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姊
摘 要:民族舞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扮演着历史化石的角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充分彰显了民族艺术文化之美。在教学实践中,为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内涵,使学生合理使用舞蹈技巧,更好地诠释舞蹈作品。从舞蹈技术技巧的特点出发,阐述民族舞蹈技巧的价值,从多个层面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以期助推民族舞蹈长远发展。
关键词:民族舞蹈;舞蹈教学;舞蹈技巧
我国民族舞蹈内涵丰富,与武术、杂技、戏曲、风土民情融会贯通,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和独一无二的艺术韵味。在民族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者需要适度运用民族舞蹈技巧,做到刚柔并济,从而提升舞蹈表演的艺术表现力。对于民族舞蹈教学而言,舞蹈技巧的学与练是一个系统、渐进和持续的过程。为此,教师应明晰民族舞蹈技巧的价值意蕴,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元创新手段,精准提炼出不同民族舞蹈的典型技术特征。通过开展系统化、持久化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合理地运用舞蹈技巧,提升个人气质,处理好节奏,真正将舞蹈角色诠释好,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彰显民族舞蹈张力,展现独特的美感,提升表演的观赏性。
一、民族舞蹈技巧的特点
(一)差异性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文化和风格。不同民族舞蹈的舞蹈技巧也由此展现出鲜明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根据民族特点,做好相应的调整。
(二)复杂性
舞蹈技巧的运用价值在于服务作品本身,起到烘托主题的作用,力求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可见舞蹈技巧是对舞者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需要舞者将动作难度、情感表现有机融入表演全过程,从而塑造出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形象。
(三)观赏性
民族舞蹈技巧的魅力在于展现出身体舞动的韵律性,结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特点,通过舞者造型、姿态、节奏的动态变化,处处彰显艺术气息,使受众获得视觉审美享受,极具观赏价值。
(四)创新性
舞蹈技术技巧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这也是民族舞蹈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根源。通过积极创新、提炼、加工,转变升级思维方式,融入更多的舞蹈动作元素,民族舞蹈文化内涵日益多元化,从而能够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二、民族舞蹈教学中舞蹈技巧的价值体系
(一)展现舞蹈灵动之美
民族舞蹈主要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与观众进行互动,这也是传达情感的主要方式。为此舞者需要体态轻盈、身体协调、保持活力,同时合理运用各种舞蹈技巧,将舞蹈表演的灵动之美充分展现出来。在长期训练过程中,舞者需要塑造良好的身形,掌握不同舞蹈技术和技巧,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提升自我修养,以轻松、连贯地完成各种难度的动作,使整个舞蹈表演更具灵活性、美妙性和流畅性,最大程度彰显舞蹈艺术的魅力。
(二)凝聚舞蹈内涵之核
民族舞蹈作品来源于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元素和内涵意蕴,是创作者切身经历、体验或灵感的结晶。为将作品所蕴含的真挚情感进行表达,得到观众的认可,舞者需要深入理解舞蹈剧本的内涵,巧妙、娴熟地运用技术技巧,切实做到凝聚舞蹈内涵之核,准确传达舞蹈主题,使抽象情感与具象舞蹈动作有机结合,使肢体语言更具情感渗透力和表达力,从而产生“用技不炫技”的效果,充分展示舞蹈亮点。
(三)塑造舞蹈形象之蕴
民族舞蹈舞者通过精彩演绎,特别是增添一些技巧性的动作,不仅可以为观众呈现异彩纷呈的视觉效果和美的享受,还可以与观众进行思想情感和意识理念上的互动,极大凸显了民族传统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有助于塑造和诠释舞蹈形象之蕴,使舞蹈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在文化强国战略的引领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发生巨大改变,通过欣赏各种民族舞蹈,能够使观众有效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三、民族舞蹈教学中舞蹈技巧的实践运用
(一)加强舞蹈技巧训练资源的选择和整合
首先,民族舞蹈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在充分了解本民族舞蹈風格的基础上,以继承和创新为出发点,积极收集和汲取各民族舞蹈文化资源,深入研究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并善于选择科学训练方法。通过广泛搜集、揣摩和提炼资料,对民族舞蹈技术技巧进行持续、专门的研究,开展系统化、条理化的整理与分析,寻求可以借鉴的内容,从而增强舞蹈技巧训练资源运用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其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民族舞蹈教师应秉承典型性原则,做好民族舞蹈技术技巧教材的编写工作。当前民族舞蹈技术技巧教材相对较少,能够推广和普及的技巧资源比较匮乏。针对这一现象,需要舞蹈教育者共同努力,不断丰富技术技巧资源,切实做到资源共享。另外,舞蹈是表演艺术,技术技巧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需要与相应民族舞蹈风格保持一致。为此教师应明晰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舞蹈技巧的特征,切实掌握动作原理与动作特点,不断进行加工、提炼、规范,编写成比较完整的教材,使舞蹈技术技巧更贴近现实。再次,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民族舞蹈教学应以互联网教学为契机,促进文字类教材和影像类教材的相辅相成。例如将二维码作为载体,将民族舞蹈技术技巧影像内容录制其中,使学生通过智能手机扫码便可以同步、实时地完成技巧内容及讲解的学习,从而提高教材应用价值,促进学生对舞蹈技巧体系的完整建构。最后,整合资源之余,需要民族舞蹈教师不断健全训练资源保障制度,积极改善技术技巧训练环境,确保学生在具有一定规格性和层次性的保障体系下接受培训。
(二)促进舞蹈技巧训练内容的规范化运用
民族舞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为此,在剖析民族舞蹈文化的过程中,既要做到运用整体性思维进行审视,又要分门别类地做好针对性的研究,确保舞蹈技巧训练内容得到规范化、系统化运用。首先,在民族舞蹈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确保学生力度、柔软度和速度维持一定的水准,使肢体各方面协调。为达到技巧幅度要求,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柔韧性、力度、控制力、速度、耐力、跳跃力、旋转力等的训练,这样有助于学生在高难度舞蹈动作表演中更好地控制动作幅度,以及旋转速度、力量、气息等,做到动作连贯,流畅旋转、跳跃、翻身、抱膝等,动作干净、表演刚劲有力。这不仅可以促进舞蹈技巧的高质量稳定展示,而且能够体现出舞者高超的技艺。教师还应在道具类技术技巧教学训练中下功夫,要善于归纳总结,例如采取归类法对道具舞蹈技巧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共性规律特点,同时综合运用不同道具,从单一动作练习入手,逐渐过渡到循环训练,使学生熟能生巧、托物言情,提升舞蹈的表现力。其次,民族舞蹈教师应以民族情感为总基调,组织学生追溯历史,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民俗文化,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民族文化背景,剖析民族舞蹈的情感内涵,真正把握不同舞蹈的核心神韵,以期达到“形神兼备”的表演效果。最后,民族舞蹈教师应加强舞蹈风格训练,不能一味强调动作要领。通过开展舞蹈体态训练、舞蹈动律训练、舞蹈节奏训练相融合的教学活动,实现技术技巧与舞蹈风格的精准衔接,最大限度避免华而不实的“炫技”现象。
(三)确保舞蹈技巧训练方法能够与时俱进
为确保学生在民族舞蹈学习中充分掌握技术技巧,教师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与时俱进地优化舞蹈技巧训练方法,使学生学有所获。首先,在基本能力训练阶段,建议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分解法、重复法、强制法与鼓励法等,采用分解细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打好形体基础,有效掌握不同类别的元素性技巧。其中,分解法需要教师对所提炼的内容仔细分解,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讲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重复法要求教师不断地重复规则要求,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铭记于心;强制法要求教师针对学生易偷懒、易逃避的现象,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措施,使学生顺利度过艰难期;鼓励法要求教师多给予学生赞赏和表扬,使其提升学和练的热情,消减负面情绪。其次,在风格训练阶段,建议教师融合运用演示法、讲授法、分解法、比较法、练习法、启发法等。通过建立直观的视觉表象,使学生了解民族舞蹈的相关文化,逐步过渡到复杂学习阶段,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针对差异化学情特征,教师要运用个别辅导法,针对学生的弱点和短板,做好技术技巧的规范性指导,使学生产生肌肉记忆,提升民族舞蹈表演的节奏感、韵律感,顺利展现内心情绪变化,进行情感的准确表达。最后,在能力提高阶段,建议教师实施生活体验法、录像法、讨论法、创造法等,使学生亲身经历、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录制和回看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提炼的能力,由此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升华。
(四)依托舞蹈技巧训练评价凸显激励效能
评价机制是反映教学活动是否高效的有效抓手,对于民族舞蹈教学而言,同样应该构建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使教师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科学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必要的依据。首先,民族舞蹈教师应基于多元化的视角审视,侧重对学生综合舞蹈技术技巧的考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以往思维定式,在考查学生技术技巧动作规范性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是否掌握民族文化内涵、民族风情、民族审美的评价,切实做到以该民族的审美特性为基准。与此同时,教师应采取合理的评价方法,不能够局限于考查学生动作的幅度、力度、柔韧度是否符合标准,还要考查学生的下肢是否稳定、翻身是否快速利落和流畅等。此外,教师需要提高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比重,确保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其次,民族舞蹈教师应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见解,有效把握学情需求特征,不断完善评价机制。为此教师应加强个人学习和信息采集等能力,多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学习、交流和实际走访,在采风时通过灵敏的感知,感受民族舞蹈文化的内在精髓和变化变迁,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最后,舞蹈技术技巧训练漫长而枯燥,绝不是短期训练就能够掌握的,为此民族舞蹈教师应保持热心、爱心、耐心,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发自內心地热爱民族舞蹈,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课内外学练,同时与教师积极交流和互动,保持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总而言之,我国的民族舞蹈内涵丰富,与其他各种传统艺术形式融会贯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种民族舞蹈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韵味,充分彰显了民族艺术文化之美。对于民族舞蹈教学而言,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内涵,提炼出不同民族舞蹈的典型技术特征,使学生学会合理运用舞蹈技巧,以塑造独特的舞蹈形象。为确保舞蹈技巧学练能够提质增效,民族舞蹈教师应从整合训练资源入手,坚持科学训练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完善训练手段,持续健全评价机制,从而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民族舞蹈人才,使民族舞蹈更具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欧阳雪.民族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路径[J].尚舞,2022(24):135-137.
[2]刘迪.新时期高校舞蹈技巧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2(10):40-43.
[3]周杰.发现技巧之美:舞蹈技巧在民族民间舞中的重要性思考[J].中国文艺家,2023(4):121-123.
[4]向施丽.舞蹈表演中巧妙运用舞蹈技巧的方法研究[J].戏剧之家,2022(27):145-147.
[5]白鸽.刍议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合理运用[J].戏剧之家,2022(22):140-142.
[6]黄宁.基于审美视角的舞蹈技巧教学创新对策研究[J].大观(论坛),2022(1):159-161.
[7]饶晨曦.舞蹈技巧在中国民族舞蹈中的应用研究[J].大观(论坛),2021(10):50-51.
[8]夏琳琳.舞蹈表演中巧妙运用舞蹈技巧的方法[J].戏剧之家,2021(25):119-120.
[9]马依拉·鲁提甫拉.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J].参花(上),2021(8):103-104.
作者单位: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