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PP模式的舞蹈校本教材评价体系研究

2024-06-10 13:54刘昭琦
剧影月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校本舞蹈评估

刘昭琦

在舞蹈学科中,建立科学的舞蹈校本教材评价体系对于提高教材质量、丰富教材形式、促进教材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IPP模式逆向思维“以评促建”,并将其作为教材评价的理论基础,构建舞蹈校本教材评价的新思路、新体系,从而为舞蹈校本教材评价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一、CIPP评价模式与舞蹈教材评价体系

(一)CIPP评价模式

CIPP评价模式也称决策导向评价模式或改良导向评价模式,是在现代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影响深远的一种评价模式。它由美国教育学者斯塔弗宾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是在泰勒行为目标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他认为,“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CIPP模式由背景评价(context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结果评价(productEvaluation)四种评价的首字母命名。这四种评价皆服务于决策,共同构成了评价模式的全过程。

具体而言,背景评价是对目标进行诊断性评价,全面掌握评价对象所处的环境背景、现实需求等情况,从而判断其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它旨在分析评价对象现有的基础以及所受影响的因素,并提供评价的参考依据与理论支撑。通过分析背景,评价者可以了解项目在何种前提背景下运行,并将评价与环境相适应协调。

输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完成目标所需资源进行诊断性评价,分析完成目标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它的目的是为目标的实施提供保障,评估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在项目实施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输入评价有利于帮助评价者确定项目所需资源,最终确保设计和策划与预期目标一致。

过程评价是对实施过程实施监督和反馈,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进行有效整改,最终进行下一步的反思优化。目的是了解实际情况、获得实施过程中的优点和问题等情况,为开展评价工作提供有效信息。

结果评价是对目标实施效果进行最终检验,通过收集、整理和研判分析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效果。最终根据评价的总体情况对可持续性与可推广性进行评估,为改进和决策提供相关实践依据。

正因CIPP模式的灵活性和系统性,所以通过整合四个要素来构建评价体系,提供具体的评价指标来指导计划的实施。在此过程中,四种评价要素既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又有机地为共同目标服务。

(二)CIPP模式运用于舞蹈教材评价体系建构的合理性

教材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虽各院校、出版社都将舞蹈校本教材作为教育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在教材的开发编写、教学实践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但仍缺乏系统的教材评价体系,亟待形成教材的质量评价标准。对于舞蹈学科而言,在构建新型的校本教材质量评价体系时要明晰“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具体指导,最终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因此,CIPP模式与舞蹈校本教材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适切性,可以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首先,CIPP模式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适用于舞蹈教材评价的各阶段。因其注重实施过程和评价功能,使开发舞蹈校本教材时同样重视形成科学系统的体系及全面合理的目标。同时,舞蹈校本教材的开发、实施与评价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評价应涉及制定目标、资源评估、问题分析、效果评估各个阶段,使教材内容适应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要。

其次,CIPP模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适合于舞蹈校本教材评价的复杂多变。舞蹈校本教材的开发目标、教材内容、评价体系丰富多样。教材编写也要在坚持素养为重的前提下,充分结合学科本质及学习内容的特点。因此,舞蹈校本教材的开发并非僵化不变的,每一环节都需体现核心素养要求,并涉及多个建设主体。而CIPP模式由于其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可以对实施过程进行动态评估,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改进方向。

最后,CIPP模式的反馈性和改良性有利于舞蹈校本教材的深入推进。教材的开发需要统筹规划、持续推进,通过评价获得有效信息。而CIPP评价模式有利于提供反馈信息、制定决策,这种理念与舞蹈校本教材评价十分契合,有利于精准反映舞蹈校本教材中的亮点与不足。

二、基于CIPP模式的舞蹈校本教材评价体系构建

(一)理论模型构建

基于CIPP模式构建舞蹈教材评价模型,将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四项评价要素与舞蹈教材评价过程相匹配。首先,由内、外两个层次构成,二者间实现互联互通、相互影响。其次,主体分为实施前评估、执行中评估和执行后评估三个阶段,同时包括背景、输入、过程及结果四个环节。最后,在实施前,应以“背景评价”为基础,以“输入评价”为支持;在实施过程中,基于过程评价的指导开展形成性评价;在实施后,通过结果评价阶段进行终结性评价,并对其进行有效评估和总结。

(二)评价体系构建

通过融合多种评价方式,将CIPP评价模式涵盖舞蹈校本教材评价的全过程,建构舞蹈校本教材的评价体系。

1.“教材资源背景评价”维度

在进行舞蹈校本教材评估前,首先要梳理学校已有的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评估,进一步了解舞蹈校本教材开发前的背景状况。这一部分与CIPP模式的背景评价相一致,故将其归至“教材资源背景评价”维度。

具体而言,背景评价是为了对预期目标与实际情况之间的不同做出预判,因此,选取以下三个指标来保障实施的可行性。

第一,“课程目标”。开展舞蹈校本教材评价,需对教材预想达到的育人目标做出规划。教材应以舞蹈学科为基础,在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难度上满足课标的基本要求,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整体的需要,又要充分结合不同学生的差异性,科学研制教材开发的目标定位。

第二,“学生需求”。舞蹈校本教材要结合舞蹈学科的特点,与学生个性发展相适宜。根据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对舞蹈艺术中的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进行优化设计。其中学生是接受舞蹈校本教材的主要对象,是衡量教材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主体。因此,要对其主观意愿进行调查,分析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舞蹈课程、提高舞蹈审美能力。此步骤有利于在开课前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根据调查结果熟知学生对舞蹈课程的态度,使教师有目的、有导向地应用校本教材。

第三,“环境氛围”。这是制约舞蹈校本教材建设的客观因素,需评估该校是否具有开发舞蹈校本教材的条件、能否为开发舞蹈校本教材提供支持、是否具备开展舞蹈教学的文化背景。同时,需评估学校办学水平。其中,硬实力是指开展舞蹈校本教材的外力支持,如教学设施、舞蹈教室环境,是否具备钢琴、把杆、镜子、音响等设施。软实力是指实施舞蹈校本教材的内在因素,如办学特色、舞蹈师资队伍、课程研发能力等。该部分评价指标能够为学校开设舞蹈校本教材前的资源准备提供参考方向。

2.“教材纲要输入评价”维度

CIPP模式中的输入评价包括支持评价系统的基础保障、策略制定,这是开展评价活动的核心要素。在开发舞蹈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制定策略是实施前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输入评价与舞蹈校本教材的纲要评价相对应,将其划分至“教材纲要输入评价”维度。

具体而言,选取“教材使用”“师资队伍”“资金保障”三个指标。“教材使用”中,第一,适合的教育思想强调舞蹈校本教材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材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民族团结等价值观。第二,丰富的科学基础强调舞蹈教材表述的科学性,概念叙述准确,文本、图片、音视频内容准确,引用的数据、案例来源真实可靠。第三,科学的设计思路强调教材结构的合理性,内容设计具有整体性和逻辑性,章节框架清晰,模块设置合理。第四,知识质量评估强调教材应关注的舞蹈题材深度适宜,能完整地表达教材应包括的舞蹈学科知识与技能,内容表述层次分明。

“师资队伍”是舞蹈校本教材中最具能动性的指标之一。舞蹈教师是推动教材实施的重要力量,因此,教师需在授课前接受相关培训,掌握以舞育人的基本内涵,具备舞蹈教学的能力,以此来衡量舞蹈教师队伍的建设能力。“资金保障”是开发舞蹈校本教材的重要因素。在舞蹈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中,经费预算和资金保障是确保其能否顺利运行的重要因素。

3.“教材实施过程评价”维度

舞蹈校本教材需应用于课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评价。而CIPP模式在过程评价阶段强调实施过程的重要性。因此,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划分至“教材实施过程评价”维度。

具体而言,对舞蹈校本教材的评价既要衡量设计阶段,又要衡量实施部分。因此,将“课程设置”“内容衔接”“管理指导”三个指标作为教材实施过程的依据。

第一,“课程设置”从舞蹈学习状态、舞蹈协作能力、舞蹈思维能力三方面进行评价。首先,关注学生的舞蹈学习状态、对所学内容的情感态度以及学习动机水平。其次,关注学生的舞蹈协作能力,既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也评估其参与积极性,对任务完成度、集体荣誉感进行评价。最后,关注学生的舞蹈思维能力,运用所掌握知识并外显为可直接呈现的技能。在解决舞蹈问题时调动多项技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第二,“内容衔接”是实施过程评价中的核心指标。正因舞蹈校本教材需实现内容的循序渐进、有机统一、螺旋上升。因此,要重点关注不同学段舞蹈课程的顺序性、阶段性和差异性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材设计,避免出现教材内容断层、整体结构倒置、重点知识缺失等问题。

第三,“管理指导”是推动教材完善发展的重要指标。首先,相关组织机构可以定期检查舞蹈校本教材的使用情况,从而起到督促、管理的作用。此外,可以邀请舞蹈学科的相关专家前来听课,给教材提出建议并给予专业指导,最后反馈给教师,实现良性循环,从而为舞蹈校本教材的专业发展贡献力量。

4.“教材实施结果评价”维度

在使用舞蹈校本教材后,需对学生所达成的舞蹈学科核心素养予以评估,考查学生是否达到目标要求。这是最终的结果评价,因此,将其划分至“教材实施结果评价”维度。

具体而言,选取“综合素养”“反馈结果”“成果绩效”三个指标。

首先,将“综合素养”作为育人效果的评价指标,分析学生日常综合素养表现情况、艺术素养的提升情况、考核成绩的表现情况,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反馈及感受,通过结构检验是否提升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创造性思维及欣赏、审美与表达能力。因此,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评价需了解各维度核心素养的具体特征,有更明确的划分标准来作为依托。

其次,“反馈结果”体现其测评方式多元化,包括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指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此前获得的舞蹈知识来完成系列活动,从而考查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问题、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情况。过程性评价指对学生在日常课堂、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采用教师的客观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的相互评价等方式。

最后,“成果绩效”是检验舞蹈校本教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经过舞蹈校本教材的实施,来检验最终的育人效果是否达到最初的设置目标。选取舞蹈校本教材的相关成果及可持续推广性作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式采集信息,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方面分析其是否实现育人目标,为日后产出更多的舞蹈教学成果奠定基础。

因此,将CIPP模式应用于舞蹈校本教材,有利于评估教材开发的优势与不足,使其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系统性的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过程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最终增强舞蹈校本教材育人的厚度与深度。

三、结语

基于CIPP模式将为构建舞蹈校本教材评价体系带来一定启示。首先,CIPP模式强调系统性与全程性,而舞蹈校本教材的评价也是衔接、贯通的过程,通过CIPP模式将教材建设的重点考虑在内,才能做到全面、客观与准确。其次,基于CIPP模式进行评价,其内容涉及舞蹈校本教材建设的全方位与全过程,有利于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最后,基于CIPP模式的舞蹈校本教材评价需完善多样的评价方法,才能客观、真实、有效地评价教材的开发质量。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舞蹈校本教材評价体系的科学性、专业性与时代性。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肖远军:《CIPP教育评价模式探析》,《教育科学》,2003年第3期。

[2]刘宝存、黄秦辉:《基于CIPP模型的在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3]蔡晓良、庄穆:《国外教育评价模式演进及启示》,《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年第2期。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5]许世华、曹军、谭会恒:《关于校本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高教论坛》,2012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校本舞蹈评估
学舞蹈的男孩子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我和舞蹈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