现斑斓色彩,当心中重立辉煌梦想”处,用8小节向开阔情绪转化,转为C大调,属于同主音大小调转调。虽然已经转为大调,但是体现出的是情绪紧张,还未完全开放。此处歌词是最为积极的、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抗疫必胜的坚强信心。因此在此段采用二重唱方式进行写作,此段落其实是小型赋格(fugue)式手法,在正常的主旋律进行之下,副旋律在节奏安排和音程关系上形成对应和反差,如在重唱部第7小节男声用一个降7对应女声部主旋律高音2,形成大三度明亮的和声,此处的和声属于附属调式的副功能组的和弦音。当女声部主旋律从高音2继续级进到高音3时,恰好和二声部男声保持的降7构成增4度音程关系,听觉上有一种收缩的感觉,这是在旋律进行中有意的安排,表达的是抗疫的艰难困苦,同时,也在为后一小节的两声部交融,展现舒展柔和效果的小三度长音作铺垫,当旋律进入重唱第8小节时,二声部男声已经稳定在还原7上了,它和主旋律的高音2组成小三度柔和的和声并延续四拍,达到歌曲高潮。该处的音乐情绪完全契合歌词的意境,当唱出“当心中重立,辉煌梦想”这句时,情绪得以完全释放,表达了全民抗疫定将走过艰难过程,迎来光明前景。

听觉上有了和声“解决”的满足。懂得音乐语汇的听者,轻易可以理解这种从协和进入到不协和再回归到协和的功能和声设计的用心。这里如果把男声二声部旋律剥离,独立出来分析,显然不在中国调性里。接下来8小节二重唱反复,歌曲再推第二次高潮。后续男女声交替出现:“你可知道,我们曾经拥有,我们坚信你也依然深情。”“你可知道当爱心熊熊燃烧,我们坚信,它将传遍天涯海角!”最后乐句,女声用渐慢的稍弱声温情地唱出:“共同倾听,生命的呼吸。”带给人重回叙述的音乐意境。预示抗疫一定胜利,生活一定回归常态。短片随音乐安排的画面,是晨曦初露的南京城市天际线,音画带给人的感觉是无限的生机、希望和美好!

四、结语

听众反映《生命的呼吸》二重唱部分旋律好听、和声新颖别致,给人以耳前一亮、不落俗套的感受。笔者创作这首二重唱《生命的呼吸》的初衷并非要它成为流行歌曲,而是要用音乐记录中国人民在疫情浩劫中经历的苦难和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上下团结一致与病毒斗争的悲壮历史一刻,抒发抗击灾难的自信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综上所述,二重唱《生命的呼吸》在音乐创作中个别变化音的运用增添了整首歌曲的色彩,并没有影响主体调性的中国风格,再经两位歌唱家的二度创作倾情演唱,音乐短片导演和摄影师精心编创的画面配合,歌曲所表达的完全是中国特色的抗疫精气神!笔者认为这次调性的突破尝试是成功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勋初:《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江苏卷)》,中华书局,2013年版。

[2]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试和声的理论与方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年版。

[3]王次炤:《音乐的结构与功能——结构主义的音乐美学探讨》,人民音乐出版社,2017年版。

[4]王黎光:《旋律之问》,《中国音乐》,2022年第1期。

猜你喜欢
调性抗疫旋律
春天的旋律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单子论与调性原理
梦呓——贝尔格艺术歌曲(Op.2)调性与无调性“一体化”创作技法解密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