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融媒体平台传承红色基因路径探析

2024-06-10 14:23程旭晖
国际公关 2024年8期
关键词:红色基因红色文化高校

程旭晖

摘要:高校融媒体平台担负着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功能与职责,在新媒体时代,用户相对固定、内容更加丰富、平台更加多元的高校融媒体平台在校园文化宣传中获得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红色文化在思政育人中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高校融媒体与红色文化强强联合,通过运用好平台优势,结合自身特色有效宣传红色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自觉传承红色基因。

关键词:高校;融媒体平台;红色基因;红色文化

2023年下半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均每周上网时长29.1小时,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其中,20至29岁年龄段的网民对网络音乐、短视频、直播等融媒体时代下娱乐方式的应用率最高。新媒体技术凭借其独特的内容共享优势,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时事讨论、信息传播、生活需求等全方位跨地域服務,相比于传统媒体来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高校融媒体平台在传播校园高雅文化艺术、引导 “00后”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等相应宣传任务中,一直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将高校融媒体平台作为高校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 “主阵地”和 “主载体”,开展对校园红色文化的教育引导工作,深入挖掘整合红色文化教育与传播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与思维方式,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高校融媒体平台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的积极作用。

一、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具有很大优势

红色文化对于高校大学生群体有着独特的意义,对于新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红色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对高校来说,让学生传承好红色基因是其主要任务,对丰富思政教学资源、提升思政价值引领、帮助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潮、增强红色文化自信、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增强奋斗意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形象生动。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以及厚重的历史内涵,但优秀的红色文化不会照本宣科,而是将红色精神完全融入文化作品中。[1]观看、欣赏、领略这些优秀的红色文化作品,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精神的持续熏陶。比如,大学生往往对90年前红军长征的历史不甚了解,但在观看了红色经典大型声乐套曲 《长征组歌》后,都会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且深刻的认识,究其原因,与原先只存在于书中、文字里的人物事件相比,文化作品变成了更加活灵活现、丰富多彩的现实表演,从而大大增强了历史事件的感染力。

第二,感染力强。红色作品包含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思想感染力,优秀的红色文化往往会将红色精神演绎得活灵活现,以情动人,通过声音与画面提升感染力,在不知不觉中触动大学生的心弦。[2]如西北政法大学融媒体就依托其丰厚的校史资源,宣传传承有序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料,通过排演 《黄河大合唱》音乐会、《庄严的审判》话剧等独有的红色文化艺术作品,呈现了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我党的革命历史,充分利用学校的红色校史教育资源增强文化感染力,此外还通过定期组织 “传承红色基因—重走校史路”等贴近学生的宣传活动,让在校师生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3]

第三,参与度深。与其他的传播方式相比,红色文化往往受到的认可度较高,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红色文化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无论是红色文化的话剧、微电影,还是相关主题的读书会、艺术展演等,都能吸引不少大学生参与其中。比如,由西北工业大学组织排演的话剧 《寻找师昌绪》运用 “师生演校友、师弟演学长”的方式,缅怀该校杰出校友师昌绪院士,将中国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坎坷的人生经历注入时代精神内涵。[4]排演期间,指导老师的工作大到场景的整体布局和情节走向,小到演员吐字发音、临场动作、位置编排,都细心教导;参演的同学精益求精,每个片段都要反复琢磨,仔细揣度把握人物心理,一个片段不知重复排练了多少遍,身处这样一种环境当中,很难不被这种严谨负责的态度所感染。在这努力排演的背后,折射出该校学子扎根校园生活、追求高雅艺术、回报学生大众

的理念。

第四,灵活多样。当下的大学生基本都是新世纪出生的一代,特点是注重自我价值、喜欢标新立异,传统的、固定的传播方式往往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反感与抵触心理。[5]而优秀的红色文化不仅有多种演出形式,而且各个学校组织实施的方式相较于原先的传统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红色文化既可以加入进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在校园文化景观、地标建筑上呈现;可以将校外与社会中的优秀红色文化 “高雅艺术进校园”,也可以让学校宣传的红色文化作品 “走出去”,将红色文化宣传到校园外的其他地方。比如,延安大学继承20世纪30年代 “红色学府”优良传统,建立 “延河联盟”红色育人基地,带领新入校的学子参加革命旧址体验教学活动,鲁艺合唱团进行红色作品音乐会演出,走出校园开展红色志愿服务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红色文化,引领学生传承红色基因。

二、现阶段高校传承红色基因存在的问题

在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所包含的精神底蕴也在不断持续丰富中,对于高校融媒体平台来说,这有助于更好实现对校园文化主体的价值引领,以及对大学生思想品格的不断建构。众所周知,网络媒体技术是一把 “双刃剑”,在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阻力。现阶段,高校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红色文化未能有效融入大学生日常活动中。大学生如果不能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学习红色文化,那么就很难对其产生兴趣,而且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往往也不够深刻。为了提高红色基因的育人效果,部分学校会开展一些红色文化的实践活动,但由于这些活动过于形式化,对红色文化资源利用较少,未能有效融入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大学生只是形式化地参与,并没有收到入脑入心的明显效果,对红色文化的相关学习也只是浮于表面,没能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挖掘。此外,在网络碎片化信息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注意力时常发生转移,难以持续接收红色文化信息引领,这也在无形中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增加了难度。

其次,高校对传承红色基因的认知不足。打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是高校提升红色基因育人效果的重要前提。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往往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作风,加深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识,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红色文化。当前,大多数高校并不注重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对学校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往往也是浅尝辄止。有些高校为了能够快速实现红色基因的育人效果,开展一些红色专题的讲座、宣讲会等,这些活动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大多数只是流于形式,内容老套且缺乏一定程度的创新,难以用发展的眼光准确把握红色基因的时代内涵,导致大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无法实现将红色文化入脑入心的效果。[6]

最后,红色基因的传播力影响力不足。一方面,高校传播红色基因的形式缺乏有效创新,其传播方式主要为思政教育课堂、红色文化的讲座、报告或者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红色文化场所,而对新媒体的使用深度仍然不够。[7]部分高校近年来逐步开设了一些有关红色文化专题的公众号或网站,发布一些红色历史事件、革命英雄人物的事跡,但这对于信息化时代高校红色基因的传播仍显不够,对于大学生常用的微博、短视频等融媒体平台运用较少。另一方面,高校传播红色基因的内容缺乏时代性。目前,大部分高校关于红色基因的传播内容陈旧且多与党史内容相关,学习党史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政治性与理论性,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使其很难融入其中。

三、融媒体平台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路径

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针对 “00后”大学生的发展特点与规律,依托融媒体平台,将红色文化的宣传工作常态化、生活化,在潜移默化中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达到 “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具体来说,融媒体平台传承红色基因有以下路径。

第一,要打造有影响力的校园融媒体平台。要不断加强高校融媒体运营团队建设,不断更新红色文化宣传内容,组建一支配有艺术教育、新闻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师生队伍,负责文案撰写、视频制作、排版上传等工作。立足于网络时代下学生接收信息的碎片化特点,逐步提升话题吸引力,转换行文风格,有效契合学生需求。此外,可以定期举办校园融媒体培训讲座,邀请在新闻媒体界有名望、技术过硬的专家学者介绍传媒思想与运营经验,针对校园融媒体师生团队进行培训,不断优化队伍建设。还可以学习其他高校融媒体运营好的经验与做法,学习其运营方式和文案特点,立足自身学校文化特色,找到一条适合本校融媒体发展的道路。

第二,加大与学校艺术团的合作,丰富第二课堂内容。大学生艺术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能否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红色文化作品融入思政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形成合力,而联动学校艺术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就是有效途径之一。[8]高校应突出第二课堂的学生主体地位,针对活动需求提供相应的场地与设备服务、增加活动经费与制定相关政策等方式方法,大力支持学校艺术团的文艺活动。与此同时,联合校园融媒体对相关活动做出一系列精心宣传,为在校学生打造沉浸式的艺术体验模式,将红色文化活动蕴含精神传递到每一位大学生,做到立德树人,内化于心。

第三,结合当代大学生兴趣特征,精准推送红色文化。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特征以及思想行为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组建师生融媒体宣传团队,通过让团队中的大学生主动寻找同龄人比较感兴趣的内容,采取全方位、多渠道的形式,面向大学生精准展现红色文化的内容。例如,高校可以积极打造红色文化专题融媒体宣传团队,持续收集校内外发生的红色文化等事件,引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中,引发在校学生的积极讨论和参与,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丰富红色文化知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又能不断提高大学生参与校园融媒体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此外,高校还应逐步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学校融媒体的硬件水平,全方位保障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

第四,构建高校融媒体平台联动机制,结合自身特色有效宣传红色文化。融媒体平台是加快红色文化教育进程的 “助推器”,高校应逐步强化红色文化宣传平台联动机制。[9]一方面,高校要掌握主导权,推动下一级红色文化融媒体平台建设,陆续开通各部门、各学院的官方账号,最终形成以校级官方媒体为核心、各学院各部门媒体紧密连接的平台联动机制,从学校层面把控好文化传播平台的建设质量。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宣传机制,有效传播本校开展的各类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另一方面,高校要将传承红色基因摆在重要位置,通过结合本校建校后与红色文化有关的校史校情,量身定制打造一系列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文化作品。此外,整合融媒体平台内的红色文化信息,逐步提升高校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如西安交通大学推进 “一院一品”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在全校11个学院布局 “文化+”平台,创新红色文化育人平台,深入挖掘学校历史文脉创作 《交通大学西迁校址千年地缘文化考》,不断传承红色文化育人功能。[10]

四、结束语

高校想要有效传承红色基因,就必须适应新时代新媒体的传播规律,通过创新理念手段,抓住媒体融合发展契机,推动红色基因 “全矩阵”传播联动机制,不断增进红色基因传播的全媒体表达,综合运用 “两微一端”等融媒体平台,进一步增强红色教育的传播力和覆盖面,有效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引导高校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引导新时代下的大学生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从而实现红色基因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熊群红.新时代高校红色基因的传承价值与路径探析[J].江西开放大学学报,2023,25(03):86-90.

[2] 余靓豪,李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9):167-169.

[3] 刘璇.红色文化融入第二课堂实践中的困境及应对路径:以西北政法大学为例[J].新西部,2023(03):147-149.

[4] 孙瑜.美育视域下高校通识性戏剧教育发展路径探索:2023高等学校通识性戏剧教育研讨会综述[J].美育学刊,2023,14(04):56-61.

[5] 吴云.构建高校红色文艺体系的意义与路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3):82-85.

[6] 王广良,尹军军,陈丽.新时代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路径[J].新疆社科论坛,2023(01):102-107.

[7] 苏浩,沙爽.新时代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3,25(07):86-90.

[8] 曹学舟.新媒体环境下艺术教育助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探索[J].艺术教育,2022(11):263-266.

[9] 杨洁.新时代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3.

[10] 杨亚萍,南亚娟.以 “西迁精神”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索: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03):127-132.

猜你喜欢
红色基因红色文化高校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