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欢
舞蹈教育伴随着素质教育的脚步开始出现在中小学课堂,本文通过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两版课标中对于舞蹈教学实际落实问题进行解读与比较,力求探讨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舞蹈教学大中小幼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可能性,为各学段一线教师真正落实一体化舞蹈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舞蹈教学一体化模式发展趋势
(一)概念界定
一体化的核心素养舞蹈教学模式是指在教育大环境的一体化实施之下,舞蹈作为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青少年的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学习阶段之间形成一种渐次递进的教学关系,其范围主要包括小、中、高、大学,以此来提高全民审美能力,推动落实素质教育。新义教课标在对一线教学的指导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笔者通过两版课标的对比、衔接与使用,试析核心素养下舞蹈教学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可能性。
(二)政策依据
早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明确提出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并将教育的中心从学科向学生转移。自此,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改革均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为打造幼小初高教育一体化打下基础。2016年,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以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为先导,我国基础教育整体向核心素养本位教学转向。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完整的育人目标体系,不仅符合我国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世界课程改革的主基调,可以说核心素养是教育发展大势从学科转向育人的进一步深化。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科学定位课程目标”一项中提出要“构建大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开设音乐与舞蹈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再设立舞蹈表演选修课程,实现高中舞蹈课程实施路径,但教育学者发现高中舞蹈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不连贯、不接轨现象,于是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中改革了学生的艺术课程,以音乐、美术貫彻九年教学为主,在第四学段合理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课程,学生选择两门艺术课程进行学习,在双课标的出台之下,舞蹈教学的一体化模式开始出现可能。
二、两版课标下的舞蹈教学一体化体现
(一)舞蹈课程内容的衔接关系
将舞蹈纳入义务教育以及高中教育的课程标准当中,这说明国家开始重视舞蹈对于学生的作用,义务教育的一端“链条”向幼儿园伸展,即新义教课标与学前教育的衔接。义务教育的一端“链条”向高中伸展,即为新义教课标与高中教育的衔接。其中核心素养舞蹈教学一体化最关键的节点还是高中与义务教育学段课标的衔接。这个节点具体体现在新义教课标的最后一个学段:第四学段是如何与高中阶段的课程内容“牵手”的。
研究学者在设计舞蹈内容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学段学生的水平,在内容上不显示专业专有名词,不出现任何国家舞蹈优劣之分,均以文化为纽带,进行渗透性学习。两者都主要以舞蹈鉴赏、舞蹈表演、舞蹈编创三大模块组成,在舞蹈欣赏内容上,新义教课标更加注重文化的渗透,并且侧重于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及引导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高中舞蹈在渗透舞蹈相关文化知识时,还侧重于舞蹈与音乐的交融性;在舞蹈表演上的衔接是很自然的,中学主要以外国舞蹈文化了解为主,在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文情怀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不同风格的动律学习,然后再过渡到高中的中外优秀舞蹈作品片段学习,进一步加强各国文化、艺术的特色了解;再到舞蹈编创教学内容上,中学先从联系生活实际出发,运用舞蹈所学知识,与同学共同进行舞蹈创作的探索,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对舞蹈编创感兴趣,同时又锻炼了合作与协调能力,这是衔接到高中舞蹈编创很好的方式。
(二)舞蹈教学学业质量递进关系
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课程性阶段学习之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的要求。学业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新义教课标中舞蹈学业质量标准设在第四学段,而高中音乐课标则分为必修音乐与舞蹈课程、选择性必修舞蹈表演。
新义教课标的学业质量标准围绕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展开,其范围主要包括认识舞蹈及其舞蹈基本语言——在模仿舞蹈的过程中体会舞蹈的乐趣——通过舞蹈了解不同文化——通过合作增强学生协调能力。而高中音乐课标在中小学普及性的基础上,更加具有针对性,按照学分制进行课程安排与搭配,学生在课程选择上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每个高中学生在音乐课程中须获得3个必修学分,并有四种选课方式。
这样的搭配方式,让学生的选择性更多,能够真正实现学生朝多元化、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
(三)舞蹈教学评价的一体化衔接
课程评价是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对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反馈,也是教学调控的参考。音乐学科教学评价中需要保证全面性、系统性和动态性,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评价教育的激励功能,通过课程评价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保证音乐课程建设效率。
无论是新义教课标还是高中音乐课标,均提出要优化教学评价,实现教、学、评一致化、一体化模式,两者都以表现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为主,以综合性评价适当结合上面两种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化、有效化,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同时采用增殖性评价用来缩短输入知识与输出知识之间的差距。
三、两版课标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舞蹈教材衔接度不够
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课程标准教材在设计理念上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关注高中生的音乐兴趣、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该教材由《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本教科书组成,本文以人音版教材为范例,将人音版舞蹈模块在初高中音乐教材的呈现情况做比较,发现2019年出版的人音版在高中的音乐与舞蹈模块和舞蹈表演模块内容分布较为合理,是合理按照课程标准所设计的,单修音乐与舞蹈课程可以让学生对舞蹈有一个初步了解,而舞蹈表演的选择则可以为学生的舞蹈专业道路打下基础。但是初中音乐教材在第四学段舞蹈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主要是以舞剧音乐赏析的模式进行舞蹈简要介绍,并没有真正达到新义教课标所指定的课程标准与内容。这样的教材衔接将会造成初高中舞蹈教学课程与实际脱轨,初中生没有得到舞蹈有关的基础训练,在高中舞蹈教学过程中,会给教师教授与学生接受都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二)舞蹈课程目标不匹配
音乐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部分,这三部分同样适用于被包含在音乐课程中的舞蹈课程,新义教课标的核心素养则围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进行,两版课程的总目标都是围绕各自核心素养的划分逻辑设置的,而不同的是,新义教课标的课程目标具有综合性特点,义务教育阶段还强调了创意实践的能力,更加倾向于学生在“做中学”,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作用的一大体现,它涵盖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对于所有艺术课程学习所要达到的要求。
而高中音乐课标的课程目标是单纯针对音乐所设计的,聚焦于学科对象的分离与单一性,这既让音乐教学很有可能呈现单一化趋向,还会让舞蹈教师在教学衔接过程中出现目标导向的偏差,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产生模糊认识。
四、两版课标衔接舞蹈教学应用策略
(一)优化教材内容,丰富教材形式
2024年国家教材委员会就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作出重要工作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强教材编写修改、提升编写质量、落实各部门单位职责、加强教材队伍建设和教材研究工作。
艺术教材是艺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艺术教材的编写是教师展开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最基本教学资源。舞蹈虽然已经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朝全民性教育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在义务教育体系中还未出现单独的舞蹈教科书,在教材开发上仍然依附在音乐当中,并且音乐教科书中出现舞蹈知识的只有人音版和粤教版,舞蹈教材的开发与研制直接关乎着舞蹈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舞蹈教科书应该借鉴高中的音乐与舞蹈、舞蹈表演教材,将教学内容落实化、具象化。同時,除去国家教材之外,对于舞蹈教材的研发可以根据地方不同,进行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的尝试。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委托项目“素质教育与舞蹈美育研究”开启,历时两年多完成,在吕艺生老师及其团队的辛苦探索与实践当中诞生了《素质教育舞蹈》,它不仅在普通学校舞蹈课程的教材问题上进行尝试,还有着极为详细的教学方法讲解,目前在全国各地都有试行点。
(二)树立一体化核心素养舞蹈教学意识
树立一体化核心素养舞蹈教学意识的要求对象是舞蹈教师,应用对象是学生,它要求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掌握每位学生的实际水平,尊重学生发展规律,新义教课标在设计思路中明确提出要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注意好几个阶段的必要衔接:①幼小衔接。把握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衔接与过渡;②小初衔接。一到七年级主要以美术、音乐艺术课程为主,要求教师有机融入姊妹艺术,因而到八九年级就需要为学生掌握较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③初高衔接。在八九年级开设各项舞蹈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舞蹈相关知识,使学生与高中舞蹈模块教学能够相衔接。
因此,在学生的12年学习当中,舞蹈教师不能局限于某一学段,要清晰地认识自己所在的阶段与其他学段的联系,要明确解读各学段的课程标准、内容与教材的对应关系,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合理进行舞蹈教学,以此形成舞蹈教学一体化模式。
(三)加强舞蹈与各学科的综合性融合
实现舞蹈一体化教学除去在规定的舞蹈课堂中实施之外,它还需要合理渗透,见缝插针,深度融合。《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促进高校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这个也同样适用于初高中舞蹈教学。
从新义教课标四个学段对于舞蹈教学的融入情况来看,舞蹈在前三个学段主要是以与体育、音乐等学科融入的方式进入学生的课堂,到第四学段才开始真正纳入课程设计当中,这种现象会产生学生选择舞蹈的三种情况:第一,学生在八九年级选择了舞蹈课程,然后在高中更深入选择舞蹈学习,实现初高舞蹈一体化学习;第二,学生没有选择舞蹈课程,往后高中可能又对舞蹈感兴趣,选择舞蹈课程;第三,学生从初高中都没有选择舞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舞蹈教学无法真正达到全民参与,它有可能仍是一种少数人的学习艺术,舞蹈的一体化教学实施难度仍然很大,因此无论是在教材设计还是在学科教学当中,实施者都要加大舞蹈与各个学科的融合力度,而不单单是与艺术课程的融合,要扩大学科视野,舞蹈与主修课程的融合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北京一所中学将舞蹈与数学的轴坐标进行结合,将近几年来出现的舞蹈手势舞充分、合理地应用到各学科当中。
五、结语
素质教育是历年来大家最为关注的现象,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诞生了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艺术教育开始全面融入教学课堂,舞蹈教育也随之走进中小学以及高中的课堂。在核心素养与课标的指引下,舞蹈教学能够达到一体化,但能否真正实现,还存在着很大的现实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因此,在这个大环境之下,需要国家、地区、学校、教师的环状式配合,通力合作,让一体式舞蹈教学的设想能够真正落地。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教育考试招生重点专项A类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艺术类招生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FJJYKS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