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2024-06-10 23:23李慧明王丽媛
光明中医 2024年8期
关键词:浮针颈椎病颈椎

李慧明 王丽媛 徐 琳

颈椎病以颈肩部疼痛、眩晕、上肢麻木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为特征,有学者针对中国西南地区高校人群开展颈椎病相关统计,发现74.8%高校学生颈椎曲度异常,并且根据统计结果显示颈椎病患病率高达29.4%[1],可见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作学习当中,颈椎病呈现出高发病率、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导致了人体部分生理功能的缺失,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正常工作,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颈椎病的治疗多以保守治疗为主,浮针疗法作为众多保守疗法之一,以其安全、无痛、速效等综合独特优势深受大众青睐。

1 浮针作用机制

1.1 中医理论《素问·皮部论》曰:“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故百病之始也,必先于皮毛”,浮针疗法正是基于中医学的十二皮部、十二经筋治疗理论发展而来。浮针继承九刺中的毛刺和十二刺中的直针刺特点,形成了独有的以浅刺、沿皮下平刺为特征的治疗方法。颈椎病的常见反应点多隶属于手足三阳经的皮部和经筋[2],这与浮针治病从皮毛的特点不谋而合。中医学认为,不管是外伤致病还是慢性劳损引发的颈项肩臂部不适、疼痛都以经脉失养或气血阴阳失衡为发病基础,浮针疗法重在调畅足太阳膀胱经皮部,通过扇形扫散的手法扩大刺激范围至病灶,即气至病所,同时增加局部刺激量,发挥其在局部皮部、经筋的优势作用;既可祛邪外出,又对局部气血运行有促进作用,同时可有效调整相应的脏腑、经络功能,标本兼治,使经脉得养,气血调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3]。此外皮下大幅度的扫散刺激能增强人体的阳气[4], 正邪兼顾,缓解头晕、肩臂手指麻木酸痛等症状。

1.2 现代医学理论现代医学分析浮针作用机制以肌肉解剖学和肌筋膜触发点(MTrP)理论为指导,以患肌理论为基础,将浮针疗法分为扫散和再灌注两部分。从浮针医学的角度来看,颈椎病疼痛机制在于病理性紧张状态的肌肉,随着病情的进展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形成骨赘等对脊髓、神经、血管等结构造成静态机械压迫,因此肌肉是出现症状和治疗环节的枢纽,浮针扫散患肌可机械牵拉到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产生压电效应,释放并高效地传导生物电,当生物电到达病变组织时,产生反压电效应,通过改变细胞离子通道进而调节神经、体液系统,促进和引导人体组织自我修复[5],有效减轻局部筋膜压力,从而缓解肌腱张力不平衡,改善肌肉与颈椎、椎间盘与椎体间的压力[6]。再灌注活动的重点就是寻找并改善颈椎病嫌疑肌(斜方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肱桡肌等)的病理状态,通过浮针扫散配合适当的抗阻运动,使患肌刻意地持续重复收缩-舒张,有效加快血流速度和增加局部血流量,从而实现对患肌灌注富含氧气和能量的动脉血,改善微循环, 帮助机体缺血、缺氧的组织恢复到正常状态[7],有效消除肌肉筋膜痉挛状态后,颈部肌肉动力平衡系统得以恢复[8],颈椎力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缓解对颈神经、脊神经、颈部交感神经以及椎动脉的机械压迫,从而改善颈项部肩臂部的疼痛、麻木、放射痛以及眩晕等症状。

2 浮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应用

2.1 单纯浮针疗法浮针疗法的介入打破了能量危机恶性循环的缺口[5],通过扫散改善局部组织灌注这一创造性的治疗方式得到了广泛的临床疗效认可。孙正艳等[9]将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牵引组和浮针治疗组,发现浮针组VAS疼痛评分下降水平明显优于牵引组,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李美军等[10]以浮针疗法和普通针刺作对比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0例,结果显示浮针疗法总有效率高达97.0%,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颈椎活动障碍等临床症状,同时发现浮针疗法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流速。范小艺[11]对比浮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评定量表积分均有显著改善,但浮针组的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表明浮针疗法能够在短时间内较常规针刺更快速有效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部功能活动障碍,并能迅速缓解根性痛。也有学者通过对比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和单纯浮针扫散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结果显示2组均能安全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但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浮针治疗[12]。说明再灌注活动作为浮针治疗过程中辅助手法的延伸[5],增强临床疗效,已是浮针疗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浮针联合再灌注疗法治疗颈椎病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活动障碍,相较于常规针刺可缩短疗程、减少治疗次数,痛苦更小,患者接受度更高、依从性自然更好,以其独特优势在临床快速推广应用。但是单纯的浮针疗法仍显露出不足,例如对于血环境不良的患者往往表现出疗效不佳[5],因而提倡浮针疗法与其他中医疗法相结合应用,广泛覆盖适应人群的同时缩短疗程,有利于更有效地解除患者病痛,提高临床疗效。

2.2 浮针联合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发展至今具有详善的辨证体系,经辨证后按照中医药理论组方而成的中药组方,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都能发挥稳定疗效。

2.2.1 浮针联合中药内服法颈椎病的发生多由外受风寒湿邪侵袭诱发,单纯浮针治疗往往在缓解临时疼痛方面表现良好,在对于日久痹痛者配合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解痉类药物来进行联合治疗不仅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还能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许艾蔚[13]以止疼、活血、祛湿、散寒为治则,内外兼治以浮针配合祛寒除湿消痛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湿痹证,有效改善患处疼痛和颈部功能,从而恢复了受病症影响而降低的生活质量。陈娟等[14]自拟祛湿蠲痹汤配合浮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也取得良好疗效,与单纯口服中药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朱霞等[15]研究发现浮针再灌注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中青年颈性颈椎病急性发作期疗效显著,可降低中医证候、疼痛、眩晕和功能障碍评分,改善颈椎活动、颈椎肌力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下调血清ET和NSE水平,减轻炎症水平,改善氧化应激,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上述几项研究均表明中药内服联合浮针疗法疗效确切,在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和降低炎症因子方面较单纯浮针治疗以及单纯内服中药效果显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2.2.2 浮针联合中药外治法中医外治也是临床常见且便捷的疗法,外治法常在内治药物基础上加入透皮作用更强的芳香类及酒类药物以达到行气活血、温通经络的效果,藤类药物因其形似筋脉,且大多具有舒通筋脉的作用[16],在治疗项痹、颈痛时藤类药物也常应用于其中,外治法形式多样,轻松舒适,目前临床常用塌渍、热奄包、熏洗法等。王慧等[17]采用浮针联合中药药熨干预颈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期,观察即刻镇痛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达100%,即刻镇痛效果明显,是急性发作期颈型颈椎病的理想治疗方法。

2.3 浮针联合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现在患者和医师公认的治疗颈椎病的有效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优势。郭欢欢[18]应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6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针刺组和针刺配合浮针组,治疗2周后,对2组患者的VAS、简化MPQ和NPQ进行组内及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针刺配合浮针组较针刺组更明显。陈庆亮等[19]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赵氏雷火灸,观察组加用浮针疗法,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得出结论浮针疗法联合雷火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良好。彭果然等[20]进行前瞻性研究发现浮针疗法结合揿针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综合疗法大于单纯浮针疗法和单纯揿针颈夹脊疗效,不仅充分发挥浮针的快速镇痛优势,还通过揿针疗法持久留针的特点延时镇痛效应,颈夹脊穴位于脊柱两侧,针刺颈夹脊可疏通局部气血,调畅督脉、膀胱经,与浮针和揿针联合应用,标本兼顾。

2.4 浮针联合推拿手法推拿手法治疗是临床医师探究和实践的常用疗法,作用于筋经、肌肉者称理筋,作用于骨及骨间关节者称整骨,二者在临床常搭配使用,理筋手法帮助松懈颈部肌肉紧张感,为快准稳的整骨操作打下基础,以达到刚柔相济之效[21],因此浮针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在纠正颈椎静力失衡方面作用突出。曹志贤[22]通过临床实践, 运用浮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 利用浮针的速效止痛作用, 通过整复手法使颈椎恢复生理结构, 从根本纠正疼痛原因, 其疗程短、疗效好且经回访证明复发率低。韩时应等[23]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给予浮针疗法联合曲旋直提法治疗,统计分析后数据显示浮针联合曲旋直提法对Mcgill疼痛评分、NDI评分、ROM的改善程度较常规电针治疗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浮针联合曲旋直提法能够更快地减轻疼痛,改善颈椎的活动度,临床效果显著。

2.5 浮针联合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古称“导引”,泛指锻炼形体的所有运动形式,诸多医家以五禽戏、八段锦等导引方式为原型,结合现代人的生活运动规律创新出更简便易学的颈椎操[24],功能锻炼主要以加强颈肩部肌肉的力量以及韧性为目的,进而增强脊柱稳定性。有研究表明五禽戏和太极拳均对颈椎病的治疗发挥良好作用[25,26]。徐述[27]观察浮针疗法结合颈椎操治疗颈椎病的近期和远期效果,相比常规针刺组(C组),单纯浮针组(B组)和浮针结合颈椎操组(A组)近期疗效更为显著,A、B组组间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和B组远期治疗效果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浮针联合颈椎操能较好解决颈椎病患者容易复发、治疗效果差的普遍性问题,有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好的临床优势。诱发颈椎病发作的一大病因就是缺少足够的颈部运动,生活中如果患者经治疗明显好转后仍缺乏主动纠正颈椎姿势不良习惯的意识,会影响浮针治疗的远期效果,而功能锻炼在消除病因的同时还具有远期疗效好、疾病复发率低、安全性较高等临床应用优势,二者相结合应用可维持浮针疗效,减少复发率。

2.6 浮针联合其他治疗方法颈椎病临床症状较为繁杂,相应的治疗方法众多, 浮针联合其他保守疗法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随着治疗手段的多样化正在逐步提高。孟宪宇[28]在浮针联合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中表明患者联合疗法总体疗效方面优于传统针刺法。马明祥等[29]采用中医正骨配合针刀及浮针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98例, 并与常规牵引、推拿治疗170例对照观察, 结果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莫贤晓等[30]通过浮针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混合型颈椎病患者30例,将针灸、中药与现代疗法相结合,疗效显著,与30例接受单纯中医定向透药组比较P<0.05,临床操作安全快捷无任何不良反应,获得患者的高度认可。也有学者将浮针分别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和颌枕牵引疗法进行了颈椎病治疗研究,总体临床疗效较好[31,32]。多种疗法联合应用已成为目前颈椎病治疗的临床需求。

3 总结与展望

自1996年以来,随着浮针疗法在临床中不断拓展完善,浮针针具也进行调整,至2016年,既便于医师操作,又利于在患处留针的第五代浮针问世,标志着浮针疗法完善的推广于临床。浮针操作也更加规范化,其操作特点为浮针仅进入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不会引起患处疼痛,这就决定了浮针操作更加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在临床推行过程中患者更让容易尝试和坚持这种疗法,适用人群更广。目前浮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确切、作用迅速,与其他保守疗法联合应用又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即刻疗效显著,且在治疗后的较长时期内复发率低,维持较高水平的愈后状态,还可以遏止颈椎症状进一步加重,减少重症颈椎病的发生。

尽管浮针在临床研究中已取得一定的成果,然而浮针治疗颈椎病还存在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问题,浮针疗法在颈椎病治疗中并未形成基础的辨证体系,有待更多学者和临床医师的深入研究。因此需要学者们思考浮针疗法在辨病辨证过程中如果单纯分析症状部位来确定患肌是否可靠?患者对症状的描述以及自身感受的全面性都可能对医师的判断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若医师检查不全面就容易将第二现场误认为第一现场,即使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治疗也达不到预期疗效,因此一个统一的辨证体系指导是很有必要有意义的。根据浮针“以痛为腧”并且强调明确第一现场的治疗特点来看,浮针的治疗点(同时也是病灶)不单局限在痛点,部分病灶也分布于远端,这与经络理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颇有相似之处,也有学者认为浮针具有最优进针点且这一进针点具备腧穴的生理特点、反映病症的病理特点和治疗特点,在众多进针点与痛点之间形成的引徕线当中最优进针点所在的引徕线就相当于一条具有规律诊疗作用的“经脉”[33],是否浮针辨证思路可以参考经脉循行,或者形成一套专门的适用于浮针的“经络系统”值得学者们进一步探究。

浮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普遍开展,但是大部分临床研究多从有效率或者症状积分改善进行简单比较, 结论容易受个人因素的影响,部分临床报道也存在样本量小,缺乏客观量化的观察指标,缺少随访等不同程度的问题,其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需要进一步考量。因此,在浮针治疗颈椎病的进一步研究中需要开展大型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严格遵循随机、双盲、大量样本和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加强试验设计的规范性,加入客观评价指标如炎症标志物、血流动力学分析、神经传导以及影像分析等。增强浮针疗法生理病理作用机制的理论探索以及动物实验研究,寻找最优化的浮针作用靶点,以期形成系统的中医辨证方法,便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师进行浮针操作,优化治疗方案,扩大治疗范围。

猜你喜欢
浮针颈椎病颈椎
颈椎不能承受之重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浮针联合自拟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