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教学”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深度学习实践策略

2024-06-10 16:21:23张海燕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实践策略深度学习

张海燕

摘 要:问题教学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探究中,并在探究问题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实现深度学习。但是,就当前基于“问题教学”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情况来看,实践效果不够理想,还存在不少影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问题,对基于“问题教学”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策略展开深入探讨由此更显重要必要。

关键词:问题教学;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3-0158-03

数学是一门以公式和定理为基础的学科,逻辑性强、抽象度高,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就小学生而言,由于其心智发展还不成熟,逻辑能力较弱,数学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进而影响数学教学效率。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当前的数学教学需求。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应该秉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自我探究实现深度学习。“问题教学”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它在实现深度学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问题教学”模式。

一、问题教学与深度学习概述

(一)问题教学的内涵

所谓问题教学,通常是指在教学中以问题为线索创设问题情境,借助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解,进而实现对所学内容的深度学习。问题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学中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为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采用问题教学模式。

(二)深度学习的概念

深度学习是新课改以来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与浅层学习相对应。相对于后者,深度学习更加突出学习的意义和主动性,重点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主。深度学习在促进知识迁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系统性地掌握所学内容。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数学深度学习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思维层面上,通过深度学习能够实现学生思维上的转变,让学生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模式,这对于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果方面具有积极意义[1]。基于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建设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课堂。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现状

(一)知识浅层化

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当前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对数学知识结构的分析,这导致目前数学教学中出现知识浅层化的现象。知识浅层化的现象通常是指在知识讲解过程中浮于表面,不注重深层次的挖掘,对知识缺乏深层次的探究和剖析,以解题技巧讲解为主,经常出现重复练习固有题型,知识讲解机械重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极易出现厌学的现象,进而影响数学课堂教学。因此,从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深层学习的实施现状来看,知识浅层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深度学习的效果。

(二)学习浅层化

每节课的课堂时间都是有限的,这导致教师在讲授知识中会有所侧重,简化一些教学过程,这可能会忽略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导致某些教学任务未完成的情况,经常需要利用其他时间进行弥补,这样不仅给师生增加了很多负担,还很可能导致学生所学内容欠缺连贯性,内容孤立导致学生很难从系统上真正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学习不够深入全面,出现学习浅层化的现象。

(三)思维浅层化

数学学科由于自身的学科特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才有深度进而深度学习。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弊端不仅体现在增加学生学习压力上,而且还体现在禁锢学生思维上[2]。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通常会给学生安排大量的作业,学生为了能够完成作业,往往不会在某一道题或者某一类型题中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思考,导致他们在思维的深度上得不到有效提升,长此以往会导致思維浅层化的问题。

三、问题教学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深度学习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于深度学习有着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的关系。数学由于自身具有抽象难懂的学科特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兴致不高,深度学习更无从谈起[3]。但问题教学模式则不同,问题教学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数学问题为媒介,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在问题的诱导下被集中起来,使得学生能够专注于数学教学。在问题的诱导下,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探究中,这对于深度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二)帮助学生深度理解

深度学习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想要实现深度学习往往需要学生在教学中多思考、多探究,意味着深度理解。在促进学生深度理解这一方面,问题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问题教学中,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情况设置一些数学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学生会逐渐养成深入思考、主动探究的好习惯。同时,在问题的诱导以及习惯的影响下,学生会逐渐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从而促进小学高年级数学深度学习的实施。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也要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在教学上将重点从数学知识传授转移到学生数学思维及素养的培养上,应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传统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模式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到问题教学也不同,在数学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这给予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学生可以在自由的思考空间内发散自己的思维,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基于“问题教学”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深度学习实践策略

(一)基于课前导入,实现问题导向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样的道理不仅适用于生活,也适用于课堂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课前导入的效果对于后续课堂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为此,在实践基于“问题教学”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深度学习时,要高度重视课前导入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进行问题导入,利用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为接下来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础[4]。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可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借助问题的形式进行巧妙地衔接。

例如,在讲解有关倍数与因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进行如下提问,“在之前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倍数与因数相关的知识,那么谁可以表达一下自己对倍数的概念、因数的概念以及倍数和因数关系的理解呢?”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简单板书出5×6=30这样的乘法公式,借助简单的实例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何为因素,何为倍数,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两者间的关系,为接下来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础。

(二)联系课本内容,在基础中设问

数学课本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基础,在实践基于“问题教学”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数学课本,根据所学内容巧妙设置问题。但从现如今的数学教学情况来看,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教师在设置问题以及利用问题教学开展深入学习过程中,联系课本不够紧密。基于此,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问题前,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深入研究数学课本,对课本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尤其是每节课中的重难点知识。在认真研读过数学课本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问题,这样问题才能在深度学习中发挥最大价值,基于“问题教学”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深度学习实践才能取得理想效果。例如,不少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教学经验丰富,很多情况下,他们都会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5]。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数学课本也会根据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更调整。如果教师不跟着时代发展研读数学课本,那么所设置的数学问题可能脱离课本,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应该结合课本内容设置问题,这样基于“问题教学”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深度学习实践才能取得更佳效果。

(三)设置问题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张学生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问题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在设置问题情境时,首先要确保问题情境要符合教学主题,其次设置问题情境还应该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问题情境中,深度学习实践的效果才会更加理想。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有关小数的知识点时,为了让他们对这部分的知识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情境来深化对小数相关知识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以下问题情境:王浩家目前正在装修自己家里的房子,在装修过程中需要购买一张平时看书学习所用的书桌,书桌长度约为八分米,宽度为六分米。这时,教师可以结合这一教学情境提出如下问题,“八分米经过单位换算是几分之几米?六分米经过换算是几分之几米?分米和米之间在换算上如何换算?”结合教学情境设置上述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深入思考,这样能够让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对小数理解更加深刻。

(四)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实际应用

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只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在实践基于“问题教学”的小學高年级数学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创新数学教学模式,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例如,在讲解有关比例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和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一问题[6]。比如,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地图作为实例,每个地图上都标注有相应的比例尺,它所表示的就是地图上线段的长度与其所代表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是数学知识中比例在现实生活中的巧妙应用。根据地图中的比例尺,教师可以提出一下问题,“比例与比例尺之间有什么差异?谁可以借助地图和比例尺计算出郑州到武汉的实际距离?”通过结合地图和比例尺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点实现深度学习。

(五)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问题

由于学生的不同,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也会相差很大。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言,深度学习的目标容易实现。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人而言,深度学习就难以实现。为了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切实的提升学有所获,教师可以通过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在组建时要结合“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这样才能充分地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有关方程的知识点时,由于方程的理解难度对于小学生而言有点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内容,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教师可以以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即组织学生共同讨论所学内容,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度理解所学内容。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就当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而言,基于“问题教学”的深度学习实践,在促进数学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开展问题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还可以促进深度学习的实践,对于数学教学以及学生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问题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深入分析问题中所隐含的深层次数学逻辑关系,掌握数学问题深处的逻辑思维规律,最终实现深度学习。

(责任编辑:张玲玲)

参考文献

[1]姚国华.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23,(47):72-75.

[2]王焱烽,孙瑜.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作业指导教学探索[J].新课程评论,2023,(11):76-84.

[3]周建梅.基于问题导学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以“多边形的面积”单元为例[J].名师在线,2023,(31):23-25.

[4]王美艳.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3,(10):85-87.

[5]周慧.问题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3,(10):148-150.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实践策略深度学习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 20:52:09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实践策略研究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28:30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 22:20:49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47:34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