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县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及路径研究

2024-06-10 17:26王维佳
国际公关 2024年7期
关键词:禄劝县乡村振兴现状

王维佳

摘要:推广普通话对于禄劝县的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禄劝县普通话的普及率较低,主要使用方言,并存在普通话使用频率不高的问题。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深度访谈、问卷等手段,发现禄劝县青壮年的普通话能力与职业匹配和年均收入呈正相关,居民对于普通话推广政策的了解较少。为了助推乡村振兴,本文提出优化推普政策、完善 “推普+”手段、加强农村教育和文化工作、提升普通话使用能力等途径,以切实推动普通话的普及和乡村振兴的发展。

关键词:禄劝县;推普;乡村振兴;现状;路径

禄劝县是云南省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县,境内有汉、彝、苗、傈僳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2.7%。禄劝县于2019年4月退出贫困县序列,作为一个刚刚脱贫的国家级贫困县,面临着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落后、人口贫困、文化传承不易、汉语方言浓重等一系列问题。2021年,教育部联合其他部门印发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1]该计划依托之前在扶贫工作中取得的成果,通过推广普通话来促进乡村振兴,提高大众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推动国家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立足田野调查、深度访谈、问卷研究以及数据解析,探讨推普在禄劝县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及路径。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性,笔者于2023年7月—2023年8月赴禄劝县县城进行了实地调研。问卷发放区域主要是禄劝县屏山街道,问卷一方面采取线上投放的方式,另一方面采取实地投放,填完当场回收。如遇填写问卷困难者,则由调查者负责帮助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20份,其中有效问卷696份,回收有效率达到96.7%。

一、禄劝县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现状

(一)普通话学习途径

在 “你主要通过什么途径学习普通话”一题中,途径主要是学校 (52.24%)、电视和广播 (27.76%)、家庭孩子教授 (7.28%)以及社会交往 (12.72%)。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学习普通话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学习,除学校学习以外调查对象还会通过网络媒体、线上自学等方式,如看电视、听广播或上网等来学习普通话,这表示调查对象带有一定的学习普通话的倾向,有自学普通话的能力。

此外,通过问卷中 “您是否接受过普通话宣传或培训班”一题可知,仅有18.86%的调查对象表示参与过地方组织的普通话培训。禄劝县以培训班形式开展的普通话学习和宣传十分有限。盡管每年9月的第三周都举行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但缺少针对性,并且缺乏完善的长效推普机制,普通话能力提升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二)普通话使用频率

在禄劝县,普通话的表达能力和使用频率不高。禄劝县的一部分贫困人群由于封闭的生活环境,很少走出自己的社区,活动范围只局限于县域。问卷中 “在日常生活劳动中,您会主动使用普通话吗”问题,表示 “会”的占被调查者的8.11%,“经常会”的占32.17%,“偶尔会”的占19.58%,“不太会”的占10.2%,而 “不会”的占29.94%,由此可知,被调查者在日常生活以及不同的场合中,使用普通话的频率并不高,甚至还有不少的被调查者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不会使用普通话。

问卷中,被调查者在特定生活情境 (如人际交往、家庭沟通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言,使用普通话的人占25.62%,使用禄劝方言的人占68.76%,还有5.62%的被调查者表示会使用除禄劝方言、普通话以外的民族语及其他方言。结合以上两个问题的结果,可以看出,禄劝县居民在日常生活使用最多的语言还是禄劝本地方言,然后是普通话,最后是民族语与其他方言。因此,方言在当地居民的语言行为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青壮年普通话能力与职业匹配、年均收入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过程中,青壮年成为主要力量。他们掌握多种语言,包括本地方言、民族语 (如彝语、苗语)、普通话和英语。此外,青壮年人群中,双语使用者占据了大多数,占了总人数的57%,38.1%的人只使用一种语言,4.9%的人能够熟练使用三种语言 (普通话、方言和民族语或普通话、方言和英语)。我们还发现,个人掌握的语言数量与他们的职业选择密切相关。在那些只掌握一种语言的人群中,有26人只掌握民族语,主要年龄为45—58岁,长时间生活在村里,没有固定工作;有231人只掌握方言,主要从事农业劳动,会选择在县城做临时工作,对于这些人来说,方言足以满足日常交流和生活需求;还有56人只掌握普通话,其中大部分是来禄劝县挂职的公务员或外地大学生。掌握两种语言的大多数是学生,他们熟练使用方言和普通话,掌握普通话和英语的只有22人;有129人既掌握民族语也掌握方言,这些人要么没有工作,要么从事农业劳动或商业活动。能够使用三种语言的人不到10%,同时掌握方言、普通话和英语的有46人,主要职业是学生或其他外企工作,学历普遍为本科及以上水平;另外,同时掌握方言、普通话和民族语的有30人,主要从事政府工作或商业活动。

从收入角度来看,普通话能力对个人经济收入具有积极影响。[2]禄劝县青壮年中,掌握一种语言的个体里,年收入在30 000元以下的人数最多,占30.9%;其次是30 001—50 000元,占34.2%,占比最少的是90 001元及以上的,不足1%;而在掌握两种语言的青壮年中,年收入在30 001—50 000元区间的人数最多,占36.7%;其次是50 001—70 000元,占34.2%;超过90 001元的比例为1.5%,比只掌握一种语言的人群略高。在掌握三种语言的青壮年中,年收入在50 001—70 000元的人数最多,占37.4%;其次是30 001—50000元,占35.4%;而超过90 001元的比例为2.3%,远远高于只掌握一种语言和掌握两种语言的。可见,随着普通话能力的提高,青壮年的年收入水平也相应提高。这表明普通话能力与个人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

综合分析青壮年群体的职业分类,发现在务工、经商和其他这三类职业中,掌握普通话的人数占比都高于90%。这说明国家近些年在推普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根据 “费希曼-普尔假说”,[4]禄劝县内部复杂的语言使用现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密切。这也说明提高普通话能力有助于乡镇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使他们能够从事更多职业。普通话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推动禄劝县的经济发展,还能够增加居民的收入。[5]

(四)对“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态度

在相关政策认知的问卷中,“您了解‘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的方针吗”的问题上,仅有17.49%的调查对象给予了 “非常了解”的回答,20.56%的调查对象 “比较了解”,而47.18%的被调查者的选择是 “听说或了解一点”,还有14.7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 “不了解”。由此可知,禄劝县居民对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政策与方针的了解所知较少,对普通话推广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二、推普助力禄劝县实现乡村振兴的相关建议

(一)优化推普政策,完善“推普+”手段

首先,应加强推普政策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推普政策需要明确推广普通话的具体内容和目标群体,与乡村振兴的全面规划相衔接。在制定推普政策时,应考虑到乡村振兴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注重推普政策的针对性和差异化。不同乡村地区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各不相同,推普政策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设计和实施。例如,对于语言环境比较封闭的地区,可以加大普通话培训的力度;对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可以注重提升普通话的应用水平和商业价值。

其次,在推普政策中引入市场机制和激励措施,激发乡村居民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推出普通话培训补贴、开展普通话角逐比赛等方式,引导乡村居民主动学习普通话,并形成普通話的良好使用习惯。

最后,在推普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政策措施。通过对推普政策实施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可以了解政策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同时,完善 “推普+”的各项手段,如 “推普+农业科技”“推普+工作技能”“推普+经济收入”“推普+信息技术”等,政府部门还应与相关研究机构和专家进行密切合作,共同研究推普政策的实施路径和效果评估方法,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二)重视推普教育和文化工作

首先,应加强农村教育的投入。禄劝县应加大对乡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完善教育设施,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升教育质量,形成长效机制,实现相对系统专业的教学。可以通过强化师资培训的方式来促进农村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这种培训旨在全面提高受训者的语言水平和基础教育水平,以满足他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实际需求。

其次,应注重推广乡村文化,提高农民精神文明素质。禄劝县应采取诸如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守护并传承农村文化遗产、培养并引导乡村的文化人才等措施,加大对乡村文化的发掘和传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农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乡村文化创造力和活力。

再次,应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品质。禄劝县可以通过建设文化广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设施,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提高对文化设施的管理和维修,确保群众的文化权益和利益得到保护。

最后,地方政府应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培养。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借助信息科学技术的核心作用,通过创新方式来宣传、销售和管理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业,以实现乡村产业的振兴。例如,在禄劝的土特产包装上,可以融入当地特色形象和语言文化,以提升视觉效果和设计感,打造出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宣传语。这样不仅能吸引顾客和游客,还能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

(三)提升普通话使用能力,转化语言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首先,提升普通话能力能直接影响居民求职就业。为了增加禄劝县居民的就业机会,对居民的求职需要做有针对性的普通话能力培训,提高就业质量。切实将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将语言文化产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积极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让语言资源体现其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多样化的地方语言艺术和民俗节日中。可以通过将语言资源与旅游产业进行深度结合,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项目,并运用独特的语言艺术和创意,开发出独特的文旅产品,从而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的增长。[6]

其次,营造一个良好的普通话学习环境。通过深入挖掘村民身边的成功案例,大力宣传那些因掌握普通话而增加收入或改变命运的村民,发挥自媒体的优势,让推普对象真正意识到普通话对他们的经济收益、生产生活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激发更多人的学习动力。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普通话的普及率,还能大大提高当地居民的语言能力,促进社会经济进步。

最后,树立正确、科学的语言观。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作为我国语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并不是要消灭方言和民族语,而是要在推广普通话和维护语言资源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科学地保证乡村语言的规范、多样与统一,推动语言资源、语言生态、语言文化的和谐发展。这样不仅可以让群众充分享受精神生活,增强文化认同感,还能加深不同民族之间的感情纽带,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立提供坚实的基石。

三、结束语

国家通用语言在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脱贫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隐性的,它通过提升个人的自我发展潜力和动力来发挥作用,对于那些因不通国家通用语言而阻碍共同富裕的少数民族群众来说,学会并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是一项重要且回报丰厚的投资。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仍有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改进。例如,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化数据指标,建立更复杂的分析模型,以更准确地评估国家通用语言推普政策的效果,并探讨这些政策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中的影响差异。此外,我们还可以比较不同推广政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果,以优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同时,我们也需要适应新的业态,如 “推普+”和 “文化创意+”,培养新时代的村民。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EB/OL].[2022-01-09].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1/09/content_5667268.htm.

[2] 黄少安,张卫国.语言经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3] 李蔚.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国民语言能力提升和国家通用语能力建设:基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乡村语言调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4(03):160-168.

[4] 鲁宾斯坦.经济学与语言[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5] 王宏宇.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问题研究:以四川省巴中市万寿村为例[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22.

[6] 张珺文.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产业扶持政策实施的可持续性研究:以禄劝县为例[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21.

猜你喜欢
禄劝县乡村振兴现状
禄劝县总工会: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
禄劝县总工会:举行送岗下乡现场招聘会
禄劝县总工会:为困难职工发放大病救助金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云南禄劝县细岔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