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锦玲
摘 要:在素质教育改革、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微课是高中语文学科的新兴教学资源。文章分析了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优势,详细阐述了微课在语文学科领域的应用现状和问题,从高中语文教师的角度,深入阐述了微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微课;教学模式
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想要优化教学模式,其所选用的微课资源均需要以学生的真实学情为基础。教师通过视频、动画、互动式平台、图文PPT等多种方式完成微课的设计制作任务,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微课可将语文课堂中的重难点内容可视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则需要与学生探讨微课中的教学目标。
一、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助于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所运用的微课资源,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但是这需要教师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制作原创的微课作品。在高中语文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微课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并能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立体地展现在微课教学平台中。高中语文教师在设计制作微课的过程中,需要以单元主题或者知识板块为中心,立足实际学情,将视频动画、图像文字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创新地融入微课作品中。高中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则能够及时转变对语文教师的固有印象,并从微课中感知语文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影响自身的认知建构行为。
高中语文教师在参与信息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可學习优秀的微课作品和教学案例,并将微课的多种设计制作方法在课堂中进行实践。微课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形式比较多样化,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提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二)有助于丰富语文教学资源
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所选用的教学资源会对学生的认知建构和思维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微课是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教师丰富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资源,同时可有效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学情设计制作的微课作品,能够呈现以学定教的教育原则,同时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之下,能够对语文学科的各类知识板块进行深层次理解。
微课通过生动直观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使教师能够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快速筛选和应用微课资源。微课作品能够浓缩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并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知识技能等层面影响学生的主观学习行为。大部分微课均可以在交互式教学平台中播放,并引导学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积极分享学习成果。语文微课中的知识结构更加清晰直观,能助力学生形成短期记忆,并使学生在重复观看的过程中,巩固和复习重、难知识点。
(三)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对固定刻板的内容结构、互动形式比较抵触,因此微课短小精悍的优势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速活跃课堂气氛。高中生需要在微课的引导下,对阅读、写作等实践性较强的任务进行分层解析,才能实现迁移运用的目标。微课能够根据学生的真实学情,筛选出难度适中的任务和目标,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语文教师会根据学生在微课观看过程中所反馈的真实学情,在线上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这能够影响学生的认知建构过程。高中生对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普遍具有刻板印象,容易形成被动的学习习惯。而教师利用微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将微课与导学案中的任务目标进行融合,能够协助不同层次学生重构语文课堂中的知识结构。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现状
(一)对微课制作方法缺乏了解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部分教师对微课的设计制作方法缺乏了解,只能应用PPT或者单纯图文的设计制作模式,无法为学生呈现出高质量的微课作品。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压力比较大,需要在短时间内浓缩大量的课程知识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层次筛选出微课中的图文素材和多媒体资源,这非常考验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然而,高中语文教师在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和优秀微课作品展示交流会议的过程中,并未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对课堂中的微课实践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因此难以发挥出微课的应用优势。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对微课这一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认知存在偏差,只能够从单一的角度制作微课,对学生所反馈的学情信息并不重视,因此浪费了多媒体资源。由于语文教师对微课制作方法缺乏了解,导致其无法通过教育实践总结出微课的最佳利用方式,难以提高语文课堂的实际教学质量。
(二)未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微课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部分教师在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建构规律,因此未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微课中的图文内容,对音视频资源的利用形式也比较单一。在众多语文微课作品中,视频动画以及图文等数字媒体资源的利用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均需要以具体的案例场景、教学情境为中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部分语文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对内容的组织形式毫无新意,这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实际应用效果未达到预期目标。教师未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微课中的教学内容,还会让高中生难以持续学习语文知识和应用语言的技能。某些教师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会忽略生活化资源的融入价值,因此语文知识呈现得过于抽象,这不利于学生联想到实际的生活场景和经验。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才能提高微课的应用效率。
(三)未能挖掘互联网教学资源
在高中语文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微课的利用方式比较固定,例如会在课前导入和预习环节中应用微课,这并不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效率。高中语文教师在挖掘互联网教学资源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导向,才能筛选出微课作品的原创设计素材。但是部分教师会陷入资源配置的误区,使最终的课堂教育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某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搜集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对互联网平台中杂乱的信息讳莫如深,难以筛选出与学情相匹配的微课素材。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比较复杂,教师在遵循认知规律的过程中,容易被结构化的组织形式所限制,因此无法发挥出微课的应用优势。在培养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会运用微课协助学生巩固基础,但是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普遍选用标准化的互联网教学资源,难以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优势。
三、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提高微课质量,运用多种制作方法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设计制作方法,提高微课在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应用质量。
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上册教材为例。在第三单元的古诗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需要以借物抒情的单元主题为导向,合理制作微课作品。针对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中展现出的不同学习风格,语文教师需要在微课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合理运用视频动画、音频、图像和文字等多媒体素材,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弹幕功能融入微课中。在融合运用多种微课制作方法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将浓缩的重难点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面对贬谪的不同人生状态、田园生活的淡泊心态等内容。教师只有运用多种微课设计制作方法,将趣味化、短平快的效果展现在学生面前,才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二)注重师生协作,灵活运用微课资源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引入师生协作的微课教学模式,并结合学情灵活运用微课资源。
以人教版必修上册教材为例。在第七单元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激励不同小组的学生运用微课制作软件,筛选出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多媒体资源,需要突出本组微课作品的独特性和知识结构。在师生协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线上教学平台和社交媒体作为沟通渠道,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将写景抒情的散文立体化地呈现在微课作品中。在灵活运用微课资源的层面上,师生协作的重点各有不同,需要教师根據学生的实际学情,将自然景物描写、人生哲理等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结构。师生协作的过程能够促进双方的思维发展,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主导能力维度上存在的不足。灵活运用微课资源能够让不同组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散文等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内涵进行创新理解,从而提高课堂质量。
(三)突出学生主体,运用微课创设情境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下册教材为例。在第三单元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以知识性读物为核心,运用微课资源创设具有科技感的教学情境。多角度地展现科技的重要性,并从科技说明文等文体中筛选出具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语句段落,与学生共同完成研读任务。在语文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激发学生的思维优势,生动直观地展现学生在观看微课过程中的所见所得。部分高中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中积极分享与说明方法、逻辑推理方法有关的语句,并结合生活实际,将读写结合的思维模式与基础知识进行精准链接。教师运用微课创设单元主题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明确阅读任务和目标,并深入体会科技说明文中各项问题的探究分析方法。
(四)全面搜集素材,实施生活化教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微课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全面搜集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并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下册教材为例。在第六单元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关注人类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并以此激励学生赏析文学作品,从文章中感悟人生哲理。在全面搜集微课素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挖掘资源,并在生活化情境中感知文学作品的创作价值。以生为本的高中语文课堂需要引导学生丰富人生体验,并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和期许。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微课学习的过程中,梳理出文章的阅读理解思路,对风格类型和人文内涵进行深层次理解,并将阅读心得分享到线上教学平台。在语文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并将知识技能运用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
(五)突出教学重点,运用微课巩固复习
在构建高中语文课堂的微课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微课中突出教学重点,并运用微课指导学生巩固复习单元知识结构。
以人教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册教材为例。在第二单元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需要设定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引入微课资源,引领学生开展群文阅读,并在单元学习任务完成后,将所学内容总结上传到线上教学平台。教师需要在微课中突出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运用微课巩固复习的过程中,需要以清晰的知识脉络为主线,将学生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进行分类整合,从多个角度探究作品中的文学意蕴和思想情感等。教师只有运用微课拓宽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视野,并将学生所理解的基础知识迁移运用在阅读写作等环节中,才能突出学生对教学重点的实际认知,多角度探究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情况,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复习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微课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基础,创新设计微课资源。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将微课运用在新课导入、重难点梳理、拓展和巩固复习等教学环节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王正. 信息化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2,24(12):176-178.
[2]潘晓云. 高中语文微任务教学例谈[J]. 教师教育论坛,2022,35(04):39-40.
[3]王香菽. 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运用中的反思[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1):130-132.
[4]张倩倩,谢涛. 基于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微课设计与应用[J]. 学语文,2022(06):37-39.
[5]徐广平. 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教学的有效途径[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20):90-91.
[6]袁士忠.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转变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3(41):64-67.
[7]谢致欣.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语文智慧课堂:以高中语文群文阅读鉴赏课为例[J]. 教育信息技术,2023(Z2):30-33.
(责任编辑: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