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策略研究

2024-06-10 04:23陈兴江
数学之友 2024年3期
关键词:参与意识高中策略

陈兴江

摘  要:在高中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多种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概念应运而生,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高中数学知识点繁杂且抽象,是学科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浅析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意义,探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的途径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参与意识;策略

基于现代教学方法论的贯彻和推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内在驱动力,这点毫无争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沉浸式体验数学的教育价值和学科魅力,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塑造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意义

1.1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乐趣

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效果由教师、学生、教学媒介共同构成,彼此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其中媒介是将学生与课程衔接的重要纽带,而学生是否发自内心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影响课程学习效果的内在要素.素质教育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必须落到实处,当学生对学科产生极大兴趣,会处于旺盛的探索精神状态,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借助多种媒介,加强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力度,促使学生热爱数学并自发投身于数学学习中.

1.2  促进数学思维高效运转

在现代教学模式中提倡鼓励式教育,主动参与、主动表现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给予学生自我认知和展示的空间,使其发掘自身潜力,增强自我认同感.在课堂上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研究讨论、通力合作,使得学生深入理解体会问题,形成主体和共赢意识,与大家分享交换的认知理念.高中数学一般都有固定的答案,但求解的方法过程变化万千,不同学生面对问题的处理思路并不唯一,教师不宜过早强调答案的统一性和正确性,避免扼杀学生的差异性和参与感,有利于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来解决现实问题.

2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策略

2.1  结合多媒体技术,培养参与兴趣

教材纲要与课程标准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准则,而通过高质有效的教学媒介则是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演绎推理能力的必要手段,高中阶段数学不止考查基础理论,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学习难度陡然提升,部分学生由于基础不够扎实等原因跟不上学习进度,势必会丧失学习兴致.教师采用多媒体等趣味性的教学辅助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实现寓教于乐、切实执行双减政策,保障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中,真正实现理论落地的观感体验.

以必修二中“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的课时内容为例,教师在授课时普遍通过口述或现场绘制图形来讲解本章知识.实际上,单凭教材中平铺直叙的文字和板书学生仍然一知半解,难以满足全部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学生想要透彻地了解点、线、面的基本原理,迫切需要更加直观、清晰的教学方式.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一方面,将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等空间几何体的实物和多维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结构特征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不仅如此,教师可以对图形进行分割、旋转、透视等操作,将静态知识赋予动态化,牢牢把握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使学生充分了解点、线、面之间的空间位置,并达到触类旁通的最佳成果;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具有灵活多变、信息承载量大等特点,这一优势能够帮助教师在为学生梳理知识脉络的同时,提供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参考,帮助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成就感,促使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教学.

2.2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创造参与时机

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性是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在精心制作课程设计前需要谨慎考虑学生的真实需求,教学活动中做到让学生主动汲取数学知识,有意图地进行知识和信息的碰撞,其中尤为重要的步骤是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的时间和契机[1].教师要着重把控课程进度,准确地抓住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重申教学重点、难点,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助于师生之间达成良好的平等互动.

以人教版《普通高中数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中“函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为例.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结合过往二次函数的图象,对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对称性等知识有所迁移和延伸.教师抛出“函数f(x)的图象的特殊性质”后,首先,将学生以6~7人为单位分成小组,教师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确保小组成员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具备对新知识探讨和记录整理的能力.其次,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多沟通、多交流,提出个人意见并进行各小组间的合作分享,以此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频率和热情.最后,教师还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侧重于认真观察学生的表情和举止,高度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面对学生偏颇思路要及时予以纠正和指导,从而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感悟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2.3  切实贴近生活,创设参与情境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数学理论并非虚无缥缈的哲学概念,其提炼于也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了解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存在学生未能充分融入课堂学习中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真实感,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学生知识的获取多数来自教师的课堂口述和作业的重复记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灌输的位置.教师通过创设问题,使学生在对应的情境中提升主体参与意识,缩短日常生活与理论知识的距离,缓解学生面对未知领域的畏难情绪,确保学生的参与意识被逐步发掘出来.

第一,问题要有适当的开放性且难易适中,能够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但又不会因为过于简单而敷衍了事.如“随机事件的概率”这节的内容小结上,课程纲要是要求学生对基本事件的概念、随机事件概率计算公式有充分的理解,进而使得他们能够应用这一计算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中的问题.那么,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应该如何来增强真实感呢?比如說,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具体生活入手,“在网上购物时,某商品有80%的顾客给出五星好评,本月销量为100,那么好评人数大于80人的概率有多少呢?”或者“一副扑克牌,随机选择5张,其中至少有一张红桃A的概率为多少?”教师可以一边提出设问,一边利用学生思考的时间拿出扑克牌,在学生提出假设后引导学生参与演示过程,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和验证结论是否成立,激发教学主体的参与感.

第二,设计梯度式的问题情境,即要让问题从低起点到层层递进,具有发展性.以人教版必修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为例,在面面垂直的判定方法教学时,教师率先提出:“同学们,大家观察教室的门与地面,所在两个平面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学生轻而易举回答二者的垂直关系.“如何判定教室的门与地面所在平面是垂直关系呢?”学生需要查找书上的定义回答.“当开关门时,门的位置发生偏移,位置关系是否会随之改变呢?”学生用两张纸分别代表两个平面扭转平移.显而易见,这三个问题的难度是递增式,逐步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与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相符合.

3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教学主体参与意识,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主动权的重中之重,是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前提条件.教师要灵活运用诸多创新性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平台,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去体验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建立准确清晰的学习目标,塑造自我超越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郭幼虹.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1(22):125-126.

[2]戴林.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策略[J].高考.2019(18):147.

猜你喜欢
参与意识高中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小学语文开放型作业浅析
数学课教学中学生良好参与意识的培养
浅议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学习法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